本發明涉及一種新的農藥組合物結合物,所述農藥組合物至少包含以下活性成分:第一,氟吡菌酰胺,以及,第二,嘧菌酯和第三活性成分噻蟲嗪,所述農藥組合物具有令人驚奇的良好的殺蟲和殺病原真菌活性。
背景技術:
由害蟲或病原菌引起的對作物的損害在種子的存儲過程中以及種子被種入土壤中之后,植物在發芽過程中以及植物發芽后發生,且由于植物在生長初期如植物的根、莖等對外界病蟲害特別敏感,極小的也會導致整棵植物的死亡,因此,上述階段病蟲害的防治顯得尤為重要。開發用于保護種子或發芽中植物的農藥制劑很重要,所述農藥制劑中的各個成分不會傷害植物本身,卻可以在使用盡量少的農藥化合物來實現對作物種子以及發芽中植物的最佳保護。
氟吡菌酰胺是拜耳公司開發的新型吡啶基乙基苯甲酰胺類殺菌劑,通過阻礙呼吸鏈中琥珀酸脫氫酶的電子轉移而抑制線粒體呼吸,氟吡菌酰胺可用于防治70多種作物上的病害,尤其對核盤菌、灰霉病菌、叢梗孢屬病菌和白粉病菌引起的病害防效優異。另外,專利文獻,CN103298341B公開了氟吡菌酰胺在防治農作物線蟲方面的應用。
嘧菌酯是先正達公司研發的一種全新的甲氧基丙烯酸酯類殺菌劑,具有保護、治療、鏟除、滲透和內吸活性,是線粒體呼吸抑制劑,嘧菌酯幾乎對所有的真菌綱病害如白粉病、銹病、穎枯病、網斑病、黑星病、霜霉病、稻瘟病等具有良好的活性,作物安全性和環境相容性好。
噻蟲嗪屬于第二代新煙堿類殺蟲劑,其作用機理為抑制昆蟲中樞神經系統煙酸乙酰膽堿酯酶受體,進而阻斷昆蟲中樞神經系統的正常運行,造成昆蟲出現麻痹死亡。噻蟲嗪具有觸殺、胃毒、內吸性好、持效性和速效性等特點,特別是對同翅目、纓翅目害蟲具有很好的防效。但是,噻蟲嗪對鱗翅目害蟲效果不理想,且由于多年使用,很多害蟲對其產生了抗藥性,導致防治效果持續下降。
我們在室內毒力和田間藥效試驗的基礎上,篩選出氟吡菌酰胺、嘧菌酯和噻蟲嗪三元復配的種子處理組合物,且目前尚無有關三者復配的相關報道。
技術實現要素:
本發明的目的在于針對現有技術的不足提供一種既能殺蟲又能殺菌的農藥組合物。
本發明的農藥組合物通過農藥活性成分之間的合理混配,可以達到明顯的增效作用,本發明的農藥組合物特別適合處理種子和保護種子發芽后長成植物的過程中抵御害蟲和真菌的侵害。
本發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所述農藥組合物的應用,尤其是用于防治多種作物如花生、玉米、小麥等作物的線蟲、蠐螬、地老虎、蚜蟲等蟲害,以及用于防治葉斑病、白粉病、灰霉病、黑斑病、褐斑病、霜霉病、疫病、紋枯病、根腐病等。
為達到上述目的,本發明采用如下技術方案:一種農藥組合物,其特征在于,活性成分包含氟吡菌酰胺、嘧菌酯和噻蟲嗪,其中,所述氟吡菌酰胺、嘧菌酯和噻蟲嗪的質量比為:0.1-30:0.1-10:0.1-50,所述質量比優選為0.1-20:0.5-10:1-20。
進一步的,本發明的農藥組合物中活性成分的重量比為5-80%,優選為20-60%。
進一步的,本發明的農藥組合物可以通過輔以農藥制劑加工中常規的輔助成分加工任意一種劑型,包括但不限于懸浮種衣劑、水分散粒劑、可濕性粉劑、懸浮劑、水乳劑、微乳劑、拌種劑、微囊懸浮劑中任一種,最優選的劑型為懸浮種衣劑。
進一步的,所述農藥組合物的劑型為懸浮種衣劑,添加的助劑為潤濕劑、分散劑、成膜劑、消泡劑、抗凍劑、著色劑和水。
進一步的,所述農藥組合物的施用方式靈活,既可以葉面噴霧,可與土壤澆灌和滴灌,也可用于種子處理。
進一步的,所述組合物通過處理種子來保護種子和發芽植物免受植物病原真菌的侵襲。
進一步的,本發明的農藥組合物可以與其它活性成分,例如殺蟲劑、引誘劑、殺線蟲劑、殺真菌劑、植物生長調節劑、除草劑、肥料等混合使用。
與現有技術相比,本發明的農藥組合物的有益效果為:1、本發明的農藥組合物中活性成分互相復配后,相互之間表現為明顯的協同增效作用;2、本發明的農藥組合物既可以防除病害,又可以防除蟲害,還可以進一步防治作物根結線蟲,各活性成分間優勢互補;3、本發明的農藥組合物可以減少農藥活性成分的使用量,可以進一步減少對環境的污染。
具體實施方式
為了使本發明的目的、技術方案及優點更加清楚明白,本發明用以下具體實施例進行說明,但本發明絕非限于這些例子。以下所述僅為本發明較好的實施例,僅僅用于解釋本發明,但不能因此理解為對本發明專利范圍的限制。應當指出的是,凡在本發明的精神和原則之內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換或改進等,均應包含在本發明的保護范圍之內,因此,本發明專利的保護范圍應以所附權利要求為準。
一、制劑實施例
1、實施例1: 31%氟吡菌酰胺·嘧菌酯·噻蟲嗪懸浮種衣劑(20:1:10)
氟吡菌酰胺 20%
嘧菌酯 1%
噻蟲嗪 10%
木質素磺酸鈉 2%
分散劑NNO 6%
羧甲基纖維素鈉 2.6%
有機硅酮 0.8%
丙二醇 3%
堿性玫瑰精 1.3%
去離子水 余量
所述懸浮種衣劑的制備方法為:先將其它助劑混合,經告訴剪切混合均勻,加入氟吡菌酰胺、醚菌酯和噻蟲嗪,在磨球機中磨球2-3小時,使粒直徑均在5mm以下,即可制得本發明所述的懸浮種衣劑。
2、實施例2: 45%氟吡菌酰胺·嘧菌酯·噻蟲嗪懸浮種衣劑(17.4:7.1:20.5)
氟吡菌酰胺 17.4%
嘧菌酯 2.1%
噻蟲嗪 20.5%
苯乙烯基苯酚聚氧乙烯醚 3.7%
蓖麻油聚氧乙烯醚 5.3%
殼聚糖 4%
有機硅酮 1.2%
尿素 5%
酸性大紅 1.5%
去離子水 余量
所述懸浮種衣劑的制備方法同實施例1。
3、實施例3:40.1%氟吡菌酰胺·嘧菌酯·噻蟲嗪懸浮種衣劑(0.1:10:30)
氟吡菌酰胺 0.1%
嘧菌酯 10%
噻蟲嗪 30%
農乳700# 3%
苯乙基酚聚氧乙烯醚磷酸酯 5%
聚乙烯醇 3.5%
有機硅酮 1.2%
乙二醇 4%
酸性大紅 1.5%
去離子水 余量
所述懸浮種衣劑的制備方法同實施例1。
4、實施例4:37%氟吡菌酰胺·嘧菌酯·噻蟲嗪懸浮種衣劑(30+6+1)
氟吡菌酰胺 0.1%
嘧菌酯 10%
噻蟲嗪 30%
D1002 5%
農乳33# 3%
黃原膠 0.9%
聚乙烯醇 3.1%
有機硅酮 1.1%
丙三醇 3%
堿性玫瑰精 1.5%
去離子水 余量
所述懸浮種衣劑的制備方法同實施例1。
二、生物實施例
1、試驗設計:(1)處理1-4:制劑實施例1-4的懸浮種衣劑;(2)對比例1:40%噻蟲嗪·嘧菌酯懸浮種衣劑(3:1);(3)對比例1:36%氟吡菌酰胺·嘧菌酯懸浮種衣劑(30+6);(4)對比例2: 30%氟吡菌酰胺·噻蟲嗪懸浮種衣劑(5+25);(5)對比例3: 30%氟吡菌酰胺懸浮種衣劑;(6)對比例4:10%嘧菌酯懸浮種衣劑;(7)對比例6: 35%噻蟲嗪懸浮種衣劑。(8)空白對照。
2、試驗安排在山東省臨沂市某花生田內進行,花生田前茬為蚜蟲、根腐病、線蟲為害均有發生,分別用處理1-4、對比例1-5進行花生拌種處理,晾干后播種。試驗采用隨機區組排列,每處理重復4次,每小區大小為5×9m。分別調查本申請的懸浮種衣劑對花生蚜蟲、根腐病和根結線蟲的防效,試驗結果如表1所示。
田間藥效試驗結果如表1所示,由表1可知,實施例1-4所述的懸浮種衣劑對花生根結線蟲、蚜蟲、根腐病均表現出較好的防治效果,明顯好于單個活性成分的防效。同時未發現本發明的懸浮種衣劑對花生出苗率產生不良影響,也沒有觀察到藥害發生,表明本發明的種子處理劑對花生種子包衣是安全的,包衣后對花生種子出苗率也沒有顯著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