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大白菜雜交制種的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屬于大白菜雜種優勢利用領域。目前國內外大白菜雜種優勢利用的主要途徑是自交不親和系。雖然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大白菜單位面積的產量,但仍未解決目前大白菜品種差、抗病差等問題。如,福州地區中晚熟大白菜品種013,若提前做中熟栽培易發生軟腐病,栽培難度大,013是用一個自交不親和系和一個自交系配成的一代雜種,其反交種的純度很差,難用以生產,生產種子的成本高。如專利號92112161.X公開了一種新二包頭大白菜,但其生育期太長,不適應福州地區生產。本發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種利用西安大包頭和牡丹江一號進行雜交制種的方法,配制出豐產,抗病性、農藝性好的中熟的新品種。(一)雜交制種時采取的措施如下1、親本繁殖采用人工剝蕾授粉,也可采用隔離區人工輔助授粉。以保證親本的純度。2、親本的加代快繁加代快繁能加快育種進程。3、適期播種,根據當地氣候條件,安排播期以保證花期在最適宜的季節及花期相遇,如黃河流域一帶制種,一般為4~6月份氣候干燥陽光充足,種子產量高質量好,由于親本S-75早開花10天左右,因而必須調整播種期,親本S-89早播7-10天,這樣兩親本花期基本相遇,再輔以人工調節使之達到最適宜的花期相遇。4、適宜的父母本比例,具體比例為1∶1。5、合理密植親本繁殖的每畝2200株,株行距35厘米×40厘米;配制雜種一代密度每畝2200株,株行距35厘米×40厘米。6、去雜、去劣;把不符合親本典型特征的雜株,畸型株、病株、弱株撥除。(二)親本的選育及特征親本S-89是從西安大包頭中經過連續多代的自交分離、農藝性、抗病性的嚴格鑒定選擇、配合力的測定分析,親和性測定而選出的優良自交不親和系。選育程序圖如圖1所示;親本S-75是從牡丹江一號中經連續多代自交分離其中有兩代通過人工加代繁育,嚴格農藝性、抗病性鑒定選擇,配合力測定分析、親和性測定而選育出的優良自交不親和系。在選育過程中,要獲得抗病力強的自交不親和系必須選擇抗病性強的原始親本,并從第四代開始對抗病進行嚴格的鑒定和選擇,一直到抗病優良的自交不親和系,具體選育的兩個親本的自交不親和系的抗病性表現如附表2所示;在選育結果中,兩親本S-89和S-75同時具有優良的農藝性狀、自交親和指數低及生育期較短且豐產的品種,具體兩親本的具體特征如附表1所示。兩親本與其它親本如013父母本、235、291、S-11、S-10、S-101,進行親本間的配合力效應值測試比較可知,親本S-89和S-75的效應值最高,說明兩親本配合力最高。(三)制種過程及雜交一代“中熟4號”大白菜的特征“中熟4號”大白菜是用西安大包頭自交不親和系S-89和牡丹江一號自交不親和系S-75交配而成的一代雜交種。該一代雜種株高38厘米,株幅65×65厘米,外葉綠,葉面皺、疊抱、圓頭,球長30厘米,寬24厘米平均凈球重2-2.5公斤,凈菜率80.3%,包心菜、球葉白、白幫、葉幫比1.10,品質風味好,軟葉率高。福州地區9月上旬定植60~70天可采收,9月下旬后定植的70~80天可采收,抗病性強,適應性強且豐產,一般畝產達4000公斤以上。本發明較已有技術相比具有如下典型優點(1)適應性,不但適應南方地區栽培,也適應北方地區栽培。(2)凈菜率高,達80.3%。(3)抗病性好,抗霜霉病僅次于錦秋白菜,而抗病毒病超過錦秋白菜,抗軟腐病、病毒病最強。(4)產量高,較福州地區的雜交品種013增產16.2%,比豐抗70增產21.8%,比其它品種增產率更高。下面結合附圖和以“中熟四號”制種和栽培技術為例對本發明進行詳細描述(一)“中熟4號”大白菜的親本繁殖親本S-89、S-75都是自交不親和系,可用人工剝蕾授粉,也可用隔離區人工輔助授粉。隔離區人工花期輔助授粉一般在盛花期上午9-10點噴一次2%的鹽水,打破自交不親和性,待水干后用雞毛或毛筆人工授粉。由于S-75不親和性很強,通常在鹽水處理后再剝蕾授粉,這樣可大幅度提高結實率。(二)親本S-89和S-75的選育,親本S-89是從西安大包頭中經過連續多代自交分離、農藝性、抗病性的嚴格鑒定選擇,配合力測定分析,親和性測定而選出的優良自交不親和系。選育程序圖如圖1所示,S-75是從牡丹江一號中經連續多次自交分離其中有兩代通過人工加代繁育,所謂的人工加代快繁技術具體為先將萌動的種子放在3℃的冰箱中春化15天,點播在以硅石為基質的培養杯中,保持24小時的光照,直至現蕾為止。夜間光照采用6支60瓦的日光燈補給。更為具體的S-75的加代繁殖為將1986年4月11日收獲的人工自交種子463-2等3份材料先萌動經低溫處理后于4月25日從冰箱中取出點播在營養杯中,在24小時的補充光照下5月13日相繼現蕾開花、立即進行人工自交授粉,6月初463-2(加)等6個單株種子,1987年春同樣方法又加代一次。人工加代快繁加速了牡丹江一號的分離,加快了育種進行。因而從牡丹江一號經連續多代自交分離純化及其中的人工加代繁殖,終于培育成自交不親和系的親本S-75。(三)“中熟4號”的制種“中熟4號”采用上述的兩親本S-89和S-75交配而成的一代雜交種,大白菜屬天然異花授粉蔬菜,制種這幾年都在北方黃河流域一帶,主要4-6月份氣候干燥陽光充足,種子產量高,質量好。S-89冬性強,S-75冬性弱,兩親本若同時播種S-75早開花10天左右,因而必須調整播種期,S-89早播S-75約7-10天,這樣兩親本花期能相遇;另外,兩親本按1∶1的比例間隔下種,制種田種植密度為每畝2200株,株行距35厘米×40厘米,待開花期任由密蜂傳粉,也可人工輔助授粉,種子成熟后,從兩親本上收獲的種子即是經過雜交的一代種子。(四)“中熟4號”高產栽培技術在長江以南地區早播可在7月30日左右,晚播可在10月15日前后皆宜,每畝種植2200株,株行距50厘米×60厘米,肥水齊攻,一促到底,不蹲苗,生長期間始終保持田間濕潤,及時排除積水。下面附表3表明雜交種中熟4號,與其它品種如013、石特等品種在栽培試驗中進行性狀對照表。由附表3中可知,中熟4號具有豐產性,抗病性也很高,具產品品質風味好,如中熟4號,單球重為1.8Kg,凈菜率80.28%,軟葉率為52.46%,而013品種單球重為1.56,軟葉率為50.80%,凈菜率為78.85。附表1</tables>附表2</tables>權利要求1.一種大白菜雜交制種的方法,其特征在于選用西安大包頭自交不親和系(代號S-89)與牡丹江一號自交不親和系(代號S-75)雜交育成的一代雜交種“中熟四號”。全文摘要本發明公開了一種大白菜雜交制種的方法,屬于大白菜雜交優勢利用領域。其特點為選用西安大包頭自交不親和系和牡丹江一號自交不親和系雜交育成一代雜交種。本發明育成的雜交種具有豐產、品質佳、抗病強及中熟等優點。文檔編號A01H1/02GK1163044SQ9710684公開日1997年10月29日申請日期1997年1月27日優先權日1997年1月27日發明者汪國其申請人:福州市榕樟蔬菜種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