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網粘菌門微生物中產生蛋白質的制作方法
【專利摘要】本發明涉及在網粘菌門微生物中產生蛋白質。本發明具體涉及網粘菌門的重組細胞和微生物以及它們在異源蛋白質生產中的應用,與從重組宿主細胞和微生物有效產生和任選地分泌多肽有關的新穎啟動子、終止子和信號序列也包含在本發明中。PTA-96172008.11.18PTA-96162008.11.18PTA-96152008.11.18PTA-96132008.11.18PTA-96142008.11.18
【專利說明】在網粘菌門微生物中產生蛋白質
[0001] 本發明專利申請是國際申請號為PCT/US2010/027352,國際申請日為2010年3月 15日,進入中國國家階段的申請號為"201080022277. 4",發明名稱為"在網粘菌門微生物 中產生蛋白質"的發明專利申請的分案申請。
[0002] 發明背景 發明領域
[0003] 本發明涉及網粘菌門(Labyrinthulomycota)的重組細胞和微生物以及它們在異 源蛋白質生產中的應用,與從重組宿主細胞和微生物有效產生和任選地分泌多肽有關的新 穎啟動子、終止子和信號序列也包含在本發明中。 技術背景
[0004] 生物技術和分子生物學的發展使得原先只能從人或動物的組織、血液或尿液樣本 中提取的蛋白質,能夠在微生物、植物和動物細胞中產生。目前商品化生物產品通常在哺乳 動物細胞如CHO細胞(中國倉鼠卵巢細胞)中,或在微生物細胞如酵母或大腸桿菌細胞系 中產生。
[0005] 與已有的動植物細胞培養體系相比,通過微生物發酵產生蛋白質有若干優勢,例 如,基于微生物發酵的過程有以下特性:(1)快速產生高濃度的蛋白質;(2)能夠使用無菌 的、嚴格控制的產生條件,(比如優良制造標準(GMP)生產條件);(3)能夠使用簡單的、化 學組分明確的生長培養基以便簡化發酵和減少雜質;(4)沒有人類或動物病原體污染;(5) 容易回收蛋白質(如從發酵培養基中分離)。此外,與細胞培養設施相比,發酵設備的構建 成本通常更低。
[0006] 美國
【發明者】K·E·阿普特, J·C·利普邁耶, D·辛普森, J·王, J·P·懷恩, R·澤克爾 申請人:帝斯曼知識產權資產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