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動翻轉蒸餾酒甑的制作方法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自動翻轉蒸餾酒甑,包括機架、甑體和底鍋,其特征是:甑體上設置有橫向的甑體軸;轉軸依靠轉軸支承安裝于機架上;轉軸和甑體軸之間有翻轉轉臂;翻轉轉臂和轉軸是固連,翻轉轉臂和甑體軸活動連接;轉軸上固連有杠桿臂,杠桿臂的另一端和動力裝置活動連接,動力裝置固定在機架上;在機架和甑體軸上的吊耳之間設置有拉轉機構。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沒有行車的釀酒車間,通過使用本專利的可翻轉式蒸餾甑,可以降低釀酒工人的勞動強度,提高生產效率,實現規模化生產;而且本實用新型結構緊湊,對場地要求不高,單人就能操作。
【專利說明】自動翻轉蒸餾酒甑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在釀造領域用于蒸餾工序的可翻轉自動蒸餾甑,特定是指一種用于釀酒生產設備的新型翻轉酒甑。
【背景技術】
[0002]在白酒釀造領域中,因蒸餾白酒其獨特的生產工藝,在不斷的生產過程中其配套的機械設備將原始手工作坊生產提升到現代機械化規模生產,在保證品質的基礎上,走機械化、自動化、節能環保、集約化生產管理模式。而今蒸餾白酒釀造過程許多工序還處在傳統生產模式,其機械化程度低、勞動強度大、勞動力集中、生產環境差。使企業的生產成本不斷上升、國家對企業生產過程的嚴格要求、國民生產就業觀念轉變,制約了企業的規模化生產。要改變酒企的困境,應作力提高酒企的機械化生產水平,也作為釀酒機械設備生產企業的科研發展方向。
[0003]蒸餾甑是蒸餾白酒釀酒過程中的主要蒸餾設備,甑內的物料在蒸餾完畢后需要將其倒出后,重新加入待蒸餾的物料。
[0004]傳統的酒甑,糧糟或者是酒糟全部依靠人力上甑或取出,費時費工。隨著技術的進步,現階段較大規模的酒廠利用起重設備將酒甑吊起移動后,開啟甑底,使物料落出后再將甑底復位。這樣的方式,硬件投入大、甑底開啟和關閉需要人工操作、工人勞動強度大,且不能適應自動化釀酒生產。
【發明內容】
[0005]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種自動化程度高、操作簡潔方便、無需起重設備的自動翻轉蒸餾酒甑,將甑內物料自動倒出,以彌補現有技術之不足。
[0006]本實用新型為實現目的采用的技術方案是:自動翻轉蒸餾酒甑,包括機架、甑體和底鍋,其特征是:
[0007]甑體上設置有橫向的甑體軸;
[0008]轉軸依靠轉軸支承安裝于機架上;
[0009]轉軸和甑體軸之間有翻轉轉臂;翻轉轉臂和轉軸是固連,翻轉轉臂和甑體軸活動連接;
[0010]轉軸上固連有杠桿臂,杠桿臂的另一端和動力裝置活動連接,動力裝置固定在機架上;
[0011]在機架和甑體軸上的吊耳之間設置有拉轉機構。
[0012]優化的,所述的活動連接方式均為鉸接。
[0013]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沒有行車的釀酒車間,通過使用本專利的可翻轉式蒸餾甑,可以降低釀酒工人的勞動強度,提高生產效率,實現規模化生產;而且本實用新型結構緊湊,對場地要求不高,單人就能操作。【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14]圖1是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的結構示意圖。
[0015]圖2是圖1的側視圖。
[0016]圖3是圖1的俯視圖。
[0017]圖4是翻轉倒料時的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0018]在圖中:
[0019]I是機架、2是IS體、3是翻轉轉臂、4是IS體軸、5是飯蓋、6是底鍋、7是蒸汽管、8是甑底、9是動力裝置、10是轉軸支承、11是杠桿臂,12是轉軸,13是底鍋水排液管、14為吊耳、15為蒸汽進汽管,16為拉轉機構。
[0020]蒸餾過程和以往相同,蒸汽通過蒸汽進汽管15、蒸汽管7進入甑體2,底鍋6內的水通過底鍋水排液管13排出。
[0021]蒸餾過程完成以后,將甑蓋5挪開,啟動動力裝置9:拉轉機構16收縮,帶動杠桿臂11旋轉,轉軸支承10內的轉軸12同步旋轉,從而使翻轉轉臂3同步旋轉,其結果是:甑體軸4和甑體2受到向上的力,這樣,甑體2連同甑內物料慢慢被抬起離開底鍋6,隨著甑體的逐步抬高,機架I和吊耳14之間的拉轉機構16被逐步拉伸,到拉轉機構16的極限位置時,產生的拉力著力在吊耳14上,并對甑體軸4有力矩,就會迫使甑體2整體翻轉,達到傾倒物料的目的。
[0022]傾倒完畢以后,使液壓裝置9復位,所有部件均可復位,甑體2回到底鍋6上,再進行蒸餾作業。
【權利要求】
1.自動翻轉蒸餾酒甑,包括機架、甑體和底鍋,其特征是: 甑體上設置有橫向的甑體軸; 轉軸依靠轉軸支承安裝于機架上; 轉軸和甑體軸之間有翻轉轉臂;翻轉轉臂和轉軸是固連,翻轉轉臂和甑體軸活動連接; 轉軸上固連有杠桿臂,杠桿臂的另一端和動力裝置活動連接,動力裝置固定在機架上; 在機架和甑體軸上的吊耳之間設置有拉轉機構。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自動翻轉蒸餾酒甑,其特征是:所述的活動連接方式均為鉸接。
【文檔編號】C12G3/12GK203768343SQ201420153006
【公開日】2014年8月13日 申請日期:2014年3月31日 優先權日:2014年3月31日
【發明者】侯沛林, 楊德祥, 雷先福, 楊正權, 李忠祥, 袁代黎, 袁瀟峰 申請人:四川宜賓岷江機械制造有限責任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