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補益花生米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果實類食品的制作及含構造未明的反應產物的藥物制劑技術領域。
我國自古以來,人們就十分重視食用保健品,曾有“五谷為養,五果為助,五畜為充,氣味合而服之,以補益精氣”的理論,也有“食藥同源’之說。以花生米作為一種有益食品鮮為人知,但其功能單一,尤其對于強身健體、改善人體肌體功能、提高人體免疫力效果并不理想。目前也尚缺乏能有效地改善人體免疫力又無毒副作用的中藥配方。
本發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種補益花生米,它通過將主料花生米與有效中草藥及輔料共煮的方法,使成為一種保健補益花生米,具有增強人體體質、改善肌體、提高人體免疫力、延年益壽的功能,無毒副作用。
本發明是這樣實現的一種補益花生米,其特征在于具有如下的配料,主料花生米500份(最好帶花生衣);配藥黨參5-30份,板蘭根10-30份,黃芪10-40份,甘草5-30份,當歸5-25份,地黃5-20份;輔料大棗30-100份;將各料放入器皿中(最好用砂鍋或瓷鍋等),加水,水浸沒料即可,共煮,使配藥、輔料有效成分進入花生米中,將藥渣、輔料大棗分離出來,余下花生米即為補益花生米。直接服用或晾干后服用均可。
本發明是根據我國傳統的中醫理論經創造性配伍而成,其主料及配藥、輔料具有如下性能。
花生米性平,味甘,可入脾、胃、肺、經。功能與主治①補脾、胃,治療脾、胃虛弱所致的反胃、血帶增多。②補血止血治療各種出血病癥,花生衣的止血作用比花生大50倍。③潤肺化痰治療肺陰虧虛,咳嗽少痰。此外花生還有增乳、潤腸等作用,治療產后乳汁不足和腸燥便秘等癥。
大棗性溫,味甘,入脾、胃經。功能與主治①補益脾胃治療脾胃虛弱所致的飲食減少,大便稀薄,皮膚紫斑,婦女月經過多;②滋陰養血治療陰血虧虛所致的貧血、血小板減少和神經官能癥;③緩和藥性減少峻烈藥物損傷人體正氣的付作用。
黨參性溫,味甘,入脾、胃經。適用病癥貧血屬于氣血兩虛者,對食欲不振、心悸氣短、消瘦倦怠有作用,對生脈有益。板蘭根性平,味甘,入胃、肺經。對肝炎、肺結核及氣血不足者有作用。
黃芪性中溫,味異,入脾、胃、肺經。適用于氣血兩虛,對面色無光、口唇淡白、食欲不振、下肢浮腫、舌淡、脈細弱有作用。
甘草性中和,味甘,入脾、胃、肺經。適用于各種病癥的表現,對化痰、止咳有特效。
當歸滋補,養陰,益氣。
地黃去火虛,治潮熱心煩。
經以上配料及方法制得的補益花生米具有如下的功能和作用對諸病癥具有治療作用,對人體具有保健功能,能增強人體體質,改善肌體功能,提高人體免疫能力,從而起到防病治病和延年益壽的作用。
經128例服用,均具有上述保健作用和輔助治療作用,無毒副作用,其有效率95%以上,顯效率(即有明顯效果)70%以上。對身體虛弱、四肢無力患者效果顯著。
以下結合實施例作詳述,但不作為對本發明的限定。
實施例配料見下表,制法如上述,水煮5-40分鐘即可。
食用方法正常人每日食用1-2兩,有病者可適量多服。
治療的例證(1)北京宣武區經貿部何順患四肢無力,下肢皮疹多年,多方求醫,晚各種藥物不見好轉,后吃該品四斤,一個月,配合其它治療現已恢復健康。
(2)深澤縣小堡村何英氏,經常胸悶、食欲不振,吃該品三斤,癥狀消失,恢復健康。
(3)河北安國市南馬村曹水雪,經常頭痛、氣短,服用該品結合其它治療,已康復。
(4)四川者南充市文澤鄉八村黨建春之妻,患體虛、乳汁不足,后來河北經吃四斤該品,現已恢復健康。
權利要求
1.一種補益花生米,其特征在于具有如下的配料,主料花生米500份;配藥黨參5-30份,板蘭根10-30份,黃芪10-40份,甘草5-30份,當歸5-25份,地黃5-20份;輔料大棗30-100份;將各料放入器皿中,水浸沒料即可,共煮,使配藥、輔料有效成分進入花生米中,將藥渣、輔料大棗分離出來,余下花生米即為補益花生米。
全文摘要
本發明涉及一種補益花生米,它具有以下的配料,主料:花生米500份;配藥:黨參5—30份,板蘭根10—30份,黃芪10—40份,甘草5—30份,當歸5—25份,地黃5—20份;輔料:30—100份;將配料放入器皿中,加水,水浸沒料即可,共煮,使配料有效成分進入花生米中,將藥渣、輔料大棗分離出來,余下的花生米即為補益花生米。該保健食品能增強人體體質,改善肌體功能,提高人體免疫能力,從而起到防病治病和延年益壽的作用。
文檔編號A23L1/36GK1171905SQ9711040
公開日1998年2月4日 申請日期1997年4月11日 優先權日1997年4月11日
發明者張同發, 張義存 申請人:張義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