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一種防治魚類暴發性病的魚藥及其制法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防治魚類暴發性病的魚藥及其制法背景技術我國從1988年始,先后在北京、上海、天津、江蘇、浙江、安徽、湖北、湖南、河南、貴州、廣東等10余外省市的各淡水魚養殖地區的水域中,流行魚類暴發性魚病。該病來勢兇猛,流行面廣,發病率高,死亡率大,危害種類繁多,其中最易受害的為鰱魚和鳙魚,其它家魚,包括鯽、鯉、鳊、草魚,以及黃鱔、泥鰍、烏魚、鱖魚、蚌、螺等各類水產品也都會感染此病致死。據調查表明,發病時,家魚的罹病率是60%~80%,死亡率是10%~80%,嚴重的罹病率可達100%,死亡率為90%以上。而且該病流行季節長,從3月至11月份,水溫在9~36℃之間均能發生,其中尤以水溫為28℃左右最為嚴重。可以說,這是我國危害魚類最多的一種新型流行病,也是歷史上罕見的魚類疾病。
由于該病的發生范圍廣,全國各地對該病便出現了不同的叫法,如出血病、溶血型腹水癥、弧菌病等。實際上,致病因子是一種呈弧形彎曲的細菌。將病魚解剖取下一小塊肝臟,放入25℃的恒溫培養24小時后,挑出少許進行細菌涂片染色,然后放在顯微鏡下即可看到這種弧菌。
近10多年來,對該暴發性魚病,國家農業部、各省、市(地)科技局和水產主管部門都非常重視,其中農業部在1990年把研究該病作為“星火計劃”下達。但對該病的防治藥物和防治方法至今尚無突破性進展。目前市場銷售的有“暴克星”、“止血1.2號”、“魚血停”、“滅毒王”等防治藥物;但這些藥物的應用效果不很理想,治愈率不高,且易復發;而且有些藥物價格較貴,養魚戶難接受;有些還帶來環境污染等問題。
發明內容
本發明利用常見的建筑原料、農產品加工剩余物和中草藥,制成防治魚類暴發性病的魚藥,對其配方、用量、用法、進行了深入的研究,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本發明的魚藥所含的主要成份為生石灰和茶粕粉,所說的生石灰,其主要化學成份是氧化鈣;所說的茶粕粉,為油茶榨過油后的餅粕,粉碎成粒徑小于2mm的粉末;其組份的重量比為生石灰∶茶粕粉=(0.5~1.5)∶(2~2.5)。
當塘魚同時患有爛腮、腸炎等病時,可于組份中添加中藥大黃粉末,其加入量為茶粕粉重量的50%;還可添加中藥艾的粉末,其添加量為茶粕粉重量的30~40%。所說的大黃粉末和艾的粉末,其粒徑均為小于2mm。
本發明的魚藥制作過程如下(1)、把茶粕粉用水淹沒,浸泡,水溫20~30℃,浸泡1~2小時;(2)、把生石灰倒入浸泡好的茶粕粉中,兌水拌和均勻,即可使用。
在步驟(1)中,茶粕粉中可添加中藥大黃粉末或中藥艾的粉末,還可同時添加中藥大黃粉末和中藥艾的粉末。中藥大黃粉末的加入量可為茶粕粉粉重量的50%;中藥艾的粉末的添加量為茶粕粉重量的30~40%。這時,可將茶粕粉與中藥大黃粉末、或茶粕粉與中藥艾的粉末、或茶粕粉與中藥大黃和艾的粉末相混合,再用步驟(1)的方法條件加工處理。
本發明的魚藥的用法是將拌和均勻的藥液,按干藥重量每畝水面2~3kg的用量,兌水全池均勻潑酒,魚塘的水深應大于0.5米。
本發明的魚藥有以下優點1、成本低,效果顯著。每畝水面用藥成本費4元,比市場同類型藥價低40%~50%。更重要的是,用藥后1~2天就停止死魚;2、藥物使用操作簡便,花工少;3、能改良水質,促進浮游生物的繁殖,加快魚蝦的生長;4、該藥無化學品,對環境無污染,也不會對飼養的珍珠蚌產生危害;5、茶粕和中草藥便于儲存,置于陰涼干燥處,可保持4年;6、用藥后,可控制2~3個月不易復發本病。
具體實施例方式實施例一魚藥的組份為生石灰1.5kg,茶粕0.8kg;將茶粕粉碎成粒徑<2mm的粉末,用水淹沒,浸泡,水溫25℃,浸泡80分鐘,然后把生石灰倒入,兌水拌和均勻,當天使用,按干藥重量每畝水面2.8kg的用量,兌水全池均勻潑灑,該地幾個魚塘水深1~1.5米,用藥后第2天就停止死魚,3個月未復發。
實施例二魚藥的組份為生石灰1.5kg,茶粕0.8kg,大黃0.4kg;將茶粕、大黃碎成粒徑<2mm的粉末,用水淹沒,浸泡,水溫30℃,浸泡120分鐘,然后把生石灰倒入,兌水拌和均勻,當天使用,可用于防治塘魚同時患有爛腮、腸炎等病的魚類暴發性病。
實施例三魚藥的組份為生石灰1.5kg,茶粕0.8kg,艾0.3kg;將茶粕、大黃、艾粉碎成粒徑<2mm的粉末,用水淹沒,浸泡,水溫30℃,浸泡120分鐘,然后把生石灰倒入,兌水拌和均勻,當天使用,可用于防治塘魚同時患有爛腮、腸炎等病的魚類暴發性病。
實施例四魚藥的組份為生石灰1.5kg,茶粕0.8kg,大黃0.4kg,艾0.3kg;將茶粕、大黃、艾粉碎成粒徑<2mm的粉末,用水淹沒,浸泡,水溫30℃,浸泡120分鐘,然后把生石灰倒入,兌水拌和均勻,當天使用,可用于防治塘魚同時患有爛腮、腸炎等病的魚類暴發性病。
權利要求
1.一種防治魚類暴發性病的魚藥,其特征在于所含的主要成份為生石灰和茶粕粉,其組份的重量比為生石灰∶茶粕粉=(0.5~1.5)∶(2~2.5)。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防治魚類暴發性病的魚藥,其特征在于組份中還添加有中藥大黃粉末,其加入量為茶粕粉重量的50%。
3.根據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防治魚類暴發性病的魚藥,其特征在于組份中還添加有中藥艾的粉末,其添加量為茶粕粉重量的30~40%。
4.一種權利要求1所述的魚藥的制法,其特征在于制作過程如下(1)、把茶粕粉用水淹沒,浸泡,水溫20~30℃,浸泡1~2小時;(2)、把生石灰倒入浸泡好的茶粕粉中,兌水拌和均勻,即可使用。
5.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魚藥的制法,其特征在于步驟(1)中的茶粕粉中添加有中藥大黃粉末,其加入量為茶粕粉重量的50%。
6.根據權利要求4或5所述的魚藥的制法,其特征在于步驟(1)中的茶粕粉中添加有中藥艾的粉末,其添加量為茶粕粉重量的30~40%。
全文摘要
一種防治魚類暴發性病的魚藥及其制法,本發明魚藥所含的主要成份為生石灰和茶粕粉,所說的生石灰,其主要化學成份是氧化鈣;所說的茶粕粉,為油茶榨過油后的餅粕,粉碎成粒徑小于2mm的粉末;其組份的重量比為生石灰∶茶粕粉=(0.5~1.5)∶(2~2.5)。將茶粕粉浸泡1~2小時,然后將生石灰倒入,兌水拌和均勻,即可使用。本發明的魚藥價格低,便于儲存,使用方便,效果顯著,對水體無污染,可促進浮游生物的繁殖,用藥后2~3個月不會復發。
文檔編號A61P31/00GK1483440SQ0216031
公開日2004年3月24日 申請日期2002年12月25日 優先權日2002年9月19日
發明者夏文欽, 夏漢平 申請人:中國科學院華南植物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