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有效治療胃及十二指腸潰瘍的口服液的制作方法
有效治療胃及十二指腸潰瘍的口服液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中藥制劑,具體地說是有效治療胃及十二指腸潰瘍的口服液。2、背景技術
胃及十二指腸潰瘍病是一種由酸性胃液刺激而發生的胃腸道任何部位的潰瘍,他以反復周期性發作節律性上腹部疼痛為主要臨床表現,由于發生于胃和十二指腸潰瘍者約占98%,故又被稱作胃、十二指腸潰瘍病;諸如遺傳環境飲食藥物細菌以及吸煙,過度飲酒等都可引起胃病,上述這些因素可導致胃酸過度分泌而破壞胃十二指腸的保護層,從而產生潰瘍。
本病可因飲食不節,服藥不當,脾胃受傷;或情志不和,肝氣犯胃;或勞倦過度,損傷脾氣,均可導致脾胃功能失調而發為本病。
目前針對胃部疾病的藥品及保健品品種繁多,治療肝病及胃病的西藥,其毒副作用需要依賴肝臟來消除,這無疑是在治肝的同時又傷肝,成為化學性肝損傷的另一誘因;中藥與西藥相比優勢明顯,但其部分組成的劑量不適于長期服用,難以滿足人們身體健康的保健需要;而大部分保健藥品僅從保肝的角度入手,尚未考慮到在益肝的同時保護胃粘膜,從而達到在長期飲酒過程中健胃護肝的雙重功效。3、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是提供有效治療胃及十二指腸潰瘍的口服液。
本發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有效治療胃絞痛、胃炎、胃脹、胃酸、胃疼、腸炎、胃痛、胃竇炎、胃漲、膽汁返流胃炎、胃粘膜糜爛、胃潰瘍、胃出血、十二指腸潰瘍、胃下垂、萎縮性胃炎胃癌、食管炎、食道炎等各種胃不適的中藥口服液,本發明的中藥制劑通過臨床試驗反復驗證配置而成的,符合傳統中醫學的理論,本中藥口服液具有養血柔肝、行氣止痛、益氣養胃、健脾寧心,清熱燥濕,溫經止痛等功效。
本發明的有效治療胃及十二指腸潰瘍的口服液是由以下重量比的原料藥制成:
高良姜5-10份、柴胡3-8份、白芍藥5-12份、肉桂1_6份、
曼陀羅根1-5份、香附3-10份、甘松2-5份、白及2_5份、
紫蘇梗5-10份、枳實1-6份、刺猬皮1-5份、干姜2-6份、
佛手柑1-5份、川棟子3_9份、仙鶴草5_10份、白術3_8份、
延胡索3-8份、薤白3-8份、土大黃2-6份、砂仁1_5份、
瓦楞子1-5份、浙 貝母2-6份、桃仁2-5份、五靈脂2_5份、
馬尾連1-4份、甘草3-6份、蒸枝核1-4份、黃岑2_5份、
蒲公英3-10份、藕節3-8份、天生草1-5份、蒲黃2_6份、
九香蟲1-4份、黃連3-10份、川貝母2-6份、茯苓2-6份;
配制方法如下:
(I)按配比取藥,清水浸泡6-10小時;
(2)將浸泡過的藥物混合放入煎藥器具砂鍋內煎煮兩次,第一次加10倍量水煎煮3小時,第二次加5倍量水煎煮2小時,過濾;
(3)合并兩次煎液裝瓶,置于高溫彡100°C的消毒容器中進行消毒,即得成品。
本發明的有效治療胃及十二指腸潰瘍的口服液是由以下重量比的原料藥制成:
高良姜6-8份、柴胡4-6份、白芍藥6_10份、肉桂2_5份、
曼陀羅根2-4份、香附5-8份、甘松3_4份、白及3_4份、
紫蘇梗6_8份、積實2_5份、刺猬皮2_4份、干姜3_5份、
佛手柑2_4份、川棟子4_8份、仙鶴草6_8份、白術4_6份、
延胡索4-6份、薤白4-6份、土大黃3_5份、砂仁2_4份、
瓦楞子2-4份、浙貝母3-5份、桃仁2_4份、五靈脂3_4份、
馬尾連2-3份、甘草4-5份、荔枝核2_3份、黃芩3_4份、
蒲公英4-8份、藕節4-6份、天生草2_4份、蒲黃3_5份、
九香蟲2-3份、黃連4- 8份、川貝母3-5份、茯苓3_5份。
本發明的有效治療胃及十二指腸潰瘍的口服液是由以下重量比的原料藥制成:
高良姜7份、柴胡5份、白芍藥8份、肉桂3份、
曼陀羅根3份、香附6份、甘松3份、白及4份、
紫蘇梗7份、枳實4份、刺猬皮3份、干姜4份、
佛手柑3份、川楝子6份、仙鶴草7份、白術5份、
延胡索5份、薤白5份、土大黃4份、砂仁3份、
瓦楞子3份、浙貝母4份、桃仁3份、五靈脂3.5份、
馬尾連2.5份、甘草4份、荔枝核3份、黃芩3份、
蒲公英6份、藕節5份、天生草3份、蒲黃4份、
九香蟲2份、黃連6份、川貝母4份、茯苓4份。
本發明的有效治療胃及十二指腸潰瘍的口服液,能從護肝、養胃雙重保健功效入手,對各種胃腸疾病、長時間飲酒后的肝損傷患者具有獨特療效,有著現代藥物無可比擬的神奇效果,能從根本上解除了患者的痛苦。
具體實施方式
實施例1
高良姜5g、柴胡3g、白芍藥5g、肉桂lg、
曼陀羅根lg、香附3g、甘松2g、白及2g、
紫蘇梗5g、積實lg、刺猬皮lg、干姜2g、
佛手柑lg、川楝子3g、仙鶴草5g、白術3g、
延胡索3g、薤白3g、土大黃2g、砂仁lg、
瓦楞子lg、浙貝母2g、桃仁2g、五靈脂2g、
馬尾連lg、甘草3g、蒸枝核lg、黃岑2g、
蒲公英3g、藕節3g、天生草lg、蒲黃2g、
九香蟲lg、黃連3g、川貝母2g、獲茶2g。
配制方法如下:
(I)按配比取藥,清水浸泡6-10小時;
(2)將浸泡過的藥物混合放入煎藥器具砂鍋內煎煮兩次,第一次加10倍量水煎煮3小時,第二次加5倍量水煎煮2小時,過濾;
(3)合并兩次煎液裝瓶,置于高溫彡100°C的消毒容器中進行消毒,即得成品。
實施例2
高良姜10g、柴胡8g、白芍藥12g、肉桂6g、
曼陀羅根5g、香附10g、甘松5g、白及5g、
紫蘇梗10g、積實6g、刺猬皮5g、干姜6g、
佛手柑5g、川楝子9g、仙鶴草10g、白術8g、
延胡索8g、薤白8g、土大黃6g、砂仁5g、
瓦榜子5g、浙貝母6g、桃仁5g、五靈脂5g、
馬尾連4g、甘草6g、蒸枝核4g、黃岑5g、
蒲公英10g、藕節Sg、天生草5g、蒲黃6g、
九香蟲4g、黃連10g、川貝母6g、獲考:6g。
制備方法與實施例1相同。
實施例3
高良姜6g、柴胡4g、白芍藥6g、肉桂2g、
曼陀羅根2g、香附5g、甘松3g、白及3g、
紫蘇梗6g、積實2g、刺猬皮2g、干姜3g、
佛手柑2g、川楝子4g、仙鶴草6g、白術4g、
延胡索4g、薤白4g、土大黃3g、砂仁2g、
瓦楞子2g、浙貝母3g、桃仁2g、五靈脂3g、
馬尾連2g、甘草4g、蒸枝核2g、黃岑3g、
蒲公英4g、藕節4g、天生草2g、蒲黃3g、
九香蟲2g、黃連4g、川貝母3g、獲茶3g。
制備方法與實施例1相同。
實施例4
高良姜8g、 柴胡6g、白芍藥10g、肉桂5g、
曼陀羅根4g、香附8g、甘松4g、白及4g、
紫蘇梗8g、積實5g、刺猬皮4g、干姜5g、
佛手柑4g、川楝子8g、仙鶴草8g、白術6g、
延胡索6g、薤白6g、土大黃5g、砂仁4g、
瓦楞子4g、浙貝母5g、桃仁4g、五靈脂4g、
馬尾連3g、甘草5g、蒸枝核3g、黃岑4g、
蒲公英Sg、藕節6g、天生草4g、蒲黃5g、
九香蟲3g、黃連8g、川貝母5g、獲茶5g。
制備方法與實施例1相同。
實施例5
高良姜7g、柴胡5g、白芍藥8g、肉桂3g、
曼陀羅根3g、香附6g、甘松3g、白及4g、
紫蘇梗7g、枳實4g、刺猬皮3g、干姜4g、
佛手柑3g、川楝子6g、仙鶴草7g、白術5g、
延胡索5g、薤白5g、土大黃4g、砂仁3g、
瓦楞子3g、浙貝母4g、桃仁3g、五靈脂3.5g、
馬尾連2.5g、甘草4g、蒸枝核3g、黃岑3g、
蒲公英6g、藕節5g、天生草3g、蒲黃4g、
九香蟲2g、黃連6g、川貝母4g、獲茶4g。
制備方法與實施例1相同。
典型病例:經用本口服液醫治的100例病人中,其中男56例,女44例,服用2天顯效,最多4周癥狀消失,痊愈率88%,有效治愈率為97%。
療效判定:采用4級標準
痊愈臨床改善率彡95%,
顯效臨床改善率<95%,
有效臨床改善率<60%,
無效臨床改善率<20%,
治療效果統計見表
權利要求
1.有效治療胃及十二指腸潰瘍的口服液,其特征在于由以下重量配比的原料藥制成: 高良姜5-10份、柴胡3-8份、白芍藥5-12份、肉桂1-6份、 曼陀羅根1-5份、香附3-10份、甘松2-5份、白及2-5份、 紫蘇梗5-10份、枳實1-6份、刺猬皮1-5份、干姜2-6份、 佛手柑1_5份、川楝子3-9份、仙鶴草5-10份、白術3-8份、 延胡索3-8份、薤白3-8份、土大黃2-6份、砂仁1-5份、 瓦楞子1-5份、浙貝母2-6份、桃仁2-5份、五靈脂2-5份、 馬尾連1-4份、甘草3-6份、蒸枝核1-4份、黃岑2-5份、 蒲公英3-10份、藕節3-8份、天生草1-5份、蒲黃2-6份、 九香蟲1-4份、黃連3-10份、川貝母2-6份、茯苓2-6份; 配制方法如下: (1)按配比取藥,清水浸泡6-10小時; (2)將浸泡過的藥物混合放入煎藥器具砂鍋內煎煮兩次,第一次加10倍量水煎煮3小時,第二次加5倍量水煎煮2小時,過濾; (3)合并兩次煎液裝瓶,置于高溫彡100°C的消毒容器中進行消毒,即得成品。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有效治療胃及十二指腸潰瘍的口服液,其特征在于由以下重量配比的原料藥制成: 高良姜6-8份、柴胡4-6份、白芍藥6-10份、肉桂2-5份、 曼陀羅根2-4份、香附5-8份、甘松3-4份、白及3-4份、 紫蘇梗6-8份、積實2 -5份、刺猬皮2-4份、干姜3-5份、 佛手柑2-4份、川楝子4-8份、仙鶴草6-8份、白術4-6份、 延胡索4-6份、薤白4-6份、土大黃3-5份、砂仁2-4份、 瓦楞子2-4份、浙貝母3-5份、桃仁2-4份、五靈脂3-4份、 馬尾連2-3份、甘草4-5份、荔枝核2-3份、黃芩3-4份、 蒲公英4-8份、藕節4-6份、天生草2-4份、蒲黃3-5份、 九香蟲2-3份、黃連4-8份、川貝母3-5份、茯苓3-5份。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有效治療胃及十二指腸潰瘍的口服液,其特征在于由以下重量配比的原料藥制成: 高良姜7份、柴胡5份、白芍藥8份、肉桂3份、 曼陀羅根3份、香附6份、甘松3份、白及4份、 紫蘇梗7份、枳實4份、刺猬皮3份、干姜4份、 佛手柑3份、川楝子6份、仙鶴草7份、白術5份、 延胡索5份、薤白5份、土大黃4份、砂仁3份、 瓦楞子3份、浙貝母4份、桃仁3份、五靈脂3.5份、 馬尾連2.5份、甘草4份、荔枝核3份、黃芩3份、 蒲公英6份、藕節5份、天生草3份、蒲黃4份、 九香蟲2份、黃連6份、川貝母4份、茯苓4份。
全文摘要
本發明提供有效治療胃及十二指腸潰瘍的口服液,是由以下中藥原料制成,高良姜、柴胡、白芍藥、肉桂、曼陀羅根、香附、甘松、白及、紫蘇梗、枳實、刺猬皮、干姜、佛手柑、川楝子、仙鶴草、白術、延胡索、薤白、土大黃、砂仁、瓦楞子、浙貝母、桃仁、五靈脂、馬尾連、甘草、荔枝核、黃芩、蒲公英、藕節、天生草、蒲黃、九香蟲、黃連、川貝母、茯苓;本發明的有效治療胃及十二指腸潰瘍的口服液,能從護肝、養胃雙重保健功效入手,對各種胃腸疾病、長時間飲酒后的肝損傷患者具有獨特療效,有著現代藥物無可比擬的神奇效果,能從根本上解除了患者的痛苦。
文檔編號A61K35/56GK103182065SQ20131010105
公開日2013年7月3日 申請日期2013年3月27日 優先權日2013年3月27日
發明者朱新華 申請人:朱新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