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滑道擠壓結構和包括該雙滑道擠壓結構的煎藥的制造方法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雙滑道擠壓結構和包括該雙滑道擠壓結構的煎藥機,所述雙滑道擠壓結構包括鍋底塊、上盤、中盤、下盤、壓套、內套組件、絲杠以及直線導軌。壓套居中地布置在彼此固定的鍋底塊和上盤之間。內套組件的下端居中地布置在中盤上,內套組件的上端穿過上盤、壓套以及鍋底塊而突出到鍋底塊的外部。絲杠的上端居中地穿過中盤而突出到內套組件的空腔中,絲杠的下端居中地穿過下盤而突出到下盤的外部。直線導軌布置在上盤、中盤以及下盤中每個盤的外邊緣,將上盤、中盤以及下盤彼此連接成一體。根據本實用新型的雙滑道擠壓結構,防止藥液從鍋筒中漏出,防止灰塵進入鍋筒,并能夠充分擠出藥包中的藥液。
【專利說明】雙滑道擠壓結構和包括該雙滑道擠壓結構的煎藥機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屬于醫療器械領域,涉及一種雙滑道擠壓結構,具體地說,涉及一種應用于煎藥機以擠出藥包中的藥液的雙滑道擠壓結構。
【背景技術】
[0002]煎藥機是一種一體地實施煎藥和擠藥的醫療機器,使用時,先將藥包置于鍋筒中,浸泡在藥湯中,使得藥的有效成分煎于藥湯中,通過電機驅動擠壓盤運動,使得藥包與鍋蓋接觸來擠出藥包中的藥液。
[0003]為此,在煎藥機的鍋筒底壁的中部開設通孔,運動桿件穿過通孔,其一端連接到擠壓盤并支撐擠壓盤,其另一端連接到電機,使得電機驅動擠壓盤運動。
[0004]然而,這種傳統的煎藥機不能很好的確保通孔的密封性而從通孔中漏出藥液。此夕卜,在這種傳統的煎藥機中,電機驅動擠壓盤運動的距離是固定不變的,其不能根據藥包的重量來調節,導致不能很好的確保充分擠出藥包中的藥液。
實用新型內容
[0005]為此,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雙滑道擠壓結構,以解決在傳統的煎藥機中所出現的漏液、不能充分擠出藥包中的藥液等問題。
[0006]根據本實用新型的一方面,提供一種雙滑道擠壓結構。所述雙滑道擠壓結構包括鍋底塊、上盤、中盤、下盤、壓套、內套組件、絲杠以及直線導軌。壓套居中地布置在彼此固定的鍋底塊和上盤之間。內套組件的下端居中地布置在中盤上,內套組件的上端穿過上盤、壓套以及鍋底塊而突出到鍋底塊的外部。絲杠的上端居中地穿過中盤而突出到內套組件的空腔中,絲杠的下端居中地穿過下盤而突出到下盤的外部。直線導軌布置在上盤、中盤以及下盤中每個盤的外邊緣,將上盤、中盤以及下盤彼此連接成一體。
[0007]壓套包括環形的壓套主體和從壓套主體的一端向外突出的凸緣。在鍋底塊的上表面的中部形成鍋底塊突起,在所述鍋底塊突起上形成螺紋,在鍋底塊的中部開設第一階梯孔,所述第一階梯孔從鍋底塊的下表面貫穿到所述鍋底塊突起的上表面,所述第一階梯孔包括直徑與內套組件的外徑相同的第一上孔和布置在第一上孔下方且直徑與壓套主體的外徑相同的第一下孔。在上盤的中部開設貫穿上盤的第二階梯孔,所述第二階梯孔包括直徑與內套組件的外徑相同的第二下孔和布置在第二下孔上方且直徑與所述凸緣的外徑相同的第二上孔。所述凸緣布置在第二上孔中,壓套主體穿過第二上孔而突出到第一下孔中。
[0008]所述雙滑道擠壓結構還包括尺寸與壓套主體的尺寸相同的四氟圈,四氟圈布置在第一下孔中,堆疊在壓套主體上方并與壓套主體對齊。
[0009]上盤還包括多個調節螺紋孔,所述多個調節螺紋孔從第二上孔的下表面向下貫穿上盤并關于第二階梯孔均勻地布置。在每個調節螺紋孔中布置壓套調節螺釘,所述壓套調節螺釘選擇性地接觸壓套。[0010]在中盤的上表面的中部形成內套凹槽,在內套組件的下端與內套凹槽的深度相同的位置設置內套組件突起,內套組件插入到內套凹槽中,所述內套組件突起抵靠在中盤的上表面上。內套組件的上端穿過第二下孔、壓套、四氟圈以及第一上孔而突出到鍋底塊的外部。
[0011]中盤還包括第一絲杠螺紋孔,所述第一絲杠螺紋孔從內套凹槽的下表面的中部向下貫穿中盤。所述空腔形成在內套組件的內上部,在內套組件的內下部形成與所述空腔連通并與第一絲杠螺紋孔對齊的第二絲杠螺紋孔。絲杠的上端穿過第一絲杠螺紋孔和第二絲杠螺紋孔而突出到所述空腔中。所述空腔的上端被位于內套組件的最上端的凸塊密封。
[0012]在下盤的中部開設臺階孔,在臺階孔的上臺階面和下臺階面上分別布置第一推力軸承和第二推力軸承。絲杠的下端穿過第一推力軸承、臺階孔以及第二推力軸承而突出到下盤的外部。
[0013]在上盤的外邊緣開設上盤導軌孔,在中盤的外邊緣開設中盤導軌孔,在下盤的外邊緣開設下盤導軌孔。上盤導軌孔、中盤導軌孔以及下盤導軌孔彼此對齊。直線導軌穿過上盤導軌孔、中盤導軌孔以及下盤導軌孔,直線導軌的上端突出到上盤導軌孔中且直線導軌的下端突出到下盤導軌孔的外部。
[0014]在中盤導軌孔中布置直線軸承,在中盤的上表面上圍繞直線軸承布置卡簧和卡套。直線導軌的上端穿過直線軸承而突出到上盤導軌孔中,直線導軌的上端與上盤導軌孔螺紋連接,直線導軌的下端與螺母螺紋連接直至螺母接觸下盤的下表面。
[0015]根據本實用新型的另一方面,提供一種煎藥機。所述煎藥機包括鍋筒、蓋在鍋筒上的鍋蓋、擠壓盤、電機以及上述的雙滑道擠壓結構。在鍋筒的底壁的中部開設螺紋連接凹槽,所述螺紋連接凹槽與所述鍋底塊突起螺紋連接,擠壓盤布置在所述凸塊上,電機連接到絲杠的下端。
[0016]根據本實用新型的雙滑道擠壓結構,結構簡單,防止藥液從鍋筒中漏出,防止灰塵進入鍋筒,并能夠充分擠出藥包中的藥液。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17]圖1是根據本實用新型的雙滑道擠壓結構以及應用了該雙滑道擠壓結構的煎藥機的示意性剖視圖。
【具體實施方式】
[0018]現在,參照圖1詳細描述根據本實用新型的雙滑道擠壓結構以及應用了該雙滑道擠壓結構的煎藥機。
[0019]如圖1所示,根據本實用新型的雙滑道擠壓結構包括鍋底塊1、上盤2、中盤3、下盤
4、壓套5、內套組件6、絲杠7以及直線導軌8。
[0020]壓套5居中地布置在彼此固定的鍋底塊I和上盤2之間。具體地說,壓套5包括環形的壓套主體51和從壓套主體51的一端(例如下端)沿著壓套主體51的徑向向外突出的凸緣52。在鍋底塊I的上表面的中部形成鍋底塊突起11,在鍋底塊突起11上形成螺紋以與煎藥機的鍋筒9連接(稍后將描述)。在鍋底塊I的中部開設第一階梯孔12,第一階梯孔12從鍋底塊I的下表面貫穿到鍋底塊突起11的上表面,第一階梯孔12包括直徑與內套組件6的外徑相同的第一上孔121和布置在第一上孔121下方且直徑與壓套主體51的外徑相同的第一下孔122。在上盤2的中部開設貫穿上盤2的第二階梯孔21,以與第一階梯孔12和壓套5配合使用來容納并支撐內套組件6 (稍后將描述)。第二階梯孔21包括直徑與內套組件6的外徑相同的第二下孔211和布置在第二下孔211上方且直徑與所述凸緣52的外徑相同的第二上孔212。因此,當壓套5布置在鍋底塊I和上盤2之間時,所述凸緣52布置在第二上孔212中,抵靠在第二上孔212的下表面(即,第二階梯孔21的臺階面)上,壓套主體51穿過第二上孔212而突出到第一下孔122中。
[0021]考慮到第一下孔122和第二上孔212的深度以及壓套5的厚度,所述雙滑道擠壓結構還可包括尺寸與壓套主體51的尺寸(例如,外徑,中心孔的直徑等)相同的四氟圈10,四氟圈10布置在第一下孔122中,堆疊在壓套主體51上方(S卩,卡在壓套主體51和第一階梯孔12的臺階面之間)并與壓套主體51對齊。由于第二上孔212的外徑大于第一下孔122的外徑,所以為了防止藥液泄漏,選擇四氟圈10的數量,以確保壓套主體51的另一端(例如上端)突出到第一下孔122中。在選擇多個(例如3個)四氟圈10的情況下,這3個四氟圈10彼此上下對齊地堆疊,壓套主體51接觸最下面的那個四氟圈10。這里,本領域技術人員容易理解,“對齊”指的是兩個或更多個構件的中心軸線彼此重合。
[0022]為了進一步防止藥液泄漏,上盤2還可包括多個(例如4個)調節螺紋孔22,所述多個調節螺紋孔22從第二上孔212的下表面(即,第二階梯孔21的臺階面)向下貫穿上盤2并關于第二階梯孔21均勻地布置,在每個調節螺紋孔22中布置壓套調節螺釘23,壓套調節螺釘23選擇性地接觸壓套5以調節壓套5和四氟圈10的壓緊程度。即,旋擰布置在調節螺紋孔22中的壓套調節螺釘23,使得壓套調節螺釘23向上運動以接觸壓套5或者使得壓套調節螺釘23向下運動以脫離壓套5,而調節壓套5和四氟圈10抵靠內套組件6、第一階梯孔12以及第二階梯孔21的壓緊程度來防止漏液。而且可根據壓力分散原理改變鍋底塊I的受力點以使鍋底塊I受力均衡。
[0023]另外,在上盤2的外邊緣貫穿上盤2形成關于第二階梯孔21均勻地布置的多個(例如6個)連接螺紋孔24。相應地,在鍋底塊I的下端開設6個連接螺紋孔13。連接螺紋孔13與連接螺紋孔24彼此上下對齊。螺釘14插入到連接螺紋孔24和13中以將上盤2牢固地固定到鍋底塊I。
[0024]內套組件6的下端居中地布置在中盤3上,內套組件6的上端穿過上盤2、壓套5、四氟圈10以及鍋底塊I而突出到鍋底塊I的外部。具體地說,內套組件6與中盤3作尺寸配合,以進一步確保內套組件6與中盤3的同心度和垂直度。為此,在中盤3的上表面的中部形成內套凹槽31(例如,深度2mm),在內套組件6的下端(距內套組件6的下表面的距離)與內套凹槽31的深度相同的位置設置內套組件突起61。內套組件6(即內套組件6的下端)插入到內套凹槽31中,直至內套組件突起61抵靠在中盤3的上表面上。內套組件突起61還通過與上盤2接觸來限制中盤3和內套組件6向上運動的距離。本領域技術人員容易理解,在壓套5的中部貫穿壓套5形成直徑與內套組件6的外徑相同的第一通孔,在四氟圈10的中部貫穿四氟圈10形成直徑與內套組件6的外徑相同的第二通孔。內套組件6的上端穿過第二下孔211、壓套5的第一通孔、四氟圈10的第二通孔以及第一上孔121而突出到鍋底塊I的外部。
[0025]絲杠7的上端居中地穿過中盤3而突出到內套組件6的空腔62中,絲杠7的下端居中地穿過下盤4而突出到下盤4的外部。具體地說,中盤3還包括第一絲杠螺紋孔32,第一絲杠螺紋孔32從內套凹槽31的下表面的中部向下貫穿中盤3。上述空腔62形成在內套組件6的內上部(優選地,內上部的中央部位),在內套組件6的內下部(優選地,內下部的中央部位)形成與空腔62和第一絲杠螺紋孔32連通并與第一絲杠螺紋孔32對齊的第二絲杠螺紋孔63。在內套組件6固定到中盤3且內套組件6的上端突出到鍋底塊I的外部之后,絲杠7的上端穿過第一絲杠螺紋孔32和第二絲杠螺紋孔63,與第一絲杠螺紋孔32和第二絲杠螺紋孔63螺紋配合,而突出到空腔62中。空腔62的上端被位于內套組件6的最上端的凸塊64密封,以限制中盤3和內套組件6向下運動的距離。本領域技術人員容易理解,絲杠7、第一絲杠螺紋孔32以及第二絲杠螺紋孔63的螺紋旋向相同。
[0026]中盤3還包括多個(例如4個)連接螺紋孔33,所述多個連接螺紋孔33從內套凹槽31的下表面向下貫穿中盤3并關于內套凹槽31 (即內套凹槽31的中心軸線)均勻地布置。相應地,在內套組件6的下端開設多個連接螺紋孔65。連接螺紋孔65與連接螺紋孔33彼此上下對齊。螺釘66插入到連接螺紋孔33和65中以將內套組件6牢固地固定到中盤3。
[0027]在下盤4的中部開設臺階孔41 (類似“工”形狀),在臺階孔41的上臺階面411和下臺階面412上分別布置第一推力軸承413和第二推力軸承414。絲杠7的下端按順序穿過第一推力軸承413、臺階孔41以及第二推力軸承414而突出到下盤4的外部。或者說,絲杠7的下端中位于臺階孔41內的那部分(在該部分上未形成螺紋)被第一推力軸承413和第二推力軸承414支撐而固定到下盤4,以確保絲杠7和下盤4的同心度。絲杠7的下端中位于臺階孔41下方的那部分(在該部分上仍未形成螺紋)連接到電機的輸出軸,以從電機接收動力(稍后將描述)。為了節省成本,第一推力軸承413和第二推力軸承414完全相同。
[0028]直線導軌8布置在上盤2、中盤3以及下盤4中每個盤的外邊緣,將上盤2、中盤3以及下盤4彼此連接成一體。這里,對于上盤2來說外邊緣指的是第二階梯孔21與外周表面之間的部分,中盤3的外邊緣和下盤4的外邊緣相應地定義。
[0029]具體地說,在上盤2的外邊緣開設上盤導軌孔25,在中盤3的外邊緣開設中盤導軌孔34,在下盤4的外邊緣開設下盤導軌孔42,以引導和支撐直線導軌8。上盤導軌孔25、中盤導軌孔34以及下盤導軌孔42彼此上下對齊。直線導軌8穿過下盤導軌孔42、中盤導軌孔34以及上盤導軌孔25,直線導軌8的上端突出到上盤導軌孔25中且直線導軌8的下端突出到下盤導軌孔42的外部。或者說,直線導軌8插入到上盤導軌孔25、中盤導軌孔34以及下盤導軌孔42中,被上盤導軌孔25、中盤導軌孔34以及下盤導軌孔42支撐。
[0030]進一步地,關于第二階梯孔21對稱地開設兩個上盤導軌孔25 (形成有螺紋)。為了確保上盤2的運動平衡性,兩個上盤導軌孔25與上述的6個連接螺紋孔24在同一個圓周上且不與連接螺紋孔24干涉,這8個孔關于第二階梯孔21均勻地布置。為了確保直線導軌8的垂直度和平行度,優選地,這兩個上盤導軌孔25和第二階梯孔21在一條直線上(即,三個孔的中心軸線在上盤2的一條直徑上)。在中盤導軌孔34中布置直線軸承35,在中盤3的上表面上圍繞直線軸承35布置卡簧36和卡套37以進一步固定直線軸承35。直線導軌8的上端(形成有螺紋)穿過直線軸承35而突出到上盤導軌孔25中。直線導軌8的上端與上盤導軌孔25螺紋連接而固定地連接到上盤2。在下盤4的外部,直線導軌8的下端與螺母43螺紋連接,旋擰螺母43直至螺母43接觸下盤4的下表面。
[0031]煎藥機除了包括上述雙滑道擠壓結構之外,還包括鍋筒9、蓋在鍋筒9上的鍋蓋(未示出)、擠壓盤10以及電機(未示出,例如減速電機)。在鍋筒9的底壁的中部開設螺紋凹槽91,螺紋凹槽91與鍋底塊突起11螺紋連接。在鍋筒9旋擰在鍋底塊突起11上使得內套組件6突出到鍋筒9中之后,在螺紋凹槽91和鍋底塊突起11的螺紋接觸處進行微焊以減少焊接變形。擠壓盤10布置在上述凸塊64上,電機連接到絲杠7的下端并驅動絲杠7旋轉,絲杠7帶動內套組件6上下運動,進而帶動擠壓盤10上下運動。
[0032]下面參照圖1描述根據本實用新型的雙滑道擠壓結構以及應用了該雙滑道擠壓結構的煎藥機的裝配和運動過程。
[0033]第一步,固定鍋筒9,旋擰鍋底塊I以使鍋底塊突起11進入鍋筒9的螺紋凹槽91直至鍋底塊I的上表面接觸鍋筒9的底壁(鍋底塊突起11完全進入螺紋凹槽91中)。
[0034]第二步,將四氟圈10放置在鍋底塊I的第一階梯孔12的第一下孔122中(通過與第一下孔122的壁面的摩擦而不會從第一下孔122掉落),以及將壓套5放置在上盤2的第二階梯孔21的第二上孔212中(壓套5的凸緣52位于第二上孔212中,壓套5的壓套主體51的一部分突出到上盤2的上表面的外部)。
[0035]第三步,將上盤2安裝到鍋底塊1,壓套5與四氟圈10對齊,壓套5的壓套主體51插入到第一下孔122中。旋轉上盤2以使連接螺紋孔24與連接螺紋孔13彼此對齊,旋擰螺釘14進入連接螺紋孔24和13直至螺釘14的頭部接觸上盤2的下表面。旋擰壓套調節螺釘23進入調節螺紋孔22。
[0036]第四步,將內套組件6安裝到中盤3,內套組件6的下端插入到中盤3的內套凹槽31中直至內套組件突起61接觸中盤3的上表面。旋轉中盤3以使連接螺紋孔33與內套組件6的連接螺紋孔65對齊。旋擰螺釘66進入連接螺紋孔33和65直至螺釘66的頭部接觸中盤3的下表面。整體旋轉中盤3和內套組件6以使中盤3的直線軸承35與上盤2的上盤導軌孔25對齊。
[0037]第五步,旋擰絲杠7穿過中盤3的第一絲杠螺紋孔32和內套組件6的第二絲杠螺紋孔63,進入內套組件6的空腔62中。
[0038]第六步,將下盤4安裝到絲杠7,絲杠7穿過下盤4的臺階孔41而突出到下盤4的外部。旋轉下盤4以使下盤導軌孔42與中盤3的直線軸承35對齊。
[0039]第七步,將直線導軌8安裝到上盤2、中盤3和下盤4,在直線導軌8的上端(形成有螺紋)凸臺上放置彈性墊片81,直線導軌8穿過下盤導軌孔42和直線軸承35到達上盤導軌孔25。旋轉直線導軌8以使直線導軌8的上端進入上盤導軌孔25直至彈性墊片81接觸上盤2的下表面,旋擰螺母43進入直線導軌8的下端直至螺母43接觸下盤4的下表面。
[0040]通過上面的第一步至第七步完成裝配根據本實用新型的雙滑道擠壓結構。接下來,將絲杠7連接到電機的輸出軸,將擠壓盤10安裝在上述凸塊64上,由此完成裝配應用了該雙滑道擠壓結構的煎藥機。
[0041]當然,在使用煎藥機之前,先進行調試。先在鍋筒9中倒入藥湯,旋擰壓套調節螺釘23以調節壓套5和四氟圈10抵靠內套組件6、第一階梯孔12以及第二階梯孔21的壓緊程度,直至不漏液。
[0042]然后,在使用煎藥機時,先將藥包置于鍋筒9中,浸泡在藥湯中,使得藥的有效成分煎于藥湯中,然后從藥湯中取出藥包,將藥包置于擠壓盤10上。通過電機帶動絲杠7沿著一個方向(例如順時針方向)旋轉,帶動中盤3沿著直線導軌8向上運動,帶動內套組件6和擠壓盤10向上運動,使得藥包與鍋蓋接觸來擠出藥包中的藥液。通過電機帶動絲杠7沿著另一個方向(例如逆時針方向)旋轉,帶動中盤3沿著直線導軌8向下運動,帶動內套組件6和擠壓盤10向下運動,使得藥包遠離鍋蓋而方便從擠壓盤10上取下藥包。
[0043]在上述過程中,通過內套組件突起61和上述凸塊64來限制擠壓盤10的上下運動距離。
[0044]如上所述,根據本實用新型的雙滑道擠壓結構以及應用了該雙滑道擠壓結構的煎藥機,結構簡單,防止藥液從鍋筒中漏出,防止灰塵進入鍋筒,并能夠充分擠出藥包中的藥液。
[0045]本實用新型不限于上述實施例,而是可進行各種變型。
【權利要求】
1.一種雙滑道擠壓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雙滑道擠壓結構包括鍋底塊、上盤、中盤、下盤、壓套、內套組件、絲杠以及直線導軌,壓套居中地布置在彼此固定的鍋底塊和上盤之間,內套組件的下端居中地布置在中盤上,內套組件的上端穿過上盤、壓套以及鍋底塊而突出到鍋底塊的外部,絲杠的上端居中地穿過中盤而突出到內套組件的空腔中,絲杠的下端居中地穿過下盤而突出到下盤的外部,直線導軌布置在上盤、中盤以及下盤中每個盤的外邊緣,將上盤、中盤以及下盤彼此連接成一體。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雙滑道擠壓結構,其特征在于,壓套包括環形的壓套主體和從壓套主體的一端向外突出的凸緣,在鍋底塊的上表面的中部形成鍋底塊突起,在所述鍋底塊突起上形成螺紋,在鍋底塊的中部開設第一階梯孔,所述第一階梯孔從鍋底塊的下表面貫穿到所述鍋底塊突起的上表面,所述第一階梯孔包括直徑與內套組件的外徑相同的第一上孔和布置在第一上孔下方且直徑與壓套主體的外徑相同的第一下孔,在上盤的中部開設貫穿上盤的第二階梯孔,所述第二階梯孔包括直徑與內套組件的外徑相同的第二下孔和布置在第二下孔上方且直徑與所述凸緣的外徑相同的第二上孔,所述凸緣布置在第二上孔中,壓套主體穿過第二上孔而突出到第一下孔中。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雙滑道擠壓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雙滑道擠壓結構還包括尺寸與壓套主體的尺寸相同的四氟圈,四氟圈布置在第一下孔中,堆疊在壓套主體上方并與壓套主體對齊。
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雙滑道擠壓結構,其特征在于,上盤還包括多個調節螺紋孔,所述多個調節螺紋孔從第二上孔的下表面向下貫穿上盤并關于第二階梯孔均勻地布置,在每個調節螺紋孔中布置壓套調節螺釘,所述壓套調節螺釘選擇性地接觸壓套。
5.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雙滑道擠壓結構,其特征在于,在中盤的上表面的中部形成內套凹槽,在內套組件的 下端與內套凹槽的深度相同的位置設置內套組件突起,內套組件插入到內套凹槽中,所述內套組件突起抵靠在中盤的上表面上, 內套組件的上端穿過第二下孔、壓套、四氟圈以及第一上孔而突出到鍋底塊的外部。
6.根據權利要求5所述的雙滑道擠壓結構,其特征在于,中盤還包括第一絲杠螺紋孔,所述第一絲杠螺紋孔從內套凹槽的下表面的中部向下貫穿中盤,所述空腔形成在內套組件的內上部,在內套組件的內下部形成與所述空腔連通并與第一絲杠螺紋孔對齊的第二絲杠螺紋孔,絲杠的上端穿過第一絲杠螺紋孔和第二絲杠螺紋孔而突出到所述空腔中,所述空腔的上端被位于內套組件的最上端的凸塊密封。
7.根據權利要求6所述的雙滑道擠壓結構,其特征在于,在下盤的中部開設臺階孔,在臺階孔的上臺階面和下臺階面上分別布置第一推力軸承和第二推力軸承,絲杠的下端穿過第一推力軸承、臺階孔以及第二推力軸承而突出到下盤的外部。
8.根據權利要求7所述的雙滑道擠壓結構,其特征在于,在上盤的外邊緣開設上盤導軌孔,在中盤的外邊緣開設中盤導軌孔,在下盤的外邊緣開設下盤導軌孔,上盤導軌孔、中盤導軌孔以及下盤導軌孔彼此對齊,直線導軌穿過上盤導軌孔、中盤導軌孔以及下盤導軌孔,直線導軌的上端突出到上盤導軌孔中且直線導軌的下端突出到下盤導軌孔的外部。
9.根據權利要求8所述的雙滑道擠壓結構,其特征在于,在中盤導軌孔中布置直線軸承,在中盤的上表面上圍繞直線軸承布置卡簧和卡套,直線導軌的上端穿過直線軸承而突出到上盤導軌孔中,直線導軌的上端與上盤導軌孔螺紋連接,直線導軌的下端與螺母螺紋連接直至螺母接觸下盤的下表面。
10.一種煎藥機,其特征在于,所述煎藥機包括鍋筒、蓋在鍋筒上的鍋蓋、擠壓盤、電機以及根據權利要求1-9中的任一項所述的雙滑道擠壓結構,在鍋筒的底壁的中部開設螺紋連接凹槽,所述螺紋連接凹槽與所述鍋底塊突起螺紋連接,擠壓盤布置在所述凸塊上,電機連接到絲杠的 下端。
【文檔編號】A61J3/00GK203815878SQ201420066771
【公開日】2014年9月10日 申請日期:2014年2月14日 優先權日:2014年2月14日
【發明者】南龍, 梁敬鴻 申請人:北京東華原醫療設備有限責任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