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治療風濕性關節炎的藥物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0001]本發明涉及中藥,具體是一種治療風濕性關節炎的藥物。
【背景技術】
[0002]風濕性關節炎是一種常見的急性或慢性結締組織炎癥。可反復發作并累及心臟。臨床以關節和肌肉游走性酸痛、疼痛為特征。風濕主要表現為多肌肉疼痛、不規律性發熱,常反復發作。風濕性關節炎病人在急性疼痛期間,由于長期臥床,或者服用激素時間過長等,可致患者機體免疫功能低下,出現一些并發癥:肺炎、泌尿系統感染、柯興氏綜合癥、口腔潰瘍等。風濕性關節炎給工作、學習、生活帶來極大地不便。西醫對風濕性關節炎的治療主要是藥物治療,包括使用非留體抗炎藥例如芬必得、扶他林;使用糖皮質激素免疫制劑例如地塞米松、倍他米松;使用抗菌素如青霉素、氨芐等。濫用抗生素可能導致細菌抗藥性加強,人體免疫功能減退,致使病情反復難愈。中醫治療風濕性關節炎有顯著的療效。中醫認為風濕性關節炎是“虛、邪、瘀、寒、濕”引起關節病變的痹證,是在氣血肝腎虧虛的內因基礎上,遭受風寒濕外邪而致病。肝主筋,腎主骨,肝腎既虛,則無以充養筋骨,至虛之處,即容邪之所,風寒濕邪乘虛而入,內外合邪,即成斯疾。
【發明內容】
[0003]本發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種療效好、療程較短、成本低、無毒副作用的治療風濕性關節炎的藥物。
[0004]實現本發明目的的技術方案是:
一種治療風濕性關節炎的藥物,是由下述重量配比的原料制成:獨活10-20份、桑寄生10-20份、秦艽7-13份、生地10-20份、細辛2-4份、川芎6-12份、茯苓10-20份、桂枝7-13份、薏仁7-13份、黨參10-20份、甘草4-8份、雞血藤25-35份。
[0005]優選地,各原料的最佳重量配比為:
獨活15份、桑寄生15份、秦艽10份、生地15份、細辛3份、川芎9份、茯苓15份、桂枝10份、薏仁10份、黨參15份、甘草6份、雞血藤30份。
[0006]所述的原料藥在中藥店及市場有售。
[0007]本發明藥物的制備方法,可按常規方法煎成湯劑,具體方法為:按重量配比稱取各原料藥,加入5-10倍原料藥總量的水,用大火煮沸后文火煮10-20分鐘,過濾去渣,即得。
[0008]服用方法:每日三次,每次20毫升,15日為一個療程,服用一個療程即有效果。
[0009]本發明藥物也可制成丸劑、散劑或膠囊。
[0010]本發明中,各原料藥的功效如下:
獨活:味辛、苦、性微溫,歸肝、腎、膀胱經。具有祛風勝濕、散寒止痛的功效。主治風寒濕痹、腰膝疼痛、手足疼痛、少陰伏風頭痛等
桑寄生:苦甘、性平,歸肝、腎經。具有補肝腎、強筋骨、祛風濕的功效。主治腰膝酸痛、筋骨痿弱、肢體偏枯、風濕痹痛、頭錯目眩。
[0011]秦艽:味辛、苦、性平,歸胃、肝、膽經。具有祛風濕、清濕熱、止痹痛的功效。
[0012]生地:味甘、性寒,歸心,肝,腎經。具有清熱、生津、潤燥、滑腸、破瘀、生新、止痛、調經、金瘡瘀、涼血、止血、活血等功效。
[0013]細辛:味辛、性溫、小毒,歸肺、腎、心、肝、膽、脾經。具有散結消腫、解表散寒、祛風止痛、溫肺化飲、下氣祛痰、通竅等功效。主治:風濕痹痛。
[0014]川芎:味苦、辛、微回甜,性溫,歸肝、膽、心經。具有活血行氣,祛風止痛的功效。
[0015]茯苓:味甘、淡、性平,歸心、肺、脾、腎經。具有益脾和胃、寧心安神、滲濕利尿藥等功效。
[0016]桂枝:味辛、甘、性微溫、無毒,歸膀胱、心、肺經。具有發汗解肌、溫經通脈、助陽化氣、散寒止痛等功效。主治風寒表證、寒濕痹痛。
[0017]薏仁:味甘、性寒、無毒,歸脾、胃經。具有健脾利濕、清熱排膿、溫中散寒、補益氣血功能。主治脾虛泄瀉、關節疼痛。
[0018]黨參:味甘、微酸、性平,歸脾、肺經。具有補中益氣、健脾益肺等功能。
[0019]甘草:生甘,性平;炙甘,性溫,歸入脾、胃、肺經。具有補脾益氣、清熱解毒、祛痰止咳、緩急止痛、調和諸藥的功能。
[0020]雞血藤:味苦、甘、性溫,歸肝、腎經。具有活血舒筋、養血調經的功能。主治手足麻木、肢體癱瘓、風濕痹痛、血虛萎黃。
[0021]本發明治療風濕性關節炎的藥物選取12種天然中藥配伍,各原料藥協同作用起到補肝益腎、強筋鍵骨、溫中散寒、活動氣血、祛散寒邪、溫經通脈、助陽化氣等作用,對病毒和細菌有抑制作用,標本同治,對治療風濕性關節炎效果好,無毒副作用。而且其制備方法簡單、療程較短、服用方便,成本低,有效率達90%以上。
【具體實施方式】
[0022]下面結合實施例對本
【發明內容】
作進一步的說明,但不是對本發明的限定。
[0023]實施例1:
一種治療風濕性關節炎的藥物,各原料的重量配比為:
獨活10份、桑寄生10份、秦艽7份、生地10份、細辛2份、川芎6份、茯苓10份、桂枝7份、薏仁7份、黨參10份、甘草4份、雞血藤25份。按常規方法煎成湯劑口服。
[0024]實施例2:
一種治療風濕性關節炎的藥物,各原料的重量配比為:
獨活15份、桑寄生15份、秦艽10份、生地15份、細辛3份、川芎9份、茯苓15份、桂枝10份、薏仁10份、黨參15份、甘草6份、雞血藤30份。按常規方法煎成湯劑口服。
[0025]實施例3:
一種治療風濕性關節炎的藥物,各原料的重量配比為:
獨活20份、桑寄生20份、秦艽13份、生地20份、細辛4份、川芎12份、茯苓20份、桂枝13份、薏仁13份、黨參20份、甘草8份、雞血藤35份。按常規方法煎成湯劑口服。
[0026]實驗例:
為了進一步證明本發明藥物的臨床療效,選擇40例病人,對本發明藥物的療效進行臨床觀察。
[0027]療效判定以癥狀消失為主,并參考效果等改變情況,分為顯效、有效和無效。
[0028]顯效:癥狀明顯減輕及效果明顯改善。
[0029]有效:癥狀及效果有一定改善。
[0030]無效:癥狀及體征均無改善或效果不明顯。
[0031]應用本發明藥物治療風濕性關節炎40例中,男28例,女12例。基本癥狀為:頭部疼痛、腫脹、不規律性發熱等。口服本發明藥物治療后癥狀均有一定改善,其中顯效34例,有效40例,無效O例,有效率100%。
【主權項】
1.一種治療風濕性關節炎的藥物,其特征是由下述重量配比的原料制成:獨活10-20份、桑寄生10-20份、秦艽7-13份、生地10-20份、細辛2_4份、川芎6_12份、茯苓10-20份、桂枝7-13份、薏仁7-13份、黨參10-20份、甘草4_8份、雞血藤25-35份。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藥物,其特征是各原料的重量配比為:獨活15份、桑寄生15份、秦艽10份、生地15份、細辛3份、川芎9份、茯苓15份、桂枝10份、薏仁10份、黨參15份、甘草6份、雞血藤30份。
【專利摘要】本發明公開了一種治療風濕性關節炎的藥物,由下述重量配比的原料制成:獨活10-20份、桑寄生10-20份、秦艽7-13份、生地10-20份、細辛2-4份、川芎6-12份、茯苓10-20份、桂枝7-13份、薏仁7-13份、黨參10-20份、甘草4-8份、雞血藤25-35份。本發明治療風濕性關節炎的藥物選取12種天然中藥配伍,各原料藥協同作用起到補肝益腎、強筋鍵骨、溫中散寒、活動氣血、祛散寒邪、溫經通脈、助陽化氣等作用,對病毒和細菌有抑制作用,標本同治,對治療風濕性關節炎效果好,無毒副作用。而且其制備方法簡單、療程較短、服用方便,成本低,有效率達90%以上。
【IPC分類】A61K36-8994, A61P19-02, A61P29-00
【公開號】CN104689144
【申請號】CN201310654542
【發明人】黃思齊
【申請人】黃思齊
【公開日】2015年6月10日
【申請日】2013年12月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