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中藥組合物在制備治療類風濕性關節炎藥物中的應用
【技術領域】
[0001]本發明涉及中藥技術領域,具體是一種中藥組合物在制備治療類風濕性關節炎藥物中的應用。
【背景技術】
[0002]類風濕關節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是風濕病中的一種自身免疫性疾病,主要臨床表現為關節腫脹疼痛、晨僵、功能障礙和實驗室免疫學等指標異常,目前認為其病理機制主要與機體免疫功能調節失衡有關,關節局部主要表現為滑膜細胞類似腫瘤樣異常增殖。臨床特點為受累關節疼痛腫脹,功能下降,病變呈持續,反復發作過程,致殘率較高(可達40%以上)。重癥患者關節呈纖維性或骨性強直,并因關節周圍肌肉萎縮、痙攣失去關節功能,致使生活不能自理。除關節癥狀外,還可出現關節外或內臟損害,如類風濕結節,心、肺、腎、周圍神經及眼等病變。病變呈持續、反復發作。類風濕關節炎作為臨床常見疑難疾病,其致殘率高,直接影響患者的生活質量。
[0003]類風濕關節炎的治療需要長期用藥,目前臨床上的治療藥物有非留體抗炎藥、慢作用抗風濕藥等。非留體抗炎藥(如阿司匹林、雙氯芬酸等)只是針對類風濕關節炎的癥狀控制,不能改善病情,由于其主要通過抑制前列腺素發揮作用,長期使用胃腸道、肝腎損害等不良反應多;慢作用抗風濕藥(如甲氨蝶呤等)雖可部分改善類風濕關節炎病情,但起效緩慢,無直接抗炎作用,且由于其主要通過免疫抑制和抗代謝發揮作用,長期使用會出現類似抗腫瘤藥物的不良反應。
[0004]本發明的處方于2014年2月26日在中國專利201310653290.5的申請中作為治療慢性胃炎的藥物公開后,我們在大量臨床應用中發現該方除了主治功能外,還具有治療類風濕性關節炎的良好療效,不但起效迅速、療效持久,而且不良反應少。為了進一步開發該藥新的臨床用途,減少藥物的資源浪費,將該藥進行了一系列的藥效及劑型研究,為更廣泛的臨床應用打下堅實基礎。
【發明內容】
[0005]本發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中藥組合物的新的治療用途,具體是一種中藥組合物在制備治療類風濕性關節炎藥物中的應用。
[0006]為實現上述目的,本發明提供如下技術方案:
一種中藥組合物在制備治療類風濕性關節炎藥物中的應用,按照質量份計,制成該中藥組合物有效組分的原料為:黨參8-15份、白術6-12份、茯苓3-11份、白芍7_17份、半夏6-14份、陳皮8-19份、川楝子2-15份、延胡索6_12份、蘇梗6_17份、厚樸4_11份、蒲公英6-13份、郁金5-18份、生地7-19份、牡丹皮6_12份、桂枝6_17份、桑枝8_14份、牛膝2_8份、杜仲6-10份、菊花5-12份、黃精6-14份、淫羊藿9_13份、澤瀉5_16份、決明子6_12份、丹參7-14份、金銀花8-13份、浮萍5-12份、防風6_17份、紅藤9_14份、首烏6_14份、甘草6-17份、透骨草8-14份、升麻5-15份、車前草6_17份、滑石6_11份、仙茅5_12份、五味子7-18份、昆布6-17份、桑螵蛸6-10份、膽南星8_12份、桃仁9_15份、地龍6_12份、葛根
9-17份。本發明中藥組合物具有清熱利濕消炎、理氣止痛、行氣活血、健脾益氣、養陰補血、調整人體機能的效果,目前臨床僅用于對慢性胃炎的治療。
[0007]作為本發明進一步的方案:按照質量份計,制成該中藥組合物有效組分的原料為:黨參12份、白術8份、茯苓7份、白芍12份、半夏10份、陳皮12份、川楝子8份、延胡索9份、蘇梗10份、厚樸8份、蒲公英9份、郁金11份、生地13份、牡丹皮9份、桂枝11份、桑枝10份、牛膝5份、杜仲8份、菊花9份、黃精10份、淫羊藿10份、澤瀉10份、決明子8份、丹參10份、金銀花10份、浮萍8份、防風11份、紅藤11份、首烏10份、甘草10份、透骨草11份、升麻10份、車前草11份、滑石8份、仙茅8份、五味子12份、昆布12份、桑螵銷9份、膽南星10份、桃仁12份、地龍9份、葛根13份。
[0008]本發明所述中藥組合物的制備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I)按照上述重量份配比將黨參、白術、茯苓、白芍、半夏、陳皮、川楝子、延胡索、蘇梗、厚樸、蒲公英、郁金、生地、牡丹皮、桂枝、桑枝、牛膝、杜仲、菊花、黃精、淫羊藿、澤瀉、決明子、丹參、金銀花、浮萍、防風、紅藤、首烏、甘草、透骨草、升麻、車前草、滑石、仙茅、五味子、昆布、桑螵蛸、膽南星、桃仁、地龍、葛根,混合均勻得到混合物,將該混合物與水按照重量比I:10的比例混合,在水中浸泡20分鐘。
[0009](2)將所述步驟(I)中的混合物及水煎煮60分鐘后,過濾得到第一濾液及濾渣。
[0010](3)將所述步驟(2)中所得濾渣與水按照重量比1:6的比例混合,再煎煮40分鐘,然后過濾得到第二濾液及濾渣,將第一濾液與第二濾液混合,獲得藥物的湯劑。
[0011]與現有技術相比,本發明的有益效果是:
1、該中藥組合物治療過敏性鼻炎無毒副作用,且具有價格低,易于被患者接受等優占.V,
2、該中藥組合物原材料豐富,制備工藝簡單,對環境友好,在治療過敏性鼻炎有良好的應用前景;
3、本發明提高了該中藥組合物的臨床應用范圍,有效避免良好藥物資源的浪費。
【具體實施方式】
[0012]下面將結合本發明實施例,對本發明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進行清楚、完整地描述,顯然,所描述的實施例僅僅是本發明一部分實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實施例。基于本發明中的實施例,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在沒有做出創造性勞動前提下所獲得的所有其他實施例,都屬于本發明保護的范圍。
[0013]實施例1
本發明實施例中,一種中藥組合物在制備治療類風濕性關節炎藥物中的應用,按照質量份計,制成該中藥組合物有效組分的原料為:黨參12份、白術8份、茯苓7份、白芍12份、半夏10份、陳皮12份、川楝子8份、延胡索9份、蘇梗10份、厚樸8份、蒲公英9份、郁金11份、生地13份、牡丹皮9份、桂枝11份、桑枝10份、牛膝5份、杜仲8份、菊花9份、黃精10份、淫羊藿10份、澤瀉10份、決明子8份、丹參10份、金銀花10份、浮萍8份、防風11份、紅藤11份、首烏10份、甘草10份、透骨草11份、升麻10份、車前草11份、滑石8份、仙茅8份、五味子12份、昆布12份、桑螵銷9份、膽南星10份、桃仁12份、地龍9份、葛根13份。
[0014]所述中藥組合物的制備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I)按照上述重量份配比將黨參、白術、茯苓、白芍、半夏、陳皮、川楝子、延胡索、蘇梗、厚樸、蒲公英、郁金、生地、牡丹皮、桂枝、桑枝、牛膝、杜仲、菊花、黃精、淫羊藿、澤瀉、決明子、丹參、金銀花、浮萍、防風、紅藤、首烏、甘草、透骨草、升麻、車前草、滑石、仙茅、五味子、昆布、桑螵蛸、膽南星、桃仁、地龍、葛根,混合均勻得到混合物,將該混合物與水按照重量比I:10的比例混合,在水中浸泡20分鐘。
[0015](2)將所述步驟(I)中的混合物及水煎煮60分鐘后,過濾得到第一濾液及濾渣。
[0016](3)將所述步驟(2)中所得濾渣與水按照重量比1:6的比例混合,再煎煮40分鐘,然后過濾得到第二濾液及濾渣,將第一濾液與第二濾液混合,獲得藥物的湯劑。
[0017]實施例2
本發明實施例中,一種中藥組合物在制備治療類風濕性關節炎藥物中的應用,按照質量份計,制成該中藥組合物有效組分的原料為:黨參8份、白術12份、茯苓3份、白芍17份、半夏6份、陳皮19份、川楝子2份、延胡索12份、蘇梗6份、厚樸11份、蒲公英6份、郁金18份、生地7份、牡丹皮12份、桂枝6份、桑枝14份、牛膝2份、杜仲10份、菊花5份、黃精14份、淫羊藿9份、澤瀉16份、決明子6份、丹參14份、金銀花8份、浮萍12份、防風6份、紅藤14份、首烏6份、甘草17份、透骨草8份、升麻15份、車前草6份、滑石11份、仙茅5份、五味子18份、昆布6份、桑螵蛸10份、膽南星8份、桃仁15份、地龍6份、葛根17份。
[0018]所述中藥組合物的制備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I)按照上述重量份配比將黨參、白術、茯苓、白芍、半夏、陳皮、川楝子、延胡索、蘇梗、厚樸、蒲公英、郁金、生地、牡丹皮、桂枝、桑枝、牛膝、杜仲、菊花、黃精、淫羊藿、澤瀉、決明子、丹參、金銀花、浮萍、防風、紅藤、首烏、甘草、透骨草、升麻、車前草、滑石、仙茅、五味子、昆布、桑螵蛸、膽南星、桃仁、地龍、葛根,混合均勻得到混合物,將該混合物與水按照重量比I:10的比例混合,在水中浸泡20分鐘。
[0019](2)將所述步驟(I)中的混合物及水煎煮60分鐘后,過濾得到第一濾液及濾渣。
[0020](3)將所述步驟(2)中所得濾渣與水按照重量比1:6的比例混合,再煎煮40分鐘,然后過濾得到第二濾液及濾渣,將第一濾液與第二濾液混合,獲得藥物的湯劑。
[0021]實施例3
本發明實施例中,一種中藥組合物在制備治療類風濕性關節炎藥物中的應用,按照質量份計,制成該中藥組合物有效組分的原料為:黨參15份、白術6份、茯苓11份、白芍7份、半夏14份、陳皮8份、川楝子15份、延胡索6份、蘇梗17份、厚樸4份、蒲公英13份、郁金5份、生地19份、牡丹皮6份、桂枝17份、桑枝8份、牛膝8份、杜仲6份、菊花12份、黃精6份、淫羊藿13份、澤瀉5份、決明子12份、丹參7份、金銀花13份、浮萍5份、防風17份、紅藤9份、首烏14份、甘草6份、透骨草14份、升麻5份、車前草17份、滑石6份、仙茅12份、五味子7份、昆布17份、桑螵蛸6份、膽南星12份、桃仁9份、地龍12份、葛根9份。
[0022]所述中藥組合物的制備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I)按照上述重量份配比將黨參、白術、茯苓、白芍、半夏、陳皮、川楝子、延胡索、蘇梗、厚樸、蒲公英、郁金、生地、牡丹皮、桂枝、桑枝、牛膝、杜仲、菊花、黃精、淫羊藿、澤瀉、決明子、丹參、金銀花、浮萍、防風、紅藤、首烏、甘草、透骨草、升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