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一模兩穴塑件產品吸取機械手治具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吸取一模兩穴塑件產品所使用的機械手治具。
背景技術:
參見附圖I所示,在將一模兩穴塑件產品由模具12內吸出時,通常使用機械手13。該機械手13僅能將塑件產品吸出,吸出后,需使用人工將吸出的塑件產品拿出并放到輸送帶14上。這種流程增加了人力成本,且耗時較多。若不使用人工,就需要使用寬度較寬的輸送帶14。
發明內容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種降低成本、降低耗時的一模兩穴塑件產品吸取機械手治具。為達到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采用的技術方案是一種一模兩穴塑件產品吸取機械手治具,包括支架、設置于所述的支架上的底板、設置于所述的底板下方的一對吸取裝置,所述的底板上設置有一對氣缸,所述的氣缸的伸縮方向垂直于所述的支架的軸向,所述的氣缸的一端與所述的底板相連接,所述的氣缸的另一端與所述的吸取裝置相連接,當所述的氣缸伸縮時,所述的氣缸帶動所述的吸取裝置移動。優選的,所述的底板上開設有兩個通孔,所述的氣缸設置于所述的底板的上方,所述的吸取裝置穿過所述的通孔設置于所述的底板的下方。優選的,所述的氣缸包括缸體、與所述的缸體相連接并伸縮的活塞桿,所述的活塞桿與所述的底板相連接,所述的缸體與所述的吸取裝置相連接。優選的,所述的吸取裝置包括吸氣板、設置于所述的吸氣板下方的吸盤,所述的吸氣板內開設有與所述的吸盤相連接的吸氣結構。由于上述技術方案運用,本實用新型與現有技術相比具有下列優點由于本實用新型設置了氣缸帶動吸取裝置移動,從而將吸出的產品方便快捷的放置到輸送帶上,節約了時間,且可以降低人力成本。
附圖I為現有的一模兩穴塑件產品吸取機械手的示意圖。附圖2為本實用新型的一模兩穴塑件產品吸取機械手治具的主視圖。附圖3為本實用新型的一模兩穴塑件產品吸取機械手治具的俯視圖。以上附圖中1、支架;2、底板;3、吸取裝置;4、氣缸;5、缸體;6、活塞桿;7、螺釘;8、通孔;9、吸氣板;10、吸盤;11、吸氣結構;12、模具;13、機械手;14、輸送帶。
具體實施方式
[0014]
以下結合附圖所示的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描述。實施例一參見附圖2和附圖3所示。一種一模兩穴塑件產品吸取機械手治具,包括支架I、設置于支架I上的底板2、設置于底板2下方的一對吸取裝置3。底板2上方設置有一對氣缸4,氣缸4包括缸體5、與缸體5相連接并伸縮的活塞桿6,氣缸4的伸縮方向垂直于支架I的軸向。活塞桿6的一端通過螺釘7與底板2相固定連接,缸體5與吸取裝置3相連接。底板2上對稱的開設有一對通孔8,缸體5位于通孔8中并在通孔8中移動。吸取裝置3設置于底板2的下方,其包括吸氣板9、設置于吸氣板9下方的吸盤10,吸氣板9內開設有與吸盤10相連接的吸氣結構11。當使用上述一模兩穴塑件產品吸取機械手治具時,首先啟動吸取裝置3將產品吸出,再控制氣缸4內縮至合適位置而將產品放置于輸送帶14上,節省人力及工時。上述實施例只為說明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構思及特點,其目的在于讓熟悉此項技術的人士能夠了解本實用新型的內容并據以實施,并不能以此限制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凡根據本實用新型精神實質所作的等效變化或修飾,都應涵蓋在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之內。
權利要求1.一種ー模兩穴塑件產品吸取機械手治具,包括支架、設置于所述的支架上的底板、設置于所述的底板下方的一對吸取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底板上設置有一對氣缸,所述的氣缸的伸縮方向垂直于所述的支架的軸向,所述的氣缸的一端與所述的底板相連接,所述的氣缸的另一端與所述的吸取裝置相連接,當所述的氣缸伸縮時,所述的氣缸帶動所述的吸取裝置移動。
2.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ー模兩穴塑件產品吸取機械手治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底板上開設有兩個通孔,所述的氣缸設置于所述的底板的上方,所述的吸取裝置穿過所述的通孔設置于所述的底板的下方。
3.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ー模兩穴塑件產品吸取機械手治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氣缸包括缸體、與所述的缸體相連接并伸縮的活塞桿,所述的活塞桿與所述的底板相連接,所述的缸體與所述的吸取裝置相連接。
4.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ー模兩穴塑件產品吸取機械手治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吸取裝置包括吸氣板、設置于所述的吸氣板下方的吸盤,所述的吸氣板內開設有與所述的吸盤相連接的吸氣結構。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一模兩穴塑件產品吸取機械手治具,包括支架、設置于支架上的底板、設置于底板下方的一對吸取裝置,底板上設置有一對氣缸,氣缸的伸縮方向垂直于支架的軸向,氣缸的一端與底板相連接,氣缸的另一端與吸取裝置相連接,當氣缸伸縮時,氣缸帶動吸取裝置移動。由于本實用新型設置了氣缸帶動吸取裝置移動,從而將吸出的產品方便快捷的放置到輸送帶上,節約了時間,且可以降低人力成本。
文檔編號B25J15/06GK202572390SQ20122016123
公開日2012年12月5日 申請日期2012年4月17日 優先權日2012年4月17日
發明者葛年兆, 劉東衛 申請人:圣美精密工業(昆山)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