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機械手的保護結構的制作方法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一種機械手的保護結構,其包括豎直設置的絲桿、與該絲桿配合的并與機械手的升降臂連接的螺母,絲桿的下端通過一皮帶傳動機構與升降馬達連接。皮帶傳動機構的一側設有傳感器,該傳感器與設備控制處理器電連接,絲桿的上端設有一電子剎車器,該電子剎車器與設備控制處理器電連接。在皮帶傳動機構一側安裝的傳感器,可以將皮帶是否斷開的數據,傳輸給處理器,并通過處理器控制電子剎車器來放開或制動絲桿的旋轉,從而防止機械臂向下掉落產生安全隱患。本實用新型結構簡單,安全可靠。
【專利說明】
一種機械手的保護結構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涉及太陽能硅片的槽式清洗設備和濕法處理設備,尤其設計一種太陽能硅片的加工設備中的機械手。
【背景技術】
[0002]在太陽能硅片的槽式清洗設備和槽式濕法處理設備中,需要機械手將裝載硅片的承載件,如,片盒或花籃,依次提放到各個容器內進行化學腐蝕或水清洗處理,而機械手的升降動作通常使用絲桿機構的帶動來完成。絲桿一端通過同步帶傳動機構與升降馬達相連一一馬達旋轉,通過同步帶傳動機構帶動絲桿旋轉。絲桿上的螺母進行上下運動,從何使得與螺母固定的機械臂上下運動。在此類結構的設計中,同步帶成為了機械手最核心的一個零件。由于同步帶長期負載運行,是有一定使用壽命的。如果同步帶斷裂,機械臂失去動力和控制,會急速掉落,將對設備造成嚴重損害。
【發明內容】
[0003]本實用新型為了解決現有硅片處理的機械手可靠度較低的技術問題,提速一種防止機械手在同步帶斷裂情況下急速掉落的保護結構,從而使的機械手運行的更加安全。
[0004]本實用新型提出的一種機械手的保護結構,其包括豎直設置的絲桿、與該絲桿配合的并與機械手的升降臂連接的螺母,所述絲桿的下端通過一皮帶傳動機構與升降馬達連接。所述皮帶傳動機構的一側設有檢測皮帶是否斷開的傳感器,該傳感器與設備控制處理器電連接,所述絲桿的上端設有一電子剎車器,該電子剎車器與所述的設備控制處理器電連接。
[0005]較優的,所述皮帶傳動機構可以為同步帶傳動機構。
[0006]本實用新型在皮帶傳動機構位置安裝了傳感器,用于檢測皮帶是否斷開。而在絲桿的另一端安裝了一個電子剎車器。同步帶感應器采集皮帶是否斷開的數據,并傳輸給設備控制處理器。當皮帶運轉正常時電子剎車器處于休眠狀態,絲桿可以自由旋轉。當傳感器檢測到皮帶斷開時,會將皮帶斷開數據信號傳輸給設備控制處理器,處理器便發出指令,電子剎車立即啟動,使得絲桿不能旋轉,從而防止機械臂向下掉落。本實用新型結構簡單,安全可靠。
【附圖說明】
[0007]圖1為本實用新型較佳實施例的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0008]如圖1所示,為本實用新型一較佳實施例的結構示意圖。本實用新型提出是一種機械手的保護結構,包括絲桿I及與該絲桿配合的可作往復移動的螺母2。該螺母2的外側與機械手的升降臂7連接,絲桿I豎直安裝,上下兩端分別通過一軸承安裝固定。而絲桿I的下端還通過一皮帶傳動機構3與一升降馬達4。皮帶傳動機構3的一側設有檢測皮帶是否斷開的傳感器5,該傳感器5與設備控制處理器(圖中未示出)電連接,絲桿I的上端設有一電子剎車器6,該電子剎車器6與所述的設備控制處理器電連接。本實施例中,所述皮帶傳動機構3可以采用同步帶傳動機構。
[0009]請參考圖1,升降馬達4上電,其轉軸通過同步帶傳動機構3帶動絲桿I轉動,絲桿旋轉驅動固定在絲桿螺母2上的機械臂7作上下移動。安裝在同步帶傳動機構3—側的傳感器5,可以檢測同步帶是否斷開。即同步帶的傳感器5采集同步帶是否斷開數據,傳輸給設備控制處理器。當同步帶正常時電子剎車器6處于休眠狀態,絲桿I可以自由旋轉,當傳感器5檢測到同步帶斷開,會將數據信號傳輸給設備控制處理器,處理器發出指令,電子剎車器6立即啟動,使得絲桿I不能旋轉,從而防止機械臂7隨著絲桿螺母2向下掉落,砸壞設備或產品。
[0010]以上結合具體實施例描述了本實用新型的技術原理。這些描述只是為了解釋本實用新型的原理,而不能以任何方式解釋為對本實用新型保護范圍的限制。基于此處的解釋,本領域的技術人員不需要付出創造性的勞動即可聯想到本實用新型的其它【具體實施方式】,這些方式都將落入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之內。
【主權項】
1.一種機械手的保護結構,包括豎直設置的絲桿(I)、與該絲桿配合的并與機械手的升降臂(7)連接的螺母(2),所述絲桿(I)的下端通過一皮帶傳動機構(3)與升降馬達(4)連接,其特征在于,所述皮帶傳動機構(3)的一側設有檢測皮帶是否斷開的傳感器(5),該傳感器(5)與設備控制處理器電連接,所述絲桿(I)的上端設有一電子剎車器(6),該電子剎車器(6)與所述的設備控制處理器電連接。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機械手的保護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皮帶傳動機構(3)為同步帶傳動機構。
【文檔編號】B25J19/06GK205552578SQ201620181306
【公開日】2016年9月7日
【申請日】2016年3月10日
【發明人】左國軍, 戴洪燁
【申請人】常州捷佳創精密機械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