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鐳焊下料模具的制作方法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鐳焊下料模具。自下而上包括下托板、下墊塊、下模座、下墊板、下模板;下托板設有第一沉頭孔,下墊塊的下方設有與所述第一沉頭孔適應的第一盲孔,第一螺釘穿過第一沉頭孔、第一盲孔實現下托板與下墊塊的固定連接;下模座設有第二沉頭孔,下墊塊的上方設有與所述第二沉頭孔適應的第二盲孔,第二螺釘穿過第二沉頭孔、第二盲孔實現下模座與下墊塊的固定連接;下模板設有第三沉頭孔,下墊板設有與所述第三沉頭孔適應的沖孔,下模座的上方設有與所述沖孔適應的第三盲孔,第三螺釘穿過第三沉頭孔、沖孔和第三盲孔實現下模板、下墊板與下模板的固定連接。通過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能夠解決料塊質量不穩定,人工焊接作業效率低的問題。
【專利說明】
一種鐳焊下料模具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涉及鐳焊模具領域,尤其涉及一種鐳焊下料模具。
【背景技術】
[0002]現有技術中,類似L型的料塊由工作人員的手動焊接分別裁剪成長邊和短邊的匯流條而成,這種焊接方式存在著以下問題:首先人工焊接作業效率較低、勞動強度大、人力成本較高,且較易發生作業人員不小心燙傷手的事故;另外L型的料塊需要兩條邊垂直,人工焊接以目測為準難以確保兩條邊的垂直,從而造成產品質量不穩定,為保證產品質量就會對作業人員需要較高的作業技能要求。
實用新型內容
[0003]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種鐳焊下料模具,能夠解決料塊質量不穩定,人工焊接作業效率低的問題。
[0004]為達此目的,本實用新型采用以下技術方案:
[0005]一種鐳焊下料模具,自下而上包括下托板、下墊塊、下模座、下墊板、下模板;下托板設有第一沉頭孔,下墊塊的下方設有與所述第一沉頭孔適應的第一盲孔,第一螺釘穿過第一沉頭孔、第一盲孔實現下托板與下墊塊的固定連接;下模座設有第二沉頭孔,下墊塊的上方設有與所述第二沉頭孔適應的第二盲孔,第二螺釘穿過第二沉頭孔、第二盲孔實現下模座與下墊塊的固定連接;下模板設有第三沉頭孔,下墊板設有與所述第三沉頭孔適應的沖孔,下模座的上方設有與所述沖孔適應的第三盲孔,第三螺釘穿過第三沉頭孔、沖孔和第三盲孔實現下模板、下墊板與下模板的固定連接;
[0006]所述下模板、下墊板分別設有落屑沖孔,所述落屑沖孔包括第一邊、第二邊、第三邊和第四邊,所述第一邊一端和第二邊一端、第三邊一端與第一邊另一端、第四邊一端與第二邊另一端均正交連接,所述第三邊另一端與所述第四邊另一端的延伸線可相交于一點;合上鐳焊下料模具,所述下模板的落屑沖孔與所述下墊板的落屑沖孔對齊。
[0007]其中,所述下模板包括下模板A和下模板B,下模板A的寬度和下模板B的寬度比為1: 3,下模板A和下模板B通過鉤釘連接;所述下墊板包括下墊板A和下墊板B,所述下墊板A的寬度等于所述下模板A的寬度,所述下墊板B的寬度等于下模板B的寬度;合上鐳焊下料模具,下模板A和下模板B的連接處、下墊板A和下墊板B的連接處對齊。
[0008]其中,所述下模板B、下墊板B分別設有所述落屑沖孔。
[0009]其中,所述下模板A和下模板B分別設有第一內導柱,所述下墊板A和下墊板B分別設有第二內導柱,所述第一內導柱直徑大于所述第二內導柱直徑;合上鐳焊下料模具,所述第一內導柱對齊所述第二內導柱。
[0010]其中,所述下墊板A設有漏氣槽,所述第二內導柱設有通孔,所述漏氣槽通過所述通孔與所述第二內導柱連通。
[0011]其中,所述下模板A和下模板B分別設有第一限位柱,所述下墊板A和下墊板B分別設有第二限位柱,合上鐳焊下料模具,所述第一限位柱對齊所述第二限位柱。
[0012]其中,所述下模板B設4個第一限位柱,4個第一限位柱圍繞下模板B的落屑沖孔呈矩形排列。
[0013]其中,所述第一邊與第二邊的長度比為2:1,所述第一邊與第三邊的長度比為8:1,所述第二邊與第四邊的長度比為4:1。
[0014]其中,所述下模座、下墊板、下模板的厚度比為6:2:3。
[0015]實施本實用新型實施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0016]本實用新型實施例通過鐳焊下料模具,在鐳焊下料模具中設有對應的落屑沖孔,所述落屑沖孔包括第一邊、第二邊、第三邊和第四邊,所述第一邊一端和第二邊一端、第三邊一端與第一邊另一端、第四邊一端與第二邊另一端均相互垂直連接,所述第三邊另一端與所述第四邊另一端的延伸線可相交于一點;合上鐳焊下料模具,所述下模板的落屑沖孔與所述下墊板的落屑沖孔對齊。本方案的鐳焊下料模具結構簡單,易于安裝拆卸,確保成型料塊相鄰兩邊相互垂直,提高產品的穩定性,降低了對工作人員的技能要求,同時提高了料塊焊接的作業效率。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17]為了更清楚地說明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或現有技術中的技術方案,下面將對實施例或現有技術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圖作簡單地介紹,顯而易見地,下面描述的附圖僅僅是本實用新型的一些實施例,對于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來講,在不付出創造性勞動的前提下,還可以根據這些附圖獲得其他的附圖。
[0018]圖1是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的一種鐳焊下料模具的結構示意圖。
[0019]圖2是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的一種鐳焊下料模具的下模板的俯視圖。
[0020]圖3是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的一種鐳焊下料模具的下墊板的俯視圖。
【具體實施方式】
[0021]下面結合本實用新型的附圖對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進行清楚、完整的描述,顯然,所描述的實施例僅僅是本實用新型的一部分實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實施例。基于本實用新型中的實施例,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在沒有作出創造性勞動的前提下所獲得的所有其他實施例,都屬于本實用新型保護的范圍。
[0022]結合圖1-3對本實用新型的實施例進行說明。
[0023]本實施例的一種鐳焊下料模具自下而上包括:下托板1、下墊塊2、下模座3、下墊板4、下模板5。其中下托板I設有第一沉頭孔,下墊塊2的下方設有與第一沉頭孔適應的第一盲孔,第一螺釘穿過第一沉頭孔、第一盲孔實現下托板I與下墊塊2的固定連接。下模座3設有第二沉頭孔,下墊塊2的上方設有與所述第二沉頭孔適應的第二盲孔,第二螺釘穿過第二沉頭孔、第二盲孔實現下模座3與下墊塊2的固定連接。下模板5設有第三沉頭孔,下墊板4設有與所述第三沉頭孔適應的沖孔,下模座3的上方設有與所述沖孔適應的第三盲孔,第三螺釘穿過第三沉頭孔、沖孔和第三盲孔實現下模板5、下墊板4與下模板5的固定連接。優選的,本實施例中下模座3、下墊板4、下模板5的厚度比為6:2:3。本方案的鐳焊下料模具結構簡單,易于安裝拆卸。
[0024]進一步的,本實施例中下模板5、下墊板4分別設有落屑沖孔10,所述的落屑沖孔10包括第一邊、第二邊、第三邊和第四邊,其中第一邊為長邊,第二邊為短邊,第三邊為長邊的延伸邊,第四邊為短邊的延伸邊,長邊與短邊連接處的夾角為90度,長邊的延伸邊與長邊連接處的夾角、短邊的延伸邊與短邊的連接處夾角均為90度,并且長邊的延伸邊與短邊的延伸邊的延伸線可相交于一點,既本實施例的落屑沖孔10的形狀為矩形的一部分。具體的,所述第一邊一端和第二邊一端、第三邊一端與第一邊另一端、第四邊一端與第二邊另一端均正交連接,所述第三邊另一端與所述第四邊另一端的延伸線可相交于一點。
[0025]優選的,本實施例中所述落屑沖孔10的第一邊與第二邊的長度比為2:1,所述第一邊與第三邊的長度比為8:1,所述第二邊與第四邊的長度比為4:1。合上鐳焊下料模具后,所述下模板5的落屑沖孔10與所述下墊板4的落屑沖孔10對齊,便于模具的成形和脫模。
[0026]進一步的,本實施例中所述下模板5包括下模板A和下模板B,下模板A的寬度和下模板B的寬度比為1:3,下模板A和下模板B通過鉤釘連接。所述下墊板4包括下墊板A和下墊板B,所述下墊板A的寬度等于所述下模板A的寬度,所述下墊板B的寬度等于下模板B的寬度;合上鐳焊下料模具,下模板A和下模板B的連接處、下墊板A和下墊板B的連接處對齊。優選的,本實施例中所述落屑沖孔10設在所述下模板B、下墊板B上。
[0027]進一步的,本實施例中所述下模板A和下模板B分別設有第一內導柱51,所述下墊板A和下墊板B分別設有第二內導柱41,所述第一內導柱51直徑大于所述第二內導柱41直徑;合上鐳焊下料模具,所述第一內導柱51對齊所述第二內導柱41。優選的,所述下墊板A還設有漏氣槽42,所述第二內導柱41設有通孔,所述漏氣槽42通過所述通孔與所述第二內導柱41連通。通過第一內導柱51、第二內導柱41和漏氣槽42,使得模具成型過程中產生的氣體得以及時的排出。
[0028]進一步的,本實施例中所述下模板A和下模板B分別設有第一限位柱52,所述下墊板A和下墊板B分別設有第二限位柱43,合上鐳焊下料模具,所述第一限位柱52對齊所述第二限位柱43。優選的,所述下模板B設4個第一限位柱52,4個第一限位柱52圍繞下模板B的落屑沖孔10呈矩形排列。通過第一限位柱52和第二限位柱43,限定了下模板5和下墊板4的相對位置,從而確保下模板5的落屑沖孔10和下墊板4的落屑沖孔10對齊,保證了成型模具的質量。
[0029]本方案的鐳焊下料模具結構簡單,易于安裝拆卸的特點,通過該鐳焊下料模具焊接料塊時,可確保料塊相鄰兩邊相互垂直,提高產品的穩定性,降低了對工作人員的技能要求,同時提高了焊接料塊的作業效率。
[0030]以上所揭露的僅為本實用新型較佳實施例而已,當然不能以此來限定本實用新型之權利要求范圍,因此,凡在本實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則之內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換和改進等,仍屬本實用新型所涵蓋的范圍。
【權利要求】
1.一種鐳焊下料模具,其特征在于,自下而上包括下托板(I)、下墊塊(2)、下模座(3)、下墊板(4)、下模板(5);下托板(I)設有第一沉頭孔,下墊塊(2)的下方設有與所述第一沉頭孔適應的第一盲孔,第一螺釘穿過第一沉頭孔、第一盲孔實現下托板(I)與下墊塊(2)的固定連接;下模座(3)設有第二沉頭孔,下墊塊(2)的上方設有與所述第二沉頭孔適應的第二盲孔,第二螺釘穿過第二沉頭孔、第二盲孔實現下模座(3)與下墊塊(2)的固定連接;下模板(5)設有第三沉頭孔,下墊板(4)設有與所述第三沉頭孔適應的沖孔,下模座(3)的上方設有與所述沖孔適應的第三盲孔,第三螺釘穿過第三沉頭孔、沖孔和第三盲孔實現下模板(5)、下墊板(4)與下模板(5)的固定連接; 所述下模板(5)、下墊板(4)分別設有落屑沖孔(10),所述落屑沖孔(10)包括第一邊、第二邊、第三邊和第四邊,所述第一邊一端和第二邊一端、第三邊一端與第一邊另一端、第四邊一端與第二邊另一端均正交連接,所述第三邊另一端與所述第四邊另一端的延伸線可相交于一點;合上鐳焊下料模具,所述下模板(5)的落屑沖孔(10)與所述下墊板(4)的落屑沖孔(10)對齊。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鐳焊下料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模板(5)包括下模板A和下模板B,下模板A的寬度和下模板B的寬度比為1:3,下模板A和下模板B通過鉤釘連接;所述下墊板(4)包括下墊板A和下墊板B,所述下墊板A的寬度等于所述下模板A的寬度,所述下墊板B的寬度等于下模板B的寬度;合上鐳焊下料模具,下模板A和下模板B的連接處、下墊板A和下墊板B的連接處對齊。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鐳焊下料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模板B、下墊板B分別設有所述落屑沖孔(10)。
4.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鐳焊下料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模板A和下模板B分別設有第一內導柱(51),所述下墊板A和下墊板B分別設有第二內導柱(41),所述第一內導柱(51)直徑大于所述第二內導柱(41)直徑;合上鐳焊下料模具,所述第一內導柱(51)對齊所述第二內導柱(41)。
5.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鐳焊下料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下墊板A設有漏氣槽(42),所述第二內導柱(41)設有通孔,所述漏氣槽(42)通過所述通孔與所述第二內導柱(41)連通。
6.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鐳焊下料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模板A和下模板B分別設有第一限位柱(52),所述下墊板A和下墊板B分別設有第二限位柱(43),合上鐳焊下料模具,所述第一限位柱(52)對齊所述第二限位柱(43)。
7.根據權利要求6所述的鐳焊下料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模板B設4個第一限位柱(52),4個第一限位柱(52)圍繞下模板B的落屑沖孔(10)呈矩形排列。
8.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鐳焊下料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邊與第二邊的長度比為2:1,所述第一邊與第三邊的長度比為8:1,所述第二邊與第四邊的長度比為4:1。
9.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鐳焊下料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模座(3)、下墊板(4)、下模板(5)的厚度比為6:2:3。
【文檔編號】B21D37/10GK203936260SQ201420294930
【公開日】2014年11月12日 申請日期:2014年6月4日 優先權日:2014年6月4日
【發明者】楊金龍 申請人:昆山寶錦激光拼焊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