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屬于夾具技術領域,涉及一種工件內徑裝夾夾具,具體的說是涉及一種用于機床與自動化生產線并可實現工件內徑的自動夾緊、工位保持與自動釋放的裝夾夾具。
背景技術:
目前,機床和自動化生產線在工件內徑裝夾時采用手動夾具完成夾緊、工位保持與釋放,勞動強度大、工作效率低、產品質量不穩定,同時需要安排技術等級較高的工人進行操作,其可操作性低,并且大大地增加了人力成本。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針對上述現有夾具存在的不足,提出一種自動高效內徑夾具,可實現工件內徑的自動夾緊、工位保持與自動釋放,可方便安裝調試、可降低勞動,提高效率與精度。
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一種自動高效內徑夾具,包括基座,設置在基座上方左側的左直線導軌和右直線導軌,以及設置在基座上方右側的氣缸;其特征在于:所述氣缸的輸出軸端連接設有過渡板,所述過渡板上固定設有輸出板,所述輸出板的另一端上設有右滑座,所述右滑座活動連接在所述右直線導軌上,所述右滑座前端的上方固定設有右夾爪,所述右滑座前端的下方設有右軸承隨動器,所述左直線導軌上設有左滑座,所述左滑座前端的上方設有左夾爪,所述左滑座前端的下方設有左軸承隨動器,所述左軸承隨動器與右軸承隨動器通過連桿相連,所述連桿兩端分別與所述左軸承隨動器和右軸承隨動器活動連接,所述連桿中部通過固定在所述基座上的懸臂銷轉動相連。
所述連桿中間為通孔,連桿兩端為U型槽。
所述左軸承隨動器和右軸承隨動器均由軸承和軸構成,軸的一端與軸承連接,軸的另一端帶螺紋并與滑座連接固定。
所述左夾爪和右夾爪均呈錐臺狀結構。
所述左直線導軌的左側設有左擋塊。
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為:本實用新型提出的一種自動高效內徑夾具,結構合理,工作原理清晰,與傳統機床和自動化生產線內徑裝夾夾具結構相比,本新型以左右滑座、左右夾爪、上下軸承隨動器、左右直線導軌、連桿、懸臂銷等為基礎,解決了現有手動夾具勞動強度大、工作效率低、產品質量不穩定等問題,同時可安排技術等級較低的工人進行操作,可操作性高,明顯地降低人力成本,結構緊湊、動作迅速、方便可靠。
附圖說明
圖1 為本實用新型的主視結構示意圖。
圖2 為本實用新型的俯視結構示意圖。
圖中:基座1、左擋塊2、左直線導軌3、左滑塊4、左夾爪5、右夾爪6、右滑座7、右直線導軌8、左軸承隨動器9、懸臂銷10、連桿11、右軸承隨動器12、輸出板13、過渡板14、氣缸15。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說明:
如圖1-2所示,一種自動高效內徑夾具,包括基座1,設置在基座1上方左側的左直線導軌3和右直線導軌8,以及設置在基座1上方右側的氣缸15;氣缸15的輸出軸端連接設有過渡板14,過渡板14上固定設有輸出板13,輸出板13的另一端上設有右滑座7,右滑座7活動連接在右直線導軌8上,右滑座7前端的上方固定設有右夾爪6,右滑座7前端的下方設有右軸承隨動器12,左直線導軌3上設有左滑座4,左滑座4前端的上方設有左夾爪5,左滑座4前端的下方設有左軸承隨動器9,左軸承隨動器9與右軸承隨動器12通過連桿11相連,連桿11兩端分別與左軸承隨動器9和右軸承隨動器12活動連接,連桿11中部通過固定在基座1上的懸臂銷10轉動相連。
如圖1-2所示,一種自動高效內徑夾具,連桿11中間為通孔,連桿11兩端為U型槽;左軸承隨動器9和右軸承隨動器12均由軸承和軸構成,軸的一端與軸承連接,軸的另一端帶螺紋并與滑座連接固定;左夾爪5和右夾爪6均呈錐臺狀結構;左直線導軌3的左側設有左擋塊2。
如圖1-2所示,一種自動高效內徑夾具的工作原理如下:氣缸15輸出的直線運動通過過渡板14與輸出板13傳遞給右滑座7,右滑座7在右直線導軌8上直線運動,并驅動右夾爪6與下軸承隨動器12運動;下軸承隨動器12通過連桿11和懸臂銷10驅動上軸承隨動器9運動,上軸承隨動器9驅動左滑座4在左直線導軌3上運動,左滑座4帶動左夾爪5運動,左擋塊2防止左滑座4滑出左直線導軌3;通過上述的運動傳遞,實現左夾爪5與右夾爪6同時相向或向背運動,進而實現對工件內徑的自動夾緊、工位保持與自動釋放,整個過程工作自動高效,構成一種自動高效內徑夾具。
本實用新型結構合理,工作原理清晰,與傳統機床和自動化生產線內徑裝夾夾具結構相比,本新型以左右滑座、左右夾爪、上下軸承隨動器、左右直線導軌、連桿、懸臂銷等為基礎,解決了現有手動夾具勞動強度大、工作效率低、產品質量不穩定等問題,同時可安排技術等級較低的工人進行操作,可操作性高,明顯地降低人力成本,結構緊湊、動作迅速、方便可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