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紡織機械領域,尤其是一種雙套頭皮輥套制設備。
背景技術:
皮輥是紡織機械中的重要零部件之一,通常由皮輥芯軸和具有一定彈性的皮輥膠套組成。套皮輥設備是紡織行業常用的一種機械設備,用于將皮輥芯軸壓入皮輥膠套。現有的套皮輥設備按動力來源可分為機械式、液壓式、氣壓式三大類,相比手工套皮輥,有著節省人力、工作效率高、產品質量好等優點。然而,市場上現有的套皮輥設備大部分都只能完成單套頭結構的皮輥的套制工作,很難適用于雙套頭皮輥的套制。此外,現有的套皮輥設備在作業時大都容易發生位置的偏移,無法精準定位皮輥芯軸,難以保證皮輥芯軸與皮輥膠套同軸,致使套制過程損壞膠套,影響產品質量。
技術實現要素:
為了解決現有技術的不足,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結構簡單、操作方便、具有自動定位功能的雙套頭皮輥套制設備。
為了實現上述的技術目的,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為:一種雙套頭皮輥套制設備,包括設備外框、氣壓傳動機構、伸縮桿、橫梁、上導軌、壓桿、壓頭、限位梁、下導軌、調節桿、膠套固定筒、底座,所述外框頂端設有氣壓傳動機構,所述伸縮桿與氣壓傳動機構連接,伸縮桿貫穿外框頂部的圓形通孔,所述伸縮桿尾部設有外螺紋與橫梁相連,所述橫梁與上導軌滑動連接,橫梁左右各安壓桿一根,所述壓桿與橫梁垂直布置,端部設有與皮輥芯軸相適配的壓頭,所述壓桿上設有光電傳感器及智能位移控制器,所述限位梁兩端與下滑軌滑動連接,中部通過調節桿與底座相連,所述限位梁開設有膠套限位槽及卸料口,所述膠套限位槽與底座上設的圓筒形膠套固定筒軸線在一條直線。
進一步地,所述氣壓傳動機構設有自動限位器。
進一步地,所述壓頭底部開設有半球形凹坑,凹坑內嵌設強力磁鐵。
進一步地,所述伸縮桿與外框頂部間安有固定軸套。
進一步地,所述膠套固定筒側壁涂布有潤滑劑。
采用上述的技術方案,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為:本實用新型結構簡單、操作方便,一次作業即可完成兩個雙套頭皮輥的套制工作,大大提高了生產效率;通過在壓桿上設置光電傳感器及智能位移控制器,精準定位推桿,有效避免皮輥芯軸與皮輥膠套不同軸而造成皮輥膠套的損壞,進而降低損耗,節約生產成本。
附圖說明
下面結合附圖和具體實施方式對本實用新型做進一步的闡述:
圖1為本實用新型結構示意圖;
圖2為現有技術的雙套頭皮輥結構示意圖;
圖3為本實用新型限位梁局部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如圖1至3之一所示,本實用新型包括設備外框1、氣壓傳動機構2、伸縮桿3、橫梁4、上導軌5、壓桿6、壓頭7、光電傳感器8、智能位移控制器9、限位梁10、下導軌11、調節桿12、膠套固定筒13、底座14,所述外框1頂端設有氣壓傳動機構2,所述伸縮桿3與氣壓傳動機構2連接,伸縮桿3貫穿外框1頂部的圓形通孔,并在伸縮桿與外框頂部間安有固定軸套15,所述伸縮桿3尾部設有外螺紋與橫梁4相連,所述橫梁4與上導軌5滑動連接,橫梁4左右各安壓桿6一根,所述壓桿6與橫梁4垂直布置,端部設有與皮輥芯軸相適配的壓頭7,所述壓桿6上設有光電傳感器8及智能位移控制器9,所述限位梁10兩端與下滑軌11滑動連接,中部通過調節桿12與底座14相連,所述限位梁10開設有膠套限位槽101及卸料口102,所述膠套限位槽101與底座上設的圓筒形膠套固定筒13軸線在一條直線,所述膠套固定筒側壁涂布有潤滑劑,以便于卸料。
本實用新型選擇垂直布置各部件,伸縮桿工作時在豎直方向運動,伸縮桿的前端不會因為重力作用而產生偏差,壓頭7底部開設有半球形凹坑,凹坑內嵌設強力磁鐵,用以輔助皮輥芯軸定位。常見的雙套頭皮輥16結構如圖2所示,包括皮輥芯軸161及端部兩個皮輥膠套162,本實用新型采用壓桿壓入的方式完成將皮輥膠套套入皮輥芯軸的工作,在套皮輥作業時,根據皮輥芯軸161的長度,通過調節桿12調節好限位板位置后,將皮輥膠套162置于膠套限位槽101及膠套固定筒13中,壓桿6上的光電傳感器8采集位置信號并將信號傳送至智能位移控制器9,對壓桿6的位置進行微調,進而保證皮輥芯軸與皮輥膠套同軸,避免因壓桿錯位導致皮輥膠套損壞。
為避免在作業時當壓頭觸碰限位板后伸縮桿繼續伸長,本實用新型所用氣壓傳動機構設有自動限位器,當伸縮桿達到設定的行程位置時,自動觸發限位開關,限位器開始工作,伸縮桿停止運行。
以上所述為本實用新型的實施例,對于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而言,根據本實用新型的教導,在不脫離本實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況下凡依本實用新型申請專利范圍所做的均等變化、修改、替換和變型,皆應屬本實用新型的涵蓋范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