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進的低壓鑄造水冷底模的制作方法
【專利摘要】低壓水冷鑄造模具底模,在不需冷卻區域的水冷通道上設置隔熱槽,既不影響水流在冷卻通道內部的流動,確保冷卻區域的冷卻效果,同時隔離不需冷卻區域。所述隔熱槽由焊接層、隔熱板、隔熱層組成,隔熱板設置于焊接層與隔熱層之間。在槽內部預置隔板,隔熱板與隔熱槽接觸上端保留一定的間隙。本實用新型制作容易,有效地解決了原有結構無差別冷卻模具水道范圍內所有區域的弊端,顯著的降低了水冷工藝參數控制的難度,使得冷卻效果更加有效。
【專利說明】
改進的低壓鑄造水冷底模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涉及低壓鑄造模具,具體的說涉及一種低壓水冷鑄造模具底模。
【背景技術】
[0002]近年來隨著汽車工業的發展,國內、外市場對鋁合金輪轂的需求量不斷增大,各輪轂制作商都面臨著提高產能的瓶頸。為提高單機產出,水冷模具低壓鑄造輪轂技術取得了長足發展。
[0003]水冷卻通道可以高效的帶走鑄件傳遞給模具的熱量,現有的水冷輪轂模具水冷通道多數為環形水道,盡管冷卻通道與鑄件設置了足夠的安全距離,但環形水道冷卻面積內無差別冷卻,且其冷卻影響區大,無法達到定點區域的精確冷卻控制,這并不符合輪轂產品的鑄造工藝特點,工藝參數控制相對風冷較為困難,因此現有環形水道水冷卻模具存在一定的弊端。
[0004]因此有必要對現有的模具中特別是底模的水冷通道結構進行優化,將有水冷模具冷卻范圍精細化,降低工藝參數調整難度,實現有效的冷卻控制和穩定的輪轂內部質量,達到水冷模具的高效穩定生產。
【發明內容】
[0005]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種可有效隔斷水冷卻效果對不需冷卻區域的影響、實現精確的定點區域冷卻、減低工藝控制難度、提高車輪成形質量并提高生產效率的低壓鑄造水冷底模。
[0006]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是:在不需冷卻區域的水冷通道上設置隔熱槽,既不影響水流在冷卻通道內部的流動,確保冷卻區域的冷卻效果,同時隔離不需冷卻區域。
[0007]所述隔熱槽由焊接層、隔熱板、隔熱層組成,隔熱板設置于焊接層與隔熱層之間。
[0008]本實用新型優點在于:水冷通道及隔熱槽簡單,制作容易,有效地解決了原有結構無差別冷卻模具水道范圍內所有區域的弊端,顯著的降低了水冷工藝參數控制的難度,使得冷卻效果更加有效,有利于順序凝固實現的同時消除了鑄件不需冷卻區域的成形缺陷,改善了成形質量,同時提高了產品的內部質量。
【附圖說明】
[0009]圖1是現有技術中低壓水冷鑄造模具底模示意圖。
[0010]圖2改進后的低壓水冷鑄造模具底模布置圖。
[0011]圖中:1 一水道,2—需冷卻區;3—不需冷卻區域。
【具體實施方式】
[0012]低壓水冷鑄造模具底模,在不需冷卻區域的水冷通道上設置隔熱槽,既不影響水流在冷卻通道內部的流動,確保冷卻區域的冷卻效果,同時隔離不需冷卻區域。所述隔熱槽由焊接層、隔熱板、隔熱層組成,隔熱板設置于焊接層與隔熱層之間。
[0013]在槽內部預置隔板,隔熱板與隔熱槽接觸上端保留一定的間隙,在隔熱板下端對隔熱槽進行焊接密封,最后按原水道輪廓線重新車削即可。
【主權項】
1.低壓水冷鑄造模具底模,其特征在于:在不需冷卻區域的水冷通道上設置隔熱槽,所述隔熱槽由焊接層、隔熱板、隔熱層組成,隔熱板設置于焊接層與隔熱層之間。
【文檔編號】B22D18/04GK205614043SQ201620468209
【公開日】2016年10月5日
【申請日】2016年5月23日
【發明人】李鴻標, 汪煦, 李昌海, 王凱慶, 李勇, 周鵬, 劉勇, 李曉強
【申請人】中信戴卡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