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海綿體發泡玻璃配方及其生產工藝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0001]本發明涉及一種發泡玻璃的生產配方及其制造方法,尤其是一種海綿體發泡玻璃配方及其生產工藝。
【背景技術】
[0002]現有生產發泡玻璃一般以廢玻璃、粉煤灰、非金屬礦物等富含玻璃相的物質為基礎原料,將其混合破碎球磨經稱量到耐熱不銹鋼模盒進入發泡窯內加熱發泡,后經人工脫模退火窯退火成玻璃毛胚等工藝制備而成的。國內現有的泡沫玻璃生產均采用廢玻璃與其他等富含玻璃相的物質為基礎原料,成分不同發泡時間及溫度不易控制,影響發泡玻璃的質量。傳統的泡沫玻璃生產工藝需要用模盒燒結,人工脫模、經退火窯冷卻,此工藝的缺點是:耗費大量勞動力,模盒損耗量大,生產效率低,導致產品生產成本大幅提高,產品很難大范圍推廣。
【發明內容】
[0003]本發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種輕質多孔,孔隙率高且孔隙細膩均勻、具有良好的吸附、保水性透氣性且防火耐熱的海綿體發泡玻璃配方及其生產工藝。
[0004]本發明解決現有技術問題所采用的技術方案:一種海綿體發泡玻璃配方,所述配方包括如下重量百分含量的各組分:
玻璃顆粒96%-99%
鐘長石粉0.1%~3.9%
貝殼粉末0.1%~0.9%
熟石灰0.1% ~ 0.9%。
[0005]各組分的重量百分含量為:玻璃顆粒:96%、貝殼粉末:0.8%、熟石灰:0.6%、鉀長石粉:2.6%ο
[0006]各組分的重量百分含量為:玻璃顆粒:97%、貝殼粉末:0.6%、熟石灰:0.45%、鉀長石粉:1.95%。
[0007]各組分的重量百分含量為:玻璃顆粒:98%、貝殼粉末:0.4%、熟石灰:0.3%、鉀長石粉:1.24%ο
[0008]各組分的重量百分含量為:玻璃顆粒:99%、貝殼粉末:0.2%、熟石灰:0.15%、鉀長石粉:0.65%。
[0009]所述玻璃顆粒、鉀長石粉、貝殼粉末、熟石灰的顆粒度均為200目以上。
[0010]所述玻璃顆粒為白色玻璃顆粒。
[0011]一種海綿體發泡玻璃的生產工藝,包括下述步驟:
S1、配料:
按照如下重量百分含量將各個組分進行均勻混合,得到海綿體發泡玻璃原料:
玻璃顆粒:96%-99% 鐘長石粉:0.1%~3.9%
貝殼粉末:0.1% ~ 0.9%
熟石灰:0.1% ~ 0.9% ;
其中,各組分的顆粒度均為200目以上;
52、燒結膨化:
將步驟SI得到的海綿體發泡玻璃原料,均勻平鋪在燒結爐的傳送帶上,并將傳送帶的傳送速度控制在0.4 ~ 0.71 m/min的范圍內;控制燒結爐內的溫度,使海綿體發泡玻璃原料在燒結爐中依次經過預熱階段、軟化階段、發泡階段及退火階段得到燒結膨化發泡加熱物;其中預熱階段燒結爐內的溫度為730?760°C,持續時間為2?3 min ;軟化階段燒結爐內的溫度為800?880°C,持續時間為5?8 min ;發泡階段燒結爐內的溫度為900?1000°C,持續時間為12?20 min ;退火階段燒結爐內的溫度為200?300°C,持續時間為2?6 min ;
53、冷卻:
將步驟S2得到的燒結膨化發泡加熱物從燒結爐中取出自然冷卻后即得海綿體發泡玻璃。
[0012]均勻平鋪在燒結爐的傳送帶上的海綿體發泡玻璃原料的厚度為12mm。
[0013]所述海綿體發泡玻璃的比重為0.3-1.3、吸水率為1%_110%、孔徑大小為1.2 μm -420 μ m。
[0014]本發明的有益效果在于:本發明以重量百分含量為96%_99%的廢舊玻璃得到的玻璃顆粒、0.1%~3.9%的鉀長石粉、0.1% ~ 0.9%的貝殼粉末和0.1% ~ 0.9%的熟石灰均勻混合后作為海綿體發泡玻璃的生產配方。由于配方中采用了鉀長石粉、貝殼粉末和熟石灰防火耐熱的非玻璃相的物質為材料,因此改善了傳統發泡玻璃生產工藝復雜的弊端;而通過利用該海綿體發泡玻璃的生產配方作為生產原料經過本發明海綿體發泡玻璃的生產工藝,通過控制燒結爐的傳送帶速度及爐內溫度可制得比重為0.3-1.3、吸水率為1%-110%、孔徑大小為1.2 μ m -420 μ m的海綿體發泡玻璃,由于本發明所制得的海綿體發泡玻璃具有輕質多孔、孔隙率高且孔隙細膩均勻、保水率高、吸附容量大等特點,因此它可以應用于以下方面:
1、粘土、障礙性土、鹽堿地土壤改良劑;城市綠化、屋頂綠化、停車場綠化、室內園藝;沙漠、荒山改造等農業綠化等。
[0015]2、橋梁高層建筑、高速公路高層建筑、農業暗渠排水等設施的基礎建設,其重量輕便于施工,增強了耐震性,減輕土石對構造物的壓力并抑制軟弱地盤上建筑物的下沉。
[0016]3、水液體栽培基質等,可減少換水次數,水中不長綠苔,植物健康生長。
[0017]4、河水污水、生活污水、水產養殖水等水質凈化,分解水中污物等。
【具體實施方式】
[0018]以下結合具體實施例對本發明進行說明:
一種海綿體發泡玻璃配方,包括如下重量百分含量的各組分:
玻璃顆粒 96%-99%
鐘長石粉 0.1%~3.9% 貝殼粉末 0.1%~0.9%
熟石灰0.1% ~ 0.9%。
[0019]為防止帶顏色的玻璃中的鉛、砷等重金屬的混入,玻璃顆粒采用白色玻璃(優選廢舊白玻璃)破碎研磨制成;各組分的顆粒度均為200目以上。
[0020]一種海綿體發泡玻璃的生產工藝,包括下述步驟:
51、配料:
按照上述一種海綿體發泡玻璃配方中各組分的重量百分含量將各個組分進行均勻混合,得到海綿體發泡玻璃原料,即:
由破碎玻璃經研磨制成的玻璃顆粒:96%-99% ;
鐘長石粉:0.1%~3.9% ;
貝殼粉末:0.1% ~ 0.9% ;
熟石灰:0.1% ~ 0.9% ;
以上組分的顆粒度為均為200目以上;
52、燒結膨化:
將步驟SI得到的海綿體發泡玻璃原料,以12mm的厚度均勻平鋪在燒結爐(具體為連續式網帶燒結爐,以下簡稱燒結爐)的傳送帶上,并將傳送帶的傳送速度控制在0.4 ~ 0.71m/min的范圍內;海綿體發泡玻璃原料在燒結爐中依次經過預熱階段、軟化階段、發泡階段及退火階段得到燒結膨化發泡加熱物;控制燒結爐內的溫度,使在預熱階段燒結爐內的溫度為730?760°C,持續時間為2?3 min ;軟化階段燒結爐內的溫度為800?880°C,持續時間為5?8 min ;發泡階段燒結爐內的溫度為900?1000°C,持續時間為12?20min ;退火階段燒結爐內的溫度為200?300°C,持續時間為2?6 min ;
53、冷卻:
將步驟S2得到的燒結膨化發泡加熱物從燒結爐中取出自然冷卻后即得海綿體發泡玻璃,根據實際需要將海綿體發泡玻璃制成顆粒或板狀。
[0021 ] 按照此方法可制得比重為0.3-1.3、吸水率為1%_110%、孔徑大小為1.2 μm -420 μ m的海綿體發泡玻璃。
[0022]本發明的范圍內根據實際需要,通過調整海綿體發泡玻璃的配方及生產工藝中的參數,可得到適應于不同領域吸水率和比重的海綿體發泡玻璃。
[0023]以下給出本發明的幾個優選實施方式作為說明:
實施例1:
將顆粒度均為200目以上的96kg的玻璃粉末、0.8kg的貝殼粉末、0.6kg的熟石灰及
2.6 kg鉀長石粉均勻混合,作為海綿體發泡玻璃原料。將其均勻平鋪在燒結爐的傳送帶上,平鋪厚度為12 mm ;將傳送帶的傳送速度控制在0.5-0.56m/min,控制燒結爐內的溫度使預熱階段燒結爐內的溫度為730°C,持續時間為2 min ;然后進入軟化階段,燒結爐內的溫度為800°C,持續時間為8 min ;之后進入發泡階段,燒結爐內的溫度為900°C,持續時間為15min ;之后進入退火階段,燒結爐內的溫度為300°C,持續時間為6min得到燒結膨化發泡加熱物。最后將燒結膨化發泡加熱物自然冷卻,即得到比重為0.3、吸水率為110%、孔徑大小為20.3 μ m -420 μ m的海綿體發泡玻璃。
[0024]利用本實施例得到的海綿體發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