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輪胎自救行走器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輪胎保護裝置,特別是一種輪胎自救行走器。
背景技術:
摩托車、電動車、三輪車為人們的常用交通工具,當這類工具的輪胎因某種原因漏氣后,只好推車尋找修車店。當找到修車店后,內胎往往已在推行過程中被輾爛,只好更換新胎;外胎也會在推行過程中受到諸如起毛、跳線等不同程度的損傷,會嚴重影響內胎的使用壽命;若推行距離較遠,則內外胎的損傷更嚴重,需要內外胎全部更新,數十倍地增大了維修成本,補胎約需2-3元,換內胎約需10-20元,換外胎約需40-120元。另外,摩托車、電動車、三輪車在推行過程中,摩擦阻力大,需要很大的力,不少女同志及力氣小點的男同 志只好請求他人幫助。
實用新型內容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為解決上述問題,設計一種輪胎自救行走器,能在摩托車、電動車、三輪車的輪胎漏氣后,替代原有車輪,輕松推行,并在推行過程中保護好內外胎。本實用新型所采用的技術方案是一種輪胎自救行走器,包含輪架及固定在輪架底部的應急輪,其特征是所述應急輪為一個,所述輪架兩側分別通過螺栓連接有兩根第一支撐條,所述兩根第一支撐條上方分別通過螺栓連接有兩根第二支撐條,所述第一支撐條及所述第二支撐條的接合部位均開有數個徑向排列的大小相同的螺孔,所述第二支撐條上方設有凹形叉。所述兩根第一支撐條均設有外凸的弧形部,以形成供車圈插入的空間。采用上述結構后,先用螺栓將應急輪與第一支撐條、第二支撐條組裝起來,把支撐條夾持在車輪兩側,把車輪的軸放置在第二支撐條上方的凹形叉內,用繩索將支撐條捆綁固定在車圈、及車輪幅條上,再用繩索將車輪捆綁在車前叉、或者車后叉及車架上,避免車輪轉動,以只讓應急輪轉動,可實現輕松推行。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在輪胎漏氣時可替代原車輪使用,力氣小的女士也可輕松推行壞掉的摩托車、電動車、三輪車至修車店;漏報車輪不再受壓,避免內外胎被車圈輾爛;不用時,支撐條可與應急輪分離,第一支撐條、第二支撐條的組合式可伸縮設計,縮短了支撐條的長度,利于放置于車箱或捆綁在車架的合適位置;還具有結構簡單、成本低、容易推廣的優點。
圖I是本實用新型的正視圖;圖2是本實用新型的側視圖;圖3是本實用新型的使用狀態示意圖。圖中I應急輪,2輪軸,3輪架,4螺栓,5第一撐條,6第二撐條,7螺孔,8凹形叉,9繩索,10幅條,11車軸,12車圈,13前叉。
具體實施方式
如圖I、圖2所示,一種輪胎自救行走器,包含輪架3及固定在輪架3底部的應急輪I,其特征是所述應急輪I為一個,所述輪架3兩側分別通過螺栓4連接有兩根第一支撐條5,所述兩根第一支撐條5均設有外凸的弧形部,以形成供車圈12插入的空間,所述兩根第一支撐條5上方分別通過螺栓4連接有兩根第二支撐條6,所述每個第一支撐條5及所述每個第二支撐條6的接合部位均開有數個徑向排列的大小相同的螺孔7,所述第二支撐條上方設有凹形叉8。如圖3所示,兩根第一支撐條5及兩根第二支撐條6分居在車圈12的兩側,把車輪中心的車軸11放置在第二支撐條上方的凹形叉8內,用繩索9將支撐條捆綁固定在車圈
12、及車輪幅條10上,再用繩索將車輪捆綁在車前叉13、或者車后叉及車架上,避免車輪轉動,以只讓應急輪I轉動,即可架空漏報的原車輪,利用應急輪的滾動,可輕松推動摩托車、 電動車、或三輪車。
權利要求1.一種輪胎自救行走器,包含輪架及固定在輪架底部的應急輪,其特征是所述應急輪為一個,所述輪架兩側分別通過螺栓連接有兩根第一支撐條,所述兩根第一支撐條上方分別通過螺栓連接有兩根第二支撐條,所述第一支撐條及所述第二支撐條的接合部位均開有數個徑向排列的大小相同的螺孔,所述第二支撐條上方設有凹形叉。
2.如權利要求I所述的輪胎自救行走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兩根第一支撐條均設有外凸的弧形部,以形成供車圈插入的空間。
專利摘要一種輪胎自救行走器,包含輪架及固定在輪架底部的應急輪,其特征是所述應急輪為一個,所述輪架兩側分別通過螺栓連接有兩根第一支撐條,所述兩根第一支撐條均設有外凸的弧形部,以形成供車圈插入的空間,所述第一支撐條上方通過螺栓連接有第二支撐條,所述第一支撐條及所述第二支撐條的接合部位均開有數個徑向排列的大小相同的螺孔,所述第二支撐條上方設有凹形叉。有益效果是在輪胎漏氣時可替代原車輪使用,力氣小的女士也可輕松推行壞掉的摩托車、電動車、三輪車至修車店;避免內外胎被車圈輾爛;不用時,可拆卸及或伸縮式設計,縮短體積,可放置于車箱或捆綁在車架的合適位置;還具有結構簡單、成本低、容易推廣的優點。
文檔編號B60S13/00GK202574164SQ201220106000
公開日2012年12月5日 申請日期2012年3月20日 優先權日2012年3月20日
發明者雷海平 申請人:雷海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