殼;24、主動齒輪軸承座25、差速器軸承;26、十字軸。
【具體實施方式】
[0025]下面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的【具體實施方式】做進一步的說明。
[0026]如圖1至圖4所示的二級減速后驅動橋總成,包括水平設置的后橋殼總成1、設置在后橋殼總成1中部的主減速帶差速器總成2、設置在后橋殼總成1兩端的輪轂總成15、兩個盤式制動器總成4和兩根連接主減速帶差速器總成2與輪轂總成15的半軸3。
[0027]所述的主減速帶差速器總成2包括設置在后橋殼總成1中部的主減速器殼16、通過兩個差速器軸承25轉動設置在主減速器殼16內的差速器總成20、通過主動齒輪軸承17轉動設置在主減速器殼16內的主動齒輪18、固定在差速器總成20外圍的被動齒輪19、通過十字軸26設置在差速器總成20內的行星齒輪21,所述的差速器總成20由兩個內腔為半球殼狀的殼體構成,兩個殼體連接處設置四個與十字軸26相配合的通孔,四個行星齒輪21安裝在十字軸26上,兩個差速器軸承25的外圈固定在主減速器殼16內,差速器總成20的兩端分別固定在差速器軸承25的內圈中,所述的半軸3的一端伸入差速器總成20內并且設置半軸齒輪22 ;所述的主動齒輪18與被動齒輪19相嚙合,所述的行星齒輪21與兩個半軸齒輪22均相嚙合,安裝時先將行星齒輪21安裝在十字軸26上,兩側半軸齒輪22安裝在行星齒輪21的兩側;將構成差速器總成20的兩個殼體對接,十字軸26卡在兩個殼體上四個通孔中,使四個行星齒輪21均與兩個半軸齒輪22相嚙合,用螺栓固定構成差速器總成20的兩個殼體。將兩根半軸3 —端分別伸入差速器總成20的兩個殼體內,并分別與半軸齒輪22連接;本實用新型中半軸3的端部設有外花鍵,半軸齒輪22內設置內花鍵,內外花鍵配合,使得半軸3與半軸齒輪22之間沒有相對轉動,如圖3所示。底盤動力總成(圖中未示出)輸出扭矩至主動齒輪18上,主動齒輪18通過與被動齒輪19的嚙合把扭矩增大并轉換方向,帶動差速器總成20轉動,直行的時候,差速器總成20和半軸3以相同的轉速轉動,此時行星齒輪21只繞著半軸的中心線做公轉,而沒有自轉,兩個半軸3轉動將扭矩平均分配到驅動橋總成兩側的輪轂總成。當車輛轉彎時,兩個輪轂的距離不同,行星齒輪21除公轉外,還繞著十字軸26自轉,從而改變兩個輪轂的轉速。
[0028]所述的輪轂總成15包括通過軸承7轉動設置在后橋殼總成1兩端的輪轂6和輪邊減速器,所述的輪邊減速器包括輪邊減速器殼23、通過齒圈支撐8設置在后橋殼總成1兩端的齒圈9、設置在半軸3另一端的太陽輪11 (半軸3上設置外花鍵,太陽輪11內設置內花鍵,內花鍵和外花鍵配合實現半軸3與太陽輪11之間無相對轉動的固定)、固定在輪邊減速器殼23上的行星輪架10,通過行星輪軸12轉動設置在行星輪架10上一個以上的行星輪13(本實施例優選的行星輪13數量為五個,沿太陽輪11的圓周方向均勻分布)和設置在輪轂總成15端部的端蓋14,所述的行星輪13與太陽輪11和齒圈9同時嚙合,所述的輪轂6與輪邊減速器殼23為一體式結構。半軸3轉動,太陽輪11 一同轉動,因為行星輪13同時與太陽輪11和齒圈9相嚙合,行星輪13有帶動齒圈9公轉的趨勢;但齒圈9實際上固定在橋殼上,是不能夠轉動的;反作用力帶動行星輪架轉動,即行星輪13在自傳的同時帶動行星輪架10進行公轉;而行星輪架10與輪轂6和輪邊減速器殼23連接在一起,從而帶動輪轂6轉動實現驅動車輪前進或倒退。
[0029]所述的盤式制動器總成固定在后橋殼總成1上,盤式制動器總成的制動盤5與輪轂6固定連接。
[0030]所述的主動齒輪軸承17通過主動齒輪軸承座24安裝在主減速器殼16內,所述的主動齒輪軸承座24與主減速器殼16為一體式結構。
[0031]本實用新型優選的半軸3為全浮式半軸,所述的后橋殼總成1為中空結構,所述的半軸3的兩端通過軸承轉動設置在后橋殼總成1內。
[0032]工作原理:底盤動力總成輸出扭矩至主減速器帶差速器總成中主動齒輪18上,主動齒輪18通過與被動齒輪19的嚙合把扭矩增大并轉換方向,通過全浮式半軸3轉動把扭矩平均分配到兩側,全浮式半軸3與太陽輪11安裝在一起,太陽輪11轉動帶動行星輪13轉動,因為行星輪13同時與齒圈9嚙合,行星輪13有帶動齒圈9公轉的趨勢;但齒圈9實際上固定在后橋殼總成1上是不能夠轉動的;反作用力帶動行星輪架10轉動,即行星輪13在自轉的同時帶動行星輪架10進行公轉;而行星輪架10與輪轂6和輪邊減速器殼23連接在一起,從而帶動輪轂6轉動實現驅動車輪前進或倒退。
[0033]本實用新型說明書中為作特別說明的均為現有技術或者通過現有的技術能夠實現,應當理解的是,對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來說,可以根據上述說明加以改進或變換,而所有這些改進和變換都應屬于本實用新型所附權利要求的保護范圍。
【主權項】
1.一種二級減速后驅動橋總成,其特征在于:包括水平設置的后橋殼總成(1)、設置在后橋殼總成(1)中部的主減速帶差速器總成(2)、設置在后橋殼總成(1)兩端的輪轂(6)總成、兩個盤式制動器總成(4)和兩根半軸(3),主減速帶差速器總成(2)處的后橋殼總成(1)頂部和底部均呈水平狀; 所述的主減速帶差速器總成(2)包括設置在后橋殼總成(1)中部的主減速器殼(16)、通過差速器軸承(25)轉動設置在主減速器殼(16)內的差速器總成(20)、通過主動齒輪軸承(17)轉動設置在主減速器殼(16)內的主動齒輪(18)、固定在差速器總成(20)上的被動齒輪(19)、通過十字軸(26)設置在差速器總成(20)內的行星齒輪(21),所述的半軸(3)的一端伸入差速器總成(20)內并且設置半軸齒輪(22);所述的主動齒輪(18)與被動齒輪(19)相嚙合,所述的行星齒輪(21)與兩個半軸齒輪(22)均相嚙合; 所述的輪轂(6)總成包括轉動設置在后橋殼總成(1)兩端的輪轂(6)和輪邊減速器,所述的輪邊減速器包括輪邊減速器殼(23)、設置在后橋殼總成(1)兩端的齒圈(9)、設置在半軸(3)另一端的太陽輪(11)、固定在輪邊減速器殼(23)上的行星輪架(10)、轉動設置在行星輪架(10)上一個以上的行星輪(13)和設置在輪轂(6)總成端部的端蓋(14),所述的行星輪(13)與太陽輪(11)和齒圈(9)同時嚙合,所述的輪轂(6)與輪邊減速器殼(23)為一體式結構; 所述的盤式制動器總成(4)固定在后橋殼總成(1)上,盤式制動器總成(4)的制動盤(5)與輪轂(6)固定連接。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二級減速后驅動橋總成,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主減速器殼(16)得縱截面為六邊形。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二級減速后驅動橋總成,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主動齒輪軸承(17)通過主動齒輪軸承座安裝在主減速器殼(16)內,所述的主動齒輪軸承座與主減速器殼(16)為一體式結構。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二級減速后驅動橋總成,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半軸(3)為全浮式半軸,所述的后橋殼總成(1)為中空結構,所述的半軸(3)穿過中空結構的后橋殼總成(1),兩端分別設置半軸齒輪(22)和太陽輪(11)。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二級減速后驅動橋總成,包括水平設置的后橋殼總成、設置在后橋殼總成中部的主減速帶差速器總成、設置在后橋殼總成兩端的輪轂總成、兩個盤式制動器總成和兩根半軸,主減速帶差速器總成處的后橋殼總成頂部和底部均呈水平狀;主減速器殼的頂部和底部均呈水平狀;輪轂總成包括轉動設置在后橋殼總成兩端的輪轂和輪邊減速器,輪邊減速器包括輪邊減速器殼、齒圈、太陽輪、行星輪架、一個以上的行星輪和設置在輪轂總成端部的端蓋,行星輪與太陽輪和齒圈同時嚙合,輪轂與輪邊減速器殼為一體式結構。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結構緊湊、質量輕、主減速比涵蓋范圍寬,可有效的降低底盤高度。
【IPC分類】B60K17/16, B60B35/16
【公開號】CN204955928
【申請號】CN201520728718
【發明人】王有為, 桂治國, 劉東冬, 邊永杰
【申請人】南京創捷和信汽車零部件有限公司
【公開日】2016年1月13日
【申請日】2015年9月1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