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分體式后地板備胎箱結構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到一種備胎箱結構,尤其涉及到一種能提高備胎箱剛度和強度且加工容易的分體式后地板備胎箱結構。
背景技術:
目前備胎的存放主要有內置和外置兩種。其中備胎內置由于具有備胎取放方便,利于保持備胎清潔等優勢,在轎車中得到廣泛的應用,備胎內置所需的空間通常由后地板本體做出凹坑并與后部焊接的后圍板一起來形成,后地板本體的前部搭接在中地板本體上,凹坑底部封閉且側面三面圍合,如中國專利號為CN200920227749.4的、名稱為一種斷開式后地板中橫梁連接結構的實用新型專利,公開了一種內置式備胎箱的結構,包括后地板、地板橫梁,其后地板為帶備胎槽的后地板,地板橫梁斷開為左地板橫梁和右地板橫梁,左、右地板橫梁分別通過左板梁連接件和右板梁連接件與帶備胎槽的后地板連接,左、右板梁連接件是與帶備胎槽的后地板與地板橫梁的連接處形狀吻合的空間片狀,包括與備胎槽底部吻合的焊接底面,與備胎槽側面的圓弧吻合的焊接弧面,及與備胎槽結合部分的后地板吻合的焊接板面,設有定位孔用來焊接定位,左地板橫梁和右地板橫梁的內端對稱,內端設有與左、右板梁連接件連接處形狀吻合的焊接法蘭面,通過法蘭面與左、右板梁連接件連接,同時左、右地板橫梁的底部設有焊接翻邊與后地板板面點焊連接形成封閉梁,地板橫梁提聞了備胎槽的整體剛度;
此種結構的后地板是整塊板設計,通過對后地板的整體鋼板進行多次拉延成型,形成備胎槽,但多次深度拉延成型易出現破裂、鋼板局部過薄、應力集中,造成整體強度、剛度不足,給汽車安全帶來隱患,雖然可以靠增加后地板的材料厚度或增設加強筋等輔助結構來提高強度和剛度,但卻增加了重量,同時制作加工也不便。
發明內容
本發明主要解決后地板備胎箱的拉延成型易出現破裂、鋼板局部過薄、應力集中,造成后地板和備胎箱的整體強度、剛度下降的技術問題;提供了一種能提高備胎箱剛度和強度且加工工藝簡單的分體式后地板備胎箱結構。為了解決上述存在的技術問題,本發明主要是采用下述技術方案:
本發明的分體式后地板備胎箱結構,所述備胎箱呈圓形凹坑狀,設在
后地板上,所述后地板前端部與汽車中地板的后端部連接,后地板的后端部與后圍板連接,
包括,后地板前段,呈L形結構,包括連成一體的立面和頂部橫梁水平面,所述頂部橫梁水平面的前端部搭接在所述的汽車中地板上;
后地板后段,呈U形結構,前后敞口,其前端部開口處與所述后地板前段的立面連接,后端開口處與所述后圍板連接,后地板前段、后地板后段和后圍板三者圍合形成與汽車備胎相吻合的備胎存放腔; 左、右連接板,分別鏡向對稱設置在后地板前段頂部橫梁的左右兩側,左、右連接板將后地板前段、后地板后段和中地板連接形成一體結構;將整體的后地板分為前后兩段式設計,使后地板加工成型時可采用簡易的普通折彎工藝來代替原先整體繁瑣復雜的拉延成型工藝,箱體不易破裂,降低了后地板的制作難度,提高了后地板及備胎箱的強度與剛度。作為優選,所述后地板前段的頂部橫梁水平面上設有一條橫向設置的凸條,凸條為沖壓形成,凸條既可作為橫梁的加強筋,有助于力的傳遞和分散,提高后地板前段的結構強度和剛度,又可作為連接板的定位條,方便安裝及固定。作為優選,所述后地板前段的立面上設有凹陷結構,所述凹陷結構為沖壓形成,在立面上沖壓成形凹陷結構,增強了立面抗回彈的能力,提高了立面的折彎強度和剛度。作為優選,所述左連接板的底面中央設有凹槽,所述凹槽與所述凸條相配合,左連接板的兩側設有與連接板一體結構的搭接片,左連接板壓接在凸條上,左連接板的一側搭接片與中地板連接,左連接片的另一側搭接片與后地板后段連接,左連接板卡裝在凸條上,兩側的搭接片分別與中地板和后地板后段固定,使三者形成一體結構,保證了三者的結構強度。作為優選,所述后地板后段U型結構的底部設有加強筋,所述加強筋的兩端部分別與后地板后段U型結構的兩側壁底部連接,加強筋的底面與后地板后段U型結構的底部接觸并連接,加強筋分別與U型結構的側壁和底面固定,增強了后地板后段的扭轉剛度和強度。作為優選,所述加強筋的兩端設有弧形搭接面,所述弧形搭接面與后地板后段的側壁與底面連接處的弧形相吻合,弧形搭接面與U型結構的側壁和底面連接角處的弧形形狀相配合,增大接觸面,使加強筋和后地板后段的連接更牢固。作為優選,所述加強筋上還設有若干通孔,減輕了加強筋的重量。本發明的有益效果是:將整體的后地板分為前后兩段式設計,可采用簡易的普通折彎工藝來代替原先整體繁瑣復雜的拉延成型工藝,使箱體不容易因拉伸而破裂,降低了后地板的制作難度,提高了后地板及備胎箱的強度與剛度;后地板頂部橫梁上的凸條和立面上沖壓的凹陷結構,有助于力的傳遞和分散,提高后地板前段的結構強度和剛度,而后地板后段的加強筋設計則增強了后地板后段的扭轉剛度和強度。
圖1是本發明的外形結構示意圖。圖2是圖1的爆炸結構示意圖。圖3是圖1中后地板前段的結構示意圖。圖4是圖3的A-A剖面示意圖。圖5是圖1中后地板后段的結構示意圖 圖6是圖5的B-B剖面示意圖
圖7是圖1中左連接板的結構示意圖 圖8是圖1中加強筋的結構示意圖
圖中1.中地板,2.后地板前段,21.立面,22.頂部橫梁水平面,23.凸條,24.凹陷結構,3.后地板后段,4.左連接板,41.凹槽,42.搭接片,5.右連接板,6.加強筋,61.弧形搭接面,62.通孔。
具體實施例方式下面通過實施例,并結合附圖,對本發明的技術方案作進一步具體的說明。實施例:本實施例的分體式后地板備胎箱結構,如圖1和圖2所示,包括,后地板前段2、后地板后段3和左連接板4、右連接板5,后地板前段呈倒L形結構,如圖3和圖4所示,包括連成一體的立面21和頂部橫梁水平面22,頂部橫梁水平面的前端部搭接在汽車中地板I上,在頂部橫梁水平面上設計有一條橫向設置的凸條23,凸條為沖壓形成,在后地板前段的立面上有經沖壓形成的凹陷結構24 ;后地板后段呈U形結構,前后敞口,如圖5和圖6所示,其前端部開口處與后地板前段的立面連接,后端開口處與后圍板連接,后地板前段、后地板后段和后圍板三者圍合形成與汽車備胎相吻合的備胎存放腔,U型結構的底部設計有加強筋6,加強筋的兩端設計有弧形搭接面61,如圖8所示,弧形搭接面與后地板后段的側壁與底面連接處的弧形相吻合,弧形搭接面分別與U型結構的兩側壁底部焊接,加強筋的底面與U型結構底部焊接,在加強筋上還開有六個通孔62 ;左、右連接板分別鏡向對稱設置在頂部橫梁的左右兩側,左、右連接板的底面中央設計有凹槽41,凹槽與凸條相配合,左連接板的兩側還設計有與連接板一體結構的搭接片42,左、右連接板分別壓接在凸條的兩端,連接板的一側搭接片與中地板焊接,連接片的另一側搭接片與后地板后段焊接,左、右連接板將后地板前段、后地板后段和中地板連接形成一體結構。以上說明并非對本發明作了限制,本發明也不僅限于上述說明的舉例,本技術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在本發明的實質范圍內所作出的變化、改型、增添或替換,都應視為本發明的保護范圍。
權利要求
1.一種分體式后地板備胎箱結構,所述備胎箱呈凹坑狀,設在汽車后地板上,所述后地板如端部與汽車中地板(I)的后端部連接,后地板后端部與后圍板連接,其特征在于: 包括, 后地板前段(2),呈L形結構,包括連成一體的立面(21)和頂部橫梁水平面(22),所述頂部橫梁水平面的前端部搭接在所述的汽車中地板上; 后地板后段(3),呈U形結構,前后敞口,其前端部開口處與所述后地板前段的立面連接,后端開口處與所述后圍板連接,后地板前段、后地板后段和后圍板三者圍合形成與汽車備胎相吻合的備胎存放腔; 左、右連接板(4、5),分別鏡向對稱設置在后地板前段頂部橫梁的左右兩端,左、右連接板將后地板前段、后地板后段和中地板連接形成一體結構。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分體式后地板備胎箱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后地板前段(2)的頂部橫梁水平面(22)上設有一條橫向設置的凸條(23)。
3.根據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分體式后地板備胎箱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后地板前段(2)的立面(21)上設有凹陷結構(24)。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分體式后地板備胎箱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左連接板(4)的底面中央設有凹槽(41),所述凹槽與所述凸條(23)相配合,左連接板的兩側設有與連接板一體結構的搭接片(42),左連接板壓接在凸條上,左連接板的一側搭接片與中地板(I)連接,左連接片的另一側搭接片與后地板后段(3 )連接。
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分體式后地板備胎箱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后地板后段(3)的U型結構底部設有加強筋(6),所述加強筋的兩端部分別與后地板后段U型結構的兩側壁底部連接,加強筋的底面與后地板后段U型結構的底部接觸并連接。
6.根據權利要求5所述的分體式后地板備胎箱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強筋(6)的兩端設有弧形搭接面(61),所述弧形搭接面與后地板后段(3)的側壁與底面連接處的弧形相吻合。
7.根據權利要求5或6所述的分體式后地板備胎箱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強筋(6)上還設有若干通孔(62)。
全文摘要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分體式后地板備胎箱結構,包括后地板前段、后地板后段和左、右連接板,后地板前段呈L形結構,包括連成一體的立面和頂部橫梁水平面,頂部橫梁水平面前端部搭接在汽車中地板上;后地板后段呈U形結構,其前端部開口處與后地板前段立面連接,后端部開口處與后圍板連接,三者圍合形成備胎存放腔,本發明將整體的后地板分為前后兩段式設計,可采用簡易的普通折彎工藝來代替原先整體繁瑣復雜的拉延成型工藝,使箱體不會因拉伸而破裂,降低了后地板的制作難度,提高了后地板及備胎箱的強度與剛度。
文檔編號B62D25/20GK103192887SQ20121023833
公開日2013年7月10日 申請日期2012年7月11日 優先權日2012年7月11日
發明者殷瑛, 陳定方, 金愛君, 李宏華, 韋興民, 吳成明, 趙福全 申請人:浙江吉利汽車研究院有限公司杭州分公司, 浙江吉利汽車研究院有限公司, 浙江吉利控股集團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