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sting id="vjp15"></listing><menuitem id="vjp15"></menuitem><var id="vjp15"></var><cite id="vjp15"></cite>
<var id="vjp15"></var><cite id="vjp15"><video id="vjp15"><menuitem id="vjp15"></menuitem></video></cite>
<cite id="vjp15"></cite>
<var id="vjp15"><strike id="vjp15"><listing id="vjp15"></listing></strike></var>
<var id="vjp15"><strike id="vjp15"><listing id="vjp15"></listing></strike></var>
<menuitem id="vjp15"><strike id="vjp15"></strike></menuitem>
<cite id="vjp15"></cite>
<var id="vjp15"><strike id="vjp15"></strike></var>
<var id="vjp15"></var>
<var id="vjp15"></var>
<var id="vjp15"><video id="vjp15"><thead id="vjp15"></thead></video></var>
<menuitem id="vjp15"></menuitem><cite id="vjp15"><video id="vjp15"></video></cite>
<var id="vjp15"></var><cite id="vjp15"><video id="vjp15"><thead id="vjp15"></thead></video></cite>
<var id="vjp15"></var>
<var id="vjp15"></var>
<menuitem id="vjp15"><span id="vjp15"><thead id="vjp15"></thead></span></menuitem>
<cite id="vjp15"><video id="vjp15"></video></cite>
<menuitem id="vjp15"></menuitem>

自行車輪輞制動器的制造方法

文檔序號:10621181閱讀:520來源:國知局
自行車輪輞制動器的制造方法
【專利摘要】本發明公開了一種自行車輪輞制動器,其包括第一制動臂、第二制動臂和樞轉凸輪構件。第一制動臂配置成繞第一樞轉軸線樞轉。第一制動臂包括第一安裝部分和第一從動件。第二制動臂配置成繞不同于第一樞轉軸線的第二樞轉軸線樞轉。第二制動臂包括第二安裝部分和第二從動件。樞轉凸輪構件配置成繞不同于第一樞轉軸線和第二樞轉軸線的第三樞轉軸線樞轉以引導第一從動件和第二從動件,使得第一制動臂繞第一樞轉軸線樞轉而第二制動臂繞第二樞轉軸線樞轉。
【專利說明】
自行車輪網制動器
技術領域
[0001]本發明涉及自行車輪輞制動器。
【背景技術】
[0002]騎自行車正成為越來越受歡迎的娛樂形式和交通方式。另外,騎自行車已經成為十分受業余選手和專業選手歡迎的競技性體育運動。無論自行車用于娛樂、交通或競技,自行車工業正在不斷地改進自行車的各種部件。已經廣泛重新設計的一種自行車部件是自行車輪輞制動器。

【發明內容】

[0003]根據本發明的第一方面,自行車輪輞制動器包括第一制動臂、第二制動臂和樞轉凸輪構件。第一制動臂配置成繞第一樞轉軸線樞轉。第一制動臂包括第一安裝部分和第一從動件,第一摩擦構件安裝到第一安裝部分,第一從動件設置成與第一安裝部分間隔開。第二制動臂配置成繞不同于第一樞轉軸線的第二樞轉軸線樞轉。第二制動臂包括第二安裝部分和第二從動件,第二摩擦構件安裝到第二安裝部分,第二從動件設置成與第二安裝部分間隔開。樞轉凸輪構件配置成繞不同于第一樞轉軸線和第二樞轉軸線的第三樞轉軸線樞轉以引導第一從動件和第二從動件,使得第一制動臂繞第一樞轉軸線樞轉而第二制動臂繞第二樞轉軸線樞轉。
[0004]對于根據第一方面的自行車輪輞制動器而言,樞轉凸輪構件配置成繞不同于第一樞轉軸線和第二樞轉軸線的第三樞轉軸線樞轉以引導第一從動件和第二從動件,使得第一制動臂繞第一樞轉軸線樞轉而第二制動臂繞第二樞轉軸線樞轉。因此,可能將樞轉凸輪構件的樞轉運動轉變為第一制動臂的樞轉運動和第二制動臂的樞轉運動。因此,例如與相比較的輪輞制動器(其包括配置成將凸輪構件的線性運動轉變為制動臂的樞轉運動的結構)相比,可能減小自行車輪輞制動器的尺寸和/或擴展自行車輪輞制動器設計的可能性。
[0005]根據本發明的第二方面,根據第一方面的自行車輪輞制動器配置成,使得第一樞轉凸輪構件包括第一凸輪表面和第二凸輪表面,第一凸輪表面配置成引導第一從動件,第二凸輪表面配置成引導第二從動件。
[0006]對于根據第二方面的自行車輪輞制動器而言,通過修改第一凸輪表面和第二凸輪表面可能減小樞轉凸輪構件的尺寸。這可進一步減小自行車輪輞制動器的尺寸和/或可進一步擴展自行車輪輞制動器設計的可能性。
[0007]根據本發明的第三方面,根據第二方面的自行車輪輞制動器配置成,使得第一凸輪表面相對于第三樞轉軸線設置在第二凸輪表面的相對側上。
[0008]對于根據第三方面的自行車輪輞制動器而言,可將樞轉凸輪構件的兩側用作凸輪表面,從而進一步減小樞轉凸輪構件的尺寸。因此,可能進一步減小自行車輪輞制動器的尺寸和/或進一步擴展自行車輪輞制動器設計的可能性。
[0009]根據本發明的第四方面,根據第二方面或第三方面的自行車輪輞制動器配置成,使得第一凸輪表面的輪廓與第二凸輪表面的輪廓不同。
[0010]對于根據第四方面的自行車輪輞制動器而言,可能將第三樞轉軸線相對于第一從動件和第二從動件設置在多個位置處。因此,可能進一步減小自行車輪輞制動器的尺寸和/或進一步擴展自行車輪輞制動器設計的可能性。
[0011]根據本發明的第五方面,根據第一方面至第四方面中的任一方面的自行車輪輞制動器配置成,使得樞轉凸輪構件設置在第一從動件與第二從動件之間。
[0012]對于根據第五方面的自行車輪輞制動器而言,可能利用第一從動件與第二從動件之間的空間。因此,可能進一步減小自行車輪輞制動器的尺寸和/或進一步擴展自行車輪輞制動器設計的可能性。
[0013]根據本發明的第六方面,根據第一方面至第五方面中的任一方面的自行車輪輞制動器配置成,使得第三樞轉軸線設置在第一從動件與第二從動件之間。
[0014]對于根據第六方面的自行車輪輞制動器而言,可能利用第一從動件與第二從動件之間的空間。因此,可能進一步減小自行車輪輞制動器的尺寸和/或進一步擴展自行車輪輞制動器設計的可能性。
[0015]根據本發明的第七方面,根據第一方面至第六方面中的任一方面的自行車輪輞制動器配置成,使得第三樞轉軸線設置在限定于第一樞轉軸線與第二樞轉軸線之間的區域中。
[0016]對于根據第七方面的自行車輪輞制動器而言,可能利用限定于第一樞轉軸線與第二樞轉軸線之間的區域。因此,可能進一步減小自行車輪輞制動器的尺寸和/或進一步擴展自行車輪輞制動器設計的可能性。
[0017]根據本發明的第八方面,根據第一方面至第七方面中的任一方面的自行車輪輞制動器配置成,使得第一從動件可繞第一旋轉軸線旋轉,第二從動件可繞第二旋轉軸線旋轉。
[0018]對于根據第八方面的自行車輪輞制動器而言,因為第一從動件可繞第一旋轉軸線旋轉,因此,可能使第一從動件和樞轉凸輪構件之間的相對運動平穩。因為第二從動件可繞第二旋轉軸線旋轉,因此,可能使第二從動件和樞轉凸輪構件之間的相對運動平穩。這些可使自行車輪輞制動器的制動操作平穩。
[0019]根據本發明的第九方面,根據第一方面至第八方面中的任一方面的自行車輪輞制動器配置成,使得第一從動件相對于第一樞轉軸線設置在第一安裝部分的相對側上。第二從動件相對于第二樞轉軸線設置在第二安裝部分的相對側上。
[0020]對于根據第九方面的自行車輪輞制動器而言,可能利用第一制動臂中、環繞第一安裝部分的相對側的空間。類似地,可能利用第二制動臂中、環繞第二安裝部分的相對側的空間。因此,可能進一步減小自行車輪輞制動器的尺寸和/或進一步擴展自行車輪輞制動器設計的可能性。
[0021]根據本發明的第十方面,根據第一方面至第九方面中的任一方面的自行車輪輞制動器還包括基部構件,第一制動臂繞第一樞轉軸線樞轉地安裝到該基部構件,第二制動臂繞第二樞轉軸線樞轉地安裝到該基部構件。
[0022]對于根據第十方面的自行車輪輞制動器而言,可能將自行車輪輞制動器作為單個元件處理。
[0023]根據本發明的第十一方面,根據第一方面至第十方面中的任一方面的自行車輪輞制動器還包括中間構件,操作力通過中間構件傳遞給樞轉凸輪構件。
[0024]對于根據第十一方面的自行車輪輞制動器而言,可能通過單個結構將操作力傳遞給樞轉凸輪構件。
[0025]根據本發明的第十二方面,根據第十一方面的自行車輪輞制動器配置成,使得中間構件配置成聯接到樞轉凸輪構件,以與樞轉凸輪構件一起繞第三樞轉軸線樞轉。
[0026]對于根據第十二方面的自行車輪輞制動器而言,可能通過使中間構件樞轉而將操作力傳遞給樞轉凸輪構件。
[0027]根據本發明的第十三方面,根據第十一元件或第十二方面的自行車輪輞制動器配置成,使得中間構件包括線纜附接部分,控制線纜附接到線纜附接部分。
[0028]對于根據第十三方面的自行車輪輞制動器而言,可能通過控制線纜操作自行車輪輞制動器。
[0029]根據本發明的第十四方面,根據第十一方面或第十二方面的自行車輪輞制動器還包括液壓缸和活塞,液壓缸包括缸孔,活塞可移動地設置在缸孔中。活塞配置成聯接到中間構件。
[0030]對于根據第十四方面的自行車輪輞制動器而言,可能通過液壓流體操作自行車輪輞制動器。
[0031]根據本發明的第十五方面,根據第一方面至第十四方面中的任一方面的自行車輪輞制動器還包括第一聯接構件和第二聯接構件。第一聯接構件配置成將第一制動臂聯接到自行車車架,以繞第一樞轉軸線相對于自行車車架樞轉。第二聯接構件配置成將第二制動臂聯接到自行車車架,以繞第二樞轉軸線相對于自行車車架樞轉。
[0032]對于根據第十五方面的自行車輪輞制動器而言,可能容易地將自行車輪輞制動器安裝到自行車車架。
[0033]根據本發明的第十六方面,根據第一方面至第十五方面中的任一方面的自行車輪輞制動器配置成,使得第一制動臂包括第一基部部件、第一臂主體和第一調節器。第一從動件附接到第一基部部件。第一臂主體包括第一安裝部分,第一臂主體聯接到第一基部部件以繞第一樞轉軸線相對于第一基部部件樞轉。第一調節器配置成調節第一臂主體繞第一樞轉軸線相對于第一基部部件的方位。
[0034]對于根據第十六方面的自行車輪輞制動器而言,在第一摩擦構件定位在靜止位置處的靜止狀態下,可能容易地調節第一摩擦構件和自行車車輪的自行車輪輞之間的間隙。
[0035]根據本發明的第十七方面,根據第十六方面的自行車輪輞制動器配置成,使得第二制動臂包括第二基部部件、第二臂主體和第二調節器。第二從動件附接到第二基部部件。第二臂主體包括第二安裝部分,第二臂主體聯接到第二基部部件以繞第二樞轉軸線相對于第二基部部件樞轉。第二調節器配置成調節第二臂主體繞第二樞轉軸線相對于第二基部部件的方位。
[0036]對于根據第十七方面的自行車輪輞制動器而言,在第二摩擦構件定位在靜止位置處的靜止狀態下,可能容易地調節第一摩擦構件和自行車車輪的自行車輪輞之間的間隙。
[0037]根據本發明的第十八方面,根據第十七方面的自行車輪輞制動器還包括臂偏壓構件,該臂偏壓構件配置成將偏壓力施加給第一臂主體和第二臂主體,使得第一安裝部分和第二安裝部分彼此遠離地運動。
[0038]對于根據第十八方面的自行車輪輞制動器而言,可能將第一制動臂定位在第一靜止位置處而將第二制動臂定位在第二靜止位置處。
[0039]根據本發明的第十九方面,根據第一方面至第十七方面中的任一方面的自行車輪輞制動器還包括臂偏壓構件,臂偏壓構件配置成將偏壓力施加給第一制動臂和第二制動臂,使得第一安裝部分和第二安裝部分彼此遠離地運動。
[0040]對于根據第十九方面的自行車輪輞制動器而言,可能將第一制動臂定位在第一靜止位置處而將第二制動臂定位在第二靜止位置處。
[0041]根據本發明的第二十方面,一種自行車輪輞制動器包括第一制動臂、第二制動臂和樞轉操作構件。第一制動臂配置成繞第一樞轉軸線樞轉,第一制動臂包括第一安裝部分,第一摩擦構件安裝到第一安裝部分。第二制動臂配置成繞不同于第一樞轉軸線的第二樞轉軸線樞轉。第二制動臂包括第二安裝部分,第二摩擦構件安裝到第二安裝部分。樞轉操作構件配置成繞不同于第一樞轉軸線和第二樞轉軸線的第三樞轉軸線樞轉,使得第一制動臂繞第一樞轉軸線樞轉而第二制動臂繞第二樞轉軸線樞轉。第三樞轉軸線設置在限定于第一樞轉軸線與第二樞轉軸線之間的區域中。
[0042]對于根據第二十方面的自行車輪輞制動器而言,樞轉操作構件配置成繞不同于第一樞轉軸線和第二樞轉軸線的第三樞轉軸線樞轉,使得第一制動臂繞第一樞轉軸線樞轉而第二制動臂繞第二樞轉軸線樞轉。第三樞轉軸線設置在限定于第一樞轉軸線與第二樞轉軸線之間的區域中。因此,可能利用限定于第一樞轉軸線與第二樞轉軸線之間的區域。因此,可能進一步減小自行車輪輞制動器的尺寸和/或進一步擴展自行車輪輞制動器設計的可能性。
【附圖說明】
[0043]在結合附圖進行考慮時,通過參照下面的詳細描述,將能更好地理解本發明及其許多優點,從而更徹底地理解本發明及其隨之而產生的許多優點,附圖中:
[0044]圖1是裝配有根據第一實施例的自行車輪輞制動器的自行車車架的立面圖;
[0045]圖2是圖1中所示的自行車輪輞制動器的透視圖;
[0046]圖3是圖1中所示的自行車輪輞制動器的另一透視圖;
[0047]圖4是自行車輪輞制動器的沿圖2中的線IV-1V剖切的截面圖;
[0048]圖5是圖1中所示的自行車輪輞制動器的樞轉凸輪構件的透視圖;
[0049]圖6是自行車輪輞制動器的沿圖2中的線V1-VI剖切的截面圖;
[0050]圖7是圖1中所示的自行車輪輞制動器的另一立面圖;和
[0051 ]圖8是裝配有根據第二實施例的自行車輪輞制動器的自行車車架的立面圖。
【具體實施方式】
[0052]現在將參照附圖來描述實施例,其中,類似的附圖標記表示各附圖中的對應元件或相同元件。
[0053]第一實施例
[0054]首先參照圖1,根據第一實施例的自行車輪輞制動器10配置成安裝到自行車車架
2。自行車輪輞制動器10安裝到自行車車架2的前叉3上,配置成將制動力施加給可旋轉地附接到前叉3上的自行車車輪4。盡管在所示的實施例中自行車輪輞制動器10是前輪輞制動器,但是,如果需要和/或要求的話,自行車輪輞制動器10的結構可適用于后輪輞制動器。
[0055]在本申請中,下列方向術語“前”、“后”、“向前”、“向后”、“左”、“右”、“橫向”、“向上”、“向下”以及任何其他的類似方向術語表示由坐在自行車車座(未示出)上面向車把(未示出)的使用者(騎車者)所確定的方向。因而,應該相對于裝配有自行車輪輞制動器10并且在水平面上在豎立騎車位置上使用的自行車,來解釋用來描述自行車輪輞制動器10的這些方向術語。
[0056]如從圖1至圖3中看出的,自行車輪輞制動器10包括第一制動臂12和第二制動臂
14。第一制動臂12配置成繞第一樞轉軸線Al樞轉。第二制動臂14配置成繞不同于第一樞轉軸線Al的第二樞轉軸線A2樞轉。在所示的實施例中,第一樞轉軸線Al平行于第二樞轉軸線A2o
[0057]如從圖1中看出的,自行車輪輞制動器10還包括第一摩擦構件16和第二摩擦構件18ο第一摩擦構件16安裝到第一制動臂12以接觸自行車車輪4的自行車輪輞5ο第二摩擦構件18安裝到第二制動臂14上以接觸自行車車輪4的自行車輪輞5。具體而言,第一制動臂12包括第一安裝部分20,第一摩擦構件16安裝到第一安裝部分20。第二制動臂14包括第二安裝部分22,第二摩擦構件18安裝到該第二安裝構件22。
[0058]如從圖3中看出的,第一制動臂12包括設置成與第一安裝部分20間隔開的第一從動件24。第二制動臂14包括設置成與第二安裝部分22間隔開的第二從動件26。在所不的實施例中,在第一制動臂12中第一從動件24與第一安裝部分20相對。在第二制動臂14中第二從動件26與第二安裝部分22相對。
[0059]如從圖3中看出的,自行車輪輞制動器10包括樞轉凸輪構件28。樞轉凸輪構件28也可稱為樞轉操作構件28。樞轉操作構件28配置成繞第三樞轉軸線A3樞轉,使得第一制動臂12繞第二樞轉軸線Al樞轉而第二制動臂14繞第二樞轉軸線Α2樞轉。樞轉凸輪構件28配置成繞第三樞轉軸線A3樞轉以引導第一從動件24和第二從動件26,使得第一制動臂12繞第一樞轉軸線Al樞轉而第二制動臂14繞第二樞轉軸線Α2樞轉。第三樞轉軸線A3不同于第一樞轉軸線Al和第二樞轉軸線Α2。雖然在所示的實施例中,第三樞轉軸線A3平行于第一樞轉軸線Al和第二樞轉軸線Α2,但是,第三樞轉軸線A3可以不平行于第一樞轉軸線Al和第二樞轉軸線Α2ο
[0060]如從圖1中看出的,樞轉凸輪構件28配置成繞第三樞轉軸線A3樞轉以使第一制動臂12繞第一樞轉軸線Al樞轉,使得第一摩擦構件16在第一靜止位置PU和第一操作位置Ρ12之間運動。樞轉凸輪構件28配置成繞第三樞轉軸線A3樞轉以使第二制動臂14繞第二樞轉軸線Α2樞轉,使得第二摩擦構件18在第二靜止位置Ρ21和第二操作位置Ρ22之間運動。
[0061]如從圖4中看出的,樞轉凸輪構件28配置成繞第三樞轉軸線A3樞轉以引導第一從動件24,使得第一制動臂12繞第一樞轉軸線Al在第一靜止位置Ρ31和第一操作位置Ρ32之間運動。樞轉凸輪構件28配置成繞第三樞轉軸線A3樞轉以引導第二從動件26,使得第二制動臂14繞第二樞轉軸線Α2在第二靜止位置Ρ41和第二操作位置Ρ42之間樞轉。第一制動臂12的第一靜止位置Ρ31對應于第一摩擦構件16的第一靜止位置PU (圖1)。第一制動臂12的第一操作位置Ρ32對應于第一摩擦構件16的第一操作位置Ρ12(圖1)。第二制動臂14的第二靜止位置Ρ41對應于第二摩擦構件18的第二靜止位置Ρ21 (圖1)。第二制動臂14的第二操作位置?42對應于第二摩擦構件18的第二操作位置?22(圖1)。
[0062 ]在本申請中,在本文中使用的術語“靜止位置”表示在可移動部件(諸如,第一制動臂12、第二制動臂14、第一摩擦構件16和第二摩擦構件18)不被使用者操作的狀態下,所述可移動部件保持靜止時所處的位置。在本文中使用的術語“操作位置”表示如下位置:可移動部件在該位置上被使用者操作以執行自行車元件的操作。
[0063]如從圖1至圖3中看出的,自行車輪輞制動器10還包括基部構件30,第一制動臂12繞第一樞轉軸線Al樞轉地安裝到基部構件30,第二制動臂14繞第二樞轉軸線A2樞轉地安裝到基部構件30。因為自行車輪輞制動器10也包括基部構件30,因此可能將自行車輪輞制動器10作為單個元件處理。但是,如果需要和/或要求的話,可將基部構件30從自行車輪輞制動器10中省掉。
[0064]如從圖2和圖3中看出的,自行車輪輞制動器10還包括第一聯接構件32和第二聯接構件34。第一聯接構件32配置成將第一制動臂12聯接到自行車車架2(圖1),以繞第一樞轉軸線Al相對于自行車車架2 (圖1)樞轉。第二聯接構件34配置成將第二制動臂14聯接到自行車車架2(圖1),以繞第二樞轉軸線A2相對于自行車車架2(圖1)樞轉。因為自行車輪輞制動器10包括第一聯接構件32和第二聯接構件34,因此,可能容易地將自行車輪輞制動器10安裝到自行車車架2。但是,如果需要和/或要求的話,第一聯接構件32和第二聯接構件34中的至少一個可從自行車輪輞制動器10中省掉。
[0065]在所示的實施例中,第一聯接構件32將第一制動臂12聯接到基部構件30以繞第一樞轉軸線Al相對于基部構件30樞轉。第二聯接構件34將第二制動臂14聯接到基部構件30以繞第二樞轉軸線A2相對于基部構件30樞轉。
[0066]如從圖3中看出的,第一聯接構件32包括第一螺紋部件32a。第二聯接構件34包括第二螺紋部件34a。第一螺紋部件32a以螺紋方式接合前叉3(圖1)的第一制動器安裝部件(未示出)。第二螺紋部件34a以螺紋方式接合前叉3(圖1)的第二制動器安裝部件(未示出)。
[0067]如從圖3中看出的,自行車輪輞制動器10還包括另一基部構件36,第一制動臂12繞第一樞轉軸線Al樞轉地安裝到基部構件36,第二制動臂14繞第二樞轉軸線A2樞轉地安裝到基部構件36。在所示的實施例中,第一聯接構件32將第一制動臂12聯接到基部構件30和另一基部構件36,以繞第一樞轉軸線Al相對于基部構件30樞轉。第二聯接構件34將第二制動臂14聯接到基部構件30和另一基部構件36,以繞第二樞轉軸線A2相對于基部構件30樞轉。第一制動臂12在平行于第一樞轉軸線Al的軸向方向Dl上設置在基部構件30和另一基部構件36之間。第二制動臂14在軸向方向Dl上設置在基部構件30和另一基部構件36之間。第一從動件24、第二從動件26和樞轉凸輪構件28在軸向方向Dl上設置在基部構件30和另一基部構件36之間。如果需要和/或要求的話,另一基部構件36可從自行車輪輞制動器10中省掉。
[0068]如從圖4中看出的,樞轉凸輪構件28包括第一凸輪表面28a和第二凸輪表面28b。第一凸輪表面28a配置成引導第一從動件24。第二凸輪表面28b配置成引導第二從動件26。第一凸輪表面28a具有彎曲形狀并且與第一從動件24接觸。第二凸輪表面28b具有彎曲形狀并且與第二從動件26接觸。因為樞轉凸輪構件28包括第一凸輪表面28a和第二凸輪表面28b,因此可能通過修改第一凸輪表面28a和第二凸輪表面28b來減小樞轉凸輪構件28的尺寸。這可進一步減小自行車輪輞制動器10的尺寸和/或進一步擴展自行車輪輞制動器10設計的可能性。
[0069]在所示的實施例中,如從圖4中看出的,第一凸輪表面28a相對于第三樞轉軸線A3設置在第二凸輪表面28b的相對側上。第三樞轉軸線A3設置在第一凸輪表面28a與第二凸輪表面28b之間。因此,樞轉凸輪構件28的兩側可用作凸輪表面,從而允許樞轉凸輪構件28的尺寸進一步減小。因此,可能進一步減小自行車輪輞制動器10的尺寸和/或進一步擴展自行車輪輞制動器10設計的可能性。但是,第一凸輪表面28a和第二凸輪表面28b的布置并不局限于所示的實施例。
[0070]如從圖4中看出的,第一凸輪表面28a的輪廓不同于第二凸輪表面28b的輪廓。從而,可能將第三樞轉軸線A3相對于第一從動件24和第二從動件26設置在多個位置處。因此,可能進一步減小自行車輪輞制動器10的尺寸和/或進一步擴展自行車輪輞制動器10設計的可能性。但是,如果需要和/或要求的話,第一凸輪表面28a的輪廓可以與第二凸輪表面28b的輪廓等同。
[0071]如從圖4中看出的,樞轉凸輪構件28設置在第一從動件24和第二從動件26之間。第三樞轉軸線A3設置在第一從動件24和第二從動件26之間。因此,可能利用第一從動件24和第二從動件26之間的空間。因此,可能進一步減小自行車輪輞制動器10的尺寸和/或進一步擴展自行車輪輞制動器10設計的可能性。但是,樞轉凸輪構件28和第三樞轉軸線A3的布置并不局限于所示的實施例。
[0072]如從圖4中看出的,第三樞轉軸線A3設置在限定在第一樞轉軸線Al與第二樞轉軸線A2之間的區域ARl中。具體而言,第一樞轉軸線Al在橫向方向D2上與第二樞轉軸線A2間隔開。區域ARl在橫向方向D2上限定在第一樞轉軸線Al和第二樞轉軸線A2之間。因為第三樞轉軸線A3設置在限定在第一樞轉軸線Al和第二樞轉軸線A2之間的區域ARl中,因此可能利用限定在第一樞轉軸線Al和第二樞轉軸線A2之間的區域。因此,可能進一步減小自行車輪輞制動器10的尺寸和/或進一步擴展自行車輪輞制動器10設計的可能性。但是,第三樞轉軸線A3的布置并不局限于所示的實施例。
[0073]如從圖4中看出的,第一從動件24可繞第一旋轉軸線A4旋轉。第二從動件26可繞第二旋轉軸線A5旋轉。在所示的實施例中,第一旋轉軸線A4平行于第二旋轉軸線A5。第一旋轉軸線A4和第二旋轉軸線A5平行于第一樞轉軸線Al、第二樞轉軸線A2和第三樞轉軸線A3。第一從動件24具有管狀形狀。第二從動件26具有管狀形狀。因為第一從動件24可繞第一旋轉軸線A4旋轉,因此,可能使第一從動件24和樞轉凸輪構件28之間的相對運動平穩。因為第二從動件26可繞第二旋轉軸線A5旋轉,因此可能使第二從動件26和樞轉凸輪構件28之間的相對運動平穩。這些可使自行車輪輞制動器10的制動操作平穩。
[0074]如從圖4中看出的,第一從動件24相對于第一樞轉軸線Al設置在第一安裝部分20的相對側上。第一制動臂12包括第一基部部件38和第一臂主體40。第一從動件24附接到第一基部部件38。第一從動件24可繞第一旋轉軸線A4相對于第一基部部件38旋轉。第一臂主體40包括第一安裝部分20,第一臂主體40聯接到第一基部部件38以繞第一樞轉軸線Al相對于第一基部部件38樞轉。
[0075]如從圖4中看出的,第二從動件26相對于第二樞轉軸線A2設置在第二安裝部分22的相對側上。第二制動臂14包括第二基部部件42和第二臂主體44。第二從動件26附接到第二基部部件42。第二從動件26可繞第二旋轉軸線A5相對于第二基部部件42旋轉。第二臂主體44包括第二安裝部分22,第二臂主體44聯接到第二基部部件42以繞第二樞轉軸線A2相對于第二基部部件42樞轉。
[0076]因為第一從動件24相對于第一樞轉軸線Al設置在第一安裝部分20的相對側上,因此可能利用第一制動臂12中、環繞第一安裝部分20的相對側的空間。類似地,因為第二從動件26相對于第二樞轉軸線A2設置在第二安裝部分22的相對側上,因此可能利用第二制動臂14中、環繞第二安裝部分22的相對側的空間。因此,可能進一步減小自行車輪輞制動器10的尺寸和/或進一步擴展自行車輪輞制動器10設計的可能性。
[0077]如從圖4中看出的,第一制動臂12包括第一調節器46。第一調節器46配置成調節第一臂主體40繞第一樞轉軸線Al相對于第一基部部件38的方位。在所示的實施例中,第一調節器46包括螺釘。第一臂主體40包括第一螺紋孔40a。第一調節器46以螺紋方式接合第一螺紋孔40a。第一調節器46的端部可與第一基部部件38接觸。
[0078]第一調節器46相對于第一基部部件38的旋轉改變第一調節器46沿第一螺紋孔40a的中心線CLl相對于第一臂主體40的線性位置。第一調節器46相對于第一臂主體40的線性位置的變化改變第一臂主體40繞第一樞轉軸線Al相對于第一基部部件38的樞轉位置。因此,通過使用第一調節器46來調節第一臂主體40相對于第一基部部件38的方位。因為第一制動臂12包括第一基部部件38、第一臂主體40和第一調節器46,因此,在第一摩擦構件16定位在第一靜止位置Pl I (圖1)處的靜止狀態下,可能容易地調節第一摩擦構件16和自行車車輪4的自行車輪輞5之間的間隙。
[0079]如從圖4中看出的,第二制動臂14包括第二調節器48。第二調節器48配置成調節第二臂主體44繞第二樞轉軸線A2相對于第二基部部件42的方位。在所示的實施例中,第二調節器48包括螺釘。第二臂主體44包括第二螺紋孔44a。第二調節器48以螺紋方式接合第二螺紋孔44a。第二調節器48的端部可與第二基部部件42接觸。
[0080]第二調節器48相對于第二基部部件42的旋轉改變第二調節器48沿第二螺紋孔44a的中心線CL2相對于第二臂主體44的線性位置。第二調節器48相對于第二臂主體44的線性位置的變化改變第二臂主體44繞第二樞轉軸線A2相對于第二基部部件42的樞轉位置。因此,通過使用第二調節器48調節第二臂主體44相對于第二基部部件42的方位。因為第二制動臂14包括第二基部部件42、第二臂主體44和第二調節器48,因此,在第二摩擦構件18定位在第二靜止位置P21 (圖1)處的靜止狀態下,可能容易地調節第二摩擦構件18和自行車車輪4的自行車輪輞5之間的間隙。
[0081 ]如從圖1中看出的,自行車輪輞制動器1還包括中間構件50,操作力FI通過中間構件50傳遞給樞轉凸輪構件28。中間構件50配置成聯接到樞轉凸輪構件28,以與樞轉凸輪構件28—起繞第三樞轉軸線A3樞轉。在所示的實施例中,中間構件50包括線纜附接部分52,控制線纜6將附接到線纜附接部分52。具體而言,控制線纜6的內線6a的端部附接到線纜附接部分52。控制線纜6的可能示例包括鮑登線纜。
[0082]如從圖1和圖3中看出的,基部構件30包括配置成接收控制線纜6的外殼6b的外殼接收部分54。外殼接收部分54包括接收孔54a,外殼6b的端部設置在接收孔54a中。
[0083]因為自行車輪輞制動器10還包括中間構件50,因此,可能通過簡單結構將操作力Fl傳遞給樞轉凸輪構件28。因為中間構件50配置成聯接到樞轉凸輪構件28以與樞轉凸輪構件28—起繞第三樞轉軸線A3樞轉,因此可能通過使中間構件50樞轉而將操作力Fl傳遞給樞轉凸輪構件28。因為中間構件50包括線纜附接部分52,因此可能通過控制線纜6操作自行車輪輞制動器10。
[0084]如從圖3中看出的,自行車輪輞制動器10還包括配置成樞轉地支撐樞轉凸輪構件28的樞軸56。如從圖5中看出的,樞軸56沿第三樞轉軸線A3從樞轉凸輪構件28朝相對于樞轉凸輪構件28的兩側延伸。樞軸56限定第三樞轉軸線A3。樞轉凸輪構件28與樞軸56—體地設置成單個一體構件。但是,樞轉凸輪構件28可以是獨立于樞軸56的單獨構件。
[0085]如從圖6中看出的,基部構件30包括支撐孔30a。樞軸56在軸向方向Dl上延伸穿過支撐孔30a。另一基部構件36包括另一支撐孔36a。樞軸56延伸穿過另一支撐孔36a。自行車輪輞制動器10還包括支撐環58和另一支撐環60。支撐環58設置在基部構件30的支撐孔30a中,并且設置在樞軸56和基部構件30之間。另一支撐環60設置在另一基部構件36的附加支撐孔36a中,并且設置在樞軸56和另一基部構件36之間。樞軸56通過支撐環58和另一支撐環60樞轉地安裝到基部構件30和另一基部構件36。
[0086]中間構件50配置成聯接到樞軸56。中間構件50配置成與樞轉凸輪構件28和樞軸56一起繞第三樞轉軸線A3相對于基部構件30樞轉。自行車輪輞制動器10還包括諸如螺釘的緊固件62 ο中間構件50經由緊固件62固定到樞軸56上。
[0087]如從圖7中看出的,自行車輪輞制動器10還包括臂偏壓構件64。臂偏壓構件64配置成將偏壓力F2施加到第一制動臂12和第二制動臂14上,使得第一安裝部分20和第二安裝部分22彼此遠離地運動。臂偏壓構件64配置成將偏壓力F2施加給第一臂主體40和第二臂主體44,使得第一安裝部分20和第二安裝部分22彼此遠離地運動。臂偏壓構件64包括第一端64a和第二端64b。第一臂主體40包括第一孔40a。第二臂主體44包括第一孔44a。臂偏壓構件64的第一端64a設置在第一臂主體40的第一孔40a中。臂偏壓構件64的第二端64b設置在第二臂主體44的第二孔44a中。因為自行車輪輞制動器10還包括臂偏壓構件64,因此可能將第一制動臂12定位在第一靜止位置P31處并且將第二制動臂14定位在第二靜止位置P41處。
[0088]如從圖1中看出的,當拉動控制線纜6的內線6a時,中間構件50在第一樞轉方向D31上繞第三樞轉軸線A3相對于基部構件30樞轉。樞轉凸輪構件28與中間構件50—起在第一樞轉方向D31上繞第三樞轉軸線A3相對于基部構件30樞轉。樞轉凸輪構件28的這種樞轉運動使第一從動件24和第二從動件26彼此遠離地運動。因此,第一制動臂12繞第一樞轉軸線Al相對于基部構件30從第一靜止位置P31朝第一操作位置P32(圖4)樞轉。類似地,第二制動臂14繞第二樞轉軸線A2相對于基部構件30從第二靜止位置P41朝第二操作位置P42(圖4)樞轉。第一制動臂12和第二制動臂14的這種樞轉運動引起第一摩擦構件16和第二摩擦構件18擠壓自行車輪輞5(圖1),從而將制動力施加給自行車車輪4。
[0089]當釋放控制線纜6的內線6a時,臂偏壓構件62的偏壓力F2(圖7)使第一摩擦構件16返回到第一靜止位置Pll,并且使第二摩擦構件18返回到第二靜止位置P21。因此,第一摩擦構件16和第二摩擦構件18遠離自行車輪輞5運動。此時,第一從動件24和第二從動件26相互靠近,引起樞轉凸輪構件28在與第一樞轉方向D31相反的第二樞轉方向D32上繞第三樞轉軸線A3相對于基部構件30樞轉。這分別使樞轉凸輪構件28和中間構件50返回到初始位置(圖1和4) ο
[0090]對于自行車輪輞制動器10而言,樞轉凸輪構件28配置成繞不同于第一樞轉軸線Al和第二樞轉軸線A2的第三樞轉軸線A3樞轉以引導第一從動件24和第二從動件26,使得第一制動臂12繞第一樞轉軸線Al樞轉而第二制動臂14繞第二樞轉軸線A2樞轉。因此,可能將樞轉凸輪構件28的樞轉運動轉變成第一制動臂12的樞轉運動和第二制動臂14的樞轉運動。因此,例如與相比較的輪輞制動器(其包括配置成將凸輪構件的線性運動轉變為制動臂的樞轉運動的結構)相比,可能減小自行車輪輞制動器10的尺寸和/或擴展自行車輪輞制動器10設計的可能性。
[0091 ]此外,對于自行車輪輞制動器10而言,樞轉操作構件28配置成繞不同于第一樞轉軸線Al和第二樞轉軸線A2的第三樞轉軸線A3樞轉,使得第一制動臂12繞第一樞轉軸線Al樞轉而第二制動臂14繞第二樞轉軸線A2樞轉。第三樞轉軸線A3設置在限定在第一樞轉軸線Al與第二樞轉軸線A2之間的區域中。因此,可能利用限定在第一樞轉軸線Al與第二樞轉軸線A2之間的區域。因此,可能進一步減小自行車輪輞制動器10的尺寸和/或進一步擴展自行車輪輞制動器10設計的可能性。
[0092]第二實施例
[0093]下面將參照圖8來描述根據第二實施例的自行車輪輞制動器210。自行車輪輞制動器210除了基部構件30和中間構件50之外具有與自行車輪輞制動器10基本相同的結構。因此,在此具有與第一實施例基本相同功能的元件將用相同的數字標示,為簡潔起見,本文中不再對它們進行詳細描述和/或圖釋。
[0094]如從圖8中看出的,自行車輪輞制動器10還包括基部構件230,第一制動臂12繞第一樞轉軸線Al樞轉地安裝到基部構件230,第二制動臂14繞第二樞轉軸線A2樞轉地安裝到基部構件230。與根據第一實施例的基部構件30不同,外殼接收部分54可從基部構件230省去。
[0095]自行車輪輞制動器210還包括液壓缸270和活塞272。液壓缸270包括缸孔274。活塞272可移動地設置在缸孔274中。在所示的實施例中,液壓缸270安裝到基部構件230,而不是安裝到根據第一實施例的外殼接收部分54。流體腔276由液壓缸270和活塞272限定。流體腔276經由液壓軟管7與制動器操作裝置(未示出)的主腔流體連通。因為自行車輪輞制動器210包括液壓缸270和活塞272,因此,可能通過液壓流體來操作自行車輪輞制動器210。
[0096]如從圖8中看出的,自行車輪輞制動器210還包括中間構件250,操作力Fl經由中間構件250傳遞給樞轉凸輪構件28。與根據第一實施例的中間構件50不同,線纜附接部分52可從中間構件250省掉。
[0097]活塞272配置成聯接到中間構件250。在所示的實施例中,自行車輪輞制動器210還包括活塞桿278、活塞偏壓構件280和止動件282。活塞桿278操作地聯接到活塞272。中間構件250包括具有螺紋孔284a的聯接銷284。活塞桿278包括螺栓278a。螺栓278a以螺紋方式接合螺紋孔284a。活塞桿278的旋轉改變活塞272和聯接銷284之間的距離,從而允許調節活塞272和中間構件250之間的相對位置。
[0098]活塞272的運動經由活塞桿278和聯接銷284傳遞給中間構件250。活塞偏壓構件280設置在缸孔274中。止動件282固定到液壓缸270以支撐活塞偏壓構件280的端部。止動件282具有環形形狀。活塞桿278延伸穿過止動件282的開口 282a。
[0099]對于自行車輪輞制動器210而言,可能達到與根據第一實施例的自行車輪輞制動器10基本相同的有益效果。
[0100]在本申請中,在本文中使用的術語“包括”及其派生詞是開放式術語,旨在表示存在所聲明的特征、元件、部件、組件、整體和/或步驟,但是并不排除存在其他未聲明的特征、元件、部件、組件、整體和/或步驟。該概念也適用于具有類似含義的詞語,例如術語“具有”、“包含”及它們的派生詞。
[0101]另外,術語“構件”、“部段”、“部分”、“部件”、“元件”、“主體”和“結構”以單數形式使用時可以具有單個部件或多個部件的雙重含義。
[0102]本申請中所述的諸如“第一”和“第二”的序數僅是標識,而不具有任何其他含義(如,特定次序和類似含義)。此外,例如,術語“第一元件”本身并不暗含存在“第二元件”,術語“第二元件”本身并不暗含存在“第一元件”。
[0103]本文中使用的術語“一對”除了包括成對的元件彼此具有相同形狀或結構的配置以外,還包括成對元件具有彼此不同的形狀或結構的配置。
[0104]最后,本文中使用的程度術語如“基本上”、“大約”和“約”表示修正術語的使得最終結果沒有明顯改變的合理偏差量。
[0105]顯然,根據上面的教導可能對本發明做出各種修改和改變。因此應該理解的是,在所附的權利要求書的范圍內,可以以不同于本文中特別描述的方式來實施本發明。
【主權項】
1.一種自行車輪輞制動器,包括: 第一制動臂,所述第一制動臂配置成繞第一樞轉軸線樞轉,并包括: 第一安裝部分,所述第一摩擦構件安裝到第一安裝部分,和 第一從動件,所述第一從動件設置成與第一安裝部分間隔開; 第二制動臂,所述第二制動臂配置成繞不同于第一樞轉軸線的第二樞轉軸線樞轉,并包括: 第二安裝部分,所述第二摩擦構件安裝到第二安裝部分,和第二從動件,所述第二從動件設置成與第二安裝部分間隔開;以及樞轉凸輪構件,所述樞轉凸輪構件配置成繞不同于第一樞轉軸線和第二樞轉軸線的第三樞轉軸線樞轉以引導第一從動件和第二從動件,使得第一制動臂繞第一樞轉軸線樞轉而第二制動臂繞第二樞轉軸線樞轉。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自行車輪輞制動器,其中, 樞轉凸輪構件包括: 第一凸輪表面,所述第一凸輪表面配置成引導第一從動件,和 第二凸輪表面,所述第二凸輪表面配置成引導第二從動件。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自行車輪輞制動器,其中, 所述第一凸輪表面相對于第三樞轉軸線設置在第二凸輪表面的相對側上。4.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自行車輪輞制動器,其中, 所述第一凸輪表面的輪廓與第二凸輪表面的輪廓不同。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自行車輪輞制動器,其中, 所述樞轉凸輪構件設置在第一從動件與第二從動件之間。6.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自行車輪輞制動器,其中, 第三樞轉軸線設置在第一從動件與第二從動件之間。7.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自行車輪輞制動器,其中, 第三樞轉軸線設置在限定于第一樞轉軸線與第二樞轉軸線之間的區域中。8.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自行車輪輞制動器,其中, 第一從動件能夠繞第一旋轉軸線旋轉,以及 第二從動件能夠繞第二旋轉軸線旋轉。9.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自行車輪輞制動器,其中, 第一從動件相對于第一樞轉軸線設置在第一安裝部分的相對側上,以及 第二從動件相對于第二樞轉軸線設置在第二安裝部分的相對側上。10.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自行車輪輞制動器,還包括: 基部構件,第一制動臂繞第一樞轉軸線樞轉地安裝到所述基部構件,第二制動臂繞第二樞轉軸線樞轉地安裝到所述基部構件。11.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自行車輪輞制動器,還包括: 中間構件,操作力通過所述中間構件傳遞給樞轉凸輪構件。12.根據權利要求11所述的自行車輪輞制動器,其中, 中間構件配置成聯接到樞轉凸輪構件,以與樞轉凸輪構件一起繞第三樞轉軸線樞轉。13.根據權利要求11所述的自行車輪輞制動器,其中, 中間構件包括線纜附接部分,控制線纜附接到所述線纜附接部分。14.根據權利要求11所述的自行車輪輞制動器,還包括: 液壓缸,所述液壓缸包括缸孔;和 活塞,所述活塞能移動地設置在缸孔中,其中, 活塞配置成聯接到中間構件。1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自行車輪輞制動器,還包括: 第一聯接構件,所述第一聯接構件配置成將第一制動臂聯接到自行車車架,以繞第一樞轉軸線相對于自行車車架樞轉;和 第二聯接構件,所述第二聯接構件配置成將第二制動臂聯接到自行車車架,以繞第二樞轉軸線相對于自行車車架樞轉。16.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自行車輪輞制動器,其中, 第一制動臂包括: 第一基部部件,第一從動件附接到所述第一基部部件, 第一臂主體,第一臂主體包括第一安裝部分,第一臂主體聯接到第一基部部件,以繞第一樞轉軸線相對于第一基部部件樞轉,和 第一調節器,第一調節器配置成調節第一臂主體繞第一樞轉軸線相對于第一基部部件的方位。17.根據權利要求16所述的自行車輪輞制動器,其中, 第二制動臂包括: 第二基部部件,第二從動件附接到所述第二基部部件, 第二臂主體,第二臂主體包括第二安裝部分,第二臂主體聯接到第二基部部件,以繞第二樞轉軸線相對于第二基部部件樞轉,和 第二調節器,第二調節器配置成調節第二臂主體繞第二樞轉軸線相對于第二基部部件的方位。18.根據權利要求17所述的自行車輪輞制動器,還包括: 臂偏壓構件,臂偏壓構件配置成將偏壓力施加給第一臂主體和第二臂主體,使得第一安裝部分和第二安裝部分彼此遠離地運動。19.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自行車輪輞制動器,還包括: 臂偏壓構件,臂偏壓構件配置成將偏壓力施加給第一制動臂和第二制動臂,使得第一安裝部分和第二安裝部分彼此遠離地運動。20.一種自行車輪輞制動器,包括: 第一制動臂,第一制動臂配置成繞第一樞轉軸線樞轉,并且第一制動臂包括第一安裝部分,第一摩擦構件安裝到所述第一安裝部分; 第二制動臂,第二制動臂配置成繞不同于第一樞轉軸線的第二樞轉軸線樞轉,并且第二制動臂包括第二安裝部分,第二摩擦構件安裝到所述第二安裝部分;和 樞轉操作構件,樞轉操作構件配置成繞不同于第一樞轉軸線和第二樞轉軸線的第三樞轉軸線樞轉,使得第一制動臂繞第一樞轉軸線樞轉而第二制動臂繞第二樞轉軸線樞轉,第三樞轉軸線設置在限定于第一樞轉軸線與第二樞轉軸線之間的區域中。
【文檔編號】B62L1/06GK105984544SQ201610051068
【公開日】2016年10月5日
【申請日】2016年1月26日
【發明人】中倉正裕
【申請人】株式會社島野
網友詢問留言 已有0條留言
  •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精彩留言會獲得點贊!
1
韩国伦理电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