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固定翼飛行器領域,具體是涉及一種可垂直起降的固定翼飛行器。
背景技術:
:
現有的固定翼飛行器有著優秀的續航能力和高速巡航性,但是其不足之處在于慣性較大,必須經過較長的跑道才能升降,對起降場地要求高,起、降滑跑過程中易出現故障,操作不靈活,無法懸停。
技術實現要素:
:
本實用新型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對起降場地要求低,操作靈活,能夠在空中懸停的可垂直起降的固定翼飛行器。
上述目的是這樣實現的:它包括機身,垂直尾翼固定在機身的尾部,其特征是:方向舵通過伺服舵機裝在垂直尾翼的后端,兩個升降尾翼分別通過各自的伺服舵機安裝在垂直尾翼兩側的機身尾部,兩個副翼分別通過各自的伺服舵機安裝在機身的兩側,機身上設有四個副螺旋槳安裝孔,每個副螺旋槳安裝孔內都有一個電動機,所述各電動機分別通過各自的連桿固定在機身上,每個電動機的動力輸出軸上都連接有副螺旋槳,所述的副螺旋槳與機身平行設置,機身中部有主螺旋槳安裝孔,啟動、發電一體機通過伺服舵機安裝在主螺旋槳安裝孔中,
啟動、發電一體機包括發動機和啟動機,發動機一個動力輸出軸上裝有主螺旋槳,發動機另一個動力輸出軸上裝有兩個超越離合器,兩個超越離合器分別是離合器A和離合器B,啟動機輸出軸上裝有第一齒輪,超越離合器A外部套設有第二齒輪,所述的第一齒輪和第二齒輪相嚙合,超越離合器B外部套設有第一皮帶輪,第一皮帶輪與超越離合器B連接固定,啟動機外部套設有第二皮帶輪,第二皮帶輪與啟動機連接固定,第一皮帶輪和第二皮帶輪通過皮帶連接,啟動機與發電控制器通過導線連接,發電控制器與蓄電池通過導線連接;所述的發電控制器和蓄電池都設在機身上,蓄電池與各電動機之間通過導線連接,機身上還固定有油箱和飛行控制器,油箱與發動機之間通過油管連接,飛行控制器與各伺服舵機通過導線連接。
本實用新型的優點是:由于主螺旋槳安裝在啟動、發電一體機的發動機動力輸出軸上,啟動、發電一體機通過伺服舵機安裝在主螺旋槳安裝孔內,所以啟動、發電一體機可帶動主螺旋槳傾轉,當主螺旋槳與機身垂直時,飛行器為高速飛行狀態,當主螺旋槳與機身之間平行時,飛行器可垂直起降或懸停,其對起降場地要求低,起降過程中不易發生故障,操作靈活。
附圖說明:
圖1是本實用新型的高速飛行狀態結構示意圖;
圖2是本實用新型的垂直起降狀態結構示意圖;
圖3是放大的本實用新型中啟動、發電一體機的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參照圖1—3,它包括機身1,垂直尾翼2固定在機身的尾部,其特征是:方向舵3通過伺服舵機4裝在垂直尾翼的后端,兩個升降尾翼5分別通過各自的伺服舵機安裝在垂直尾翼兩側的機身尾部,兩個副翼6分別通過各自的伺服舵機安裝在機身的兩側,機身上設有四個副螺旋槳安裝孔9,每個副螺旋槳安裝孔內都有一個電動機7,所述各電動機分別通過各自的連桿固定在機身上,每個電動機的動力輸出軸上都連接有副螺旋槳8,所述的副螺旋槳與機身平行設置,機身中部有主螺旋槳安裝孔10,啟動、發電一體機11通過伺服舵機安裝在主螺旋槳安裝孔中,
啟動、發電一體機包括發動機11—1和啟動機11—2,發動機一個動力輸出軸上裝有主螺旋槳12,發動機另一個動力輸出軸上裝有兩個超越離合器,兩個超越離合器分別是離合器A11—3和離合器B11—4,啟動機輸出軸上裝有第一齒輪11—5,超越離合器A外部套設有第二齒輪11—6,所述的第一齒輪和第二齒輪相嚙合,超越離合器B外部套設有第一皮帶輪11—7,第一皮帶輪與超越離合器B連接固定,啟動機外部套設有第二皮帶輪11—8,第二皮帶輪與啟動機連接固定,第一皮帶輪和第二皮帶輪通過皮帶連接,啟動機與發電控制器13通過導線連接,發電控制器與蓄電池14通過導線連接;所述的發電控制器和蓄電池都設在機身上,蓄電池與各電動機之間通過導線連接,機身上還固定有油箱15和飛行控制器16,油箱與發動機之間通過油管連接,飛行控制器與各伺服舵機通過導線連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