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發動機技術領域,尤其是一種隔熱罩的減震式安裝結構。
背景技術:
現有發動機的隔熱罩安裝結構中,一種是在隔熱罩側面設置金屬板材沖切而成的墊圈,再將隔熱罩壓緊在增壓器本體上,由于金屬制成的墊圈幾乎沒有彈性,防震性較差,無法吸收并減弱發動機工作產生的震動,容易造成隔熱罩受損;另一種是采用在隔熱罩受壓側面設置軸向兩面和內側面都包覆有金屬薄片的高密度絲網包覆墊,起到一定的吸震作用,但該結構只能保護隔熱罩的壓緊面,對于隔熱罩內孔面無法有效保護,固定螺柱本體較硬,易碰傷隔熱罩的孔壁,形成傷痕,在發動機運行過程中,薄壁的隔熱罩產生的震動,會使得此處的傷痕易形成疲勞撕裂,導致隔熱罩失效。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克服現有技術中之不足,提供一種能有效降低隔熱罩震動噪聲、防止隔熱罩撕裂失效、提高隔熱罩使用壽命的隔熱罩的減震式安裝結構。
本實用新型解決其技術問題所采用的技術方案是:一種隔熱罩的減震式安裝結構,安裝在被隔熱本體的殼體上,包括后端旋入殼體內的雙頭螺柱,所述的雙頭螺柱中間的非螺紋段上套裝有帶法蘭的套管,隔熱罩套裝在套管圓柱段的外圈上,隔熱罩內外兩側分別設有金屬絲網環,在所述殼體與隔熱罩內側的金屬絲網環之間設有金屬墊圈,套管的法蘭內側面貼合在隔熱罩外側的金屬絲網環側面,雙頭螺柱的前端螺紋連接有壓緊在套管法蘭外側面的壓緊螺母。
進一步地,所述的金屬墊圈與金屬絲網環焊接固定,套管的法蘭內側面與金屬絲網環焊接固定。
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實用新型采用套管、金屬墊圈分別固定金屬絲網環后夾持在隔熱罩的兩側面,不僅吸收并減弱了隔熱罩引起的震動,減輕了發動機運行的震動噪聲,同時由于套管的合理設計,也保護了隔熱罩不受損傷,防止其在運行過程中出現孔體撕裂失效的風險,延長了隔熱罩的使用壽命。
附圖說明
下面結合附圖和實施方式對本實用新型進一步說明。
圖1是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
圖中1.殼體 2.雙頭螺柱 3.套管 4.隔熱罩 5.金屬絲網環 6.金屬墊圈 7.壓緊螺母
具體實施方式
現在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的說明。這些附圖均為簡化的示意圖僅以示意方式說明本實用新型的基本結構,因此其僅顯示與本實用新型有關的構成。
如圖1所示的一種隔熱罩的減震式安裝結構,安裝在被隔熱本體的殼體1上,包括后端旋入殼體1內的雙頭螺柱2,所述的雙頭螺柱2中間的非螺紋段上套裝有帶法蘭的套管3,欲安裝的隔熱罩4套裝在套管3圓柱段的外圈上,隔熱罩4內外兩側分別設有金屬絲網環5,在所述殼體1與隔熱罩4內側的金屬絲網環5之間設有金屬墊圈6,套管3的法蘭內側面貼合在隔熱罩4外側的金屬絲網環5側面,所述的金屬墊圈6與金屬絲網環5焊接固定,套管3的法蘭內側面與金屬絲網環5焊接固定,雙頭螺柱2的前端螺紋連接有壓緊在套管3法蘭外側面的壓緊螺母7。
安裝時,先將雙頭螺柱2后端旋入殼體1內,然后把已焊接固定在一起的金屬墊圈6和金屬絲網環5套裝入雙頭螺柱2,再將已焊接固定在一起的套管3和金屬絲網環5裝入隔熱罩4內孔,然后將安裝好套管3和金屬絲網環5的隔熱罩4套入雙頭螺柱2中部的非螺紋段上,最后在雙頭螺柱2的前端擰緊壓緊螺母7,壓緊在套管3法蘭外側面上,將隔熱罩4安裝固定好。這樣的結構,在安裝過程中,金屬絲網環5能夠防止隔熱罩4兩側不被硬度較高的金屬件壓潰,而套管3則保證了隔熱罩4的內孔不被雙頭螺柱2的牙型傷害;同時,在發動機的運行過程中,由于金屬絲網環5具有較好的抗震能力,隔熱罩4的震動噪聲可以被其兩側的金屬絲網環5吸收,從而有效降低了發動機整體的震動和噪聲。
本實用新型采用套管3、金屬墊圈6分別固定金屬絲網環5后夾持在隔熱罩4的兩側面,不僅吸收并減弱了隔熱罩4引起的震動,減輕了發動機運行的震動噪聲,同時由于套管3的合理設計,也保護了隔熱罩4不受損傷,防止其在運行過程中出現孔體撕裂失效的風險,延長了隔熱罩4的使用壽命。
上述實施方式只為說明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構思及特點,其目的在于讓熟悉此項技術的人士能夠了解本實用新型的內容并加以實施,并不能以此限制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凡根據本實用新型精神實質所作的等效變化或修飾,都應涵蓋在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