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sting id="vjp15"></listing><menuitem id="vjp15"></menuitem><var id="vjp15"></var><cite id="vjp15"></cite>
<var id="vjp15"></var><cite id="vjp15"><video id="vjp15"><menuitem id="vjp15"></menuitem></video></cite>
<cite id="vjp15"></cite>
<var id="vjp15"><strike id="vjp15"><listing id="vjp15"></listing></strike></var>
<var id="vjp15"><strike id="vjp15"><listing id="vjp15"></listing></strike></var>
<menuitem id="vjp15"><strike id="vjp15"></strike></menuitem>
<cite id="vjp15"></cite>
<var id="vjp15"><strike id="vjp15"></strike></var>
<var id="vjp15"></var>
<var id="vjp15"></var>
<var id="vjp15"><video id="vjp15"><thead id="vjp15"></thead></video></var>
<menuitem id="vjp15"></menuitem><cite id="vjp15"><video id="vjp15"></video></cite>
<var id="vjp15"></var><cite id="vjp15"><video id="vjp15"><thead id="vjp15"></thead></video></cite>
<var id="vjp15"></var>
<var id="vjp15"></var>
<menuitem id="vjp15"><span id="vjp15"><thead id="vjp15"></thead></span></menuitem>
<cite id="vjp15"><video id="vjp15"></video></cite>
<menuitem id="vjp15"></menuitem>

纜線類保護引導裝置的制作方法

文檔序號:5645028閱讀:256來源:國知局
專利名稱:纜線類保護引導裝置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纜線類保護引導裝置,更具體地說,涉及一種適合用來 容納向產業機械的可動部供給電力或壓縮空氣等能量的纜線或軟管等 纜線類、而且即便在可動部移動的過程中也能夠對纜線類安全且可靠 地進行支承和引導的纜線類保護引導裝置。
背景技術
作為現有的纜線類保護引導裝置,圖11 (a)所示的纜線類保護引 導裝置500已經公知,該纜線類保護引導裝置500這樣構成,即,分 開配置的左右成對的側板組件510自固定安裝端向移動安裝端連結有 多對,并且,在側板組件510的彎曲內周側以及彎曲外周側分別以既 定間隔拆裝自如地橫架有連結板520,在由側板組件510和連結板520 圍繞的纜線類容納空間內自固定安裝端向移動安裝端容納纜線類(例 如可參照專利文獻l)。日本特表2004 - 527706號公報(圖1 )
但是,上述纜線類保護引導裝置500,在連結板520的截面形狀方 面未進行特殊設計,因而連結板520的自固定安裝端朝向移動安裝端 的方向上的前后端部如圖11 (b)所示,是由容易成形的垂直面或小曲 率圓弧面形成,在彎曲部,連結板520的前后端部與被容納在纜線類 容納空間內的纜線類的接觸是點接觸或者接觸面積非常小。因此,反 復彎曲時容易導致纜線類磨損,存在著產生磨損粉末以及纜線類受損 和斷裂等隱患。此外,還有人指出,存在著連結板520的前后端部與 纜線類之間或者側板組件510彼此之間的滑動接觸所引起的磨損和撞 擊噪音過大的問題。

發明內容
為此,本發明的目的是,提供這樣一種纜線類保護引導裝置,其能 夠減輕因所容納的纜線類與連結板的前后端部接觸而產生的磨損從而 防止磨損粉末的產生以及纜線類的受損和斷裂,而且能夠降低因側板
組件彼此之間進行接觸而產生的磨損和撞擊噪音。
技術方案1所涉及的發明如下實現上述任務,即, 一種纜線類保護 引導裝置,自固定安裝端向移動安裝端連結有多對分開配置的左右成 對的側板組件,并且,在所述側板組件的彎曲內周側以及彎曲外周側, 分別以既定間隔拆裝自如地橫架有連結板,在由所述側板組件和所述 連結板圍繞的纜線類容納空間內,自所述固定安裝端向所述移動安裝 端容納纜線類,其中,所述連結板的自所述固定安裝端朝向所述移動 安裝端的方向上的截面形狀相對于中央垂直線對稱,所述截面形狀的 面向所述纜線類容納空間側的面,自前端部向后端部按照小曲率圓弧 面、大曲率圓弧面、平面或具有比所述大曲率圓弧面大的曲率的圓弧 面、大曲率圓弧面、小曲率圓弧面的順序形成,并且是具有這各個面 彼此相切的形狀的連續面。
技術方案2所涉及的發明在技術方案1所涉及的發明之方案的基礎 上如下實現上述目的,即,側板組件包括與在先側板組件進行連結的 側板前方部、與后續側板組件進行連結的側板后方部、以及一體形成 在所述側板前方部與所述側板后方部之間的彎曲自如的連接部,在比 所述連接部靠彎曲外周側的側板前方部上分別具有外周側直線姿勢保 持機構和外周側彎曲姿勢限制機構,并且,在比所述連接部靠彎曲內
i勢保持機構。。 , 根據技術方案1所涉及的發明,是一種纜線類保護引導裝置,自 固定安裝端向移動安裝端連結有多對分開配置的左右成對的側板組 件,并且,在所述側板組件的彎曲內周側以及彎曲外周側,分別以既 定間隔拆裝自如地橫架有連結板,在由所述側板組件和所述連結板圍 繞的纜線類容納空間內,自所述固定安裝端向所述移動安裝端容納纜 線類,其中,所述連結板的自所述固定安裝端朝向所述移動安裝端的 方向上的截面形狀相對于中央垂直線對稱,所述截面形狀的面向所述 纜線類容納空間側的面,自前端部向后端部按照小曲率圓弧面、大曲 率圓弧面、平面或具有比所述大曲率圓弧面大的曲率的圓弧面、大曲 率圓弧面、小曲率圓弧面的順序形成,并且是具有這各個面彼此相切 的形狀的連續面,因此,彎曲時纜線類與連結板通過該連結板的大曲 率圓弧面進行接觸故而接觸面積大,因而能夠減輕纜線類的磨損,減
少磨損粉末的產生以及纜線類的損傷和斷裂。
根據技術方案2的發明,除了具有技術方案1所涉及的發明的效果 之外,所述側板組件包括與在先側板組件進行連結的側板前方部、與 后續側板組件進行連結的側板后方部、以及一體形成在所述側板前方 部與所述側板后方部之間的彎曲自如的連接部,在比所述連接部靠彎
彎曲i勢限制機構:i且,在比所述i接部i彎曲內周側的側板:方 ;此,連接部對4反復彎曲能夠柔軟地應對,p因而k夠避免因反復進
優異的抗疲勞性,而且能夠減少磨損粉末的產生因而適合在潔凈的環 境中使用。
此外,由于在比所述連接部靠彎曲外周側的側板前方部上具有外周 側彎曲姿勢限制機構,在比所述連接部靠彎曲內周側的側板后方部上 具有內周側彎曲姿勢限制機構,所以在從直線姿勢保持狀態向彎曲姿 勢限制狀態轉變時,鄰接的側板組件彼此的接觸位置分成將連接部夾 在中間的彎曲外周側和彎曲內周側兩部分,而由于在比所述連接部靠 彎曲外周側的側板前方部上具有外周側直線姿勢保持機構,在比所述 連接部靠彎曲內周側的側板后方部上具有內周側直線姿勢保持機構,
所以在從彎曲姿勢限制狀態向直線姿勢保持狀態轉變時,鄰接的側板 組件之間的接觸位置分成將連接部夾在中間的彎曲外周側和彎曲內周 側兩部分,因此,無論向彎曲姿勢限制狀態還是向直線姿勢保持狀態 轉變時,均能夠使接觸撞擊力分散而降低噪音。


圖i是對作為本實施例的纜線類保護引導裝置ioo的使用狀況進行 展示的總體圖。
圖2是圖1所示直線區域的放大圖。
圖3是沿圖2的m - in線剖切時的連結板的剖視圖。 圖4是圖i所示彎曲區域的放大圖。
圖5是圖4的V部分的垂直剖視圖及其局部放大圖。
圖6是纜線類呈多邊形彎曲時的圖4的V部分的垂直剖視圖及其局
部放大圖。
圖7是本實施例中所使用的側板組件的從外側看過去的立體圖。 圖8是本實施例中所使用的側板組件的從內側看過去的立體圖。 圖9是對側板組件的直線姿勢保持狀態進行說明的側視圖及其局部 放大圖。
圖10是對側板組件的彎曲姿勢限制狀態進行說明的側視圖及其局 部放大圖。
圖ll是現有的纜線類保護引導裝置的立體圖。
具體實施例方式
作為本發明,只要是下述纜線類保護引導裝置即可,該纜線類保護 引導裝置,自固定安裝端向移動安裝端連結有多對分開配置的左右成 對的側板組件,并且,在所述側板組件的彎曲內周側以及彎曲外周側, 分別以既定間隔拆裝自如地橫架有連結板,在由所述側板組件和所述 連結板圍繞的纜線類容納空間內,自所述固定安裝端向所述移動安裝 端容納纜線類,其中,所述連結板的自所述固定安裝端朝向所述移動 安裝端的方向上的截面形狀相對于中央垂直線對稱,所述截面形狀的 面向所述纜線類容納空間側的面,自前端部向后端部按照小曲率圓弧 面、大曲率圓弧面、平面或具有比所述大曲率圓弧面大的曲率的圓弧 面、大曲率圓弧面、小曲率圓弧面的順序形成,并且是具有這各個面 彼此相切的形狀的連續面,因此,彎曲時纜線類與連結板通過該連結 板的大曲率圓弧面進行接觸故而接觸面積大,因而能夠減輕纜線類的 磨損,減少磨損粉末的產生以及纜線類的損傷和斷裂,至于該纜線類 保護引導裝置的具體實施方案可以是任意的,例如,也可以使各個側 板組件呈橢圓型形成并將鄰接的側板組件以錯開狀態進行組裝等等。
關于本發明的纜線類保護引導裝置中所使用的側板組件和連結板 等的原材料,可以采用能夠耐受進行彎曲動作時所容易產生的彎曲應 變的、對于纜線類保護引導形態能夠發揮優異的尺寸穩定性的聚酰胺 6、聚酰胺12、聚酰胺46、聚酰胺66、丙烯酸樹脂、聚縮醛等工程塑 料樹脂,特別是在采用聚酰胺樹脂或聚對苯二甲酸丁二醇酯樹脂中配 合了彈性體或橡膠成分而得到的耐疲勞性樹脂成形的場合,聚酰胺或 聚對苯二曱酸丁二醇酯中所配合的彈性體或橡膠成分可提高柔軟性而
加強耐撞擊性,對于反復彎曲能夠發揮更優異的耐疲勞性,因而更優選。
此外,本發明的纜線類保護引導裝置中所使用的連結板,是拆裝自 如地橫架在側板組件的彎曲內周側以及彎曲外周側的,但既可以與在 長度方向上連結多對的每一組側板組件相對應地橫架一片,也可以間 斷性橫架。
下面,對作為本發明一實施例的纜線類保護引導裝置100卡合圖1 至圖IO進行說明。
其中,圖i是對本實施例的纜線類保護引導裝置ioo的使用狀況以
將中間部分省略的方式進行展示的總體圖,圖2是圖1所示直線區域
的放大圖,圖3是沿圖2的in - in線剖切時的連結板120的剖視圖。
圖4是圖1所示彎曲區域的放大圖,圖5是圖4的V部分的垂直剖 視圖及其局部放大圖,圖6是與圖5同樣的圖4的V部分的垂直剖視 圖及其局部放大圖,然而是對作為被容納物的纜線類C受到很大的拉 力、纜線類C呈多邊形彎曲的狀況進行展示的垂直剖視圖及其局部放 大圖。圖4中,連結板120在側板組件110上間斷性橫架,而圖5和圖 6中,為了詳細地展示本發明的作用,展示的是在每個側板組件IIO上 都橫架有連結板120的狀況。
圖7是本實施例中所使用的側板組件110的從外側看過去的立體 圖,圖8是本實施例中所使用的側板組件110的從纜線類容納空間一 側看過去的立體圖,圖9是對側板組件110的直線姿勢保持狀態進行 說明的側視圖及其局部放大圖,圖IO是對側板組件IIO的彎曲姿勢限 制狀態進行說明的側視圖及其局部放大圖。
本實施例的纜線類保護引導裝置100用來對纜線類C進行保護和引 導,該纜線類C諸如將例如半導體制造裝置、藥品研發試品保管裝置、 車輛用門開閉裝置等裝置的可動部和靜止部連接起來,并進行電氣信 號的傳遞和電力的供給的纜線,或進行壓力液體或壓力氣體的能量的 供給的軟管等,為了將上述可動部和靜止部連接起來,該纜線類保護 引導裝置100由多節連結成長條狀,根據可動部和靜止部之間的相對
距離,呈直線姿勢或彎曲姿勢。
本實施例的纜線類保護引導裝置IOO這樣構成,即,如圖1所示, 分開配置的左右成對的側板組件110、 110自安裝在上述靜止部上的固
定安裝端(F)向安裝在可動部上的移動安裝端(M)在纜線長度方向 上連結有多對,并且,在這些側板組件110、 IIO的彎曲內周側和彎曲 外周側分別以每隔一對側板組件110、 110配置一個的配置間隔橫架有 連結板120,在由左右一對側板組件110、 110和連結板120、 120圍繞 的、截面呈矩形的纜線類容納空間內容納纜線類C。
在圖2所示的本實施例的纜線類保護引導裝置100中,連結板120 相對于多對相連的側板組件110、 IIO是以每隔一對側板組件配置一個 連結板的配置間隔橫架的,但也可以例如像圖5和圖6所示,與多對 相連的側板組件IIO、 IIO的每一對——對應地橫架。
此外,如圖1所示,在靠近固定安裝端(F)的左右一對側板組件 110、 IIO上分別拆裝自如地連結有左右一對的安裝托架130、 130,并 且,在靠近移動安裝端(M)的左右一對側板組件110、 no上分別拆 裝自如地連結有左右一對的安裝托架130、 130。
圖3是將圖2所示連結板120沿in-IH線剖切時的連結板120的剖 視圖。該截面形狀是本發明的技術特征之一。即,作為連結板120,自 固定安裝端(F)朝向移動安裝端(M)的方向上的截面形狀相對于中 央垂直線L是對稱的,截面形狀的面向纜線類容納空間的面,自前端 部向后端部按照小曲率圓弧面Rl、大曲率圓弧面R2、平面或具有比所 述大曲率圓弧面大的曲率的圓弧面、大曲率圓弧面R2、小曲率圓弧面 Rl的順序形成,而且成形為具有這各個面彼此相切的形狀的連續面。 其中,大曲率圓弧面R2的曲率小于纜線類保護引導裝置IOO發生最大 彎曲時纜線類C所描繪的圓弧的半徑,小曲率圓弧面Rl的曲率小于大 曲率圓弧面R2的曲率,例如,從能夠使彎曲時纜線類與連結板120的 接觸面積更大這一點考慮,優選地,小曲率圓弧面Rl的曲率為連結板 120的厚度的二分之一程度。
由于連結板120的截面形狀呈上述形狀,因而在連結板120的纜線 類容納空間側不會形成棱角,因此,無論纜線類保護引導裝置100處 于什么狀態,纜線類C與連結板120二者均能夠呈面接觸,而不易傷 及纜線類C。此外,由于如圖5所示,在纜線類保護引導裝置IOO彎曲 時,纜線類C所描繪的圓弧與連結板120的大曲率圓弧面R2進行接 觸,因而接觸面積大,不易傷及纜線類C。再有,如圖6所示,即便 在纜線類保護引導裝置100彎曲時纜線類C受到很大的拉力,纜線類 C沿著連結板120的纜線類容納空間側的面呈多邊形彎曲的場合,也 能夠如圖6的放大圖所示,使得纜線類C無論在任何彎曲部附近均與 連結板120的大曲率圓弧面R2接觸,因而能夠減小接觸面壓力,此等 效果非常突出。
其次,對作為本發明的又一個技術特征的側板組件IIO進行詳細說 明。如圖7和圖8所示,分開配置的左右一對側板組件110、 110,是 用聚酰胺樹脂中配合橡膠成分而得到的耐疲勞性樹脂材料進行成形加 工,以左右呈鏡像關系的形狀形成。此外,側板組件110由與在先側 板組件IIO進行連結的側板前方部111、與后續側板組件IIO進行連結 的側板后方部U2、以及、 一體形成在該側板前方部111與側板后方部 112之間的彎曲自如的連接部113—體構成。
因此,由作為耐疲勞性樹脂的聚酰胺樹脂-橡膠配合材料制成的連 接部113對于反復彎曲能夠柔軟地應對,因而不僅對于反復彎曲能夠 發揮優異的耐疲勞性,而且側板前方部111和側板后方部112能夠將 進行彎曲動作時所容易產生的彎曲應變集中并轉化到連接部113而將 其吸收,因此,在纜線類保護引導形態方面能夠發揮優異的穩定性。
此外,如圖7至圖8所示,在在先側板組件110的側板后方部112、 與后續地連結在該側板后方部112上的側板組件110的側板前方部111 之間,分別設置有由相互卡合的彎曲外周側的第1卡合突起114a和 第l被卡合孔115a構成的凹凸卡合機構So、由彎曲內周側的第2卡合 突起114b和第2被卡合孔115b構成的凹凸卡合機構Si、以及、由連 接部113附近所采用的第3卡合突起114c和第3被卡合孔115c構成的 凹凸卡合機構Sm,經這些凹凸卡合機構So、 Si、 Sm鄰接的側板組件 110、 IIO彼此拆裝自如,使得進行側板組件IIO、 IIO的拆解和連接時 的維護保養變得簡單易行。
即,本實施例中,彎曲外周側所采用的凹凸卡合機構So,由方形的 第l卡合突起114a和與該第l卡合突起114a拆裝自如地卡合的豎孔狀 的第l被卡合孔115a構成。另一方面,彎曲內周側所采用的凹凸卡合 機構Si,由呈鉤狀的卡合鉤形成的第2卡合突起114b和與該第2卡合 突起114b拆裝自如地卡合的豎孔狀的第2被卡合孔115b構成。
除此之外,側板組件110的連接部113附近所采用的凹凸卡合機構 Sm,由呈圓柱形的卡合柱形成的第3卡合突起114c和與該第3卡合突
起114c拆裝自如地卡合的凹坑(dimple)狀第3被卡合孔115c構成。 圖7和圖8中的附圖標記116是用來將上述連結板120安裝在側板組件 IIO上的嵌裝用軸孔,附圖標記117是用來對安裝在側板組件110上的 連結板120以穩定的水平狀態進行支承的舌片支承部。
再有,如圖7至圖IO所示,在比上述連接部113靠彎曲外周側的側 板前方部lll上,設置有由第1抵接端面llla、第3抵接端面lllc、 第4抵接端面llld以及第6抵接端面lllf構成的外周側直線姿勢保持 機構Xo,并在比上述連接部113靠彎曲內周側的側板后方部112上, 設置有由第2抵接端面112b和第5抵接端面112e構成的內周側直線姿 勢保持機構Xi,因此,在從彎曲姿勢限制狀態向直線姿勢保持狀態轉 變時,鄰接的側板組件110、 IIO彼此的接觸位置將分成將連接部113 夾在中間的彎曲外周側和彎曲內周側兩部分。
此外,在比上述連接部113靠彎曲外周側的側板前方部111上,設 置有由第2抵接端面lllb和第5抵接端面llle構成的外周側彎曲姿勢 限制機構Yo,并在比上述連接部113靠彎曲內周側的側板后方部112 上設置有由第l抵接端面112a、第3抵接端面112c、第4抵接端面112d 以及第6抵接端面112f構成的內周側彎曲姿勢限制機構Yi,因此,在
從直線姿勢保持狀態向彎曲姿勢限制狀態轉變時,鄰接的側板組件 110、 IIO彼此的接觸位置將分成將連接部113夾在中間的彎曲外周側
和彎曲內周側兩部分,因而無論向彎曲姿勢限制狀態還是向直線姿勢 保持狀態轉變時,均能夠使鄰接的側板組件110、 IIO上所容易產生的 接觸撞擊力分散從而實現噪音的降低。
另外,圖9和圖10所示局部放大圖中的實線表示在先側板組件 110,雙點劃線表示后續側板組件110,箭頭表示鄰接的側板組件110、 IIO彼此相抵接時成為撞擊力的推壓力。
即,如圖9的局部放大圖所示,上述外周側直線姿勢保持機構Xo 分別在這樣的位置形成,即,在先側板組件110的比連接部113靠彎 曲外周側的側板前方部111上所成形的笫4抵接端面llld、與后續側 板組件110的側板前方部111上所成形的第1抵接端面llla之間,以 及,在先側板組件110的比連接部113靠彎曲外周側的側板前方部111 上呈臺階狀錯距(off-set)成形的第6抵接端面lllf、與后續側板組件 110的側板前方部lll上呈臺階狀錯距成形的第3抵接端面lllc之間。
而上述內周側直線姿勢保持機構Xi是在下述位置上形成在先側板 組件110的比連接部靠彎曲內周側的側板組件110的側板后方部112 上所突出地成形的第5抵接端面112e、與后續側板組件110的側板后 方部112上所成形的第2抵接端面112b之間。
并且,這種內周側直線姿勢保持機構Xi配置成,在比外周側直線姿 勢保持機構Xo更早的姿勢保持時機進行抵接,在從彎曲姿勢限制狀態 向直線姿勢保持狀態轉變時,接觸位置被分為彎曲外周側和彎曲內周 側兩部分,而使所容易產生的接觸撞擊噪音錯開時機產生,對峰值噪 音和周期性噪音進行抑制從而進一步降低噪音。
此外,上述外周側彎曲姿勢限制機構Yo是在下述位置上形成在 先側板組件110的比連接部113靠彎曲外周側的側板前方部111上所突 出地成形的第5抵接端面111e、與后續側板組件110的側板前方部111 上所成形的第2抵接端面lllb之間。
上述內周側彎曲姿勢限制機構Yi分別在這樣的位置形成,即,在先 側板組件110的比連接部113靠彎曲內周側的側板后方部112上所成形 的第4抵接端面112d、與后續側板組件110的側板后方部112上所成 形的第1抵接端面112a之間,以及,在先側板組件110的比連接部ll3 靠彎曲內周側的側板后方部112上所突出地成形的第6抵接端面 112f、與后續側板組件110的側板后方部112上呈臺階狀錯距成形的第 3抵接端面112c之間。
并且,這種內周側彎曲姿勢限制機構Yi配置成,在比外周側彎曲姿 勢限制機構Yo更早的姿勢限制時機進行抵接,在從直線姿勢保持狀態 向彎曲姿勢限制狀態轉變時,接觸位置分為彎曲外周側和彎曲內周側 兩部分,而使容易產生的接觸撞擊噪音錯開時機產生,對峰值噪音和 周期性噪音進行抑制從而進一步降低噪音。
再有,以上所述的外周側直線姿勢保持機構Xo和外周側彎曲姿勢 限制機構Yo,具有比內周側直線姿勢保持機構Xi和內周側彎曲姿勢限 制機構Yi更大的抵接面,在從直線姿勢保持狀態向彎曲姿勢限制狀態 或者從彎曲姿勢限制狀態向直線姿勢保持狀態轉變時,即使外周側所 承受的撞擊力負荷大于內周側,也能夠使與該大的撞擊力相應的接觸 面壓力減小到與內周側同等的程度,而實現對彎曲姿勢的可靠限制或 者對直線姿勢的可靠保持,而且,能夠防止外周側直線姿勢保持機構Xo和外周側彎曲姿勢限制機構Yo磨損。
此外,內周側直線姿勢保持機構Xi和內周側彎曲姿勢限制機構Yi 的一部分,如前所述由止擋部件118構成,該止擋部件118形成有內 周側的第5抵接端面112e和第6抵接端面112f,由耐疲勞性樹脂即聚 酰胺樹脂-橡膠配合材料制成,可發生彈性變形。因此,在從直線姿
保持狀態;i時,首先,止擋S4 118將最先施加在內周;的^觸撞
擊力吸收從而降低接觸撞擊噪音,而且還能夠防止止擋部件118磨壞 或磨損從而發揮優異的耐疲勞性。
再有,在上述止擋部件118上,形成有先行進行抵接的第1止擋面 118a和比該第1止擋面118a滯后進行抵接的第2止擋面(即第6抵接 端面112f)。換言之,具有比第2止擋面(即第6抵接端面112f)突 出而先行進行抵接的第1止擋面118a,因此,在從直線姿勢保持狀態
:,、施加在止擋部;;18上的接觸撞擊力1^ 1 i擋面ma和J 2止 擋面(第6抵接端面112f)分兩個階段承受,因此,能夠避免接觸撞 擊力的集中承受而發揮優異的耐疲勞性,實現噪音的進一步降低。
自不待言,前面所述的外周側直線姿勢保持機構Xo和外周側彎曲 姿勢限制機構Yo的一部分,由形成有外周側的第5抵接端面llle和 第6抵接端面lllf的止擋部件119構成。
因此,如上獲得的本實施例的纜線類保護引導裝置100,彎曲時纜 線類與連結板之間的接觸面積大,因而能夠減輕纜線類的磨損,減少 磨損粉末的產生以及纜線類的損傷和斷裂。
除此之外,處于直線姿勢保持狀態時,在彎曲內周側的內周側彎曲 姿勢限制機構Yi和彎曲外周側的外周側彎曲姿勢限制機構Yo各自相 互擴開的狀態下,彎曲外周側的外周側直線姿勢保持機構Xo和彎曲內 周側的內周側直線姿勢保持機構Xi各自相互抵接,而對直線姿勢可靠 地進行保持并且不會使連接部113承受負荷,而處于彎曲姿勢限制狀 態時,在彎曲外周側的外周側直線姿勢保持機構Xo和彎曲內周側的內 周側直線姿勢保持機構Xi各自相互擴開的狀態下,彎曲內周側的內周 側彎曲姿勢限制機構Yi和彎曲外周側的外周側彎曲姿勢限制機構Yo 各自相互抵接,而對彎曲姿勢可靠地進行保持并且不會使連接部113
承受負荷,因此,在自固定安裝端F向移動安裝端M使所容納的纜線 類C移動時的直線姿勢保持時和彎曲姿勢限制時,能夠分散和抑制此 時所容易產生的側板組件110的接觸撞擊噪音從而降低噪音,而且還 能夠發揮側板組件110的優異的耐疲勞性,此等效果非常突出。 產業上的可利用性
鉆研并加以創新而實現的一種纜線類保護引導裝置,其能夠減輕纜線 類的磨損,減少磨損粉末的產生以及纜線類的損傷和斷裂,而且還能 夠避免因反復進行彎曲動作而使得側板組件的連接部容易損壞的現象 發生,從而發揮優異的耐疲勞性,在例如半導體制造裝置、藥品研發 試品保管裝置、車輛用門開閉裝置等裝置中進行產業化應用的可能性 極高。
權利要求
1.一種纜線類保護引導裝置,自固定安裝端向移動安裝端連結有多對分開配置的左右成對的側板組件,并且,在所述側板組件的彎曲內周側以及彎曲外周側,分別以既定間隔拆裝自如地橫架有連結板,在由所述側板組件和所述連結板圍繞的纜線類容納空間內,自所述固定安裝端向所述移動安裝端容納纜線類,其特征是,所述連結板的自所述固定安裝端朝向所述移動安裝端的方向上的截面形狀相對于中央垂直線對稱,所述截面形狀的面向所述纜線類容納空間側的面,自前端部向后端部按照小曲率圓弧面、大曲率圓弧面、平面或具有比所述大曲率圓弧面大的曲率的圓弧面、大曲率圓弧面、小曲率圓弧面的順序形成,并且是具有這各個面彼此相切的形狀的連續面。
2.如權利要求l所述的纜線類保護引導裝置,其特征是, 所述側板組件包括與在先側板組件進行連結的側板前方部、與后續側板組件進行連結的側板后方部、以及一體形成在所述側板前方部與所述側板后方部之間的彎曲自如的連接部,在比所述連接部靠彎曲外周側的側板前方部上分別具有外周側直線姿勢保持機構和外周側彎曲姿勢限制機構,并且,在比所述連接部靠側直線姿勢保持機構
全文摘要
本發明提供一種纜線類保護引導裝置,其能夠減輕因所容納的纜線類與連結板的前后端部進行接觸而產生的磨損,防止磨損粉末的產生以及纜線類的損傷和斷裂,并且能夠降低因側板組件彼此進行接觸而產生的磨損和撞擊噪音。連結板(120)的自固定安裝端朝向移動安裝端的方向上的截面形狀相對于中央垂直線(L)對稱,截面形狀的面向纜線類容納空間一側的面,自前端部向后端部按照小曲率圓弧面(R1)、大曲率圓弧面(R2)、平面或具有比上述大曲率圓弧面大的曲率的圓弧面、大曲率圓弧面(R2)、以及小曲率圓弧面(R1)的順序形成,并且是具有這各個面彼此相切的形狀的連續面,以此實現上述發明目的。
文檔編號F16G13/16GK101191528SQ200710185149
公開日2008年6月4日 申請日期2007年10月30日 優先權日2006年11月28日
發明者宇瀧昭彥, 小宮莊一郎 申請人:株式會社椿本鏈索
網友詢問留言 已有0條留言
  •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精彩留言會獲得點贊!
1
韩国伦理电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