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一種油脂潤滑泵壓油結構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油脂潤滑泵壓油結構,具體的說是一種風電潤滑中用于變漿系統的潤滑泵壓油結構。
背景技術:
近年來,隨著對能源的需求日益增加,風力發電產業發展迅猛,在風力發電機組運行過程中也隨之產生一些問題制約著風電產業的發展;例如風機輪轂頭旋轉時,潤滑泵系統因倒置受重力影響,出現供油不暢,導致潤滑效果下降,使機頭的溫度上升,控溫效果不好,在此狀態運行一段時間后,會導致機頭齒輪箱等部位出現故障,從而造成時間和經濟上的損失。
實用新型內容本實用新型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針對以上現有技術存在的缺點,提出一種油脂潤滑泵壓油結構,能有效提高壓油結構導向的可靠性與壓油盤移動時的平穩性,并能使壓油盤的密封性更加可靠。本實用新型解決以上技術問題的技術方案是提出一種油脂潤滑泵壓油結構,包括油罐、壓油盤和導向桿,所述導向桿和壓油盤設置在所述油罐內,在所述壓油盤通過在其外緣側的密封圈與所述油罐內壁密封相接,所述導向桿從設在所述壓油盤中心的導孔內穿過,所述壓油盤上方的導向桿上依次穿有下彈簧、導向套和上彈簧;所述下彈簧和上彈簧為錐形彈簧,所述下彈簧具有的較大面積的下錐面與所述壓油盤接觸,所述下彈簧具有的較小面積的上錐面與所述導向套的一端接觸,所述上彈簧具有的較小面積的下錐面與所述導向套的另一端接觸,所述上彈簧具有的較大面積的下錐面與所述油罐的頂蓋接觸;所述密封圈由Y形密封本體和設置在所述密封本體下側邊的密封凸條組成,所述密封凸條與所述 Y形密封本體的下側邊構成倒V字形槽。傳統的潤滑泵所采用的壓油盤結構為圓柱形彈簧或者單個錐形彈簧,這種結構用于大容量的潤滑泵時易出現彈簧失穩,易疲勞現象,采用上下錐形彈簧結構,首先可有效避免疲勞現象的發生,并可以使壓油盤下落平穩,達到供油穩定的目的;其次采用雙彈簧結構,可以提高彈簧的使用壽命,當壓油盤在短距離運行時,彈簧的變形量很小,但是對于大容量的罐體就需要彈簧較大的變形量,雙彈簧結構可以有效的提高彈簧的伸縮距離,并通過中間的導向套結構將彈簧的彈性勢能轉化為壓油盤的動能,能量損失小。現有的標準Y形密封圈屬于單向密封,在壓油盤下落時可能會產生因下落阻力過大導致空氣進入到壓油盤以下儲油區域,影響油泵的正常工作。采用改進后的密封結構,既克服了使用雙Y形密封圈帶來的壓油盤結構過大的缺點,又達到了使用雙Y形密封圈同樣的雙向密封的效果,有效保證壓油盤能正常下落,防止空氣進入到儲油區域。本實用新型的進一步限定技術方案前述的油脂潤滑泵壓油結構,所述導向套外緣設有固定連接所述下彈簧上錐面和上彈簧下錐面的凸臺,用以固定上下彈簧的相對位置,使之不發生偏移。進一步的,前述的油脂潤滑泵壓油結構,所述壓油盤與所述下彈簧下錐面接觸處設有固定凸臺,將下彈簧與壓油盤的位置固定,使受力點保持在壓油盤的中心,保證壓油盤受力均勻,供油穩定。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實用新型在密封上采用了雙唇結構的密封圈,結構小巧,克服了傳統Y形密封圈單向密封的缺點,又避免了因采用成對使用Y形密封圈時體積過大的缺點,能保證在油泵倒置時可靠的密封;在壓油結構上使用了雙錐形彈簧結構,中間以導向套作為支撐,從而提高導向的可靠性與壓油盤移動時的平穩性,在油罐較長的壓油盤潤滑泵中,該結構更能體現出密封可靠,移動平穩的優點。
圖1為本實用新型結構示意圖。圖2為本實用新型密封圈的結構示意圖。圖3為本實用新型壓油盤密封圈結構放大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實施例1本實施例提供一種油脂潤滑泵壓油結構,結構如1至圖3所示,包括油罐2、壓油盤 7和導向桿5,導向桿5和壓油盤7設置在油罐2內,在壓油盤7通過在其外緣側的密封圈 6與油罐2內壁密封相接,導向桿5從設在壓油盤7中心的導孔內穿過,壓油盤7上方的導向桿5上依次穿有錐形下彈簧4、導向套3和錐形上彈簧1 ;錐形下彈簧4具有的較大面積的下錐面與壓油盤7接觸,壓油盤7與錐形下彈簧4下錐面接觸處設有固定凸臺;錐形下彈簧4具有的較小面積的上錐面與導向套3的一端接觸,錐形上彈簧1具有的較小面積的下錐面與導向套3的另一端接觸,錐形上彈簧1具有的較大面積的下錐面與油罐的頂蓋接觸, 導向套3外緣設有固定連接錐形下彈簧4上錐面和錐形上彈簧1下錐面的凸臺;密封圈由 Y形密封本體6-1和設置在密封本體下側邊的密封凸條6-2組成,密封凸條與Y形密封本體的下側邊構成倒V字形槽6-3。本實施例中的密封圈6由Y形密封本體和設置在密封本體6-1側邊的密封凸條 6-2組成,密封凸條6-2與Y形密封本體構成開口向下的V字形槽6-3,朝向油罐底部。通過設置密封凸條6-2與Y形密封本體的連接,首先當油泵在倒置時,油罐內的油品對密封圈6 中的V字形槽6-3施加了較大的壓力,并分別使V字形槽6-3的兩側發生一定的形變,其中一側貼向于油罐的桶壁,另一側向壓油盤貼近,使密封圈能夠很好的實現密封;另一方面, 壓油盤在下落過程中可能會產生因下落阻力過大導致空氣進入到壓油盤以下儲油區域的問題,壓油盤7中的V字形槽6-3在受到罐內油品的反作用力的作用,使V字形槽6-3向兩側擴張,提高密封效果,克服空氣進入到壓油盤以下儲油區域的問題,使油泵的正常工作。本實用新型的結構安裝于油脂潤滑泵內,在安裝時首先,將密封圈6裝入壓油盤7 的外緣,然后,將該壓油盤組件隨著導向桿5裝入到油罐2內。最后,將下錐形彈簧4、導向套3、上錐形彈簧1依次裝入到導向桿5上。除上述實施例外,本實用新型還可以有其他實施方式。凡采用等同替換或等效變
4換形成的技術方案,均落在本實用新型要求的保護范圍。
權利要求1.一種油脂潤滑泵壓油結構,包括油罐、壓油盤和導向桿,所述導向桿和壓油盤設置在所述油罐內,在所述壓油盤通過在其外緣側的密封圈與所述油罐內壁密封相接,所述導向桿從設在所述壓油盤中心的導孔內穿過,其特征在于所述壓油盤上方的導向桿上依次穿有下彈簧、導向套和上彈簧;所述下彈簧和上彈簧為錐形彈簧,所述下彈簧具有的較大面積的下錐面與所述壓油盤接觸,所述下彈簧具有的較小面積的上錐面與所述導向套的一端接觸,所述上彈簧具有的較小面積的下錐面與所述導向套的另一端接觸,所述上彈簧具有的較大面積的下錐面與所述油罐的頂蓋接觸;所述密封圈由Y形密封本體和設置在所述密封本體下側邊的密封凸條組成,所述密封凸條與所述Y形密封本體的下側邊構成倒V字形槽。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油脂潤滑泵壓油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導向套外緣設有固定連接所述下彈簧上錐面和上彈簧下錐面的凸臺。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油脂潤滑泵壓油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壓油盤與所述下彈簧下錐面接觸處設有固定凸臺。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油脂潤滑泵壓油結構,包括油罐、壓油盤和導向桿,導向桿和壓油盤設置在油罐內,在壓油盤通過在其外緣側的密封圈與油罐內壁密封相接,導向桿從設在壓油盤中心的導孔內穿過,壓油盤上方的導向桿上依次穿有下彈簧、導向套和上彈簧;下彈簧和上彈簧為錐形彈簧,下彈簧具有的較大面積的下錐面與壓油盤接觸,下彈簧具有的較小面積的上錐面與導向套的一端接觸,上彈簧具有的較小面積的下錐面與導向套的另一端接觸,上彈簧具有的較大面積的下錐面與油罐的頂蓋接觸。本實用新型使用了雙彈簧結構,中間以導向套作為支撐,從而提高導向的可靠性與壓油盤移動時的平穩性,在油罐較長的壓油盤潤滑泵中,該結構更能體現出密封可靠,移動平穩的優點。
文檔編號F16N13/00GK202327604SQ20112047633
公開日2012年7月11日 申請日期2011年11月25日 優先權日2011年11月25日
發明者徐峰 申請人:南京貝奇爾機械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