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粘稠油脂二級潤滑泵裝置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屬于潤滑技術領域,涉及一種潤滑泵裝置,尤其涉及一種粘稠油脂二級潤
滑泵裝置。
背景技術:
目前,油脂集中潤滑技術在我國的應用已經相當廣泛,它可以在機械設備運行狀態對各潤滑點實施定時、定量自動注油。這類裝置克服了手工注油的缺點。例如,市場上已有銷售的LINCOLN系列柱塞泵、VOGEL系列柱塞泵、BIJUR系列柱塞泵等,基本滿足了各類機械使用較低粘稠度油脂在常溫下運行時的加注需求,但對于要求高粘稠度油脂以及在冬季低溫環境或低氣壓環境下正常運行的機械設備來說,例如北方冬季氣候環境下,目前的柱塞泵都難以有效泵送普通的NLGU#油脂,原因在于這些靠吸油口吸力吸入油脂的柱塞泵吸油口開口較小,吸油口吸油形成的真空吸力也較小,吸油口無法有效吸入足量高粘稠度的油脂甚至抽空。因此,目前對于要求高粘稠度油脂以及在冬季低溫環境或低氣壓環境下正常運行的多數機械設備來說,要么靠手動黃油槍潤滑,要么降低對摩擦副潤滑要求使用低粘稠度的油脂,這將降低機器設備的使用性能和壽命,影響營運。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種粘稠油脂二級潤滑泵裝置,提高潤滑泵吸油性能,以便泵送高粘稠度等級的潤滑脂,滿足各類摩擦副潤滑需求,并適應嚴酷低溫和低氣壓環境,以提高潤滑效果。本發明采用下述技術方案達到上述目的一種粘稠油脂二級潤滑泵裝置,包括潤滑泵殼體、動力總成、高壓柱塞泵和油箱,動力總成和由其驅動的高壓柱塞泵安裝在潤滑泵殼體上,油箱與潤滑泵殼體固定連接;潤滑泵殼體上還安裝有由動力總成驅動的低壓柱塞泵,低壓柱塞泵的吸油口 A連通油箱,其排油口 C與高壓柱塞泵吸油口 B間通過管道密封連接,管道上還接有蓄能器和溢流閥,蓄能器的進油口和出油口分別接通低壓柱塞泵的排油口 C和高壓柱塞泵的吸油口 B。在所述的蓄能器中,活塞與油缸體內壁滑動密封配合,活塞在一端與油缸體內腔形成一個導通蓄能器進油口和出油口的儲油腔F,在活塞另一端,壓縮彈簧兩端分別壓緊活塞和彈簧座,在儲油腔F內油缸體的側壁上,沿儲油腔F軸心線方向遠離儲油腔F進出油口 D的位置,開有通向油箱的溢流孔G。在所述的蓄能器中,活塞上裝配有彈性密封環,所構成組件與油缸體內壁滑動密封配合,活塞在一端與油缸體內腔形成一個導通蓄能器進油口和出油口的儲油腔F,在活塞另一端,壓縮彈簧兩端分別壓緊活塞和彈簧座,在儲油腔F內油缸體的側壁上,沿儲油腔F 軸心線方向遠離儲油腔F進出油口 D的位置,開有通向油箱的溢流孔G。在所述的蓄能器中,圓柱芯桿帶有通孔,固定在活塞缸體內并與活塞缸體同一軸心線,環形活塞分別與活塞缸體內壁和圓柱芯桿外圓柱面滑動密封配合,環形活塞在一端與活塞缸體內腔形成一個導通蓄能器進油口和出油口的儲油腔K,在環形活塞另一端,壓縮彈簧兩端分別壓緊環形活塞和閥座,圓柱芯桿(1 的通孔一端導通蓄能器進油口,另一端導通蓄能器出油口,圓柱芯桿(13)的通孔在形成的儲油腔K的一端開有導通儲油腔K的進出油口 E,在儲油腔K內活塞缸體的側壁上,沿儲油腔K軸心線方向遠離儲油腔K進出油口 E的位置,開有通向油箱的溢流孔Q。在所述的蓄能器中,圓柱芯桿帶有通孔,固定在活塞缸體內并與活塞缸體同一軸心線,環形活塞上裝配有彈性密封環,所構成組件分別與活塞缸體內壁和圓柱芯桿外圓柱面滑動密封配合,環形活塞在一端與活塞缸體內腔形成一個導通蓄能器進油口和出油口的儲油腔K,在環形活塞另一端,壓縮彈簧兩端分別壓緊環形活塞和閥座,圓柱芯桿(1 的通孔一端導通蓄能器進油口,另一端導通蓄能器出油口,圓柱芯桿(1 的通孔在形成的儲油腔K的一端開有導通儲油腔K的進出油口 E,在儲油腔K內活塞缸體的側壁上,沿儲油腔K 軸心線方向遠離儲油腔K進出油口 E的位置,開有通向油箱的溢流孔Q。本發明采用的上述結構可達到如下的有益效果,增加一級進油孔截面較大、真空吸力較大且排油量足夠大的低壓柱塞泵,把足量油脂壓入高壓柱塞泵進油口,變高壓柱塞泵進油口吸油為主的方式為壓油為主的方式,確保高壓柱塞泵進油口進油充分,具有比現有產品更高的泵送油脂能力,即使在一定的低溫和低氣壓下,也可以泵送高粘稠度油脂,同時擴大了適用范圍。
圖1為本發明的粘稠油脂二級潤滑泵裝置實施例1的結構示意圖。圖2為圖1的剖視圖。圖3為本發明的粘稠油脂二級潤滑泵裝置實施例2的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例方式下面通過附圖對本發明做進一步描述。圖1和圖2所示的粘稠油脂二級潤滑泵裝置結構示意圖中,用于提供動力和驅動潤滑泵運行的動力總成2和由其驅動的高壓柱塞泵 9安裝在潤滑泵殼體1上,油箱10與潤滑泵殼體1固定連接,潤滑泵殼體1上還安裝有由動力總成2驅動的低壓柱塞泵3,低壓柱塞泵3的吸油口 A連通油箱10,其排油口 C與高壓柱塞泵吸油口 B間通過管道4密封連接,管道4上還接有蓄能器,蓄能器的進油口和出油口分別接通低壓柱塞泵3的排油口 C和高壓柱塞泵9的吸油口 B,高壓柱塞泵9的柱塞直徑小,循環排油量小,出油壓力高,但其吸油口 B較小,不利于吸油,而低壓柱塞泵3的柱塞直徑大,循環排油量較大,其吸油口 A也較大,利于吸油。蓄能器包括油缸體5、活塞6、壓縮彈簧7和彈簧座8等,蓄能器通過彈簧座8固定在潤滑泵殼體1內,活塞6與油缸體5內壁滑動密封配合,活塞6在一端與油缸體5內腔形成一個導通蓄能器進油口和出油口的儲油腔 F,在活塞6另一端,壓縮彈簧7兩端分別壓緊活塞6和彈簧座8。本實施例的蓄能器還具有溢流閥功能,在儲油腔F內油缸體5的側壁上,沿儲油腔F軸心線方向遠離儲油腔F進出油口 D的位置,開有通向油箱10的溢流孔G。壓縮彈簧7所在彈簧腔設置有通油箱的卸油口 H,本實施例中,活塞6上也可以裝配有彈性密封環,所構成組件與油缸體5內壁滑動密封配合,壓縮彈簧7所在容腔可以是密封的,也可以是導通油箱10的,也可以是單獨通大氣的。
動力總成的動力可以是電機,動力總成的驅動部件可以是作徑向驅動的凸輪結構或偏心輪結構,或是作軸向驅動的斜盤結構。其工作原理如下潤滑泵裝置運行時,動力總成2分別驅動低壓柱塞泵3和高壓柱塞泵9的柱塞作往復運動,低壓柱塞泵3的柱塞直徑大,在彈簧力作用下柱塞回程時真空吸力大,且吸油口 A的截面也比高壓柱塞泵9的吸油口 B的截面大得多,因此吸油順暢,確保了低壓柱塞泵3吸入足量油脂,低壓柱塞泵3壓出的油脂通過管道4供給高壓柱塞泵9的吸油口 B。由于低壓柱塞泵3的壓油行程與高壓柱塞泵9的吸油口 B的打開時刻會有不一致,在管道4上設置了一個包括油缸體5、活塞6、壓縮彈簧7和彈簧座8的蓄能器,來暫時以壓力能的形式儲存吸油口 B來不及接受的油脂,蓄能器的儲油腔F儲存油脂時,壓縮彈簧 7被壓縮,當高壓柱塞泵9的吸油口 B的打開時刻與低壓柱塞泵3的壓油行程不一致時,可以依靠壓縮彈簧7的壓力及時向吸油口 B補充油脂,這樣可以確保吸油口 B進油充分。蓄能器儲油腔F內多余的油脂從溢流口 G溢入油箱10,油脂滲漏入彈簧腔時可從卸油口 H流回油箱10。圖3所示的粘稠油脂二級潤滑泵裝置實施例2的結構示意圖中,示出了另一種結構的蓄能器,蓄能器包括活塞缸體11、環形活塞12、壓縮彈簧7、圓柱芯桿13、閥座14,蓄能器固定在潤滑泵殼體1內,圓柱芯桿13帶有通孔,固定在活塞缸體11內并與活塞缸體11 同一軸心線,環形活塞12分別與活塞缸體11內壁和圓柱芯桿13外圓柱面滑動密封配合, 環形活塞12在一端與活塞缸體11內腔形成一個導通蓄能器進油口和出油口的儲油腔K,在環形活塞12另一端,壓縮彈簧7兩端分別壓緊環形活塞12和閥座14,圓柱芯桿13的通孔一端導通蓄能器進油口,另一端導通蓄能器出油口,圓柱芯桿13的通孔在形成的儲油腔K 的一端開有導通儲油腔K的進出油口 E。本實施例的蓄能器還具有溢流閥功能,在儲油腔K 內活塞缸體11的側壁上,沿儲油腔K軸心線方向遠離儲油腔K進出油口 E的位置,開有通向油箱10的溢流孔Q,蓄能器的進油口和出油口分別接通低壓柱塞泵3的排油口 C和高壓柱塞泵9的吸油口 B,壓縮彈簧7所在彈簧腔設置有導通油箱的卸油口 P,本實施例中,環形活塞12上也可以裝配有彈性密封環,所構成組件分別與活塞缸體11內壁和圓柱芯桿13外圓柱面滑動密封配合,壓縮彈簧7所在容腔可以是密封的,也可以導通油箱10,也可以單獨通大氣。蓄能器的進油口和出油口可以互換,不影響使用效果。
權利要求
1.一種粘稠油脂二級潤滑泵裝置,包括潤滑泵殼體(1)、動力總成O)、高壓柱塞泵(9) 和油箱(10),動力總成( 和由其驅動的高壓柱塞泵(9)安裝在潤滑泵殼體(1)上,油箱 (10)與潤滑泵殼體⑴固定連接;其特征在于潤滑泵殼體⑴上還安裝有由動力總成⑵ 驅動的低壓柱塞泵(3),低壓柱塞泵(3)的吸油口 A連通油箱(10),其排油口 C與高壓柱塞泵吸油口 B間通過管道(4)密封連接,管道(4)上還接有蓄能器和溢流閥,蓄能器的進油口和出油口分別接通低壓柱塞泵(3)的排油口 C和高壓柱塞泵(9)的吸油口 B。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粘稠油脂二級潤滑泵裝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的蓄能器中, 活塞(6)與油缸體(5)內壁滑動密封配合,活塞(6)在一端與油缸體(5)內腔形成一個導通蓄能器進油口和出油口的儲油腔F,在活塞(6)另一端,壓縮彈簧(7)兩端分別壓緊活塞 (6)和彈簧座(8),在儲油腔F內油缸體(5)的側壁上,沿儲油腔F軸心線方向遠離儲油腔 F進出油口 D的位置,開有通向油箱(10)的溢流孔G。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粘稠油脂二級潤滑泵裝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的蓄能器中, 活塞(6)上裝配有彈性密封環,所構成組件與油缸體(5)內壁滑動密封配合,活塞(6)在一端與油缸體(5)內腔形成一個導通蓄能器進油口和出油口的儲油腔F,在活塞(6)另一端, 壓縮彈簧(7)兩端分別壓緊活塞(6)和彈簧座(8),在儲油腔F內油缸體(5)的側壁上,沿儲油腔F軸心線方向遠離儲油腔F進出油口 D的位置,開有通向油箱(10)的溢流孔G。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粘稠油脂二級潤滑泵裝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的蓄能器中, 圓柱芯桿(13)帶有通孔,固定在活塞缸體(11)內并與活塞缸體(11)同一軸心線,環形活塞(1 分別與活塞缸體(11)內壁和圓柱芯桿(1 外圓柱面滑動密封配合,環形活塞(12) 在一端與活塞缸體(11)內腔形成一個導通蓄能器進油口和出油口的儲油腔K,在環形活塞 (12)另一端,壓縮彈簧(7)兩端分別壓緊環形活塞(1 和閥座(14),圓柱芯桿(1 的通孔一端導通蓄能器進油口,另一端導通蓄能器出油口,圓柱芯桿(1 的通孔在形成的儲油腔K的一端開有導通儲油腔K的進出油口 E,在儲油腔K內活塞缸體(11)的側壁上,沿儲油腔K軸心線方向遠離儲油腔K進出油口 E的位置,開有通向油箱(10)的溢流孔Q。
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粘稠油脂二級潤滑泵裝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的蓄能器中, 圓柱芯桿(13)帶有通孔,固定在活塞缸體(11)內并與活塞缸體(11)同一軸心線,環形活塞(1 上裝配有彈性密封環,所構成組件分別與活塞缸體(11)內壁和圓柱芯桿(13)外圓柱面滑動密封配合,環形活塞(1 在一端與活塞缸體(11)內腔形成一個導通蓄能器進油口和出油口的儲油腔K,在環形活塞(1 另一端,壓縮彈簧(7)兩端分別壓緊環形活塞 (12)和閥座(14),圓柱芯桿(13)的通孔一端導通蓄能器進油口,另一端導通蓄能器出油口,圓柱芯桿(13)的通孔在形成的儲油腔K的一端開有導通儲油腔K的進出油口 E,在儲油腔K內活塞缸體(11)的側壁上,沿儲油腔K軸心線方向遠離儲油腔K進出油口 E的位置, 開有通向油箱(10)的溢流孔Q。
全文摘要
粘稠油脂二級潤滑泵裝置,包括潤滑泵殼體、動力總成、高壓柱塞泵和油箱,動力總成和由其驅動的高壓柱塞泵安裝在潤滑泵殼體上,油箱與潤滑泵殼體固定連接;潤滑泵殼體上還安裝有由動力總成驅動的低壓柱塞泵,低壓柱塞泵的吸油口A連通油箱,其排油口C與高壓柱塞泵吸油口B間通過管道密封連接,管道上還接有蓄能器和溢流閥,蓄能器的進油口和出油口分別接通低壓柱塞泵的排油口C和高壓柱塞泵的吸油口B。采用上述結構可增加一級進油孔截面較大的低壓柱塞泵,把足量油脂壓入高壓柱塞泵進油口,變高壓柱塞泵進油口吸油為主的方式為壓油為主的方式,使高壓柱塞泵進油口進油充分,提高了泵送油脂能力,即使在低溫和低氣壓下,也可泵送高粘稠度油脂。
文檔編號F16N13/06GK102182904SQ20111004667
公開日2011年9月14日 申請日期2011年2月28日 優先權日2011年2月28日
發明者趙大平, 馬利峰 申請人:趙大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