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一種全生料食用菌菌磚生產工藝及其培養料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食用菌生產工藝,尤其是一種全生料食用菌菌磚生產工藝。
技術背景
食用菌是國內外公認的一種健康食品,在國內外的產量日趨擴大,因此對食用菌生產工藝、對食用菌培養基料的要求越來越高,要求食用菌培養成本低、培養周期短、成功率高。而目前我國農村主要應用棉籽殼作為食用菌的培養基料,成本較高,急需一種價格低、產量高、生產工藝簡單的食用菌生產工藝和食用菌培養基料。現有的食用菌培養料分為生料和熟料,食用菌培養料為生料時,需要將生料進行暴曬滅菌或是用殺菌劑除菌,優點是省工、省時,但污染率大、失敗率高。食用菌培養料為熟料時,即經過高溫或高壓滅菌的培養料,成功率高、工藝成熟,但成本大、費時。為解決以上技術問題,中國發明專利 CM200510012614. 2公開了一種以枝條、農作物秸稈為主料的食用菌培養料的膨化處理工藝試圖解決上述問題,運用膨化技術,高溫、高壓滅菌但仍然存在工序較難操作、基料配方比較復雜、難以大規模生產等問題。中國發明專利申請CM01106640.7公開了一種秸桿立體栽培草腐類食用菌高產新技術,仍需要使用發酵過的秸稈作為食用菌培養基料,而且工藝中使用布滿鐵釘的木板拍打食用菌培養袋,容易造成食用菌培養袋易破裂、后期還需要砌成菌墻、進行補水作業等問題。發明內容
本發明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全生料食用菌菌磚生產工藝及其培養料,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發明使用一種生料作為食用菌培養基料,克服了現有技術中存在的上述缺點和不足,解決了人們一直渴望解決但始終未能獲得成功的技術難題。
本發明采取的技術方案是
包括以下步驟
(1)制作食用菌培養料,
(2)在食用菌培養袋袋上打孔,
(3)裝入培養料制成菌磚,
(4)發菌管理,
(5)出菇管理,
在所述食用菌培養袋上打孔的步驟中,在食用菌培養袋上均勻的豎向扎若干排微孔,袋子的兩頭和中間各留一部分不打孔;所述裝入培養料的步驟為裝料和播種同時進行, 將食用菌培養袋放入長、寬、高為30CmX30CmX30Cm的木模中,放入培養料和菌種,壓實培養料和菌種,直至培養料和菌種高出木模,壓實培養料和菌種后將木模向上提,加入下一層培養料和菌種,再壓實培養料和菌種后將木模向上提,重復加料、壓實和將木模向上提的步驟,直至裝滿食用菌培養袋;所述發菌管理步驟中每3-7天翻一次食用菌培養袋。
所述食用菌培養袋的規格為,長100cm,寬50-60cm。
所述食用菌菌袋豎向上均勻打2-6排微孔。
所述打孔步驟中,袋子兩頭和中間各留5cm不打孔。
所述發菌管理步驟中,菌絲全部發白時,將菌磚搬入通風的房間,在菌磚底部墊上帶孔的磚,將食用菌培養袋兩端的袋口除去,并將菌磚上粘連在一起的培養料和食用菌培養袋分開。
所述食用菌培養料是使用未經過高溫和/或高壓處理過的。
所述工藝適用的食用菌主要是平菇和鳳尾菇。
所述食用菌培養料由如下方法制得
(1)將秸稈切碎,投入濃度為的石灰水中,壓上重物浸泡M小時,
(2)撈起秸稈浙水,使秸稈的含水量達到65% -85%,
(3)在水泥地面和/或聚丙烯塑料薄膜上制成菌磚。
本發明運用未經高溫、高壓滅菌的生料作為食用菌培養料進行食用菌生產,省時省力。在袋子上均勻豎向打孔,起到防止制作菌磚時袋子破裂,克服了背景技術中不規則的打孔造成袋子容易開裂的技術問題;而且也能在培養初期排出培養袋中的二氧化碳和沉積在培養袋底部多余的水分,提高菌種的成活率;在培養后期,食用菌培養袋也能起到較好的保水作用。在制作菌磚步驟中,還包括將木模向上提的步驟,這一步驟能夠使形成長方體的菌磚形狀更為穩固,而且能夠使形成長方體菌磚的食用菌培養基料整體的的含水量比較均勻,能夠使多余水分從培養袋的微孔中排出。在發菌管理步驟中當菌絲發白成線狀時,每 3-7天將食用菌菌磚倒轉180°翻動一次,能夠使食用菌培養料中的水分更為均勻,利于菌絲發育。而且,本發明所用的食用菌培養料為未經高壓或高溫處理的生料作為食用菌培養料,減少了生產周期、減少了環境污染、降低了生產成本、提高了產品產量和質量,有利于大規模推廣和實施。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是該技術方案的
具體實施例方式
實施例1
首先購買聚乙烯食品袋,長、寬的規格為100CmX50Cm,用家用縫紉機,將袋子均勻地豎向扎4排微孔,袋子兩頭各留5cm不打孔,起到防止制作菌磚時袋子破裂,克服了背景技術中不規則的打孔造成袋子容易開裂的技術問題,而且能夠使食用菌菌袋既起到保持水分的作用,也能在培養初期排出菌袋中的二氧化碳和沉積在食用菌培養袋底部多余的水分,提高菌種的成活率。
制作食用菌培養料,將秸稈切碎投入濃度為的石灰水中,壓重物浸泡M小時, 撈起浙水2小時后即可制作菌磚,菌磚的含水量保持在65%左右。
在水泥地面或者墊有聚丙烯塑料薄膜的光滑平面上制作菌磚。
選用1. 5cm厚度的光滑模板加工成長、寬、高為30CmX30CmX30Cm的正方形木模。
制作菌磚時,裝料與播種同時進行,首先將食用菌培養袋底部撕開并用繩扎實,套入木模,將食用菌培養基料和菌種放入,食用菌培養基料為8cm左右厚度為一層,然后放入一層菌種。當基料和菌種高過木模時,將食用菌培養袋壓實,將木模向上提,再放入食用菌培養基料和菌種壓實后再將木模向上提,重復放入食用菌培養基料和菌種、壓實、將木模向上提的步驟,直至裝滿食用菌培養袋,形成長方體菌磚,食用菌培養袋兩頭菌種適當多播, 以加大菌種成活率,此時食用菌培養袋內的食用菌培養基料為9-10層。然后,將裝滿的食用菌培養袋搬入培養室。這種壓實食用菌培養基料和菌種、將木模向上提的步驟能夠使食用菌培養基料形成較為穩定的長方體,而且能夠使形成長方體菌磚的食用菌培養基料整體的的含水量比較均勻,能夠使多余水分從培養袋的微孔中排出。
在發菌管理步驟中,還包括翻、壓食用菌培養袋的管理步驟,菌磚搬入培養室發菌 7-10天后,看到底面每層的菌種發白成線狀,就可進行翻、壓食用菌培養袋的管理步驟,將疏松的菌磚再壓實,然后每3天將食用菌培養袋倒轉180° —次。通過翻食用菌培養袋能夠使食用菌培養袋中食用菌培養基料部分的水分更為均勻,利于菌絲發育。
出菇管理步驟中,將菌磚搬入出菇室,每個菌磚底部墊2塊帶孔的紅磚,起到隔離積水和防止底部出菇接觸地面,并將食用菌培養袋兩頭的袋口剪掉,并將菌磚上粘連在一起的培養料和食用菌培養袋分開,為菌磚表面提供充足的氧氣。
該生產工藝主要適用于多種食用菌的培養,對于平菇和鳳尾菇的生產能夠起到得到顯著的增產效果。
實施例2
首先購買聚乙烯食品袋,長、寬的規格為100CmX60cm,用家用縫紉機,將袋子均勻地豎向扎6排微孔,袋子兩頭各留5cm不打孔,起到防止制作菌磚時袋子破裂,克服了背景技術中不規則的打孔造成袋子容易開裂的技術問題,而且能夠使食用菌菌袋既起到保持水分的作用,也能在培養初期排出菌袋中的二氧化碳和沉積在食用菌培養袋底部多余的水分,提高菌種的成活率。
制作食用菌培養料,將秸稈切碎投入濃度為的石灰水中,壓重物浸泡M小時, 撈起浙水2小時后即可制作菌磚,菌磚的含水量保持在85%左右。
在水泥地面或者墊有聚丙烯塑料薄膜的光滑平面上制作菌磚。
選用1. 5cm厚度的光滑模板加工成長、寬、高為30CmX30CmX30Cm的正方形木模。
制作菌磚時,裝料與播種同時進行,首先將食用菌培養袋底部撕開并用繩扎實,套入木模,將食用菌培養基料和菌種放入,食用菌培養基料為8cm左右厚度為一層,然后放入一層菌種。當基料和菌種高過木模時,將食用菌培養袋壓實,將木模向上提,再放入食用菌培養基料和菌種壓實后再將木模向上提,重復放入食用菌培養基料和菌種、壓實、將木模向上提的步驟,直至裝滿食用菌培養袋,形成長方體菌磚,食用菌培養袋兩頭菌種適當多播, 以加大菌種成活率,此時食用菌培養袋內的食用菌培養基料為9-10層。然后,將裝滿的食用菌培養袋搬入培養室。這種壓實食用菌培養基料和菌種、將木模向上提的步驟能夠使食用菌培養基料形成較為穩定的長方體,而且能夠使形成長方體菌磚的食用菌培養基料整體的的含水量比較均勻,能夠使多余水分從培養袋的微孔中排出。
在發菌管理步驟中,還包括翻、壓食用菌培養袋的管理步驟,菌磚搬入培養室發菌 7-10天后,看到底面每層的菌種發白成線狀,就可進行翻、壓食用菌培養袋的管理步驟,將疏松的菌磚再壓實,然后每7天將食用菌培養袋倒轉180° —次。通過翻食用菌培養袋能夠使食用菌培養袋中食用菌培養基料部分的水分更為均勻,利于菌絲發育。
出菇管理步驟中,將菌磚搬入出菇室,每個菌磚底部墊3塊帶孔的磚,起到隔離積水和防止底部出菇接觸地面,并將食用菌培養袋兩頭的袋口剪掉,并將菌磚上粘連在一起的培養料和食用菌培養袋分開,為菌磚表面提供充足的氧氣。
該生產工藝主要適用于多種食用菌的培養,對于平菇和鳳尾菇的生產能夠起到得到顯著的增產效果。
實施例3
首先購買聚乙烯食品袋,長、寬的規格為100CmX55Cm,用家用縫紉機,將袋子均勻地豎向扎6排微孔,袋子兩頭各留5cm不打孔,起到防止制作菌磚時袋子破裂,克服了背景技術中不規則的打孔造成袋子容易開裂的技術問題,而且能夠使食用菌菌袋既起到保持水分的作用,也能在培養初期排出菌袋中的二氧化碳和沉積在食用菌培養袋底部多余的水分,提高菌種的成活率。
制作食用菌培養料,將秸稈切碎投入濃度為的石灰水中,壓重物浸泡M小時, 撈起浙水2小時后即可制作菌磚,菌磚的含水量保持在70%左右。
在水泥地面或者墊有聚乙烯塑料薄膜的光滑平面上制作菌磚。
選用1. 5cm厚度的光滑模板加工成長、寬、高為30CmX30CmX30Cm的正方形木模。
制作菌磚時,裝料與播種同時進行,首先將食用菌培養袋底部撕開并用繩扎實,套入木模,將食用菌培養基料和菌種放入,食用菌培養基料為8cm左右厚度為一層,然后放入一層菌種。當基料和菌種高過木模時,將食用菌培養袋壓實,將木模向上提,再放入食用菌培養基料和菌種壓實后再將木模向上提,重復放入食用菌培養基料和菌種、壓實、將木模向上提的步驟,直至裝滿食用菌培養袋,形成長方體菌磚,食用菌培養袋兩頭菌種適當多播, 以加大菌種成活率,此時食用菌培養袋內的食用菌培養基料為9-10層。然后,將裝滿的食用菌培養袋搬入培養室。這種壓實食用菌培養基料和菌種、將木模向上提的步驟能夠使食用菌培養基料形成較為穩定的長方體,而且能夠使形成長方體菌磚的食用菌培養基料整體的的含水量比較均勻,能夠使多余水分從培養袋的微孔中排出。
在發菌管理步驟中,還包括翻、壓食用菌培養袋的管理步驟,菌磚搬入培養室發菌 7-10天后,看到底面每層的菌種發白成線狀,就可進行翻、壓食用菌培養袋的管理步驟,將疏松的菌磚再壓實,然后每5天將食用菌培養袋倒轉180° —次。通過翻食用菌培養袋能夠使食用菌培養袋中食用菌培養基料部分的水分更為均勻,利于菌絲發育。
出菇管理步驟中,將菌磚搬入出菇室,每個菌磚底部墊5塊帶孔的磚,起到隔離積水和防止底部出菇接觸地面,并將食用菌培養袋兩頭的袋口剪掉,并將菌磚上粘連在一起的培養料和食用菌培養袋分開,為菌磚表面提供充足的氧氣。
該生產工藝主要適用于多種食用菌的培養,對于平菇和鳳尾菇的生產能夠起到得到顯著的增產效果。
以上內容是結合具體的優選實施方式對本發明所作的進一步詳細說明,不能認定本發明的具體實施只局限于這些說明。對于本發明所屬技術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來說,在不脫離本發明構思的前提下,還可以做出若干簡單推演或替換,都應當視為屬于本發明的保護范圍。
權利要求
1.一種食用菌全生料菌磚生產工藝,包括以下步驟(1)制作食用菌培養料,(2)在食用菌培養袋袋上打孔,(3)裝入培養料制成菌磚,(4)發菌管理,(5)出菇管理,其特征在于在食用菌培養袋上打孔的步驟中,在食用菌培養袋上均勻的豎向扎若干排微孔,袋子的兩頭和中間各留一部分不打孔;所述裝入培養料的步驟為裝料和播種同時進行,將食用菌培養袋放入長、寬、高為30CmX30CmX30Cm的木模中,放入培養料和菌種,壓實培養料和菌種,直至培養料和菌種高出木模,壓實培養料和菌種后將木模向上提,加入下一層培養料和菌種,再壓實培養料和菌種后將木模向上提,重復加料、壓實和將木模向上提的步驟,直至裝滿食用菌培養袋;所述發菌管理步驟中每3-7天翻一次食用菌培養袋。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生料食用菌菌磚生產工藝,其特征在于食用菌培養袋的規格為,長 100cm,寬 50-60cm。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生料食用菌菌磚生產工藝,其特征在于食用菌菌袋豎向上均勻打2-6排微孔。
4.根據權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生料食用菌菌磚生產工藝,其特征在于打孔步驟中,袋子兩頭和中間各留5cm不打孔。
5.根據權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生料食用菌菌磚生產工藝,其特征在于打孔步驟中,打孔所用的工具是家用縫紉機。
6.根據權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生料食用菌菌磚生產工藝,在發菌管理步驟中還包括出菇管理步驟,其特征在于發菌管理步驟中,當菌絲全部發白時,將菌磚搬入通風的房間,在菌磚底部墊上帶孔的磚,將食用菌培養袋兩端的袋口除去,并將菌磚上粘連在一起的培養料和食用菌培養袋分開。
7.根據權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生料食用菌菌磚生產工藝,其特征在于所述食用菌培養料是使用未經過高溫和/或高壓處理過的。
8.根據權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生料食用菌菌磚生產工藝,其特征在于所述工藝適用的食用菌主要是平菇和鳳尾菇。
9.一種食用菌全生料菌磚培養料的生產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食用菌培養料由如下方法制得(1)將秸稈切碎,投入濃度為的石灰水中,壓上重物浸泡M小時,(2)撈起秸稈浙水,使秸稈的含水量達到65%-85%,(3)在水泥地面和/或聚丙烯塑料薄膜上制成菌磚。
全文摘要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食用菌全生料菌磚生產工藝及其培養料,生產工藝包括在食用菌培養袋均勻的豎向扎若干排微孔上打孔的步驟,將食用菌培養袋放木模中,放入培養料和菌種,壓實培養料和菌種,直至培養料和菌種高出木模,壓實培養料和菌種后將木模向上提,反復加料、壓實、向上提的步驟,直至裝滿食用菌培養袋;發菌管理步驟每3-7天翻一次食用菌培養袋。本發明解決了食用菌培養袋在制成菌磚的過程中易破裂和使用生料作為食用菌培養料時產量成活率不高的技術問題。而且,所用的食用菌培養料為未經高壓或高溫處理的生料作為食用菌培養料,減少了生產周期、減少了環境污染、降低了生產成本、提高了產品產量和質量,有利于大規模推廣和實施。
文檔編號A01G1/04GK102511309SQ20111043507
公開日2012年6月27日 申請日期2011年12月22日 優先權日2011年12月22日
發明者鐘飛翔 申請人:鐘飛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