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一種氣動式水稻插秧機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的是一種農用機械設備,特別是涉及一種氣動式水稻插秧機。
背景技術:
目前國內外的插秧機中所采用的傳動機構、插秧機構大多是機械結構,其結構復雜,零件繁多,實際使用條件非常苛刻,固存在著傳動效率低、故障率高、制造成本及維護費用高的缺點。
實用新型內容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就是針對現有插秧機中的結構復雜、傳動效率低、故障率高的不足,提供一種氣動式水稻插秧機。為了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術方案一種氣動式水稻插秧機,包括與拖拉機機頭連接的機架上設置的傳動裝置、插秧裝置、秧箱裝置和船板組成。所述傳動裝置包括機架前側設置的變速箱,變速箱的輸入端與拖拉機機頭的動力聯接,變速箱的輸出端聯接驅動軸,驅動軸的一端設有一個軸承與機架固定聯接,驅動軸上設有一個驅動鏈輪;機架兩端分別設有軸承,軸承內各設有一段短軸,其中一個短軸上設有鏈輪與驅動鏈輪對應聯接;每個短軸端部分別設有曲柄,其中一曲柄的反向設有平衡塊作為旋轉運動的配重,兩曲柄之間設有連桿軸,連桿軸上設有擺動軸承,擺動軸承固定端聯接有插秧裝置;所述插秧裝置包括與軸承座聯接的插秧架,插秧架上分布有秧爪,秧爪前端設有活動秧爪,活動秧爪后部設有半圓形簧片,秧箱架上設有與簧片對應的擋塊,當秧爪向上方的秧箱運動取苗時,擋塊壓下簧片使秧爪張開,擋塊離開簧片后秧爪閉合;每個秧爪下方設有可活動的推桿,推桿前端翹曲舌頭置于兩片秧爪之間,各推桿的后端共同連在推桿架上;插秧架上固定設有一對氣缸,每個氣缸的活塞桿與推桿架固定聯接,氣缸依次通過在機架上設置的控制閥和油水分離器與氣源聯接,驅動軸上設有凸輪, 控制閥的開關置于凸輪面上,控制氣閥的開啟,當秧爪向下方運動插秧時,由氣缸來控制推桿向前將苗從秧爪內推出;機架與插秧架間設有擺桿,在擺桿與插秧架的聯接端連有可調拉桿,拉桿的可調端聯接在機架上,以防止插秧裝置取秧后的慣性反轉。所述擋塊25采用的是滾動軸承,可減少零件間的磨損。采用本實用新型的優點是結構合理適用,取秧、插秧動作穩定可靠,故障率大大降低,達到了高效低成本的目的。
圖1是本實用新型的裝配結構的立體示意圖;[0013]圖2是圖1的傳動裝置示意圖;圖3是圖1的插秧裝置示意圖;圖4是圖3插秧裝置的推桿裝置示意圖;圖5是圖1的拉桿平衡裝置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作詳細說明如圖1所示,為本實用新型提供的一種氣動式水稻插秧機,由與拖拉機連接的機架2及其上設置的傳動裝置、插秧裝置、秧箱裝置組成。如圖1、圖2所示,所述傳動裝置包括機架2為矩形框架,其前側設置的變速箱6, 其動力來自于拖拉機。變速箱6的輸出端聯接驅動軸9的一端,驅動軸9的另一側與軸承 14連接,軸承14通過其軸承座與機架2固定聯接,驅動軸9的右部還設有一個驅動鏈輪15。機架2兩側分別設有軸承17,軸承17內各設有一個短軸18,其中右側的一個短軸上設有鏈輪16通過鏈條與驅動鏈輪15對應聯接;每個短軸相對的一端分別聯有一個曲柄 19,其中左側一個曲柄的反向設有平衡塊1作為旋轉運動的配重,所述兩曲柄19之間設有連桿軸13,連桿軸13上設有兩個軸承5,軸承5通過其下部的軸承座與插秧裝置中的插秧架4固定連接。如圖1、圖3所示,所述插秧裝置包括與軸承5聯接的插秧架4,插秧架4上固定連接有六個秧爪25 (秧爪前端為尖爪形,其數量可以根據機型參數具體設置)。秧爪25前部用銷軸連接有尖爪形的活動秧爪22,活動秧爪22后部聯有半圓形簧片23,半圓形簧片23 的尾端與秧爪25固接。秧箱架21上設有與半圓形簧片23對應的擋塊(可用滾動軸承)26, 當秧爪25向上方的秧箱運動抓取秧苗時,擋塊26壓下簧片23使活動秧爪22張開,當秧苗進入秧爪25與活動秧爪22之間后,擋塊26離開簧片23后活動秧爪22閉合,即秧爪25與活動秧爪22形成鉗式開閉抓取配合。如圖1、圖4所示,每個秧爪25下方設有活動的推桿20,推桿20前端的翹曲舌頭 (20a)位于秧爪25與活動秧爪22之間,各推桿的后端共同連在推桿架27上。插秧架4上固定有兩個氣缸24,每個氣缸24的活塞桿與推桿架27固定聯接。氣缸24通過氣管IOa與機架2上設置的控制閥10和油水分離器12聯接,控制閥10與拖拉機上的壓縮機(常規部件,圖中未畫出)連接。如圖1、圖4所示,驅動軸9上設有凸輪11,它與控制閥10開關形成配合。當秧爪 25抓取秧苗后向下方運動插秧時,凸輪11打開控制閥10開關,使兩氣缸24充氣,通過氣缸活塞桿來控制推桿20向前,由推桿20前端的翹曲舌頭(20a)將秧苗從秧爪25內推出插入田中;該動作完畢后,凸輪11已經轉過一定角度,使控制閥10開關換向,缸24帶動活塞桿及推桿20收回還原等待下一次動作。如圖1、圖5所示,設置一個拉桿平衡裝置,其中的擺桿8的一端與機架2上的支架 2a鉸接、另一端與插秧架4上的支架鉸接。插秧架4的支架上還鉸接一個可調拉桿7,可調拉桿7的中部與限位板7a中的通孔滑動配合,限位板7a聯接在機架2上。可調拉桿7端部設有可調限位螺栓7b與限位板7a配合,由可調拉桿7及擺桿8的共同作用,以防止插秧裝置取秧后的慣性反轉。
權利要求1.一種氣動式水稻插秧機,包括與拖拉機連接的機架(2),機架(2)上設有傳動裝置、 插秧裝置、秧箱裝置,其特征在于a、傳動裝置包括機架(2)前側設置的變速箱(6),變速箱(6)的輸入端與拖拉機的動力聯接,變速箱(6)的輸出端聯接一根驅動軸(9),驅動軸(9)的通過軸承(14)與機架(2) 固定聯接,驅動軸(9)上設有驅動鏈輪(15);機架(2)兩側分別設有一個軸承(17),每個軸承(17)內各聯有一個短軸(18),其中一個短軸上設有鏈輪(16)并通過鏈條與驅動鏈輪 (15)對應聯接;每個短軸相對的一端分別連接一個曲柄(19),兩個曲柄之間連接一根連桿軸(13),連桿軸(13)上間隔一定距離連接一對擺動軸承(5)并呈轉動配合,擺動軸承(5)的固定端與插秧裝置固接;b、插秧裝置包括與軸承(5)固定端聯接的插秧架(4),插秧架(4)上均布設有一組秧爪(25),每個秧爪(25)前端聯有活動秧爪(22)形成開閉的鉗式配合,活動秧爪(22)后部聯有半圓形簧片(23),半圓形簧片的另一端與秧爪(25)固接,秧箱架(21)上設有一組擋塊 (26),每個擋塊(26)分別與對應位置的半圓形簧片(23)形成配合,當秧爪(25)向上方的秧箱運動取苗時,擋塊(26)壓下半圓形簧片(23)使活動秧爪(22)張開,擋塊(26)離開半圓形簧片(23)后活動秧爪(22)閉合;每個秧爪(25)下方設有活動的推桿(20),推桿(20)前端向上的翹曲舌頭(20a)位于秧爪(25)與活動秧爪(22)之間,每個推桿的后端共同連在推桿架(27)上;插秧架(4)上固定兩個氣缸(24),每個氣缸(24)的活塞桿與推桿架(27)固定聯接,氣缸(24)通過氣管與拖拉機上設置的控制閥(10)連接,控制閥(10)與拖拉機上的壓縮機聯接,驅動軸(9)上設有凸輪(11)與控制閥(10)的開關配合,以控制氣缸在規定位置打開或關閉控制閥,使氣缸活塞桿伸出或收回;c、設置一個擺桿(8),擺桿(8)的兩端分別與機架(2)及插秧架(4)鉸接,插秧架(4)還鉸接一個可調拉桿(7),可調拉桿(7)與聯接在機架(2)上的限位板(7a)中的通孔配合,可調拉桿(7)端部設有可調限位螺栓(7b)與限位板(7a)配合,以防止插秧裝置取秧后的慣性反轉。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氣動式水稻插秧機,其特征在于連桿軸(13)設有平衡塊(1),平衡塊伸出的方向與秧爪(25)伸出的方向相反。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一種氣動式水稻插秧機,其特征在于所述平衡塊(1)設置在一個曲柄(19)上。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氣動式水稻插秧機,其特征在于所述擋塊(26)可采用滾動軸承。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氣動式水稻插秧機,其特征在于所述傳動裝置的變速箱(6)的輸出端聯接驅動軸(9),驅動軸上設有驅動鏈輪(15),驅動鏈輪與短軸(18)上鏈輪(16)聯接,短軸間設有連桿軸(13),連桿軸下聯插秧架(4);插秧架設有秧爪(25),秧爪前端設有活動秧爪(22),活動秧爪后部設有簧片(23),秧箱架(21)上設有與簧片對應的擋塊(26),秧爪下方設有推桿(13),推桿架(27)與氣缸(24)聯接;機架(2)與插秧架間設有連桿(8),機架與連桿間設有可調拉桿(7)。本實用新型的優點在于結構合理、適用,插秧動作穩定、可靠,達到了高效低成本的目的。
文檔編號A01C11/02GK202104033SQ2011201635
公開日2012年1月11日 申請日期2011年5月21日 優先權日2011年5月21日
發明者陳邦善 申請人:陳邦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