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sting id="vjp15"></listing><menuitem id="vjp15"></menuitem><var id="vjp15"></var><cite id="vjp15"></cite>
<var id="vjp15"></var><cite id="vjp15"><video id="vjp15"><menuitem id="vjp15"></menuitem></video></cite>
<cite id="vjp15"></cite>
<var id="vjp15"><strike id="vjp15"><listing id="vjp15"></listing></strike></var>
<var id="vjp15"><strike id="vjp15"><listing id="vjp15"></listing></strike></var>
<menuitem id="vjp15"><strike id="vjp15"></strike></menuitem>
<cite id="vjp15"></cite>
<var id="vjp15"><strike id="vjp15"></strike></var>
<var id="vjp15"></var>
<var id="vjp15"></var>
<var id="vjp15"><video id="vjp15"><thead id="vjp15"></thead></video></var>
<menuitem id="vjp15"></menuitem><cite id="vjp15"><video id="vjp15"></video></cite>
<var id="vjp15"></var><cite id="vjp15"><video id="vjp15"><thead id="vjp15"></thead></video></cite>
<var id="vjp15"></var>
<var id="vjp15"></var>
<menuitem id="vjp15"><span id="vjp15"><thead id="vjp15"></thead></span></menuitem>
<cite id="vjp15"><video id="vjp15"></video></cite>
<menuitem id="vjp15"></menuitem>

一種可調式水稻插秧機送秧機構的制作方法

文檔序號:10182899閱讀:381來源:國知局
一種可調式水稻插秧機送秧機構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涉及插秧機技術領域,具體為一種可調式水稻插秧機送秧機構。
【背景技術】
[0002]中國傳統的插秧工具秧馬已有千年的使用歷史。宋代蘇軾曾作秧馬歌,敘說了湖北農民使用秧馬的情景。中國水稻插秧機的研制工作始于1953年。1956年在蒔扶分秧方式的啟發下,首次提出群體逐次分格取秧、直接栽插的秧苗分插原理,從而在水稻插秧機的研制上取得了突破。至1967年,第一臺自走式機動插秧機“東風-2S”型通過鑒定定型并投入生產。然而,傳統的插秧機在使用過程中,其送秧機構的分離針大多為金屬針彎制而成,并且,傳統的分離桿其長度均為固定不便的,使其在使用過程中只能滿足單一尺寸的使用需求,從而使插秧機在使用過程中造成了很高的空穴率與傷苗率。

【發明內容】

[0003]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可調式水稻插秧機送秧機構,以解決上述【背景技術】中提出的問題。
[0004]為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提供如下技術方案:一種可調式水稻插秧機送秧機構,包括固定座,所述固定座的內腔活動連接有送秧桿,所述送秧桿的另一端固定有送秧頭,所述固定座的上端通過固定螺栓與固定螺孔配合固定有分離桿,所述分離桿包括第一調節桿與第二調節桿,且固定螺孔開設在第一調節桿上,所述第一調節桿的底端與第二調節桿的頂端分別插接于調節套的內腔上部和內腔下部,所述調節套的內腔中心位置還固定有限位板,所述調節套的側壁還固定有與第一調節桿相適配的第一鎖緊螺栓,且第一鎖緊螺栓的下方還設置有與第二調節桿相適配的第二鎖緊螺栓,所述第二調節桿上還開有導向槽,且送秧頭插接于導向槽的內腔。
[0005]優選的,所述導向槽為一體成型的“U”字型,且第二調節桿的底端為圓錐狀。
[0006]優選的,所述調節套的內腔上部與下部均設置有與第一調節桿和第二調節桿相適配的限位彈簧,且限位彈簧通過彈簧座固定在限位板上。
[0007]與現有技術相比,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該可調式水稻插秧機送秧機構結構簡單,通過改進送秧頭與分離桿的組合方式,并且分離桿再用伸縮式結構,可使該送秧機構能夠滿足不同大小高度的秧苗的送秧需求,大大的降低了插秧機在工作過程中的空穴率與傷苗率,使該送秧機構的使用范圍更廣,更加實用。
【附圖說明】
[0008]圖1為本實用新型結構不意圖;
[0009]圖2為本實用新型分離桿結構示意圖。
[0010]圖中:1固定座、2送秧桿、21送秧頭、3分離桿、31第一調節桿、32第二調節桿、33固定螺孔、34調節套、35限位板、36第一鎖緊螺栓、37第二鎖緊螺栓、38導向槽、4固定螺栓。
【具體實施方式】
[0011]下面將結合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的附圖,對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進行清楚、完整地描述,顯然,所描述的實施例僅僅是本實用新型一部分實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實施例。基于本實用新型中的實施例,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在沒有做出創造性勞動前提下所獲得的所有其他實施例,都屬于本實用新型保護的范圍。
[0012]請參閱圖1-2,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技術方案:一種可調式水稻插秧機送秧機構,包括固定座1,固定座1的內腔活動連接有送秧桿2,送秧桿2的另一端固定有送秧頭21,固定座1的上端通過固定螺栓4與固定螺孔33配合固定有分離桿3,通過固定螺栓4與固定螺孔33的配合從而對固定座1和分離桿3進行鎖緊,分離桿3包括第一調節桿31與第二調節桿32,且固定螺孔33開設在第一調節桿31上,第一調節桿31的底端與第二調節桿32的頂端分別插接于調節套34的內腔上部和內腔下部,調節套34的內腔中心位置還固定有限位板35,調節套34的側壁還固定有與第一調節桿31相適配的第一鎖緊螺栓36,調節套34的內腔上部與下部均設置有與第一調節桿31和第二調節桿32相適配的限位彈簧,且限位彈簧通過彈簧座固定在限位板35上,限位彈簧可有效的防止其脫落,且第一鎖緊螺栓36的下方還設置有與第二調節桿32相適配的第二鎖緊螺栓37,第二調節桿32上還開有導向槽38,導向槽38為一體成型的“U”字型,且第二調節桿32的底端為圓錐狀,且送秧頭21插接于導向槽38的內腔,通過改進送秧頭21與分離桿3的組合方式,并且分離桿3再用伸縮式結構,可使該送秧機構能夠滿足不同大小高度的秧苗的送秧需求,大大的降低了插秧機在工作過程中的空穴率與傷苗率,使該送秧機構的使用范圍更廣,更加實用。
[0013]盡管已經示出和描述了本實用新型的實施例,對于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脫離本實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況下可以對這些實施例進行多種變化、修改、替換和變型,本實用新型的范圍由所附權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主權項】
1.一種可調式水稻插秧機送秧機構,包括固定座(1),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座(1)的內腔活動連接有送秧桿(2),所述送秧桿(2)的另一端固定有送秧頭(21),所述固定座(1)的上端通過固定螺栓(4)與固定螺孔(33)配合固定有分離桿(3),所述分離桿(3)包括第一調節桿(31)與第二調節桿(32),且固定螺孔(33)開設在第一調節桿(31)上,所述第一調節桿(31)的底端與第二調節桿(32)的頂端分別插接于調節套(34)的內腔上部和內腔下部,所述調節套(34)的內腔中心位置還固定有限位板(35),所述調節套(34)的側壁還固定有與第一調節桿(31)相適配的第一鎖緊螺栓(36),且第一鎖緊螺栓(36)的下方還設置有與第二調節桿(32)相適配的第二鎖緊螺栓(37),所述第二調節桿(32)上還開有導向槽(38),且送秧頭(21)插接于導向槽(38)的內腔。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可調式水稻插秧機送秧機構,其特征在于:所述導向槽(38)為一體成型的“U”字型,且第二調節桿(32)的底端為圓錐狀。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可調式水稻插秧機送秧機構,其特征在于:所述調節套(34)的內腔上部與下部均設置有與第一調節桿(31)和第二調節桿(32)相適配的限位彈簧,且限位彈簧通過彈簧座固定在限位板(35)上。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可調式水稻插秧機送秧機構,包括固定座,所述固定座的內腔活動連接有送秧桿的一端,所述送秧桿的另一端固定有送秧頭,所述固定座的上端通過固定螺栓與固定螺孔配合固定有分離桿,所述分離桿包括第一調節桿與第二調節桿,且固定螺孔開設在第一調節桿上,所述第一調節桿的底端與第二調節桿的頂端分別插接于調節套的內腔上部和內腔下部,所述調節套的內腔中心位置還固定有限位板,所述調節套的側壁還固定有與第一調節桿相適配的第一鎖緊螺栓,且第一鎖緊螺栓的下方還設置有與第二調節桿相適配的第二鎖緊螺栓,所述第二調節桿上還開有導向槽,且送秧頭插接于導向槽的內腔。該送秧機構結構簡單,實用性更強。
【IPC分類】A01C11/00
【公開號】CN205093142
【申請號】CN201520894149
【發明人】喬保建, 陶元平, 喬峰, 任代勝, 夏祥華, 郭金寶, 趙艷飛, 郭家寶, 汪維善
【申請人】安徽袁糧水稻產業有限公司
【公開日】2016年3月23日
【申請日】2015年11月11日
網友詢問留言 已有0條留言
  •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精彩留言會獲得點贊!
1
韩国伦理电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