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sting id="vjp15"></listing><menuitem id="vjp15"></menuitem><var id="vjp15"></var><cite id="vjp15"></cite>
<var id="vjp15"></var><cite id="vjp15"><video id="vjp15"><menuitem id="vjp15"></menuitem></video></cite>
<cite id="vjp15"></cite>
<var id="vjp15"><strike id="vjp15"><listing id="vjp15"></listing></strike></var>
<var id="vjp15"><strike id="vjp15"><listing id="vjp15"></listing></strike></var>
<menuitem id="vjp15"><strike id="vjp15"></strike></menuitem>
<cite id="vjp15"></cite>
<var id="vjp15"><strike id="vjp15"></strike></var>
<var id="vjp15"></var>
<var id="vjp15"></var>
<var id="vjp15"><video id="vjp15"><thead id="vjp15"></thead></video></var>
<menuitem id="vjp15"></menuitem><cite id="vjp15"><video id="vjp15"></video></cite>
<var id="vjp15"></var><cite id="vjp15"><video id="vjp15"><thead id="vjp15"></thead></video></cite>
<var id="vjp15"></var>
<var id="vjp15"></var>
<menuitem id="vjp15"><span id="vjp15"><thead id="vjp15"></thead></span></menuitem>
<cite id="vjp15"><video id="vjp15"></video></cite>
<menuitem id="vjp15"></menuitem>

一種適用于刺參-鮑魚-大型海藻混合優化養殖的裝置的制造方法

文檔序號:8870044閱讀:371來源:國知局
一種適用于刺參-鮑魚-大型海藻混合優化養殖的裝置的制造方法
【技術領域】
[0001]本發明屬于海水養殖領域,具體涉及一種適用于刺參-鮑魚-大型海藻混合優化養殖的裝置。
【背景技術】
[0002]海水養殖自身污染是導致近海海域富營養化的重要因素之一。近年來圍繞刺參和鮑魚的復合生態養殖開展了很多科研和生產實踐活動。刺參能夠清除并利用鮑魚養殖產生的生物沉積物,減少養殖區底部出現的物質和能量的聚集,可降低濾食性貝類養殖系統的自身污染,故現階段對參鮑混養的研宄較多。而大型海藻在生長過程中大量吸收C02、N、P等生源要素、通過光合作用釋放02并合成和累積有機物質,可作為生物過濾器與參鮑混養,在降低養殖水體營養負荷的同時提高養殖的經濟效益和生態效益。但是目前對參-鮑-藻三者混養的研宄較少,缺乏成熟的養殖裝置。

【發明內容】

[0003]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發明特別涉及了一種適用于刺參-鮑魚-大型海藻混合優化養殖的裝置,所述裝置外形是六角形柱狀,包括框架、網衣、沉子、吊繩、浮子及苗簾;所述裝置框架由三層六角形塑料網狀隔板組成,將所述裝置分隔為上中下三層,上層養殖鮑魚,中層養殖刺參,下層連接沉子;所述網衣與框架連接形成網籠,所述網衣上端連接吊繩,所述吊繩上端連接浮子;所述苗簾固定在網衣上;所述上層與中層之間的網狀隔板為第一隔板,所述第一隔板包括六角錐形網狀漏斗板和六角形網狀平板,所述六角形網狀平板的六個邊分別與漏斗板的斜邊連接,連接處距離網籠的水平距離為5-lOcm,連接處設有多個網孔。
[0004]進一步的,所述苗簾為矩形簾狀結構,所述苗簾的上邊沿和下邊沿連接鎖扣,通過鎖扣與網籠的外側面連接。
[0005]進一步的,所述苗簾位于六角形柱狀裝置的相間隔的三個側面上。
[0006]進一步的,所述網衣為聚乙稀繩網,網孔為1.5cm。
[0007]進一步的,所述六角錐形網狀漏斗板的網孔為0.5-0.8cm。
[0008]進一步的,所述六角形網狀平板網孔為1-1.5cm。
[0009]與現有技術相比,本發明的優點和積極效果是:本實用新型提出了一種適用于刺參-鮑魚-大型海藻混合優化養殖的裝置,該裝置是利用海水混養系統的生物互利機制,實現養殖水體自凈和可持續的海產品的養殖方式。本裝置在鮑魚養殖層與海參養殖層之間設置網狀漏斗板可以對鮑魚的生物沉積物起到聚集的作用,提高刺參對生物沉積物的利用率,有利于改善海洋污染問題。本裝置采用大型海藻的混合養殖,為養殖生物提供了豐富的餌料,同時又能增加水體溶解氧的濃度,對養殖水域自我凈化和生態修復,實現海水養殖業的可持續性發展,具有積極的意義。
【附圖說明】
[0010]圖1.本發明的刺參-鮑魚-大型海藻混合優化養殖裝置示意圖;
[0011]圖2.本發明的刺參-鮑魚-大型海藻混合優化養殖裝置縱剖面示意圖;
[0012]圖3.本發明的第一隔板的俯視圖;
[0013]圖4.本發明的苗簾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0014]下面結合【具體實施方式】對本發明的技術方案作進一步詳細的說明。
[0015]本實用新型所采用的技術方案如下:一種適用于刺參-鮑魚-大型海藻混合優化養殖的裝置,該裝置外形是六角形柱狀,由框架、網衣、沉子、吊繩I和浮子組成,如圖1所不O
[0016]所述裝置框架由三層六角形塑料網狀隔板組成,將所述裝置分隔為上中下三層,上層3養殖鮑魚,中層4養殖刺參,下層5連接沉子。所述網衣與框架連接形成網籠,所述網衣上端連接吊繩,所述吊繩上端連接浮子,所述浮子與沉子的作用是將整個裝置完全展開。所述網衣的材料采用聚乙稀繩網,網孔為1.5cm。
[0017]所述上層3與中層4之間的網狀隔板為第一隔板,所述第一隔板包括六角錐形網狀漏斗板11和六角形網狀平板12,如圖2所示,所述六角形網狀平板的六個邊分別與漏斗板的斜邊連接,連接處距離網籠的水平距離為5-lOcm,連接處設有多個網孔,網孔為0.5-0.8cm。所述六角形網狀平板起到承托鮑魚的作用,如圖3所示,網孔為1_1.5cm,網孔小于鮑魚苗的規格,防止鮑魚苗墜入漏斗板。所述六角錐形網狀漏斗板的網孔為0.5-0.8cm,便于鮑魚的生物沉積物落入中層。當附著于網衣及平板上的鮑魚產生的生物沉積物向下墜落到漏斗板時,漏斗板對其產生向下滑動的力,在向下滑動的過程中通過漏斗板的網孔墜落到刺參養殖層,供刺參食用,因此所述六角錐形網狀漏斗板的作用是對鮑魚的生物沉積物起到聚集的作用,防止因海水的橫向流動將生物沉積物帶出網籠,降低刺參對生物沉積物的利用率,不利于改善海洋污染問題。
[0018]本發明還包括供海藻附著生長的苗簾2,如圖4所示,苗簾整體為矩形簾狀結構,所述苗簾的上邊沿和下邊沿連接鎖扣6,將采苗后的苗簾用鎖扣固定到網籠的外側面,方便摘取,本裝置選用六角形柱狀可以方便外側掛苗簾,優選的在六角形柱狀表面相間隔的三個側面設置苗簾,可以保證足夠的透光性,為海參和鮑魚提供足夠的食物。
[0019]本裝置透光性好,增加了可以掛藻的裝置,投入成本較低,易推廣。在鮑魚養殖層與海參養殖層之間設置網狀漏斗板可以對鮑魚的生物沉積物起到聚集的作用,提高刺參對生物沉積物的利用率,有利于改善海洋污染問題。由于大型海藻的增殖,整個養殖過程,不需要投喂飼料,而且由于海藻對雜藻及浮泥的阻擋,可保持養殖籠長期清潔,這樣可極大降低或免去洗刷養殖籠的勞動強度,因此降低了人力資源成本,具有很好的推廣應用價值。
[0020]將采苗后的苗簾用鎖扣固定到養殖籠的外側面,養殖籠上層投放50-60粒鮑苗(規格2-3cm/粒),中間層投放10-20頭刺參苗(規格4-5cm/頭)進行混養。采用海上筏架進行吊掛養殖,以浮標做浮子,海上養殖選擇風浪小,潮流暢通,水質肥沃,透明度l-3m的近岸海區,相鄰兩籠吊掛相距3 m左右。定期對養殖裝置進行清理,清除附著在苗簾、網籠和鮑魚殼上的雜藻、牡蠣、藤壺等敵害生物。發現個別死亡個體應及時撈出,并集中移至陸上處理,不亂扔到養殖區中,避免造成交叉污染。
[0021]以上實施例僅是本發明若干種優選實施方式中的一種,應當指出,本發明不限于上述實施例;對于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來說,依然可以對前述實施例所記載的技術方案進行修改,或者對其中部分技術特征進行等同替換;而這些修改或替換,并不使相應技術方案的本質脫離本發明所要求保護的技術方案的精神和范圍。
【主權項】
1.一種適用于刺參-鮑魚-大型海藻混合優化養殖的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裝置外形是六角形柱狀,包括框架、網衣、沉子、吊繩、浮子及苗簾;所述裝置框架由三層六角形塑料網狀隔板組成,將所述裝置分隔為上中下三層,上層養殖鮑魚,中層養殖刺參,下層連接沉子;所述網衣與框架連接形成網籠,所述網衣上端連接吊繩,所述吊繩上端連接浮子;所述苗簾固定在網衣上;所述上層與中層之間的網狀隔板為第一隔板,所述第一隔板包括六角錐形網狀漏斗板和六角形網狀平板,所述六角形網狀平板的六個邊分別與漏斗板的斜邊連接,連接處距離網籠的水平距離為5-lOcm,連接處設有多個網孔。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適用于刺參-鮑魚-大型海藻混合優化養殖的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苗簾為矩形簾狀結構,所述苗簾的上邊沿和下邊沿連接鎖扣,通過鎖扣與網籠的外側面連接。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一種適用于刺參-鮑魚-大型海藻混合優化養殖的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苗簾位于六角形柱狀裝置的相間隔的三個側面上。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適用于刺參-鮑魚-大型海藻混合優化養殖的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網衣為聚乙烯繩網,網孔為1.5cm。
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適用于刺參-鮑魚-大型海藻混合優化養殖的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六角錐形網狀漏斗板的網孔為0.5-0.Scm0
6.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適用于刺參-鮑魚-大型海藻混合優化養殖的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六角形網狀平板網孔為1-1.5cm。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適用于刺參-鮑魚-大型海藻混合優化養殖的裝置,所述裝置外形是六角形柱狀,包括框架、網衣、沉子、吊繩、浮子及苗簾;所述裝置框架由三層六角形塑料網狀隔板組成,將所述裝置分隔為上中下三層,上層養殖鮑魚,中層養殖刺參,下層連接沉子;所述上層與中層之間的網狀隔板為第一隔板,所述第一隔板包括六角錐形網狀漏斗板和六角形網狀平板,所述六角形網狀平板的六個邊分別與漏斗板的斜邊連接,連接處距離網籠的水平距離為5-10cm,連接處設有多個網孔。該裝置是利用海水混養系統的生物互利機制,實現養殖水體自凈和可持續的海產品的養殖方式。
【IPC分類】A01K61-00, A01G33-00
【公開號】CN204579524
【申請號】CN201520285712
【發明人】呂芳, 詹冬梅, 宋愛環, 辛美麗, 鄒琰
【申請人】山東省海洋生物研究院
【公開日】2015年8月26日
【申請日】2015年5月6日
網友詢問留言 已有0條留言
  •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精彩留言會獲得點贊!
1
韩国伦理电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