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污堵海區刺參育苗雙層網箱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育苗網箱,特別是防污堵海區刺參育苗雙層網箱。
【背景技術】
[0002]刺參作為我省海水養殖支柱品種,養殖面積近百萬畝,每年需要苗種20億尾以上。
[0003]目前,刺參養殖企業所需苗種來源主要是由工廠化育苗室來提供,室內苗種生產過程中,一些企業為提高單位面積產量,追求經濟效益,大量使用抗生素和消毒劑,甚至使用違禁的藥物,生產的苗種品質低劣、適應環境能力弱、抗病力差。苗種投放后,成活率偏低,成參品質差,嚴重影響了刺參養殖業的健康發展,尤其是海區底播增殖更缺少健康優質苗種。
[0004]同時傳統的海區網箱育苗面臨育苗后期網衣污堵嚴重、水交換量減少、水質惡化、餌料附著量不夠,從而影響參苗成活率等問題。曾經有部分企業嘗試中途更換網箱,但操作困難和高造價導致企業放棄。目前,上述育苗過程中的網箱污堵的清理方法沒有比較成熟的技術手段。
【發明內容】
[0005]為解決刺參海區網箱育苗過程中,網箱污堵的問題,提高參苗成活率,保障刺參苗種產量,本發明提供了一種防污堵海區刺參育苗雙層網箱,其特征在于,包括由固定有浮漂4的浮板3圍成的矩形框架、固定于框架內邊緣的敞口立方體網衣以及網衣底部四角及邊緣固定的墜石6;所述網衣為敞口箱體結構,包括敞口立方體結構的外圍網衣2及固定于外圍網衣相對兩側壁的內襯網衣1,所述外圍網衣2為200?260目篩網結構網衣,所述內襯網衣I為30?40目篩網結構網衣;所述箱體內部設置有防風石7。
[0006]優選方式下,所述浮板3為木質結構浮板;所述浮漂4為泡沫材質浮漂。
[0007]優選方式下,所述浮漂4由聚乙烯纜繩捆扎固定于所述浮板3下方。
[0008]優選方式下,所述網衣敞口處邊緣通過繩索固定于浮板上。
[0009]最優方式下,所述網衣敞口處邊緣包裹若干硬質漂浮物并由繩索扎緊,所述繩索另一端固定于浮板上。這樣做的主要目的是避免傳統的固定方法使網衣撕裂,進而保證整個育苗過程中網衣不會因固定問題而損壞。
[0010]優選方式下,所述內襯網衣I與外圍網衣2上邊分離,其它三邊縫固。在固定到浮板上時,雙層網衣的上端未綁扎的部分是開口的。
[0011]將雙層網順海流方向鋪設,育苗后期,順海流方向200?260目篩網污堵嚴重時,從兩層網的縫隙用刀割破外側200?260目篩網,直至網底,200?260目網衣漂流于水中,30?40目篩網外露成為育苗網箱主網衣。
[0012]優選方式下,所述防風石由繩索固定,繩索一端固定防風石7,另一端與浮板3固定,防風石7懸掛于網箱內,距離網箱底部5?10cm。防風石不與網箱固定,且只起到擠壓防風的作用。
[0013]優選方式下,多個所述網箱的浮板3邊緣與邊緣固定連接,形成組合。
[0014]最優方式下,所述組合網箱為四個網箱、2X2排列構成;每組組合網箱的連接處留有夾縫,夾縫處固定有防撞輪胎,避免海流拉動造成網箱框架損壞,網箱每兩個成一排,一方面干活操作方便,另一方便比單一網箱成排更具有穩定性。所述防撞物優選為廢舊輪月臺O
[0015]本實用新型同現有技術相比,具有如下優點:
[0016]1、與傳統的網箱四面都為200?260目篩卷的育苗技術相比能夠有效保證水質提供充足餌料,進而提高成活率;
[0017]2、與育苗后期采用換網方式相比,大大降低了網箱成本,同時減少苗量損失,更為重要的是降低了勞動力成本,操作更加方便。
[0018]這種方法可以在本領域中廣泛應用,其市場前景十分廣闊,為刺參海區網箱育苗提供了有力的技術保障。
【附圖說明】
[0019]圖1是防污堵海區刺參育苗雙層網箱分解圖;
[0020]圖2是防污堵海區刺參育苗雙層網箱外圍網衣與內襯網衣的縫合示意圖;
[0021]圖3是防污堵海區刺參育苗雙層網箱網衣邊緣的固定方法示意圖;
[0022]圖4是防污堵海區刺參育苗雙層網箱組合排布圖。
[0023]圖中,I為內襯網衣,2為外圍網衣,3為網箱浮板,4為網箱浮漂,5為繩索、6為墜石、7為防風石、8為硬質漂浮物。
【具體實施方式】
[0024]一種防污堵海區刺參育苗雙層網箱,具體技術方法如下:
[0025]網箱制作:在確定的海區內,采用打粧的方式固定好網箱。網箱框架由泡沫浮漂4和長約5米的浮板3用聚乙烯纜繩捆扎而成,所述浮板為木板。相當于用4根等長木板(長5米,寬40cm,厚4cm以上),每兩塊木板銜接處用4?6個M16的鉚釘固定,先釘裝成一個正方形框架;然后分別在每條木板下固定2個圓柱形浮漂,圓柱形浮漂的長與木板平行。
[0026]固定外圍網衣2時,其中相對的兩面網壁和網底采用200目篩卷,另外一對網壁選用200目內襯40目篩網的雙層網衣制成,所述內襯的40目篩網即為內襯網衣I ;40目的內襯網衣I與同側200目外圍網衣2的下、左、右三邊縫合在一起,上邊分開不縫合。
[0027]而后在網箱外,也就是與200目網在網箱外固定(系繩5)、4個角外加4個底邊的中點處固定墜石6,共8個,繩子5 —端系墜石6,與網箱固定(網箱制作過程中有的帶可系的繩),另一端可系在浮板3上;在網箱內設置防風石7,防風石7固定在繩子一端,繩子的另一端與浮板3固定,防風石懸掛于網箱內,不與網箱固定,且距離網箱底部5?10cm,只起到擠壓防風的作用。
[0028]海區選擇:近岸內灣,漲落潮水流變化相對穩定,流速緩慢,風浪較小。海區環境條件符合GB/T 18407.4要求。
[0029]網箱入海:將雙層網順海流方向鋪設,網衣上邊固定時需用網衣包裹硬質漂浮物8,如苯板小塊,然后繩索扎緊再固定到網箱框架上;雙層網衣縫制時上端未縫合,在固定時雙層網衣包裹硬質漂浮物8,非固定處的兩層網衣是分開的。
[0030]后期操作:育苗后期,順海流方向200篩網污堵嚴重時,從兩層網的縫隙用刀割破外側200目篩網,直至網底,200目網衣漂流于水中,40目篩網外露成為育苗網箱主網衣。
[0031]本實用新型提出雙層網衣,即順水流方向200目網衣內襯同等大小40目網衣,待200目網衣污堵后,將其割去露出40目網衣,可以有效增加水交換量、調節水質增加天然餌料附著量,從而提高產量,而且與原有的換網技術相比,減少了參苗損失,降低了網衣成本,節省了大量的人工,操作更方便。
[0032]以上所述,僅為本發明較佳的【具體實施方式】,但本發明的保護范圍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術領域的技術人員在本發明披露的技術范圍內,根據本發明的技術方案及其發明構思加以等同替換或改變,都應涵蓋在本發明的保護范圍之內。
【主權項】
1.一種防污堵海區刺參育苗雙層網箱,其特征在于,包括由固定有浮漂(4)的浮板(3)圍成的方形框架、固定于框架內邊緣的敞口立方體網衣以及網衣底部四角及邊緣固定的墜石(6);所述網衣為敞口箱體結構,包括敞口立方體結構的外圍網衣(2)及固定于外圍網衣相對兩側壁的內襯網衣(I),所述外圍網衣(2)為200?260目篩網結構網衣,所述內襯網衣(I)為30?40目篩網結構網衣;所述箱體內部設置有防風石(7)。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防污堵海區刺參育苗雙層網箱,其特征在于,所述浮板(3)為木質結構浮板;所述浮漂(4)為泡沫材質浮漂。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防污堵海區刺參育苗雙層網箱,其特征在于,所述浮漂(4)由聚乙烯纜繩捆扎固定于所述浮板(3)下方。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防污堵海區刺參育苗雙層網箱,其特征在于,所述網衣敞口處邊緣通過繩索固定于浮板上。5.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防污堵海區刺參育苗雙層網箱,其特征在于,所述網衣敞口處邊緣包裹若干硬質漂浮物(8)并由繩索扎緊,所述繩索另一端固定于浮板上。6.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防污堵海區刺參育苗雙層網箱,其特征在于,所述內襯網衣(I)與外圍網衣(2)上邊分離,其它三邊縫固。7.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防污堵海區刺參育苗雙層網箱,其特征在于,所述防風石由繩索固定,繩索一端固定防風石(7),另一端與浮板(3)固定,防風石(7)懸掛于網箱內,距離網箱底部5?1cm08.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防污堵海區刺參育苗雙層網箱,其特征在于,多個所述網箱的浮板(3)邊緣與邊緣固定連接,形成組合。9.根據權利要求8所述防污堵海區刺參育苗雙層網箱,其特征在于,所述組合網箱為四個網箱、2X2排列構成;每組組合網箱的連接處留有夾縫,夾縫處固定有防撞物。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育苗網箱,特別是防污堵海區刺參育苗雙層網箱。鉚釘固定的網箱框架有泡沫浮漂和長約5米的木板用聚乙烯纜繩捆扎而成。網箱的制作選擇一對相對的網壁和網底為200目篩卷,另外一對網壁選用200目內襯40目篩網的雙層網衣制成。育苗后期,順海流方向200篩網污堵嚴重時,從兩層網的縫隙用刀割破外側200目篩網,直至網底,200目網衣漂流于水中,40目篩網外露成為育苗主網衣。與傳統的網箱四面都為200目篩卷的育苗技術相比能夠有效保證水質提供充足餌料,進而提高成活率;與育苗后期采用換網方式相比,大大降低了網箱成本,同時減少苗量損失,更為重要的是降低了勞動力成本,操作更加方便。
【IPC分類】A01K61/00
【公開號】CN204930002
【申請號】CN201520742580
【發明人】劉彤, 孫陽, 陳文博, 宋曉陽, 郝佳, 楊婷婷, 周竹君, 姜成斌, 紀衛東
【申請人】大連市水產技術推廣總站
【公開日】2016年1月6日
【申請日】2015年9月2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