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生態果蔬酵素制備方法
【專利摘要】本發明公開了一種微生態果蔬酵素制備方法,以嗜酸乳桿菌、凝結芽孢桿菌、納豆芽孢桿菌、釀酒酵母、屎腸球菌和雙歧桿菌6種益生菌中的4~6種,在含有紅糖,甘草和鮮紅薯為組份的培養基里培養,再通過含有紅糖和甘草的稀釋培養液進行活化培養,制成的微生態制劑為發酵劑,來發酵新鮮水果蔬菜和中草藥的果漿。本發明應用微生態發酵技術把微生態制劑中的微生物酵素與果蔬及中草藥中的天然植物酵素綜合成復合酵素補充劑,即稱為微生態果蔬酵素,其產品劑型有液體或固體劑型(粉劑)。在醫療,保健,美容領域,取得了非常理想的效果。
【專利說明】微生態果蔬酵素制備方法
【技術領域】
[0001]本發明涉及生物中藥工程領域,更具體地說,涉及一種微生態酵素制劑的制備。
【背景技術】
[0002]人類長壽90%依賴酵素。醫學研究發現酵素是控制人體消化吸收與細胞代謝的關鍵物質。歐美發達國家早已開始廣泛食用酵素補充劑,并應用于醫療、保健、美容等多個領域。適當補充酵素不僅能直接改善胃腸的功能,增進營養提高體質,而且對糖尿病,心腦血管病及腫瘤等有較好的防治作用。專家們大都采用益生菌培養發酵制造“微生物酵素”補充齊U。而益生菌培養發酵制成的微生態制劑(益生菌活菌制劑)就是很好的“微生物酵素”補充劑。微生態制劑不僅能補充腸道益生菌,調整菌群平衡失調,同時也是“微生物酵素”的補充劑;有的專家還采用水果蔬菜等果蔬材料自然發酵制造“植物酵素”補充劑,這樣單用“微生物酵素”或“植物酵素”補充劑,其功能效果比較單純。而采用益生菌活菌制劑(微生態制劑)與果蔬及中草藥相結合制造“復合酵素”補充劑的方法,特別是與中草藥結合制造“復合酵素”補充劑的方法,未見有文獻公開報道過。
[0003]微生態果蔬酵素,通過1100人的試用觀察,證明本品對中老年人胃腸功能紊亂,如便秘、腹瀉、消化不良、食欲不振,特別是經“化療防療”造成的食欲不振,不思飲食,免疫力下降的病人得到了康復,取得了延年益壽的效果。本品對急慢性胃腸炎、食物中毒、脂肪肝、糖尿病、癌癥及萎縮性胃炎等,都得到明顯的治療效果。本品外用涂抹于患處,治療青春痘、濕疹瘙癢、腳氣等皮膚病以及口腔炎,婦女陰道炎等也都得到明顯的治療效果。本品又是美容佳品,如內服和外用同時應用效果更佳。
【發明內容】
[0004]本發明涉及一種微生態果蔬酵素制備方法,應用微生態制劑為發酵劑,對果蔬及中草藥的果漿進行生物發酵制備新一代微生態制劑,即微生態酵素制劑的方法。本發明的目的是應用微生態學原理和中醫藥學理論,采用微生態發酵技術,把微生態制劑與果蔬和中草藥三者相結合制造“復合酵素”補充劑,從而提供一種微生態果蔬酵素。
[0005]為了達到上述目的,本發明提供一種微生態果蔬酵素制備方法,主要生產液體型微生態果蔬酵素,包括如下步驟:
[0006]S1、取新鮮果蔬或中草藥原料一種或多種,洗凈,晾曬浙干表面水份,破碎成漿液;
[0007]S2、微生態制劑的制備:
[0008]S2a)制備母發酵劑:以嗜酸乳桿菌、凝結芽孢桿菌、納豆芽孢桿菌、釀酒酵母、屎腸球菌和雙歧桿菌6種益生菌中的4?6種分別接種于培養基中,35?39°C,各自培養48?72小時后,再按等重方式混合,復合成母發酵劑;所述培養基以水為基礎,加入總重量I?3%的海藻、2?5%的紅糖、I?3%的甘草、5?10%的黃豆芽和10?20%的鮮紅薯;
[0009]S2b)制備稀釋活化液:以步驟SI所得漿液重量為標準,混合I?7倍的純凈水、0.0l?0.1倍的甘草、0.1?0.2倍的紅糖,煎煮,沸騰后,維持5分鐘,停止加熱,得稀釋活化液;
[0010]S2c)取步驟SI所得漿液重量0.01?0.05倍的所述母發酵劑,接種在所述稀釋活化液中,培養20?30分鐘,得微生態制劑,裝進發酵罐中;
[0011]S3、將步驟SI所得漿液,放入所述發酵罐中,密封,在25?39°C條件下,發酵3?5天,以15?40目篩過濾,得到濾液;
[0012]S4、將所述濾液密封,25?39°C,發酵2?5天;15?30°C條件下,密封靜置沉淀5?10天;
[0013]S5、取步驟S4沉淀后的上清液灌裝成液體型微生態果蔬酵素。
[0014]其中,所述新鮮果蔬或中草藥原料為:菠蘿,橙,桔,胡蘿卜,香菇,洋蔥,西紅柿,紅薯,馬鈴薯,山藥,枸杞子,菊芋,蒲公英、松針、蘋果、葡萄、草莓、梨的一種或多種。
[0015]優選方式下,還包括步驟S6:步驟S3過濾后的料渣,摻入輔料制成微生態酵素飼料或有機肥料;所述輔料為麥麩或豆栢。
[0016]此外,本發明還提供了另一種微生態果蔬酵素制備方法,主要生產固體型微生態果蔬酵素,包括如下步驟:
[0017]S1、取新鮮果蔬或中草藥原料一種或多種,洗凈,晾曬浙干表面水份,破碎成漿液;
[0018]S2、微生態制劑的制備:
[0019]S2a)制備母發酵劑:以嗜酸乳桿菌、凝結芽孢桿菌、納豆芽孢桿菌、釀酒酵母、屎腸球菌和雙歧桿菌6種益生菌中的4?6種分別接種于培養基中,35?39°C,各自培養48?72小時后,再按等重方式混合,復合成母發酵劑;所述培養基以水為基礎,加入總重量I?3%的海藻、2?5%的紅糖、I?3%的甘草、5?10%的黃豆芽和10?20%的鮮紅薯;
[0020]S2b)制備稀釋活化液:以步驟SI所得漿液重量為標準,混合I?7倍的純凈水、
0.01?0.1倍的甘草、0.1?0.2倍的紅糖,煎煮,沸騰后,維持5分鐘,停止加熱,得稀釋活化液;
[0021]S2c)取步驟SI所得漿液重量0.01?0.05倍的所述母發酵劑,接種在所述稀釋活化液中,培養20?30分鐘,得微生態制劑,裝進發酵罐中;
[0022]S3、將步驟SI所得漿液,放入所述發酵罐中,密封,在25?39°C條件下,發酵3?5天,以15?40目過濾,得到濾液;
[0023]S4、將所述濾液密封,25?39°C,發酵2?5天;15?30°C條件下,密封靜置沉淀5?10天;
[0024]S5、取步驟S4沉淀物,摻入其重量I?1.4倍的紅薯粉、馬鈴薯粉、山藥粉或菊芋粉中的一種或多種粉,攪拌均勻,在20?39°C條件下,堆積發酵24?48小時,再散開,在40°C以下條件下,通風晾干,即成固體型微生態果蔬酵素,灌裝成粉劑,顆粒劑或膠囊。
[0025]所述新鮮果蔬或中草藥原料為:菠蘿,橙,桔,胡蘿卜,香菇,洋蔥,西紅柿,紅薯,馬鈴薯,山藥,枸杞子,菊芋,蒲公英、松針、蘋果、葡萄、草莓、梨的一種或多種。
[0026]優選方式下,還包括步驟S6:步驟S3過濾后的料渣,摻入輔料制成微生態酵素飼料或有機肥料;所述輔料為麥麩或豆栢。
[0027]本發明應用微生態學原理和中醫藥學理論,采用微生態發酵技術,把微生態制劑與新鮮水果蔬菜和中草藥三者相結合,制造“復合酵素”補充劑,即微生態果蔬酵素,為國內首創。
[0028]微生態果蔬酵素,具有微生態制劑能調整腸道菌群平衡和補充“微生物酵素”的功能,又具有補充新鮮果蔬及中草藥的營養素和“植物酵素”的功能,是功能齊全的“復合酵素”補充劑。它不僅沒有任何毒副作用,而且有解毒排毒之功能,是用于養生和自然療法最理想的生物中藥。
[0029]生產“微生態果蔬酵素”的果蔬原料來源豐富,可利用水果罐頭廠的邊角余料,或收集果農的破裂果,落地果,擠壓損傷果等廢棄水果為原料,通過益生菌發酵凈化,生產出人們喜歡的綠色食品,變廢為寶。本發明消耗能源少,生產設備投資小,是一項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的開發項目。
【具體實施方式】
[0030]一種微生態果蔬酵素的制備方法,是按下述步驟實現的:
[0031](I)取新鮮果蔬原料(或中草藥原料),如菠蘿,橙,桔,胡蘿卜,香菇,洋蔥,西紅柿,紅薯,馬鈴薯,山藥,枸杞子,菊芋,蒲公英、松針、蘋果、葡萄、草莓、梨等一種或多種,稱取一定重量,清洗干凈,晾曬浙干表面水份,破碎成果漿;
[0032](2)微生態制劑(生產發酵劑)的制備:
[0033]a)母發酵劑的制備,它是以嗜酸乳桿菌,凝結芽孢桿菌,納豆芽孢桿菌,釀酒酵母,屎腸球菌和雙歧桿菌6種益生菌中的4?6種分別接種在含有I?3%海藻、2?5%的紅糖、I?3%的甘草,5?10%的黃豆芽和10?20%的鮮紅薯為成份的培養基里,放35?39°C條件下,培養48?72小時,再按1:1重量比,復合成母發酵劑;
[0034]b)稀釋活化液的制備,是取占果蔬原料重量I?7倍的純凈水,加入占果蔬原料重量0.01?0.1倍的甘草,再加入占果蔬原料重量0.1?0.2倍的紅糖煎煮開后,維持5分鐘停止加熱,即成母發酵劑的稀釋活化液;
[0035]c)取占果蔬原料重量0.01?0.05倍的母發酵劑接種在稀釋活化液里。活化培養20?30分鐘,即成生產發酵劑——微生態制劑,裝進發酵罐中;
[0036](3)將上述果蔬原料的果漿,放入裝有微生態制劑的發酵罐中,密封,在25?39°C條件下,發酵3?5天,用一層醫用紗布(15?40目篩)過濾,得到濾液又放回發酵罐中,在同樣的條件下,繼續發酵2?5天后,在15?30°C條件下,密封靜置沉淀5?10天;
[0037](4)取沉淀后的上清液灌裝成微生態果蔬酵素液(液體劑型),沉淀物,摻入其重量I?1.4倍的紅薯粉,馬鈴薯粉,山藥粉或菊芋粉中的一種或多種粉,攪拌均勻,在20?39°C條件下,堆積發酵24?48小時,再散開,在40°C以下條件下,通風晾干,即成微生態果蔬酵素固體劑型,灌裝成粉劑,顆粒劑或膠囊;
[0038](5)上述過濾出的料渣,摻入輔料(麥麩或豆栢等)制成微生態酵素飼料或有機肥料。
[0039]實施例1
[0040]( I)稱取重量為1000克的鮮菠蘿,清洗干凈,晾曬浙干表面水份,破碎成果漿。
[0041](2)微生態制劑(生產發酵劑)制備:用嗜酸乳桿菌,凝結芽孢桿菌,納豆芽孢桿菌,釀酒酵母,屎腸球菌和雙歧桿菌6種益生菌中的5種,分別接種在含有2%紅糖、1%海藻,2%甘草,5%黃豆芽和15%鮮紅薯為組份的培養基里,在37°C條件下,培養48小時。然后按1:1重量比把上述5中菌混合,即復合成母發酵劑;稱取3500克純凈水,加入50克甘草粉,再加入150克紅糖煎煮開后,維持5分鐘,即成母發酵劑的稀釋活化液;當稀釋活化液溫度降至40°C以下時,接種母發酵劑50克,常溫(15?30°C)下,活化20分鐘,即成生產發酵劑(微生態制劑),灌裝到te。
[0042](3)將上述菠蘿果漿加入裝有微生態制劑的罐里,攪拌均勻,在37°C條件下,密封,發酵3天后,用I層醫用紗布過濾,取過濾液放回罐中,在同樣條件下繼續發酵3天后,放常溫(18?30°C )下,靜置沉淀7天,取沉淀后的上清液灌裝成微生態菠蘿酵素液(液態劑型),將沉淀后的沉淀物摻入其I?1.4倍的紅薯淀粉拌勻后放37°C堆積發酵48小時,然后散開,在18?40°C條件下晾干,即成微生態菠蘿酵素粉(固態劑型)。
[0043](4)將上述過濾后的濾出的料渣(濾渣)摻入輔料(麥麩、豆柏等)晾干,即成微生態酵素飼料,或有機肥料。
[0044]實施例2
[0045](I)稱取1000克重量的鮮菊芋,洗凈晾干,破碎成果漿。
[0046](2)制備微生態制劑:用上述6種益生菌分別接種在如實施例1相同的培養基里,同樣方法培養出母發酵劑;取5500克純凈水,加入70克甘草粉,再加入150克紅糖煎煮開后維持5分鐘,停止加熱,即成母發酵劑的稀釋活化液;當稀釋活化液溫度降至40°C以下時,接種母發酵劑50克,在常溫下(18?30°C )活化20分鐘,即成微生態制劑,裝進罐中.[0047](3)再把已備的果漿加入罐中混勻密封,在37°C條件下發酵3天后,一層紗布過濾,取濾液放回罐內,同樣條件繼續發酵3天后,放常溫(18?30°C)靜置沉淀7天后,取上清液灌裝成微生態菊芋酵素液,沉淀后的沉淀物加入其重量I?1.4倍的紅薯淀粉拌勻,在37°C堆積發酵2天后散開,在18?40°C條件下晾干,灌裝成生態菊芋酵素粉。
[0048](4)將上述過濾出的料渣摻入適量的麥麩晾干,即成微生態酵素飼料或有機肥料。
[0049]實施例3
[0050]( I)稱取2000克的鮮紅薯洗凈晾干,破碎成漿。
[0051](2)制備生產發酵劑;取10800克純凈水加入130克甘草粉和300克紅糖混合后加熱煎煮開后,維持5分鐘,停止加熱,當溫度下降至40°C以下時,接種母發酵劑120克混合后,在常溫下活化培養20分鐘。即成生產發酵劑放進發酵罐里。
[0052](3)把上述紅薯漿放進發酵罐里與生產發酵劑混勻密封,在37°C條件下,發酵3天后,用一層紗布(約30目篩)過濾,取其濾液放回發酵罐,繼續發酵3天后,密封,放常溫下,靜置沉淀7天后,取上清液灌裝成微生態紅薯酵素液;取其沉淀后的沉淀物加入其重量的1-1.4倍的馬鈴薯淀粉按上述方法制成微生態紅薯酵素粉。
[0053](4)將上述過濾出的料渣摻入適量的豆柏晾干,即成微生態紅薯酵素飼料。
[0054]實施例4
[0055](I)稱取胡蘿卜2000克,洗凈晾干,破碎成漿。
[0056](2)生產發酵劑的制備:與上述實施例2相同方法制備母發酵劑;取8000克純凈水加入100克甘草粉,再加入300克紅糖混勻后,加熱煎煮開后維持5分鐘,停止加熱,當溫度下降至4(TC以下時,接種母發酵劑100克,在常溫下,活化培養20分鐘。即成生產發酵劑放進發酵罐中。[0057](3)再將上述胡蘿卜漿放進發酵罐與生產發酵劑混勻密封,在37°C條件下,發酵3天后用一層紗布過濾,取濾液放回發酵罐繼續發酵3天后,密封,放常溫下,靜置沉淀7天后,取上清液灌裝成微生態胡蘿卜酵素液;取其沉淀后的沉淀物加其重量的1-1.4倍的紅薯淀粉,與上述同樣的方法制微生態胡蘿卜酵素粉。
[0058](4)將上述過濾出的料渣摻入適量的麥麩,晾干,即成微生態胡蘿卜酵素飼料或有機肥料。
[0059]實施例5
[0060](I)稱取香菇1000克,洗凈晾干,破碎成漿。
[0061](2)制備生產發酵劑:與上述實施例2相同方法制備母發酵劑;取4680克純凈水,加入50克甘草粉,再加入150克紅糖混勻加熱煎煮開后維持5分鐘,停止加熱,當溫度下降至40°C以下時,接種母發酵劑50克,在常溫下,活化培養20分鐘。即成生產發酵劑放進發酵--中。
[0062](3)再將上述香菇漿放進發酵罐里,與生產發酵劑混勻密封,在37°C條件下,發酵3天后,用一層紗布過濾,取其濾液放回發酵罐繼續發酵3天后,密封放常溫下,靜置沉淀7天后,取上清液灌裝成微生態香菇酵素液;取其沉淀后的沉淀物加入其重量的1-1.4倍的紅薯淀粉,與上述同樣方法制成微生態香菇酵素粉。
[0063](4)將上述過濾出的料渣摻入麥麩成微生態香菇酵素飼料或有機肥料。
[0064]實施例6
[0065]( I)稱取蒲公英全草800克,洗凈晾干,破碎成漿。
[0066](2)制備生產發酵劑(微生態制劑):與上述實施例2相同方法制備母發酵劑;取4800克純凈水,加入120克紅糖和40克`甘草粉混勻加熱煎煮開后維持5分鐘,停止加熱,當溫度降至40°C以下時,接種母發酵劑80克,在常溫下,活化培養20分鐘。即成微生態制劑放進發酵罐里。
[0067](3)將上述蒲公英漿放進發酵罐里,與微生態制劑(生產發酵劑)混勻,密封,在37°C條件下,發酵3天后,用一層紗布過濾,取其濾液放回發酵罐,繼續發酵3天后,密封放常溫下,靜置沉淀7天后,取上清液灌裝成微生態蒲公英酵素液;取其沉淀后的沉淀物摻入其重量的1-1.4倍的紅薯淀粉,拌勻后,放37°C堆積發酵48小時,然后散開,在18-40°C條件下晾干,即成微生態蒲公英酵素粉。
[0068](4)將上述過濾出的料渣摻入麥麩,晾干成微生態蒲公英酵素飼料。
[0069](5)將上述實施例1-6中,取2-6例所得微生態果蔬酵素液,按1:1重量比混合,即成復合微生態果蔬酵素液;取2-6例所得微生態果蔬酵素粉,按1:1重量比混合,即成復合微生態果蔬酵素粉。
[0070]綜合實施例:一種微生態果蔬酵素制備方法,包括下述步驟:
[0071](I)從新鮮果蔬及中草藥,即果蔬原料中取其一種或多種稱取一定重量,洗凈晾干表面水分,破碎成果漿。
[0072](2)微生態制劑(生產發酵劑)的制備:
[0073]a)母發酵劑的制備:用嗜酸乳桿菌、凝結芽孢桿菌、納豆芽孢桿菌、釀酒酵母、屎腸球菌和雙歧桿菌6中益生菌中的4~6種分別接種在含I~3%海澡、2~5%紅糖、I~3%甘草、5~10%黃豆芽和10~20%鮮紅薯為組份的培養基里,在37°C條件下培養48小時后,再按1:1重量比,復合成母發酵劑。
[0074]b)稀釋活化液的制備:稱取占果蔬原料重量I?7倍的純凈水,加入占果蔬原料重量0.1?0.2倍的紅糖和占果蔬原料重量0.01?0.1倍的甘草粉煎煮開后,維持5分鐘,停止加熱,即成母發酵劑的稀釋活化培養液。
[0075]c)取占果蔬原料重量0.01?0.05倍的母發酵劑接種在40°C以下的活化培養液中,在常溫(18°C?30°C)下,活化20?30分鐘,即成生產發酵劑(微生態制劑),灌裝到罐中。
[0076](3)將上述果蔬原料的果漿放入裝有微生態制劑的罐中混勻,密封,在25?39°C條件下,發酵3?5天,再用一層醫用紗布過濾,除去濾渣,濾液放回罐中,在同樣條件下繼續發酵2?5天后,在15?30°C條件下,密封靜置沉淀5?10天,然后取上清液灌裝成微生態果蔬酵素液(液態劑型),取沉淀物摻入其重量I?1.4倍的淀粉,拌勻后放在20?39°C條件下,堆積發酵24?48小時,再散開,在不高于40°C條件下晾干,即成微生態果蔬酵素固體劑型,灌裝成粉劑,顆粒劑或膠囊。
[0077](4)過濾出來的料渣,摻加適量的輔料(麥麩或豆栢等)制成微生態酵素飼料或有機肥料。
[0078]其中,原料為菠蘿、橙、桔、胡蘿卜、洋蔥、香菇、馬鈴薯、紅薯、菊芋、山藥、枸杞子、蒲公英和松針。此外,沉淀物摻入的淀粉為紅薯粉、菊芋粉、馬鈴薯粉和山藥粉中的一種或多種粉。
[0079]本發明涉及一種微生態果蔬酵素制備方法,它是以嗜酸乳桿菌,凝結芽孢桿菌,納豆芽孢桿菌,釀酒酵母,屎腸球菌和雙歧桿菌,在含有紅糖,甘草和鮮紅薯為組份的培養基里培養,再通過含有紅糖和甘草的稀釋培養液進行活化培養,制成的微生態制劑為發酵劑,來發酵新鮮水果蔬菜和中草藥的果漿。具體包括的果蔬及中草藥品種為菠蘿,橙,桔,胡蘿
卜,洋蔥,香菇,馬鈴薯,紅薯,菊芋,山藥,枸杞子、蒲公英和松針。這樣應用微生態發酵技術把微生態制劑中的微生物酵素與果蔬及中草藥中的天然植物酵素綜合成復合酵素補充劑,即稱為微生態果蔬酵素,其產品劑型有液體或固體劑型(粉劑)。在醫療,保健,美容領域經過兩年多的應用試驗,取得了非常理想的效果。食用微生態果蔬酵素不僅能直接改善胃腸功能,增進營養提高體質,而且對糖尿病,心腦血管病,影響美容的青春痘等皮膚病及腫瘤等有很好的防治作用。本品不僅沒有任何毒副作用,而且有解毒排毒養顏之功能,是自然健康食品,是治療慢性病最好的藥食同源的食物。本發明是屬資源節約型,環保友好型的技術項目。
[0080]以上所述,僅為本發明較佳的【具體實施方式】,但本發明的保護范圍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術領域】的技術人員在本發明披露的技術范圍內,根據本發明的技術方案及其發明構思加以等同替換或改變,都應涵蓋在本發明的保護范圍之內。
【權利要求】
1.一種微生態果蔬酵素制備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驟: S1、取新鮮果蔬或中草藥原料一種或多種,洗凈,晾曬浙干表面水份,破碎成漿液; S2、微生態制劑的制備: S2a)制備母發酵劑:以嗜酸乳桿菌、凝結芽孢桿菌、納豆芽孢桿菌、釀酒酵母、屎腸球菌和雙歧桿菌6種益生菌中的4~6種分別接種于培養基中,35~39°C,各自培養48~72小時后,再按等重方式混合,復合成母發酵劑;所述培養基以水為基礎,加入總重量I~3%的海藻、2~5%的紅糖、I~3%的甘草、5~10%的黃豆芽和10~20%的鮮紅薯; S2b)制備稀釋活化液:以步驟SI所得漿液重量為標準,混合I~7倍的純凈水、0.01~0.1倍的甘草、0.1~0.2倍的紅糖,煎煮,沸騰后,維持5分鐘,停止加熱,得稀釋活化液; S2c)取步驟SI所得漿液重量0.01~0.05倍的所述母發酵劑,接種在所述稀釋活化液中,培養20~30分鐘,得微生態制劑,裝進發酵罐中; S3、將步驟SI所得漿液,放入所述發酵罐中,密封,在25~39°C條件下,發酵3~5天,以15~40目篩過濾,得 到濾液; S4、將所述濾液密封,25~39°C,發酵2~5天;15~30°C條件下,密封靜置沉淀5~10天; S5、取步驟S4沉淀后的上清液灌裝成液體型微生態果蔬酵素。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微生態果蔬酵素制備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新鮮果蔬或中草藥原料為:菠蘿,橙,桔,胡蘿卜,香菇,洋蔥,西紅柿,紅薯,馬鈴薯,山藥,枸杞子,菊芋,蒲公英、松針、蘋果、葡萄、草莓、梨的一種或多種。
3.根據權利要求1或2所述微生態果蔬酵素制備方法,其特征在于,還包括步驟S6:步驟S3過濾后的料渣,摻入輔料制成微生態酵素飼料或有機肥料; 所述輔料為麥麩或豆栢。
4.一種微生態果蔬酵素制備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驟: S1、取新鮮果蔬或中草藥原料一種或多種,洗凈,晾曬浙干表面水份,破碎成漿液; S2、微生態制劑的制備: S2a)制備母發酵劑:以嗜酸乳桿菌、凝結芽孢桿菌、納豆芽孢桿菌、釀酒酵母、屎腸球菌和雙歧桿菌6種益生菌中的4~6種分別接種于培養基中,35~39°C,各自培養48~72小時后,再按等重方式混合,復合成母發酵劑;所述培養基以水為基礎,加入總重量I~3%的海藻、2~5%的紅糖、I~3%的甘草、5~10%的黃豆芽和10~20%的鮮紅薯; S2b)制備稀釋活化液:以步驟SI所得漿液重量為標準,混合I~7倍的純凈水、0.01~0.1倍的甘草、0.1~0.2倍的紅糖,煎煮,沸騰后,維持5分鐘,停止加熱,得稀釋活化液; S2c)取步驟SI所得漿液重量0.01~0.05倍的所述母發酵劑,接種在所述稀釋活化液中,培養20~30分鐘,得微生態制劑,裝進發酵罐中; S3、將步驟SI所得漿液,放入所述發酵罐中,密封,在25~39°C條件下,發酵3~5天,以15~40目過濾,得到濾液; S4、將所述濾液密封,25~39°C,發酵2~5天;15~30°C條件下,密封靜置沉淀5~10天; S7、取步驟S4沉淀物,摻入其重量I~1.4倍的紅薯粉、馬鈴薯粉、山藥粉或菊芋粉中的一種或多種粉,攪拌均勻,在20~39°C條件下,堆積發酵24~48小時,再散開,在40°C以下條件下,通風晾干,即成固體型微生態果蔬酵素,灌裝成粉劑,顆粒劑或膠囊。
5.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微生態果蔬酵素制備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新鮮果蔬或中草藥原料為:菠蘿,橙,桔,胡蘿卜,香菇,洋蔥,西紅柿,紅薯,馬鈴薯,山藥,枸杞子,菊芋,蒲公英、松針、蘋果、葡萄、草莓、梨的一種或多種。
6.根據權利要求4或5所述微生態果蔬酵素制備方法,其特征在于,還包括步驟S6:步驟S3過濾后的料渣,摻入輔料制成微生態酵素飼料或有機肥料; 所述輔料為麥麩或豆 栢。
【文檔編號】A23L1/29GK103859404SQ201410099009
【公開日】2014年6月18日 申請日期:2014年3月18日 優先權日:2014年3月18日
【發明者】蔡之宣, 程然, 劉佳明, 安淑榮 申請人:蔡之宣, 程然, 劉佳明, 安淑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