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微生物孢子的培養方法及設備的制作方法
【專利摘要】本發明涉及一種微生物孢子的培養方法,向含有微生物生長所需營養物質的液體中加入凝固劑,121℃滅菌,降溫至50-55℃,接入微生物孢子懸浮液,攪拌均勻,注入培養盤中,冷卻凝固,培養至孢子產生。本發明還提供了與以上方法配套的專用設備,該設備包括立式筒狀移動罐、位于罐內并與移動罐橫切面平行的一組培養盤和底座組成,移動罐與底座之間以法蘭相連,在移動罐的頂部有用于向培養盤內注入培養液的注液管和出氣管,底座下面有排污孔和進氣管,每一培養盤內有溢流孔。使用本發明方法及設備得到的微生物孢子產品發酵培養基殘渣少、孢子含量高。
【專利說明】一種微生物孢子的培養方法及設備
【技術領域】
[0001]本發明涉及一種微生物孢子的培養方法及設備,屬于微生物肥料制造【技術領域】。
【背景技術】
[0002]微生物肥料為含有特殊功能微生物菌種的活體制品。微生物肥料的保質期對微生物肥料商業開發、應用取得成功起著至關重要作用。眾所周知,微生物芽孢、孢子比菌體、菌絲體更耐貯存,所以微生物肥料中的活體微生物應該盡可能以芽孢、孢子的形態存在。
[0003]對于細菌,可以采用深層液體發酵技術培養芽孢,而對于放線菌、霉菌,不能通過液體培養的方法產生孢子,只能通過固體培養產生孢子。
[0004]固體培養可以分為兩類:
一類是用馬鈴薯塊、麩皮、米糠、豆餅粉、花生餅粉等天然的固體狀物質作培養基,原料經蒸煮滅菌等預加工后,制成含一定水分的固體物料,接入預先培養好的菌種,進行培養得孢子。
[0005]適應天然固體狀物質作培養基的固態發酵設備種類繁多、形式多樣,包括簡易淺盤式、固定箱式、移動箱式、鏈帶式、多層箱式、多層圓盤式、旋轉圓盤式等。
[0006]然而,利用天然的固體物質作培養基培養微生物孢子存在一些缺點:
⑴發酵過程參數調控困難,每批次發酵條件不易一致,再現性差;
⑵發酵殘存的培養基與孢子混合,孢子純凈度低,孢子含量低;
⑶從培養基中分離孢子成本高、產率低。
[0007]另一類固體培養,也是實驗室中常用的固體斜面和固體平板培養,在微生物營養液中添加凝固劑制成人工固體培養基,培養基經蒸汽滅菌,降溫至50-55°C,倒入平板中,冷卻凝固,涂布微生物菌種,培養得孢子。
[0008]人工培養基得到的孢子產品培養基殘留少,孢子含量高。
[0009]但是人工固體培養基培養孢子也有不足之處:一是向培養基表面涂布菌種十分麻煩,工作效率低,二是缺乏配套的適合于大規模工業化生產的專用設備,所以這種固體培養方法只適合于研發和制作少量孢子樣品時采用。
【發明內容】
[0010]本發明對人工固體培養基生產微生物孢子的方法進行了改進,并設計了與之配套的可大規模工業化生產設備。
[0011]本發明具體培養微生物孢子的方法如下:
向含有微生物生長所需營養物質的液體中加入凝固劑,蒸汽滅菌,降溫至50_55°C,接入微生物孢子懸浮液,攪拌均勻,注入培養盤中,冷卻凝固,培養至孢子產生。
[0012]培養基中孢子的濃度(cfu)為lX103_lX104f/mL。
[0013]本發明還提供了以上述方法培養微生物孢子的專用設備,該設備主要由立式筒狀移動罐[1]、位于罐內并與移動罐橫切面平行的一組培養盤[2]和底座[3]組成,移動罐與底座之間以法蘭[4]相連,在移動罐的頂部有用于向培養盤內注入培養液的注液管[5]和出氣管[6],底座下面有排污孔[7]和進氣管[8],每一培養盤內有溢流孔[9],其高度為0.3-0.5cm,培養盤之間有通風間隙。
[0014]進氣管和出氣管用于蒸汽滅菌和微生物培養時向罐內通入空氣。
[0015]上述設備還具有移動罐上升、下降運行的導向裝置,該裝置包括導向桿[10]、導向管[11]和連接桿[12],導向桿位于移動罐相對兩側且與移動罐徑向平行,導向管套入導向桿中,導向管直徑略大于導向桿,連接桿一端固定于導向管,另一端固定于移動罐外壁。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16]圖1為本發明設備的結構示意圖。
[0017]其中,1.移動罐,2.培養盤,3.底座,4.法蘭,5.注液管,6.出氣管,7.排污孔,
8.進氣管,9.溢流孔,10.導向桿,11.導向管,12.連接桿,13.壓力表,14.提升環,15.培養盤支架,16.溫度探頭,17.加熱器。
【具體實施方式】
[0018]下面結合實施例對本發明做進一步的說明。
[0019]實施例一:
本發明實施例一提供一種微生物孢子的培養方法,以木霉為例,該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1)營養液配制:配制木霉生長營養液,配方為:20% 土豆(切成小塊,在水中煮沸并持續30min后,用雙層紗布取浸提液,定容至所需培養基量),2%白砂糖。
[0020]( 2 )加入凝固劑:向配制好的營養液中加入凝固劑,本實施例中以瓊脂條作為凝固齊U,加入量為2%。
[0021](3)營養液滅菌:將配制好的營養液注入發酵罐內,121°C高溫持續30min滅菌后,冷卻至52°C左右,保持罐壓0.05MPa,備用。
[0022](4)接種孢子懸浮液:采用火焰接種法,把配制好的孢子懸浮液自注液口注入發酵罐內,使得培養基中的孢子濃度為2.4X 103個/mL左右,關閉注液口,攪拌均勻,調節罐壓至 0.05MPa,溫度 50-55 °C。
[0023](5)注入培養設備:將接種的營養液注入培養盤或其他培養設備中,冷卻凝固。
[0024](6)恒溫培養:待營養液冷卻凝固后,保持溫度28_30°C,培養3_5天后,長出孢子。
[0025](7)培養結束后,取出培養盤,得木霉孢子。
[0026]實施例二:
本發明實施例二提供一種微生物孢子的培養設備,該設備主要由立式筒狀移動罐[1]、位于罐內并與移動罐橫切面平行的一組培養盤[2]和底座[3]組成,移動罐與底座之間以法蘭[4]相連。在移動罐的頂部有用于向培養盤內注入營養液的注液管[5]、出氣管
[6]及壓力表[13],罐體內壁一側裝有溫度探頭[16],連接罐外溫度顯示裝置。底座下面有排污孔[7]和進氣管[8],底座內部有加熱器[17]。培養盤內有溢流孔[9],其高度為0.3-0.5cm,培養盤邊緣高度為1.5cm,底部裝有培養盤支架[15],其高度為2.5cm。進氣管和出氣管用于蒸汽滅菌和微生物培養時向罐內通入空氣。該設備還具有移動罐上升、下降運行的導向裝置,該裝置通過提升環[14]連接提升機,控制罐體升降,裝置包括導向桿
[10]、導向管[11]和連接桿[12],導向桿位于移動罐相對兩側且與移動罐徑向平行,導向管套入導向桿中,導向管直徑略大于導向桿,連接桿一端固定于導向管,另一端固定于移動罐外壁。該設備操作過程如下:
(1)操作提升機,打開移動罐,將各培養盤上下重疊水平放置后,關閉移動罐,擰緊法蘭,使移動罐與底座完全閉合。
[0027](2)高溫滅菌:關閉罐頂出氣管、注液管及底座排污孔,打開進氣管通入蒸汽加熱罐體,通過溫度和壓力表顯示來控制罐溫、罐壓,保持121°C、0.12MPa持續滅菌30min。
[0028](3)降溫:關閉蒸汽,打開罐頂出氣管、底座排污孔及無菌空氣進氣管進行降溫,保持罐壓0.05MPa,降溫至30°C左右,備用。
[0029](4)注入營養液:將實施例一中步驟(4)制得的營養液注入此設備中。操作如下,減小底座進氣管無菌空氣流量,使罐壓降至0,調節營養液所在發酵罐罐壓至0.02MPa左右,通過已滅菌管道連接此設備注液管,打開注液管及排污孔,向罐內培養盤注入營養液,至排污孔有營養液流出,停止注液,關閉注液管、排污孔。
[0030](5)恒溫培養:同時打開出氣管及進氣管,調節并保持罐壓為0.05MPa,待營養液冷卻凝固后,打開底座加熱器,調節罐內溫度至28-30°C,恒溫培養3-5天后,長出孢子。
[0031](6)培養結束后,操作提升機,打開移動罐,取出培養盤,得木霉孢子。
【權利要求】
1.一種微生物孢子的培養方法,向含有微生物生長所需營養物質的液體中加入凝固齊?,蒸汽滅菌,降溫至50-55°C,其特征在于:接入微生物孢子懸浮液,攪拌均勻,注入培養盤中,冷卻凝固,培養至孢子產生。
2.根據權利要求1一種微生物孢子的培養方法,其特征在于:培養基中孢子的濃度(cfu)為 I X 13-1 X 14 個/mL。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方法培養微生物孢子的專用設備,其特征在于:主要由立式筒狀移動罐、位于移動罐內并與之橫切面平行的一組培養盤和底座組成,移動罐和底座之間以法蘭相連,在移動罐的頂部有用于向培養盤內注入培養液的注液管和出氣管,底座下面有排污孔和進氣管,培養盤之間有通風間隙,每一培養盤內有溢流孔。
4.根據權利要求3培養微生物孢子的專用設備,其特征在于:溢流孔的高度為0.3-0.5cm。
5.根據權利要求3或4培養微生物孢子的專用設備,其特征在于:具有培養罐上升、下降運行的導向裝置,該裝置包括導向桿、導向管和連接桿,導向桿位于培養罐相對兩側且與培養罐徑向平行,導向管套入導向桿中,連接桿一端固定于導向管,另一端固定于移動罐外壁。
【文檔編號】C12M1/00GK104403986SQ201410620095
【公開日】2015年3月11日 申請日期:2014年11月7日 優先權日:2014年11月7日
【發明者】劉有東 申請人:德州創迪微生物資源有限責任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