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屬于壓面機領域,具體涉及一種用于輥的刮料結構。
背景技術:
壓面機是把面粉跟水攪拌均勻之后代替傳統手工揉面的食品機械。可用于制作面條、吞皮、糕點、面點等,壓面機壓制出的面條、面筋韌性強度大,耐煮,耐斷,適合于家庭賓館、飯店食堂、糕點廠、硯、面包廠及各類面點加工單位或個體工商戶使用。
工業用大中型壓面機,也稱壓片機,是把經過和面及熟化的面團,通過多道作相對旋轉的軋輥,把面團從厚而薄的軋成面片。壓片是掛面生產過程中重要的一步,壓面機的性能直接關系到掛面的外觀、厚度、質量、烹飪性等。壓片機的作用是使面團中的面筋質進一步形成細密的網絡,并使面團成為一定厚度的具有可塑性、延伸性的面帶。
由于面團的具有較強的粘性,軋輥在壓面的過程中,軋輥的表面容易粘附面,現有技術中,通常在壓面機上固定與軋輥表面相抵的刮刀,從而將粘在軋輥表面的面刮下,由于在使用的過程中,刮刀與軋輥的表面相互摩擦,刮刀容易發生磨損,這樣就會導致刮料效果差。
技術實現要素:
本發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用于輥的刮料結構,該刮料結構能使刮刀始終與輥接觸,從而保證刮料效果。
為達到上述目的,本發明的基礎方案如下:
用于輥的刮料結構,包括安裝架,還包括轉軸、刮刀架、刮刀和用于轉軸復位的彈性件,所述轉軸轉動連接在安裝架上,所述刮刀架安裝在轉軸上,所述刮刀與刮刀架可拆卸連接,在彈性件的復位作用下,所述刮刀與軋輥表面相抵。
本方案的原理:具體使用時,待處理的面團經過軋輥,在使用的過程中,面團中的部分面料粘在軋輥上,刮刀與軋輥表面相抵,所以粘在軋輥上的面料被刮刀刮下。
本方案的優點是:本方案中,由于轉軸轉動連接在安裝架上,且刮刀架安裝在轉軸上,本方案還設有彈性件,在彈性件的復位作用下,刮刀與軋輥表面相抵,所以即使是刮刀發生磨損,在彈性件的補償作用下,刮刀仍然處于與軋輥的表面相抵的狀態,從而保證刮料效果。
優化方案1,對基礎方案的進一步優化,所述彈性件為扭簧,所述轉軸上安裝有多個扭簧。扭簧能提供轉軸轉動的力,并使轉軸帶動刮刀架和刮刀,使刮刀與軋輥表面相抵。扭簧作為彈性件復位的結構簡單。
優化方案2,對基礎方案的進一步優化,所述彈性件為拉簧,所述轉軸上設有沿徑向布置的支桿,所述拉簧一端與支桿連接,另一端與安裝架連接。使用過程中,拉簧在支桿上施力,從而使轉軸轉動,轉軸則帶動刮刀架和刮刀轉動,刮刀與軋輥表面相抵。拉簧的彈性系數好,使用時間長。
優化方案3,對基礎方案的進一步優化,所述刮刀兩側均嵌設有電磁鐵,在軋輥上對應位置設有與兩個電磁鐵相吸的磁性件。具體使用時,電磁鐵通電,刮刀上的電磁鐵則與軋輥上的磁性件相吸,這樣能使刮刀與軋輥的表面相抵,起輔助作用;另外,電磁鐵的磁性大小可控,這樣就能控制刮刀與軋輥表面相抵的力,如果面團與軋輥的粘力較大,則控制增大電磁鐵的磁力;如果面團與軋輥的粘力較小,則控制減小電磁鐵的磁力,減小磨損。
優化方案4,對基礎方案、優化方案1-3任一項的進一步優化,所述刮刀架上設有T型槽,刮刀遠離刮料一側設有與T型槽配合的T型凸緣。上述結構的刮刀架和刮刀在配合使用時,安裝和拆卸刮刀方便。
優化方案5,對優化方案4的進一步優化,所述刮刀內設有儲水腔,刮刀上開設有與儲水腔連通的進水口,該進水孔通過進水管與外部水源連通,進水管上安裝有閥門;所述刮刀的刮料一側設有若干與儲水腔連通的出水孔。壓面機使用完畢后,通常需要清洗軋輥,此時則可打開閥門,水通過進水管進入儲水腔中,并從出水孔排出,軋輥轉動的過程中,就能將軋輥表面的面料完全清洗干凈,上述結構能方便清洗軋輥。
附圖說明
圖1是本發明用于輥的刮料結構實施例的結構示意圖;
圖2是圖1沿A-A方向的剖視圖;
圖3是本發明用于輥的刮料結構實施例2的結構示意圖;
圖4是圖1沿B-B方向的剖視圖;
圖5是本發明用于輥的刮料結構實施例3的結構示意圖;
圖6是本發明用于輥的刮料結構實施例4的結構示意圖;
圖7是圖6中C處的放大圖。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通過具體實施方式對本發明作進一步詳細的說明:
說明書附圖中的附圖標記包括:安裝架10、轉軸20、刮刀架30、刮刀40、T型凸緣41、儲水腔42、扭簧50、軋輥60、拉簧70、電磁鐵80、進水管90。
實施例1
實施例1基本如附圖1和圖2所示:一種用于軋輥60的刮料結構,包括安裝架10、轉軸20、刮刀架30、刮刀40和用于轉軸20復位的彈性件,本實施例中,所用彈性件為扭簧50,轉軸20上安裝有兩個扭簧50。扭簧50能提供轉軸20轉動的力,并使轉軸20帶動刮刀架30和刮刀40,使刮刀40與軋輥60表面相抵。扭簧50作為彈性件復位的結構簡單。轉軸20轉動連接在安裝架10上,刮刀架30安裝在轉軸20上,刮刀40與刮刀架30可拆卸連接,在扭簧50的復位作用下,刮刀40與軋輥60表面相抵。
本實施例中,刮刀架30上設有T型槽,刮刀40遠離刮料一側設有與T型槽配合的T型凸緣41。上述結構的刮刀架30和刮刀40在配合使用時,安裝和拆卸刮刀40方便。
實施例2
如圖3和圖4所示,與實施例1的區別之處在于:本實施例中的彈性件采用拉簧70,轉軸20上螺紋連接有沿徑向布置的支桿,拉簧70一端與支桿連接,另一端與安裝架10連接。使用過程中,拉簧70在支桿上施力,從而使轉軸20轉動,轉軸20則帶動刮刀架30和刮刀40轉動,刮刀40與軋輥60表面相抵。拉簧70的彈性系數好,使用時間長。
實施例3
如圖5所示,與實施例2的區別之處在于:刮刀40兩側均嵌設有電磁鐵80,在軋輥60上對應位置嵌設有與兩個電磁鐵80相吸的磁性件,本實施例的磁性件為永磁鐵。具體使用時,電磁鐵80通電,刮刀40上的電磁鐵80則與軋輥60上的永磁鐵相吸,這樣能使刮刀40與軋輥60的表面相抵,起輔助作用;另外,電磁鐵80的磁性大小可控,這樣就能控制刮刀40與軋輥60表面相抵的力,如果面團與軋輥60的粘力較大,則控制增大電磁鐵80的磁力;如果面團與軋輥60的粘力較小,則控制減小電磁鐵80的磁力,減小磨損。
實施例4
如圖6和圖7所示,與實施例3的區別之處在于:刮刀40內設有儲水腔42,刮刀40上開設有與儲水腔42連通的進水口,該進水孔通過進水管90與外部水源連通,進水管90上安裝有閥門;刮刀40的刮料一側設有若干與儲水腔42連通的出水孔。壓面機使用完畢后,通常需要清洗軋輥60,此時則可打開閥門,水通過進水管90進入儲水腔42中,并從出水孔排出,軋輥60轉動的過程中,就能將軋輥60表面的面料完全清洗干凈,上述結構能方便清洗軋輥60。
具體工作流程:
下面以實施例1為例進行具體說明:如圖1所示,具體使用時,待處理的面團經過軋輥60,在使用的過程中,面團中的部分面料粘在軋輥60上,刮刀40與軋輥60表面相抵,所以粘在軋輥60上的面料被刮刀40刮下。本方案中,由于轉軸20轉動連接在安裝架10上,且刮刀架30安裝在轉軸20上,本方案還設有扭簧50,在扭簧50的復位作用下,刮刀40與軋輥60表面相抵,所以即使是刮刀40發生磨損,在扭簧50的補償作用下,刮刀40仍然處于與軋輥60的表面相抵的狀態,從而保證刮料效果。
以上所述的僅是本發明的實施例,方案中公知的具體結構及特性等常識在此未作過多描述。應當指出,對于本領域的技術人員來說,在不脫離本發明結構的前提下,還可以作出若干變形和改進,這些也應該視為本發明的保護范圍,這些都不會影響本發明實施的效果和專利的實用性。本申請要求的保護范圍應當以其權利要求的內容為準,說明書中的具體實施方式等記載可以用于解釋權利要求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