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治療風濕痹痛的中藥的制作方法
【專利摘要】本發明公開了一種治療風濕痹痛的中藥,其組成原料的重量份為:熟地黃8?10、蒲黃4?6、制乳香6?8、石楠葉2?4、密陀僧5?6、馬錢子8?10、海風藤3?4、奏艽4?5、柏子仁10?15、遠志8?9、莪術2?4、金毛狗脊4?6、杜仲6?8、威靈仙4?5、絡石藤2?4、矮地茶7?9、地龍骨2?3、穿山龍4?6、麻黃6?8、紅花4?5、雞血藤2?4、腫節風4?5、桂木根3?4、紫綠草2?4;本發明的中藥經外敷使用,使用方便,對皮膚無刺激、毒副作用,具有活血化瘀、通絡止痛、祛風除濕、溫經散寒和強筋健體的功效,對于風濕痹痛的治療具有療效顯著,本發明的中藥療效確切可靠,愈后不易復發的特點,臨床觀察其有效率為93.5%。
【專利說明】
一種治療風濕痹痛的中藥
技術領域
[0001 ]本發明涉及一種治療風濕痹痛的中藥,屬于中藥領域。
【背景技術】
[0002]風濕痹痛是指因外邪侵襲肢體經脈而致肢節疼痛、麻木、腫大變形、屈伸不利的病癥;常見的有風濕、類風濕性關節炎,強直性脊椎炎、創傷性關節炎、慢性肩周炎、坐骨神經痛、慢性腰肌勞損,腰椎間盤突出癥、椎間孔狹窄癥、婦女產后中風等,風濕痹痛傳統的治療方法主要分二大類:以理療、針灸、牽引、封閉為主的治療,只能一時緩解癥狀,而不能徹底根治;以口服激素及免疫抑制劑為主的治療,副作用大,長期服用破壞人體免疫功能。
【發明內容】
[0003]本發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治療風濕痹痛的中藥。
[0004]為了實現上述目的,本發明采用如下技術方案:
治療風濕痹痛的中藥,其組成原料的重量份為:熟地黃8-10、蒲黃4-6、制乳香6-8、石楠葉2-4、密陀僧5-6、馬錢子8-10、海風藤3-4、奏艽4-5、柏子仁10-15、遠志8-9、莪術2-4、金毛狗脊4-6、杜仲6-8、威靈仙4-5、絡石藤2-4、矮地茶7_9、地龍骨2_3、穿山龍4_6、麻黃6_8、紅花4-5、雞血藤2-4、腫節風4-5、桂木根3-4、紫綠草2-4。
[0005]治療風濕痹痛的中藥,其組成原料的重量份為:熟地黃9、蒲黃5、制乳香7、石楠葉
3、密陀僧5、馬錢子9、海風藤3、奏艽4.5、柏子仁12、遠志8、莪術3、金毛狗脊5、杜仲7、威靈仙
4.5、絡石藤3、矮地茶8、地龍骨2.5、穿山龍5、麻黃7、紅花4.5、雞血藤3、腫節風4.5、桂木根
3.5、紫綠草3。
[0006]用量及用法:按組成原料的重量份稱取各原料,研磨粉碎,然后加入適量的植物油調和成糊狀,涂覆于患處,每日一次,每日更換一次,10天為一療程,一般3-4個療程即可治愈。
[0007]本發明的有益效果:
本發明的中藥經外敷使用,使用方便,對皮膚無刺激、毒副作用,具有活血化瘀、通絡止痛、祛風除濕、溫經散寒和強筋健體的功效,對于風濕痹痛的治療具有療效顯著,本發明的中藥療效確切可靠,愈后不易復發的特點,臨床觀察其有效率為93.5%。
【具體實施方式】
[0008]實施例1:治療風濕痹痛的中藥,其組成原料的重量份(g)為:熟地黃9、蒲黃5、制乳香7、石楠葉3、密陀僧5、馬錢子9、海風藤3、奏充4.5、柏子仁12、遠志8、莪術3、金毛狗脊5、杜仲7、威靈仙4.5、絡石藤3、矮地茶8、地龍骨2.5、穿山龍5、麻黃7、紅花4.5、雞血藤3、腫節風
4.5、桂木根3.5、紫綠草3。
[0009]用量及用法:按組成原料的重量份稱取各原料,研磨粉碎,然后加入適量的植物油調和成糊狀,涂覆于患處,每日一次,每日更換一次,10天為一療程,一般3-4個療程即可治愈。
[0010]典型病例:
病例1、高某,女,67歲,常感膝關節腫痛,活動不利,同時有關節麻痹、腫脹,伴有全身酸痛,伸屈困難,運步跛行,疼痛難忍,食欲稍減,舌質紅邊,苔白滑,檢查確診為風濕痹痛癥,涂覆本發明的中藥,每日更換一次,連涂兩個療程,關節麻痹、腫痛明顯好轉,其他癥狀均減輕,后續涂覆三個療程以鞏固療效,諸癥全消,檢查各項指標正常。
[0011]病例2、徐某,男,57歲,患風濕痹痛,全身關節酸痛數月,伴有身熱、汗出、口渴、舌苔黃膩、脈滑數;曾多次針灸治療并貼膏藥,無明顯療效,涂覆本發明的中藥,每日更換一次,連續涂覆十余天,效果顯著,關節酸痛明顯減輕,后續涂覆兩個月以鞏固療效,,癥狀基本消失,治愈,至今未復發。
【主權項】
1.一種治療風濕痹痛的中藥,其特征在于,其組成原料的重量份為:熟地黃8-10、蒲黃4-6、制乳香6-8、石楠葉2-4、密陀僧5-6、馬錢子8-10、海風藤3-4、奏艽4-5、柏子仁10-15、遠志8_9、義術2_4、金毛狗脊4_6、杜仲6_8、威靈仙4_5、絡石藤2_4、矮地茶7_9、地龍骨2_3、穿山龍4-6、麻黃6-8、紅花4-5、雞血藤2-4、腫節風4_5、桂木根3_4、紫綠草2_4。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治療風濕痹痛的中藥,其特征在于,其組成原料的重量份為:熟地黃9、蒲黃5、制乳香7、石楠葉3、密陀僧5、馬錢子9、海風藤3、奏充4.5、柏子仁12、遠志8、莪術3、金毛狗脊5、杜仲7、威靈仙4.5、絡石藤3、矮地茶8、地龍骨2.5、穿山龍5、麻黃7、紅花.4.5、雞血藤3、腫節風4.5、桂木根3.5、紫綠草3。
【文檔編號】A61P29/00GK105853927SQ201610346872
【公開日】2016年8月17日
【申請日】2016年5月24日
【發明人】王桂英
【申請人】王桂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