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一種生產浮法玻璃用流道保溫裝置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浮法玻璃流道保溫結構,具體說是一種生產浮法玻璃用流道保溫裝置。
背景技術:
我國自從上世紀70年代引入浮法玻璃生產技術后,浮法玻璃由于表面平滑無波紋,透視性佳的優勢,行業發展迅速,生產技術不斷完善。在浮法玻璃生產的過程中,我們需要保證流道溫度穩定。傳統的方法是通過用耐高溫材料對流道密封,同時通過稀釋風控制流道溫度,但是使用此種方法,流道各區溫差較大,容易影響玻璃板質量。
實用新型內容發明目的為了克服現有技術的不足,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能縮小流道溫差、提高產品質量的生產浮法玻璃用流道保溫裝置。技術方案為實現上述技術問題,本實用新型采用的技術方案為一種生產浮法玻璃用流道保溫裝置,包括流道本體,在流道本體的兩側和頂部分別安裝有加熱裝置,所述加熱裝置連接有溫度控制器。為了控制溫度方便,所述加熱裝置為電加熱裝置。作為本實用新型的進一步改進,在所述本體兩側安裝的加熱裝置為90KW電熱絲加熱系統。作為本實用新型的另一種改進,在所述本體中間安裝的加熱裝置為90KW硅碳棒加熱系統。有益效果與現有技術相比,本實用新型的優點是在流道內安裝加熱裝置后,流道各區溫差減小,從而能提高玻璃板質量。
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作更進一步的說明。如圖1所示,一種生產浮法玻璃用流道保溫裝置,包括流道本體1,在流道本體1的頂部加熱區安裝90KW硅碳棒加熱系統3,在流道兩側壁加熱區安裝90KW電熱絲加熱系統 2,并將硅碳棒和電熱絲連接到溫度控制器上,通過調整溫度控制器上的電加熱開度來調節
流道溫差。本實用新型的工作原理是通過調節溫度控制器上的電加熱開度,可以制造一個保溫空間,減少流道與周圍環境進行熱交換而損失的能量,同時也可以通過調節電加熱開度來調節流道各區的溫度。[0013]下表是本實用新型與現有技術的對比
權利要求1.一種生產浮法玻璃用流道保溫裝置,包括流道本體(1),其特征在于在流道本體 (1)的兩側和頂部分別安裝有加熱裝置,所述加熱裝置連接有溫度控制器。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生產浮法玻璃用流道保溫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熱裝置為電加熱裝置。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生產浮法玻璃用流道保溫裝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本體兩側安裝的加熱裝置為90KW電熱絲加熱系統(2)。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生產浮法玻璃用流道保溫裝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本體頂部安裝的加熱裝置為90KW硅碳棒加熱系統(3)。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生產浮法玻璃用流道保溫裝置,包括流道本體,在流道本體的兩側和頂部分別安裝有加熱裝置,所述加熱裝置連接有溫度控制器。本實用新型的優點是在流道內安裝加熱裝置后,流道各區溫差減小,從而能提高玻璃板質量。
文檔編號C03B18/16GK202072602SQ201120090339
公開日2011年12月14日 申請日期2011年3月31日 優先權日2011年3月31日
發明者卞紅順 申請人:華爾潤玻璃產業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