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涉及白酒用曲藥領域,具體而言,涉及一種復合曲藥及其生產工藝。
背景技術:
目前中國白酒中,除了濃、清、醬三種白酒的釀制工藝較為成熟,曲藥來源天然外,尚無一種曲藥能適應涵蓋了多種微生物、多種發酵溫度和多種原料釀造的白酒的生產過程。為此開發出一種新型的曲藥適應現代適口性白酒的生產顯得尤為重要。
技術實現要素:
本發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復合曲藥的生產工藝,能夠制備出同時適應多種微生物、多種發酵溫度和多種原料釀造的生產過程,提高了該復合曲藥的通用性。
本發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種由復合曲藥的生產工藝制備得到的復合曲藥,其適用范圍廣,能夠同時多種微生物、多種發酵溫度和多種原料釀造的生產過程。
本發明的實施例是這樣實現的:
一種復合曲藥的生產工藝,其包括將多種酒曲在緩釋劑的作用下依次包覆形成具有層狀結構的復合曲藥。
一種復合曲藥,其是上述復合曲藥的生產工藝制備而成。
本發明實施例的有益效果是:
本發明實施例提供的復合曲藥的生產工藝通過將不同的酒曲在緩釋劑的作用下依次包覆形成層狀結構,不同的酒曲對應不同的制備過程中的微生物、發酵溫度等,在利用該復合曲藥制備白酒時,層層包覆的不同的曲藥能夠在制備白酒的過程中,逐層溶解并擴散,從而能夠適應多種微生物、多種發酵溫度和多種原料釀造的生產過程,本實施例將不同的酒曲利用包覆的工藝形成一種新型的復合曲藥,其適用范圍廣,能夠普遍適用于各類型的白酒制造,簡化了白酒制造中酒曲的對應生產過程,進而簡化了成本。
本發明實施例提供的由上述復合曲藥的生產工藝制備而成的復合曲藥,其適用范圍廣,能夠普遍適用于各類型的白酒制造,其能夠適應多種微生物、多種發酵溫度和多種原料釀造的生產過程。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將結合實施例對本發明的實施方案進行詳細描述,但是本領域技術人員將會理解,下列實施例僅用于說明本發明,而不應視為限制本發明的范圍。實施例中未注明具體條件者,按照常規條件或制造商建議的條件進行。所用試劑或儀器未注明生產廠商者,均為可以通過市售購買獲得的常規產品。
下面對本發明實施例的復合曲藥及其生產工藝進行具體說明。
一種復合曲藥的生產工藝,其包括將多種酒曲在緩釋劑的作用下依次包覆形成具有層狀結構的復合曲藥。本實施例中,復合曲藥中酒曲占復合曲藥的質量百分數為99.5~99.9%,緩釋劑占復合曲藥的質量百分數為0.1~0.5%。優選地,復合曲藥中酒曲占復合曲藥的質量百分數為99.9%,緩釋劑占復合曲藥的質量百分數為0.1%
具體地,酒曲包括多種分類,現代大致將酒曲分為五類,分別用于不同的酒,主要包括麥曲、小曲、紅曲、大曲以及麩曲。其中,大曲基于培養時期的最高溫度有所不同而分為三種類型,包括中溫曲、中高溫曲和高溫曲。
本實施例中將大曲也分為中溫曲、中高溫曲和高溫曲,其中,中溫曲是在制大曲過程中,最高升溫在40~50℃范圍而制成的大曲;中高溫曲是制曲時期最高溫度大于50℃,且曲堆內溫度達到63℃左右時進行翻曲制成的大曲,高溫曲是在制曲時期曲堆內溫度達到63℃以上時進行翻曲,制成的大曲。
本實施例中,多種酒曲包括但不限于中高溫曲、高溫曲、中溫曲和麩曲。本實施例提供的復合曲藥的生產工藝具體包括以下步驟:
s1、中高溫曲處理
將中高溫曲研磨成粉,在中高溫曲內混合納米淀粉,混合有納米淀粉的中高溫曲經制粒或壓片形成顆粒狀或片狀,然后將顆粒狀或片狀的中高溫曲置于容器中,向容器中加入納米淀粉以使納米淀粉均勻黏附于中高溫曲的外表面,然后,加熱并干燥20~30min,接著再重復操作3~5次。
納米淀粉具有極強的吸附能力,能夠將粉狀的中高溫曲吸附并粘合,使中高溫曲更容易成型,此外,納米淀粉具有一定的藥物釋放特性,剛開始吸附在納米淀粉表面的中高溫曲快速釋放,隨著是基質相結合的中高溫曲釋放并持續一段時間,有利于中高溫曲的特性發揮。在本實施例中,納米淀粉不僅僅作為緩釋劑,同時還作為保護劑和粘合劑,通過在中高溫曲的外表面包覆納米淀粉,并對內部的中高溫曲形成一定的隔絕和保護作用,能夠有效隔絕中高溫曲和其他酒曲的直接接觸,有效保護了中高溫曲的活性和功效,為后續包覆高溫曲做準備。
s2、包覆高溫曲
先將高溫曲研磨成粉狀,便于包覆。在納米淀粉包覆完成后,向容器中加入混有硬脂酸的高溫曲,使高溫曲均勻黏附于包覆有納米淀粉的中高溫曲的外表面,加熱干燥20~30min。
通過向粉狀的高溫曲中加入硬脂酸,有利于高溫曲黏附于納米淀粉的外側,同時緩釋劑的加入還有利于高溫曲自身成型,一次性完成一定厚度的高溫曲的包覆。
接著向容器中加入硬脂酸,硬脂酸均勻黏附于高溫曲的外表面,加熱干燥20~30min,接著再重復操作5~8次。硬脂酸能夠對高溫曲起到一定的保護和隔絕的作用,以防止其他酒曲與高溫曲接觸而破壞高溫曲。
s3、包覆中溫曲或麩曲
先將中溫曲或麩曲研磨成粉狀,便于包覆。在高溫曲以及硬脂酸包覆完成后,向容器中加入混有納米凝膠的中溫曲或麩曲,使中溫曲或麩曲均勻黏附于包覆有硬脂酸的高溫曲的外表面,加熱干燥20~30min。
通過向粉狀的中溫曲或麩曲中加入納米凝膠,有利于中溫曲或麩曲黏附于硬脂酸的外側,同時緩釋劑的加入還有利于中溫曲或麩曲自身成型,一次性完成一定厚度的中溫曲或麩曲的包覆。
接著向容器中加入納米凝膠,納米凝膠均勻黏附于中溫曲或麩曲的外表面,加熱干燥20~30min,接著再重復操作15~20次。納米凝膠夠對中溫曲或麩曲起到一定的保護和隔絕的作用,以防止其他酒曲與中溫曲或麩曲接觸而破壞中溫曲或麩曲。此外,納米凝膠作為最外層的物質,還對整個復合曲藥有一定的保護和隔絕作用。需要說明的是,上述步驟是依據酒曲所包含的種類決定的,當多種酒曲包括中高溫曲和高溫曲時,步驟s3可以省略,當多種酒曲進一步包括中溫曲或麩曲,該生產工藝包括上述步驟s3。
值得注意的是,在每一種酒曲之間,本實施例中提供了一種緩釋劑以保護并隔絕其對應的酒曲,例如,本實施例中,對中高溫曲的保護和隔絕采用在中高溫曲的外表面包覆納米淀粉的方式實現,對應地,對高溫曲的保護和隔絕采用在高溫曲的外表面包覆硬脂酸的方式實現,對中溫曲或麩曲的保護和隔絕采用在中溫曲或麩曲的外表面包覆納米凝膠的方式實現。并且,本實施例中的,納米淀粉、硬脂酸和納米凝膠不僅僅可作為緩釋劑以隔絕對應的酒曲,使其在用酒曲后能在較長時間內持續釋放對應的酒曲以達到長效作用的目的,并且緩釋劑包覆在對應的酒曲外側,能夠隔絕對應的酒曲,以實現保護酒曲的作用,此外上述納米淀粉、硬脂酸和納米凝膠還能作為粘合劑以使相鄰的酒曲之間結合更緊密。在其他實施例中,該緩釋劑還可以有其他選擇,或者不使用緩釋劑,直接在中高溫曲的外表面包覆高溫曲,在高溫曲的外表面包覆中溫曲或麩曲,同樣能實現由該工藝生產的復合曲藥能夠同時適應多種微生物、多種發酵溫度和多種原料釀造的生產過程,但效果略差于經包覆保護劑的復合曲藥。
需要說明的是,本實施例中提及的術語“層狀結構”包括球形的層狀結構,桿狀的層狀結構或板狀的層狀結構。也即是,無論復合曲藥的最終成型形狀是球形、片狀或其他形狀,該復合曲藥的切面具有多層的層狀結構。
進一步地,多種酒曲按質量百分數計包括:中高溫曲10~28%,高溫曲70~90%,麩曲或中溫曲0.1~3%。也即是,通過上述生產工藝生產制得的復合曲藥的最外側的麩曲或中溫曲所用的量最少,因此其厚度最小,而中間層的高溫曲的用量大,厚度較大。
優選地,中高溫曲14~24%,高溫曲75~85%,麩曲或中溫曲0.1~1%;更優選地,中高溫曲18%,高溫曲81.7%,麩曲或中溫曲0.3%。
經發明人長期實驗發現,采用上述中高溫曲、高溫曲、麩曲或中溫曲的用量制得的復合曲藥的適配能力強,利用該復合曲藥釀造的白酒時不同的酒曲的功效溶解揮發快,制得的白酒口感純正。
本發明實施例提供的復合曲藥的生產工藝通過將不同的酒曲在緩釋劑的作用下依次包覆形成層狀結構,不同的酒曲對應不同的制備過程中的微生物、發酵溫度等,在利用該復合曲藥制備白酒時,層層包覆的不同的曲藥能夠在制備白酒的過程中,逐層溶解并擴散,從而能夠適應多種微生物、多種發酵溫度和多種原料釀造的生產過程,本實施例將不同的酒曲利用包覆的工藝形成一種新型的復合曲藥,其適用范圍廣,能夠普遍適用于各類型的白酒制造,簡化了白酒制造中酒曲的對應生產過程,進而簡化了成本。
此外,本發明還提供了一種由上述復合曲藥的生產工藝制備而得的復合曲藥。該復合曲藥適用范圍廣,能夠普遍適用于各類型的白酒制造,其能夠適應多種微生物、多種發酵溫度和多種原料釀造的生產過程。
接下來,將結合具體實施例進行闡述。
實施例一
本發明實施例提供了一種復合曲藥的生產工藝,其包括將多種酒曲在緩釋劑的作用下依次包覆形成具有層狀結構的復合曲藥,其中,多種酒曲按質量百分數計包括中高溫曲20%和高溫曲80%,將中高溫曲研磨成粉,然后加入納米淀粉,使中高溫曲與納米淀粉混合均勻,經制粒或壓片形成顆粒狀或片狀,然后將顆粒狀或片狀的中高溫曲置于容器中,向容器中加入研磨成粉的高溫曲,高溫曲混合有硬脂酸,使高溫曲均勻黏附于中高溫曲的外表面,加熱干燥20min。
實施例二
本發明實施例提供了一種復合曲藥的生產工藝,其包括將多種酒曲在緩釋劑的作用下依次包覆形成具有層狀結構的復合曲藥,其中,多種酒曲按質量百分數計包括中高溫曲10%和高溫曲90%,將中高溫曲研磨成粉,然后加入部分納米淀粉,使中高溫曲與納米淀粉混合均勻,經制粒或壓片形成顆粒狀或片狀,然后將顆粒狀或片狀的中高溫曲置于容器中,向容器中加入納米淀粉以使納米淀粉均勻黏附于中高溫曲的外表面,然后,加熱并干燥30min,接著再重復操作3次。在納米淀粉包覆完成后,向容器中加入混有硬脂酸的高溫曲,使高溫曲均勻黏附于包覆有納米淀粉的中高溫曲的外表面,加熱干燥20min。
本實施例中,中高溫曲的原料包括小麥粉和中草藥粉,以小麥粉的重量份數為500份計,中草藥粉按重量份數計包括白芷粉0.5份,草果粉1份,花椒粉1.5份,蒼術粉1.5份,川支粉1.8份,丁香粉0.75份,大茴香粉1.5份,香菇粉1.25份,薄荷粉1.5份,小茴香粉1份,肉蔻粉0.75份,樟腦粉0.2份,甘松粉0.75份,陳皮粉2.5份,靈仙粉1.5份,桂通粉1份,桂皮粉3份。
實施例三
本發明實施例提供了一種復合曲藥的生產工藝,其與實施例二提供的復合曲藥的生產工藝大致相同,區別點在于:本實施例中,在高溫曲均勻黏附于包覆有納米淀粉的中高溫曲的外表面之后,接著向容器中加入硬脂酸,硬脂酸均勻黏附于高溫曲的外表面,加熱干燥30min,接著再重復操作5次。
實施例四
本發明實施例提供了一種復合曲藥的生產工藝,其包括將多種酒曲在緩釋劑的作用下依次包覆形成具有層狀結構的復合曲藥,其中,多種酒曲按質量百分數計包括中高溫曲10%、高溫曲87%和麩曲3%。
將中高溫曲研磨成粉,然后加入部分納米淀粉,使中高溫曲與納米淀粉混合均勻,經制粒或壓片形成顆粒狀或片狀,然后將顆粒狀或片狀的中高溫曲置于容器中,向容器中加入剩余的納米淀粉以使納米淀粉均勻黏附于中高溫曲的外表面,然后,加熱并干燥25min,接著再重復操作5次。在納米淀粉包覆完成后,向容器中加入混有硬脂酸的高溫曲,使高溫曲均勻黏附于包覆有納米淀粉的中高溫曲的外表面,加熱干燥20min。接著向容器中加入剩余的硬脂酸,硬脂酸均勻黏附于高溫曲的外表面,加熱干燥30min,接著再重復操作8次。在高溫曲以及硬脂酸包覆完成后,向容器中加入混有緩釋劑的麩曲,使麩曲均勻黏附于包覆有硬脂酸的高溫曲的外表面,加熱干燥30min。
本實施例中,中高溫曲的原料包括小麥粉和中草藥粉,以小麥粉的重量份數為500份計,中草藥粉按重量份數計包括白芷粉1份,草果粉2份,花椒粉2份,蒼術粉2份,川支粉3份,丁香粉2份,大茴香粉2份,香菇粉2份,薄荷粉2份,小茴香粉2份,肉蔻粉1份,樟腦粉1份,甘松粉1份,陳皮粉3份,靈仙粉2份,桂通粉2份,桂皮粉4份。
實施例五
本發明實施例提供了一種復合曲藥的生產工藝,其包括將多種酒曲在緩釋劑的作用下依次包覆形成具有層狀結構的復合曲藥,其中,多種酒曲按質量百分數計包括中高溫曲28%、高溫曲81.9%和中溫曲0.1%,
將中高溫曲研磨成粉,然后加入部分納米淀粉,使中高溫曲與納米淀粉混合均勻,經制粒或壓片形成顆粒狀或片狀,然后將顆粒狀或片狀的中高溫曲置于容器中,向容器中加入剩余的納米淀粉以使納米淀粉均勻黏附于中高溫曲的外表面,然后,加熱并干燥25min,接著再重復操作4次。在納米淀粉包覆完成后,向容器中加入混有硬脂酸的高溫曲,使高溫曲均勻黏附于包覆有納米淀粉的中高溫曲的外表面,加熱干燥25min。接著向容器中加入剩余的硬脂酸,硬脂酸均勻黏附于高溫曲的外表面,加熱干燥25min,接著再重復操作7次。在高溫曲以及硬脂酸包覆完成后,向容器中加入混有硬脂酸的中溫曲曲,使中溫曲均勻黏附于包覆有硬脂酸的高溫曲的外表面,加熱干燥25min。
本實施例中,中高溫曲的原料包括小麥粉和中草藥粉,以小麥粉的重量份數為500份計,中草藥粉按重量份數計包括白芷粉0.7份,草果粉1.5份,花椒粉1.7份,蒼術粉1.7份,川支粉2份,丁香粉1份,大茴香粉1.7份,香菇粉1.5份,薄荷粉1.7份,小茴香粉1.7份,肉蔻粉0.9份,樟腦粉0.5份,甘松粉0.9份,陳皮粉2.7份,靈仙粉1.7份,桂通粉1.5份,桂皮粉3.5份。
實施例六
本發明實施例提供了一種復合曲藥的生產工藝,其包括將多種酒曲在緩釋劑的作用下依次包覆形成具有層狀結構的復合曲藥,其中,多種酒曲按質量百分數計包括中高溫曲18%、高溫曲81.7%和中溫曲0.3%,將中高溫曲研磨成粉,然后加入納米淀粉經制粒或壓片形成顆粒狀或片狀,然后將顆粒狀或片狀的中高溫曲置于容器中,向容器中加入納米淀粉以使納米淀粉均勻黏附于中高溫曲的外表面,然后,加熱并干燥28min,接著再重復操作5次。在納米淀粉包覆完成后,向容器中加入混有硬脂酸的高溫曲,使高溫曲均勻黏附于包覆有納米淀粉的中高溫曲的外表面,加熱干燥30min。接著向容器中加入硬脂酸,硬脂酸均勻黏附于高溫曲的外表面,加熱干燥25min,接著再重復操作6次。在高溫曲以及硬脂酸包覆完成后,向容器中加入混有納米凝膠的中溫曲曲,使中溫曲均勻黏附于包覆有硬脂酸的高溫曲的外表面,加熱干燥23min。在中溫曲均勻黏附于包覆有高溫曲的外表面之后,接著向容器中加入納米凝膠,納米凝膠均勻黏附于中溫曲或麩曲的外表面,加熱干燥23min,接著再重復操作16次。
值得注意的是,本發明實施例提供的復合曲藥主要是針對沉香型白酒的制酒工藝。由于中溫曲以清香型白酒汾酒所用的大曲為代表;中高溫曲以濃香型白酒所用的大曲為代表;高溫曲以醬香型白酒所用大曲為代表。在沉香型白酒的制酒工藝中,其所用的酒曲為中高溫曲,而原料的預處理方式采用清香型白酒的處理方式進行,最后制酒過程采用醬香型白酒的制酒工藝進行,從而形成沉香型白酒,兼具清香、濃香和醬香等多種口感。本實施例中,將不同口感風味的酒對應的酒曲,酒曲分別包括清香型對應的中溫曲、濃香型對應的中高溫曲以及醬香型對應的高溫曲,將這三種酒曲依次包覆形成復合曲藥,復合曲藥在使用時,由于緩釋劑的保護,使得內部的酒曲在長時間內能夠持續釋放酒曲以達到長效作用的目的,以適應該沉香型白酒的制酒工藝的不同階段。由于沉香型白酒的制酒工藝涵蓋了多種工藝,因此在沉香型白酒的制酒工藝的不同階段,可能存在多種微生物、多種發酵溫度和多種原料釀造的生產過程,而本發明實施例提供的復合曲藥能夠在長時間內能夠持續釋放多種酒曲,以適應多種微生物、多種發酵溫度和多種原料釀造的生產過程。此外,還需要說明的是,本實施例中提及的中高溫曲、高溫曲、中溫曲以及麩曲,可以依照現有技術中制曲工藝制備得到,也可以依照本實施例中的制曲工藝制得。
該制曲工藝具體包括:s100:中高溫曲的制曲工藝;s200:高溫曲的制曲工藝;s300:中溫曲的制曲工藝以及s400:麩曲的制曲工藝。
s100:中高溫曲的制曲工藝包括:
一、原料預處理
本實施例中,中高溫曲的制備選用小麥粉和中草藥粉作為原料,以小麥粉的重量份數為500份計,中草藥粉按重量份數計包括白芷粉0.5~1份,草果粉1~2份,花椒粉1.5~2份,蒼術粉1.5~2份,川支粉1.8~3份,丁香粉0.75~2份,大茴香粉1.5~2份,香菇粉1.25~2份,薄荷粉1.5~2份,小茴香粉1~2份,肉蔻粉0.75~1份,樟腦粉0.2~1份,甘松粉0.75~1份,陳皮粉2.5~3份,靈仙粉1.5~2份,桂通粉1~2份,桂皮粉3~4份。
優選地,以所述小麥粉的重量份數為500份計,所述中草藥粉按重量份數計包括白芷粉0.5份,草果粉1份,花椒粉1.5份,蒼術粉1.5份,川支粉1.8份,丁香粉0.75份,大茴香粉1.5份,香菇粉1.25份,薄荷粉1.5份,小茴香粉1份,肉蔻粉0.75份,樟腦粉0.2份,甘松粉0.75份,陳皮粉2.5份,靈仙粉1.5份,桂通粉1份,桂皮粉3份。
其中,小麥經過除塵、除雜后,加入2%~3%的水,水溫60~80℃。拌勻并潤濕3~4小時后,用對輥式粉碎機把小麥壓成爛皮不爛心的四六八瓣“梅花瓣”狀的薄片。粉碎度要求粗粒及麥皮不可以通過20目篩,而細粉要求通過20目篩,混粉中細粉要占40%——50%。
選擇上一年生產的優質曲粉碎后,作為曲母加入打碎好的小麥中作為曲母。夏季用量為4%~5%,夏季用量為5%~8%。
上述中草藥粉可以通過按重量份數備取上述中草藥,然后將上述中草藥混合并研磨而成,也可以單一的研磨,然后按照重量份數進行備取。
上述中草藥均選自優質的貴州中草藥,其中,花椒粉、大茴香粉、小茴香粉和桂皮粉具有濃郁的藥香,而白芷粉、草果粉、丁香粉、香菇粉、薄荷粉、靈仙粉、肉蔻粉、樟腦粉、甘松粉、陳皮粉、桂通粉、桂皮粉均具有舒適淡雅的藥香。在小麥粉中加入中草藥粉,使制得的大曲的材料種類更多,且具有藥香,形成沉香型的大曲。
其中,川支屬于貴州苗醫用藥中的藥材,具體屬于川貝的一種,貴州盛產醬香型白酒,其獨特的苗醫草藥添加至大曲中,中草藥對制曲制酒微生物的生長有促進作用,相對來講,對有害的微生物起到了一直生長的作用,幫助曲子起燒、發汗、養汗、過心、干皮等過程得以順利進行,同時為白酒提供舒適的藥香。
二、拌料踩曲:
拌曲料時,一般加水量為原料量的37%~40%拌料均勻,無灰包、疙瘩、用手捏成團而不粘手;將曲料裝入曲盒,用手壓緊。通過潤制的麥子經人工用5cm厚,30cm長,50cm寬的曲模經先用雙足掌從兩頭往中間踩,踩出包包,包包上應無裂縫;用足后跟沿四邊踩兩遍,四角必須踩緊、踩光,并提出漿子;曲胚不得掉邊缺角。
三、晾汗:
a)將踩制成型的曲胚平放在晾汗場地;
b)晾汗時間:0.5-3小時;
c)熱季氣溫高,水份散失快,必須縮短晾汗時間及時入室,晾汗后曲胚表面應無干裂現象。
四、入室安曲:
a)曲胚入室前先鋪墊2-4厘米糠殼;
b)將晾汗后的曲胚分四次以上轉入曲室安放一層;
c)入室曲胚間留一指寬間隙,曲胚與墻壁間留約10厘米間隙;
d)邊安曲胚邊搭蓋草簾;
e)曲胚安放中,在四角和中間5個測溫點插放好溫度計;
f)關閉門窗,保溫保濕。
五、培菌:
a)根據當時曲胚發酵期情況,適當的通過開、閉門窗方式調節溫度濕度,更換空氣;
b)按規定次數(3次/天)檢查各曲室發酵升溫情況,并做好記錄。
六、翻曲:
曲堆經覆蓋稻草,灑水以后要馬上關閉曲室門窗,保溫,保濕,使微生物繁殖,品溫逐漸上升,曲堆內溫度達到63℃左右,夏季需要5~6天,冬季需要7~9天,當曲胚表面霉衣已長出,即可進行第一次翻曲,第一次翻曲后再經過7~8天,可進行第二次翻曲。翻曲時注意:盡量將曲胚中的濕草取出,地面及曲胚間墊以干稻草,為促使曲胚的成熟與干燥,便于空氣流通,可將曲胚間的行距加大,豎直堆曲。
七、拆曲:
翻曲后曲塊品溫要下降8~12℃,6~7天后逐漸回到最高點;而后品溫又逐漸下降,曲塊逐漸干燥。翻曲14~16天后,可略微打開門窗,換氣通風。經過40~50天,曲塊品溫可與室溫接近,曲塊絕大部分已干燥。拆曲時如發現有的曲堆下層曲塊過濕,含水量>15%,則應置于通風處,促使曲胚干燥。
八、入庫儲存:
1、堆碼整齊。層次分明;
2、曲塊之間應留有間隙,以利通風透氣;
3、通風設備良好;
4、防止反潮發燒。杜絕二次產菌,保證曲藥質量。
s200:高溫曲的制曲工藝
一、潤麥:
1、潤麥水用量:每100斤小麥4-6斤水;
2、潤麥水溫度:65-75℃熱水;
3、潤麥時間:30-60分鐘;
4、拌和:加入潤麥水后必須拌和2次以上,達到拌和后無干麥粒。
二、粉碎:
1、小麥粉碎后爛心不爛皮
2、細粉過20目篩30-35%
三、拌料:
1、拌料均勻,無灰包、疙瘩、用手捏成團而不粘手;
2、拌料水溫:熱季:冷水;冷季:40-50℃熱水;
3、拌料用水量(以麥粉重量計)37-40%;
4、拌和好的麥粉必須立即使用。
四、裝箱、上料:
1、手持曲盒一個,澆水將曲胚打濕;
2、將曲料均勻裝入曲盒,用手壓緊;
3、上料時不宜澆太多水。
五、踩曲:
1、先用雙足掌從兩頭往中間踩,踩出包包,包包上應無裂縫;
2、用足后跟沿四邊踩兩遍,四角必須踩緊、踩光,并提出漿子;
3、曲胚不得掉邊缺角。
六、晾汗:
1、將踩制成型的曲胚平放在晾汗場地;
2、晾汗時間:0.5-3小時;
3、熱季氣溫高,水份散失快,必須縮短晾汗時間及時入室,晾汗后曲胚表面應無干裂現象。
七、入室安曲:
1、曲胚入室前先鋪墊2-4厘米糠殼;
2、將晾汗后的曲胚分四次以上轉入曲室安放一層;
3、入室曲胚間留一指寬間隙,曲胚與墻壁間留約10厘米間隙;
4、邊安曲胚邊搭蓋草簾;
5、曲胚安放中,在四角和中間5個測溫點插放好溫度計;
6、關閉門窗,保溫保濕。
八、培菌:
1、根據當時曲胚發酵期情況,適當的通過開、閉門窗方式調節溫度濕度,更換空氣;
2、按規定次數(3次/天)檢查各曲室發酵升溫情況,并做好記錄。
九、保溫控濕:
1、曲胚入房溫度10-20℃時,前7天曲胚品溫<50℃;
曲胚入房溫度20-30℃時,前5天曲胚品溫<50℃;
曲胚入房溫度30℃以上時,前3天曲胚品溫<50℃;
2、入室前幾天品溫上升快,水分排出多,濕度大,曲室內潮氣大,必須開窗排潮;
3、排潮時間不宜過長(特別是冷季)。
十、翻曲:
1、入室3-7天翻第一次曲(熱季3-5天,冷季5-7天),以后每隔2-5天再進行翻曲;
2、翻曲時,先揭開草簾,然后底翻面,四周的翻到中間,硬度大的放在下層。
3、第一次翻曲必須及時,以40℃左右翻第一次為宜;
4、翻第一次曲后要求品溫緩慢上升(開閉門窗調節);
5、翻曲次數不得少于3-5次;
6、翻曲后,曲胚必須整齊,無倒狀
7、翻曲之日在記錄上做好標記。
十一、堆燒:
1、隨發酵的進程,曲胚已翻2次,進行傳堆,堆至4-5層,傳堆后搭蓋草簾保溫;
2、堆燒品溫控制在63℃以上;
3、堆燒時曲胚間應留3厘米左右的間距。
十二、收攏:
1、收攏即最后一次翻曲,把曲胚靠攏,不留間隙,堆至5-6層;
2、收攏前曲胚品溫不得低于40℃;
3、保持后火緩慢下降,防止產生黑心曲,窩水曲等。
十三、出室:
曲藥必須經驗收后方能入庫儲存;
十四、入庫儲存:
堆碼整齊,層次分明;曲塊之間應留有間隙,以利通風透氣;通風設備良好;防止反潮發燒。杜絕二次產菌,保證曲藥質量。
s300:麩曲的制曲工藝
麩曲制作是將幾種制定菌種(酵母、細菌、霉菌)進行定向擴大培養,將其接入糟醅內,發酵產酒。
第一部分:酵母的擴大培養及用法
一、一級菌種制備
a、培養基與操作方法(以1000ml培養基為例)
麩皮250g,加水約1400ml,加熱煮沸20min,過濾,收集濾液補足至1000ml,加葡萄糖2%(20g),酵母膏0.5%(5g),瓊脂1.5-2.0%(約15g,視瓊脂凝膠能力而定,這里指瓊脂條)、ph自然(ph應在6.0-7.0之間)分裝試管,121℃滅菌30min,取出后放置斜面。為防止染菌,應將其放置在培養箱內培養至少7天,取出后待用。
注:加瓊脂時,應先潤濕,再加入培養基內煮沸至少15min,保證其完全溶解。
接種使用劃線接種法,應注意,試管口應盡量靠近酒精燈火焰,接種針應盡量燒紅。
放置于28-30℃恒溫培養箱中恒溫培養。
二、二級菌種制備
a、培養基制備
a、飴糖培養基:將飴糖加水稀釋到糖度為13,分裝250ml三角瓶(50ml/瓶),121℃滅菌30min,取出降溫后待用。
b、麩皮培養基:麩皮100g,加水750ml,煮沸20min,過濾,取濾液加水補足至1000ml,分裝250ml三角瓶(50ml/瓶),121℃滅菌30min,取出降溫后待用。
b、接種培養:使用接種棒,將一級酵母菌種接入三角瓶中2-4環,放置于溫度為28-30℃,轉速為120-140rpm搖床中培養24-48h。
三、三級菌種制備
a、培養基制備:飴糖培養基,將飴糖加沸水稀釋到糖度為13,分裝于5l卡式罐中(2500ml/罐)。
b、接種培養:將制備的二級菌種倒入卡式罐中進行接種(接種量約為10%),在溫度為28-30℃,培養18-24h。
四、使用方法:將制備好的三級菌種(五株菌)混合在一起,直接加入在麩曲中混合使用,一般一甑使用1l三級酵母菌液。
第二部分:細菌的擴大培養及用法
一、一級菌種制備
a、培養基與操作方法(以1000ml培養基為例)
稱好后,加水約1000ml,瓊脂1.5-2.0%(約15g,視瓊脂凝膠能力而定,這里指瓊脂條)、ph自然(ph應在7.0-7.2之間)分裝試管,121℃滅菌30min,取出后放置斜面。為防止染菌,應將其放置在培養箱內培養至少7天,取出后待用。
注:加瓊脂時,應先潤濕,再加入培養基內煮沸至少15min,保證其完全溶解。
接種使用劃線接種法,應注意,試管口應盡量靠近酒精燈火焰,接種針應盡量燒紅。
放置于37℃恒溫培養箱中恒溫培養。
二、二級菌種制備
a、培養基與操作方法(以1000ml培養基為例)
牛肉膏0.3%3g
蛋白胨1%10g
nacl0.5%5g
分裝250ml三角瓶(50ml/瓶),121℃滅菌30min,取出降溫后待用。
b、接種培養:使用接種棒,將一級細菌菌種接入三角瓶中2-4環,放置于溫度為37℃,轉速為120-140rpm搖床中培養18-24h。
三、三級菌種制備
a、培養基制備:麩皮100g,加水1000ml,葡萄糖10g,分裝于1000ml三角瓶(每瓶500ml),121℃滅菌30min,取出降溫后待用。
b、接種培養:將制備的二級菌種倒入三角瓶中進行接種(接種量約為10%),在溫度為37℃,培養18-24h。
四、使用方法:將制備好的三級菌種(三株菌)混合在一起,直接加入在麩曲中混合使用,一般一甑使用1l三級細菌菌液。
第三部分:霉菌的擴大培養及用法
一、一級菌種制備
培養基與制作方法:pda培養基(以1000ml培養基為例)
土豆200g,加水約1400ml,加熱煮沸20min,過濾濾液補足至1000ml,加瓊脂1.5-2.0%(約15g,視瓊脂凝膠能力而定,這里指瓊脂條)、ph自然(ph應在6.0-7.0之間)分裝試管,121℃滅菌30min,取出后放置斜面。為防止染菌,應將其放置在培養箱內培養至少7天,取出后待用。
注:加瓊脂時,應先潤濕,再加入培養基內煮沸至少15min,保證其完全溶解。
接種使用劃線接種法,應注意,試管口應盡量靠近酒精燈火焰,接種針應盡量燒紅。
放置于28-30℃恒溫培養箱中恒溫培養。
二、二級菌種制備
a、培養基制備:麩皮(固體)120g,加水80%(96ml),混合均勻,分裝500ml三角瓶3-4個,121℃滅菌30min,取出降溫后待用。
b、接種培養:使用接種棒,將一級霉菌菌種接入三角瓶中2-4環,在溫度為28-30℃,條件下培養24-48h。
三、簾子曲種制備
a、培養基制備:麩皮500g,加水80%,混合均勻,紗布包好,121℃滅菌30min,取出降溫后(40℃以下)接入上述二級菌種。
b、培養:在溫度為28-30℃,培養18-24h,至菌絲長滿,烘干備用。
四、通風制曲
s400:中溫曲的制曲工藝
本實施例中提供的中溫曲是通過現有的中溫曲的制曲工藝制備,這里不再具體闡述。
綜上所述,本發明實施例提供的復合曲藥的生產工藝通過將不同的酒曲在緩釋劑的作用下依次包覆形成具有層狀結構的復合曲藥,不同的酒曲對應不同的制備過程中的微生物、發酵溫度等,在利用該復合曲藥制備白酒時,層層包覆的不同的曲藥能夠在制備白酒的過程中,逐層溶解并擴散,從而能夠適應多種微生物、多種發酵溫度和多種原料釀造的生產過程,本實施例將不同的酒曲利用包覆的工藝形成一種新型的復合曲藥,其適用范圍廣,能夠普遍適用于各類型的白酒制造,簡化了白酒制造中酒曲的對應生產過程,進而簡化了成本。
本發明實施例提供的由上述復合曲藥的生產工藝制備而成的復合曲藥,其適用范圍廣,能夠普遍適用于各類型的白酒制造,其能夠適應多種微生物、多種發酵溫度和多種原料釀造的生產過程。
以上所描述的實施例是本發明一部分實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實施例。本發明的實施例的詳細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護的本發明的范圍,而是僅僅表示本發明的選定實施例。基于本發明中的實施例,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在沒有作出創造性勞動前提下所獲得的所有其他實施例,都屬于本發明保護的范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