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一種刺參育苗中防治橈足類的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刺參育苗的方法,特別是涉及一種刺參育苗中防止橈足類的方法。
背景技術:
刺參是我國海產八珍之一,進入21世紀后,隨著人們對刺參保健作用認識的深入以及養殖技術的突破,養殖面積不斷擴大,從而推動刺參育苗產業的不斷發展,而刺參苗種的質量和產量是限制刺參養殖業健康持續發展的主要因素,因此,刺參育苗的穩產和高產至關重要。海蜇是一種生活在暖水性海洋中的可食用水母,以攝食小型浮游生物為生,其中橈足類、輪蟲、鹵蟲幼體等是其主要餌料。而在刺參育苗中,橈足類是稚參培育時的主要敵害之一,對稚參的影響很大,經常造成刺參苗全軍覆滅,為此,在稚參培育中需經常使用敵百蟲粉和滅蚤靈進行殺滅,經常使用一方面對刺參苗傷害比較大,死亡率增多,另一方面對刺參苗易產生藥物殘留,影響產品的質量,同時使用后藥液也會污染環境,因此,迫切需要一種既對刺參苗不傷害、不造成刺參苗體內藥物殘留又不污染環境的殺滅橈足類的方法。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種刺參育苗中防治橈足類的方法,它能滿足現有技術的上述需求。一種刺參育苗中防治橈足類的方法,其特征是首先選擇規格傘徑在3-4厘米的海蜇苗;然后將刺參育苗車間出現橈足類的池子,按每立方水體放養4-5個海蜇苗的量,確定每池放入海蜇苗的總數量,放入海蜇苗攝食刺參育苗池里的橈足類,經過1-2天就可以攝食掉刺參育苗池里95 %以上的橈足類,而海蜇苗對稚參沒有傷害,最后再把刺參育苗池里的海蜇撈出放到有橈足類的其他池里,繼續攝食橈足類,而刺參苗培育期間的投餌、換水管理和正常管理一樣。利用本發明的方法,可以使海蜇苗在水里均勻分布不停攝食水里的橈足類,在不用藥的情況下,攝食掉刺參培育池里的橈足類,一方面防止刺參生產中因橈足類傷害而造成刺參苗的死亡,提高了刺參苗的成活率,為刺參育苗的穩產高產提供了保障;另一方面減少了對敵百蟲和滅蚤靈的使用,提高刺參苗的質量,環保,同時又養成了海蜇,降低了生產成本。
具體實施例方式一種刺參育苗中防治橈足類的方法,其特征是首先選擇規格傘徑在3-4厘米、無傷殘、游動有力、活力強的健康海蜇苗;然后將刺參育苗車間出現橈足類的池子,按每立方水體放養4-5個海蜇苗的量,確定每池放入海蜇苗的總數量放入海蜇苗,利用海蜇苗攝食刺參育苗池里的橈足類,經過1-2天攝食就可以攝食掉刺參育苗池里95% (池里橈足類數量百分數)以上的橈足類,而海蜇苗對稚參沒有傷害,最后再把刺參育苗池里的海蜇撈出,放到有橈足類的其他池里,繼續攝食橈足類,而刺參苗培育期間的投餌、換水管理和正常管
理一樣。 通過本發明的實施,海蜇苗在水里均勻分布不停攝食水里的橈足類,在不使藥的情況下,攝食掉刺參培育池里的橈足類,一方面防止刺參生產中因橈足類傷害而造成刺參苗的死亡,提高了刺參苗的成活率;另一方面環保、無藥殘,提高刺參苗的質量。
權利要求
1. 一種刺參育苗中防治橈足類的方法,其特征是首先選擇規格傘徑在3-4厘米的海蜇苗;然后將刺參育苗車間出現橈足類的池子,按每立方水體放養4-5個海蜇苗的量,確定每池放入海蜇苗的總數量,放入海蜇苗攝食刺參育苗池里的橈足類,經過1-2天就可以攝食掉刺參育苗池里95%以上的橈足類,而海蜇對稚參沒有傷害,最后再把刺參育苗池里的海蜇撈出放到有橈足類的其他池里,繼續攝食橈足類,而刺參苗培育期間的投餌、換水管理和正常管理一樣。
全文摘要
一種刺參育苗中防治橈足類的方法,其特征是首先選擇規格傘徑在3-4厘米的海蜇苗;然后將刺參育苗車間出現橈足類的池子,按每立方水體放養4-5個海蜇苗的量,確定每池放入海蜇苗的總數量,放入海蜇苗攝食刺參育苗池里的橈足類,經過1-2天就可以攝食掉刺參育苗池里95%以上的橈足類,而海蜇苗對稚參沒有傷害,最后再把刺參育苗池里的海蜇撈出放到有橈足類的其他池里,繼續攝食橈足類,而刺參苗培育期間的投餌、換水管理和正常管理一樣。利用本發明的方法,可以使海蜇苗在水里均勻分布不停攝食水里的橈足類,在不用藥的情況下,攝食掉刺參培育池里的橈足類,一方面防止刺參生產中因橈足類傷害而造成刺參苗的死亡,提高了刺參苗的成活率,為刺參育苗的穩產高產提供了保障;另一方面減少了對敵百蟲和滅蚤靈的使用,提高刺參苗的質量,環保,同時又養成了海蜇,降低了生產成本。
文檔編號A01K61/00GK102232368SQ20111011131
公開日2011年11月9日 申請日期2011年4月18日 優先權日2011年4月18日
發明者于瑞海, 李琪, 王昭萍 申請人:中國海洋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