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移刺參規模化繁育方法
【專利摘要】本發明提供一種南移刺參規模化繁育方法,挑選在海區生長兩年的成熟個體作為親參,將挑選好的親參投入培育池中,接著通過升溫刺激親參排放精卵;升溫結束后移走多余的雄性親參,之后對親參培育池內的受精卵進行洗卵并原池孵化得幼體;將培育池水體中、上層活動敏捷的幼體虹吸至幼體培育池中進行幼體培育,得稚幼參;把稚幼參附著于附著器上,并把串好的附著器懸于雜質已排出的稚幼參培育池內進行稚幼參的培育。本發明能夠避免從北方大量購進刺參苗所造成的養殖成本高、死亡率高的問題,從而提供了一種適合福建及其鄰近地區的南移刺參規模化繁育方法。
【專利說明】南移刺參規模化繁育方法
【【技術領域】】
[0001]本發明屬于水產養殖領域,具體涉及一種南移刺參規模化繁育方法。
【【背景技術】】
[0002]海參被人們視為佐膳佳品和強身健體的滋補品,現已形成以中國、香港、日本、韓國、美國為中心的消費市場。原產于我國黃渤海沿岸的刺參(Stichopus japonicus),其醫療保健作用尤為突出,具廣闊的發展前景;刺參養殖業,不但是我國北方沿海水產業的支柱產業,而且也是我國南方沿海一項新興的水產養殖業。近年來,福建作為我國南方的海洋大省之一,在刺參養殖方面,也有較大的發展,形成了池塘養殖、網箱籠養、人工控溫工廠化養殖、參鮑混養、參鮑藻混養和蝦參混養等多種養殖模式,由于刺參養殖業養殖效益好、生態作用大,它現已成為福建水產業中的主要產業之一,其商品在國內、香港、臺灣、加拿大及歐美一些國家和地區具有十分良好的市場。
[0003]我國刺參南移養殖受苗種繁育技術的制約,屬起步階段,局限于刺參苗須由我國北方大量引進的養殖階段,養殖成本高,形不成可持續的南移刺參養殖業。漳州市水產技術推廣站技術人員在漳州市東山灣海珍品良種場進行刺參親本促熟、催產、孵化、附苗、稚參培育等人工育苗環節,催產率為79%、受精率達85%、孵化率達86.5 %、幼體成活率51 %,獲得苗種:2004年53萬頭、2005年30萬頭、2006年70萬頭。通過這3年試驗,總結出一套適宜南方冬春海參育苗的新技術,為我國南方沿海地區刺參育苗提供技術參考。浙江平陽縣南麂島開發有限公司的技術人員孫建璋、莊定根等技術人員進行過刺參南移養殖技術研究,成參夏眠從6月上旬開始,11月中旬結束,歷時約160d,水溫28°C以上持續時間約30d ;自繁稚參度夏期間攝食和活動正常,生長良好,成活率50%。分析了刺參在浙閩沿海養殖的可行性,提出利用閑置育苗設施和開發近岸低位坑道養殖刺參及刺參、鮑魚混養的建議;劉瀚昌發明了一種刺參的人工育苗方法,每天早上倒池和換水,清除糞便和污物,晚上再換水一次,每次換水1/3~1/2,換水溫差小于1°C。中科院南海海洋研究所胡超群等人在國內外首次將原產于溫帶的刺參苗種在南亞熱帶沿海地區養成了商品參后,福建水產所以及福建的相關企事業等也相繼進行了刺參南移養殖試驗,試驗結果證實:刺參在我國南方能生長,但在夏季易出現大量死亡現象。為了降低刺參南移養殖成本和在福建的度夏死亡率,在本地進行規模化繁育刺參苗種就地養成是關鍵。
[0004]上述南移刺參人工繁育雖然在不同程度上取得一定的成功,但都處在小規模繁育水平階段,刺參南移養殖所需刺參苗還須從我國北方大量購進,養殖成本高,養殖死亡率高,嚴重地影響了我國刺參南移養殖業的發展。
【
【發明內容】
】
[0005]本發明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在于提供一種南移刺參規模化繁育方法,能夠避免從北方大量購進刺參苗所造成的養殖成本高、死亡率高的問題,從而提供了一種適合福建及其鄰近地區的南移刺參規模化繁育方法。[0006]本發明是通過以下技術方案解決上述技術問題的:一種南移刺參規模化繁育方法,具體包括如下步驟:
[0007](I)挑選在海區生長兩年的成熟刺參個體作為親參,挑選的親參規格為:每只濕重350g以上、且體中部腹面豐滿;
[0008](2)將挑選好的親參投入親參培育池中,接著通過升溫刺激親參排放精卵,該升溫的過程為:等梯度升溫,初始溫度15.5°C、終止溫度22.5°C,且升溫速率是1°C/日;升溫結束后移走多余的雄性親參,之后對親參培育池內的受精卵進行洗卵并原池孵化得幼體,孵化的條件為:流水量0.35m3/小時、池底每Im2布3個氣石、光照強度500Lx,其中氣石的直徑為2cm、高6cm ;
[0009](3)將親參培育池水體中、上層活動敏捷的幼體虹吸至幼體培育池中進行幼體培育,得稚幼參;
[0010](4)將稚幼參附著于附著器上,并把串好的附著器懸于雜質已排出的稚幼參培育池內進行稚幼參的培育,每片附著器附著150~200只稚幼參,每串附著器的日投食量與稚幼參體重的比例為2:10,每日投食一次。
[0011]進一步地,所述步驟(2)中洗卵是通過增加培育池水體的充氣量使水體呈沸騰狀并流水0.5h進行的。
[0012]進一步地,所述親參培育池設于海岸邊,且親參培育池內的用水為經雙重沙濾的深井海水,水溫20±1°C,鹽度29~35%。,繁育池環境的光照強度為150~500Lx。
[0013]進一步地,所 述附著器為白色塑料薄膜片,每串附著器由8片該白色塑料薄膜片等間距穿于一聚乙烯繩上形成,該聚乙烯繩的末端上系有一墜石,相鄰兩白色塑料薄膜片的間距為13cm ;且相鄰兩串附著器的間距為8~12cm。
[0014]進一步地,所述附著器為白色尼龍網片,每串附著器由7片該白色尼龍網片等間距穿于一聚乙烯繩上形成,該聚乙烯繩的末端上系有一墜石,相鄰兩白色尼龍網片的間距為15cm ;且相鄰兩串附著器的間距為8~12cm。
[0015]進一步地,所述步驟(4)稚幼參的培育過程中,先用白色塑料薄膜片的附著器培育20天,后用白色尼龍網片的附著器培育,以增加稚幼參附著的比表面積和減少稚幼參排泄物在附著器上的殘留量。
[0016]進一步地,所述親參培育池長800cm、寬300cm、高180cm。
[0017]本發明南移刺參規模化繁育方法的有益效果在于:通過就地培育刺參苗并投放養殖的方式,以避免從北方大量購進刺參苗所造成的養殖成本高、死亡率高的問題,從而提供了一種適合福建及其鄰近地區的南移刺參規模化繁育方法,為我國更好地發展刺參南移養殖業奠定了基礎。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18]下面參照附圖結合實施例對本發明作進一步的描述。
[0019]圖1是本發明中串好后的附著器的示意圖之一。
[0020]圖2是本發明中串好后的附著器的示意圖之二。
【【具體實施方式】】[0021]本發明南移刺參規模化繁育方法,具體包括如下步驟:
[0022](I)挑選在海區生長兩年的成熟刺參個體作為親參(其中,50%親參采用福建海區生長2年的成熟刺參個體,50%親參采用山東、遼寧海區生長2年的成熟刺參個體),挑選的親參規格為:每只濕重350g以上、且體中部腹面豐滿;
[0023](2)將挑選好的親參投入親參培育池中,接著通過升溫刺激親參排放精卵,該升溫的過程為:等梯度升溫,初始溫度15.5°C、終止溫度22.5°C,且升溫速率是1°C/日;升溫結束后移走多余的雄性親參,之后對親參培育池內的受精卵進行洗卵并原池孵化得幼體,孵化的條件為:流水量0.35m3/小時、池底每Im2布3個氣石、光照強度500Lx,其中氣石的直徑為2cm、高6cm ;
[0024](3)將親參培育池水體中、上層活動敏捷的幼體虹吸至幼體培育池中進行幼體培育,得稚幼參;
[0025](4)將稚幼參附著于附著器上,并把串好的附著器懸于雜質已排出的稚幼參培育池內進行稚幼參的培育,每片附著器附著150~200只稚幼參,每串附著器的日投食量與稚幼參體重的比例為2:10,每日投食一次。
[0026]本發明中的親參培育池設計成長800cm、寬300cm、高180cm;步驟(2)中洗卵是通過增加親參培育池水體的充氣量使水體呈沸騰狀并流水0.5h進行的。親參培育池設于海岸邊,且親參培育池內的用水為經雙重沙濾的深井海水,水溫20±1°C,鹽度29~35%0,親參培育池環境的光照強度為150~500Lx。在稚幼參的培育過程中,可先用白色塑料薄膜片作為附著器培育20天,后用白色尼龍網片作為附著器培育;且稚幼參由白色塑料薄膜片移至白色尼龍網片上的方法:在水中,采用毛刷將薄膜上的稚參刷到尼龍網片附著器上;當附著器為白色塑料薄膜片時(如圖1所示),每串附著器由8片該白色塑料薄膜片I等間距穿于一聚乙烯繩2上形成,該聚乙烯繩2的末端上系有一墜石3,相鄰兩白色塑料薄膜片I的間距Cl1為13cm ;且相鄰兩串附著器的間距為8~12cm ;當附著器為白色尼龍網片時(如圖2所示),每串附著器由7片該白色尼龍網片4等間距穿于一聚乙烯繩2上形成,該聚乙烯繩2的末端上系有一墜石3,相鄰兩白色尼龍網4片的間距為15cm;且相鄰兩串附著器的間距同樣為8~12cm。此外,稚幼參的培育過程中,工作人員每3天需要將每串附著器從一個稚幼參培育池移至另一個稚幼參培育池中一次,進行日常投餌和稚幼參生長、成活等情況的觀察,并完成稚幼參培育池的清潔工作;另外,在稚幼參的培育過程中,先用白色塑料薄膜片的附著器培育20天,后用白色尼龍網片的附著器培育,以增加稚幼參附著的比表面積和減少稚幼參排泄物在附著器上的殘留量,稚幼參由白色塑料薄膜片移至白色尼龍網片上的方法:在水中,采用毛刷將白色塑料薄膜片上的稚參刷到白色尼龍網片上。
[0027]需要說明的是,本發明所設計稚幼參的附著器不僅操作管理方便、成本低,且具有附苗率較高的特點。
[0028]此外,為了清楚、詳細地闡述本發明南移刺參規模化繁育方法, 申請人:給出了如下具體實施例。
[0029]實施例1
[0030](I) 2008年3月15日至20日,從福建南日島、山東煙臺挑選在海區生長兩年的成熟刺參個體作為親參(其中,50%親參采自福建南日島海區生長2年的成熟刺參個體,50%親參采自山東煙臺海區生長2年的成熟刺參個體),挑選的親參規格為:每只濕重350g以上、且體中部腹面豐滿;所獲親參采用低溫濕運方法運至福建莆田市秀嶼區勝德鮑參苗種繁育場;
[0031](2)將挑選好的親參投入親參培育池中,接著通過升溫刺激親參排放精卵,升溫過程為等梯度升溫,即:初始溫度15.5°C、終止溫度22.5°C,且升溫速率是1°C/日;升溫結束后移走多余的雄性親參,之后對親參培育池內的受精卵進行洗卵并原池孵化得幼體,孵化的條件:0.35m3/小時流水量、池底每Im2布3個氣石(直徑2cm,高6cm)、光照強度500Lx ;
[0032](3)將親參培育池水體中、上層活動敏捷的幼體虹吸至幼體培育池中進行幼體培育,得幼稚參;
[0033](4)將幼稚參附著于附著器上,并把串好的附著器懸于雜質已排出的稚參培育池內進行稚參的培育,每片附著器附著150~200只稚參,每串附著器的日投食量與稚參體重的比例為2:10,每日投食一次。
[0034](5) 2008年5月29日,對該刺參繁育場的稚參苗進行現場測產,結果如下:稚參苗的育苗水體1403m3,親參暫養成活率97 %,孵化率為81 %,浮游幼體成活率達67 %,稚參苗繁育量6256萬頭;且稚參苗的最小體重為0.0020g、最大體重為0.01OOg、平均體重為0.0060g ;則稚參苗健康、活動正常。
[0035]實施例2
[0036](1)2009年3月10日至15日,從福建南日島、遼寧大連挑選在海區生長兩年的成熟刺參個體作為親參( 其中,50%親參采自福建南日島海區生長2年的成熟刺參個體,50%親參采自遼寧大連海區生長2年的成熟刺參個體),挑選的親參規格為:每只濕重320g以上、且體中部腹面豐滿;所獲親參采用低溫濕運方法運至福建莆田市秀嶼區華洋海珍品苗種繁育場;
[0037](2)將挑選好的親參投入親參培育池中,接著通過升溫刺激親參排放精卵,升溫過程為等梯度升溫,即:初始溫度15.5°C、終止溫度22.5°C,且升溫速率是1°C/日;升溫結束后移走多余的雄性親參,之后對親參培育池內的受精卵進行洗卵并原池孵化得幼體,孵化的條件:0.35m3/小時流水量、池底每Im2布3個氣石(直徑2cm,高6cm)、光照強度500Lx ;
[0038](3)將親參培育池水體中、上層活動敏捷的幼體虹吸至幼體培育池中進行幼體培育,得幼稚參;
[0039](4)將幼稚參附著于附著器上,并把串好的附著器懸于雜質已排出的稚參培育池內進行幼稚參的培育,每片附著器附著150~200只幼稚參,每串附著器的日投食量與幼稚參體重的比例為2:10,每日投食一次。
[0040](5)2009年6月7日,對刺參繁育場的稚參苗進行現場測產,結果如下:稚參苗的育苗水體1200m3,親參暫養成活率95 %,孵化率為86 %,浮游幼體成活率達67 %,稚參苗繁育量5782萬頭,且稚參苗的最小體重為0.0029g、最大體重為0.0125g、平均體重為
0.0077g ;則稚參苗健康、活動正常。
[0041]實施例3
[0042](1)2010年3月5日至10日,從福建南日島、山東青島挑選在海區生長兩年的成熟刺參個體作為親參(其中,50%親參采自福建南日島海區生長2年的成熟刺參個體,50%親參采自山東青島海區生長2年的成熟刺參個體),挑選的親參規格為:每只濕重300g以上、且體中部腹面豐滿;所獲親參采用低溫濕運方法運至福建莆田市秀嶼區鵬飛海產品苗種繁育場;
[0043](2)將挑選好的親參投入親參培育池中,接著通過升溫刺激親參排放精卵,升溫過程為等梯度升溫,即:初始溫度15.5°C、終止溫度22.5°C,且升溫速率是1°C/日;升溫結束后移走多余的雄性親參,之后對親參培育池內的受精卵進行洗卵并原池孵化得幼體,孵化的條件:0.35m3/小時流水量、池底每Im2布3個氣石、光照強度500Lx ;
[0044](3)將親參培育池水體中、上層活動敏捷的幼體虹吸至幼體培育池中進行幼體培育,得幼稚參;
[0045](4)將幼稚參附著于附著器上,并把串好的附著器懸于雜質已排出的稚參培育池內進行幼稚參的培育,每片附著器附著150~200只幼稚參,每串附著器的日投食量與幼稚參體重的比例為2:10,每日投食一次。
[0046](5) 2010年6月28日,對刺參繁育場的稚參苗進行現場測產,結果:稚參苗的育苗水體1000m3,親參暫養成活率98%,孵化率為83%,浮游幼體成活率達66%,刺參苗繁育量4817萬頭,且稚參苗的最小體重為0.0038g、最大體重為0.0167g、平均體重為0.0102g ;則
稚參苗健康、活動正常。
[0047]綜上,本發明通過就地培育刺參苗并投放養殖的方式,以避免從北方大量購進刺參苗所造成的養殖成本高、死亡率高的問題,從而提供了一種適合福建及其鄰近地區的南移刺參規模化繁育方法, 為我國更好地發展刺參南移養殖業奠定了基礎。
【權利要求】
1.一種南移刺參規模化繁育方法,其特征在于:具體包括如下步驟: (1)挑選在海區生長兩年的成熟刺參個體作為親參,挑選的親參規格為:每只濕重350g以上、且體中部腹面豐滿; (2)將挑選好的親參投入親參培育池中,接著通過升溫刺激親參排放精卵,該升溫的過程為:等梯度升溫,初始溫度15.5°C、終止溫度22.5°C,且升溫速率是1°C/日;升溫結束后移走多余的雄性親參,之后對親參培育池內的受精卵進行洗卵并原池孵化得幼體,孵化的條件為:流水量0.35m3/小時、池底每Im2布3個氣石、光照強度500Lx,其中氣石的直徑為2cm、高 6cm ; (3)將親參培育池水體中、上層活動敏捷的幼體虹吸至幼體培育池中進行幼體培育,得稚幼參; (4)將稚幼參附著于附著器上,并把串好的附著器懸于雜質已排出的稚幼參培育池內進行稚幼參的培育,每片附著器附著150~200只稚幼參,每串附著器的日投食量與稚幼參體重的比例為2:10,每日投食一次。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南移刺參規模化繁育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驟(2)中洗卵是通過增加親參培育池水體的充氣量使水體呈沸騰狀并流水0.5h進行的。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南移刺參規模化繁育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親參培育池設于海岸邊,且親參培育池內的用水為經雙重沙濾的深井海水,水溫20±1°C,鹽度29~35%0,培育池環境的光照強度為150~500Lx。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南移刺參規模化繁育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附著器為白色塑料薄膜片,每串附著器由8片該白色塑料薄膜片等間距穿于一聚乙烯繩上形成,該聚乙烯繩的末端上系有一墜石,相鄰兩白色塑料薄膜片的間距為13cm ;且相鄰兩串附著器的間距為8~12cm。
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南移刺參規模化繁育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附著器為白色尼龍網片,每串附著器由7片該白色尼龍網片等間距穿于一聚乙烯繩上形成,該聚乙烯繩的末端上系有一墜石,相鄰兩白色尼龍網片的間距為15cm;且相鄰兩串附著器的間距為8~12cm0
6.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南移刺參規模化繁育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驟(4)稚幼參的培育過程中,先用白色塑料薄膜片的附著器培育20天,后用白色尼龍網片的附著器培育,以增加稚幼參附著的比表面積和減少稚幼參排泄物在附著器上的殘留量。
7.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南移刺參規模化繁育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親參培育池長800cm、寬 300cm、高 180cm。
【文檔編號】A01K61/00GK103975878SQ201410197228
【公開日】2014年8月13日 申請日期:2014年5月12日 優先權日:2014年5月12日
【發明者】柯尚德, 柯清華, 柯清鋒, 林鵬 申請人:莆田市勝德水產開發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