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一種牛蒡高產栽培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ー種牛蒡高產栽培方法。
背景技術:
牛蒡為菊科草本直根類植物,是ー種以肥大肉質根供食用的蔬菜,葉柄和嫩葉也可食用,牛蒡子和牛蒡根也可入藥。牛蒡原產于中國,為我國古老的藥食兩用食物蔬菜,牛蒡的肉質根營養豐富。每I OOg新鮮樣品含水分約87g、蛋白質4. 1-4. 7g、碳水化合物
3.0-3. 5g、脂肪0. lg、纖維素I. 3-1. 5g。胡蘿卜素含量高達390mg,是胡蘿卜的280倍。含維生素C19mg。含鈣240mg、磷106mg、鐵7. 6mg,同時還含有其他多種營養物質。牛蒡的纖維可以促進大腸蠕動,幫助排便,降低體內膽固醇,減少毒素、廢物在體內積存,達到預防中風和防治胃癌、子宮癌的功效。西醫認為它除了具有利尿、消積、祛痰止泄等藥理作用外,還用于便秘、高血壓、高膽固醇癥的食療。中醫認為有疏風散熱、宣肺透疹、解毒利咽等功效。可用于風熱感冒、咳嗽痰多、麻疹風疹、咽喉腫痛。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之一是通過以下技術方案來實現的
在播種前3天,牛蒡種子在太陽下曬2 3小時,用甲氧こ氯汞液中浸泡lh,其用量是種子量的1000倍,再放入溫水中,不斷攪拌,然后使水溫自然冷卻至20 25°C,浸泡12 24小時,反復淘洗,去除抑制發芽的物質,放在25°C的條件下催芽;種子露白時進行播種,播種前先在播種溝一側每畝施入尿素10千克,用鋤頭將肥料淺鋤于10厘米的土層內,作為種肥,然后在溝內燒足底水,行株距為(20-25) cmX (20-25) cm,溝深2cm,待水完全滲透后播種,然后覆蓋細糞土 3厘米左右;整個生育期追肥3次,第一次在株高30厘米左右時,第二次在植株生長旺盛期結合澆水進行,第三次在肉質根膨大后。牛蒡的病蟲害防治通常是黒斑病用波爾多液或50%福美雙可濕性粉劑噴霧防治;或者在發病前期噴灑75%百菌清可濕性粉劑或50%速克靈可濕性粉劑,白粉病,發病初期噴施1%武夷菌素水劑150倍液,每隔5天噴I次,連續3-4次,地下害蟲用50%辛硫磷與底肥同施;蚜蟲用40%氧化樂果乳油1000倍液噴霧防治。
具體實施例方式以下將對本發明的優選實施例進行詳細的描述;應當理解,優選實施例僅為了說明本發明,而不是為了限制本發明的保護范圍。在播種前3天,牛蒡種子在太陽下曬2 3小時,用甲氧こ氯汞液中浸泡lh,其用量是種子量的1000倍,再放入溫水中,不斷攪拌,然后使水溫自然冷卻至20 25°C,浸泡12 24小時,反復淘洗,去除抑制發芽的物質,放在25°C的條件下催芽,種子露白時進行播種,播種前先在播種溝一側每畝施入尿素10千克,用鋤頭將肥料淺鋤于10厘米的土層內,作為種肥,然后在溝內燒足底水,行株距為(20-25)cmX (20_25)cm,溝深2cm,待水完全滲透后播種,然后覆蓋細糞土 3厘米左右;整個生育期追肥3次,第一次在株高30厘米左右時,第二次在植株生長旺盛期結合澆水進行,第三次在肉質根膨大后,第一次在株高30厘米左右時,在壟頂中間開溝追施尿素每公頃10(T150千克;第二次在植株生長旺盛期結合澆水進行,把肥料撒在壟溝里,每公頃施尿素150 250千克,促進根系和葉片的生長;第三次在肉質根膨大后,施氮磷鉀復合肥,每公頃施25(T300千克,以促進肉質根迅速生長,施肥時,不要靠近植株,以免燒根。牛蒡的病蟲害防治通常是黒斑病,發病時可選擇波爾多液或50%福美雙可濕性粉劑500倍液噴霧防治;或者在發病前期噴灑75%百菌清可濕性 粉劑500-600倍液,或50%速克靈可濕性粉劑2000倍液,隔7_10天噴I次,連續防治2_3次,白粉病發病初期噴施1%武夷菌素水劑150倍液,每隔5天噴I次,連續3-4次,地下害蟲用50%辛硫磷與底肥同施,蚜蟲用40%氧化樂果乳油1000倍液噴霧防治。播種后100-130天是牛蒡的最佳采收期。先將植株的葉片去除,保留長15-20cm的葉柄,然后沿壟的ー側挖溝,深60-70cm、寬25-35cm,將挖出的土壤散開,用手握住植株的基部,沿著斜上方用力,將牛蒡的根拔起。
權利要求
1.ー種牛蒡高產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該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1)種子處理在播種前3天,牛蒡種子在太陽下曬2 3小時,用甲氧こ氯汞液中浸泡lh,其用量是種子量的1000倍,再放入溫水中,不斷攪拌,然后使水溫自然冷卻至20 25°C,浸泡12 24小時,反復淘洗,去除抑制發芽的物質,放在25°C的條件下催芽; (2)播種播種前先在播種溝一側每畝施入尿素10千克,用鋤頭將肥料淺鋤于10厘米的土層內,作為種肥,然后在溝內燒足底水,行株距為(20-25)cmX (20_25)cm,溝深2cm,待水完全滲透后播種,然后覆蓋細糞土 3厘米左右; (3)肥水管理整個生育期追肥3次,第一次在株高30厘米左右時,第二次在植株生長旺盛期結合澆水進行,第三次在肉質根膨大后 (4)病害防治黒斑病用波爾多液或50%福美雙可濕性粉劑噴霧防治;或者在發病前期噴灑75%百菌清可濕性粉劑或50%速克靈可濕性粉劑,白粉病,發病初期噴施1%武夷菌素水劑150倍液,每隔5天噴I次,連續3-4次,地下害蟲用50%辛硫磷與底肥同施淑蟲用40%氧化樂果乳油1000倍液噴霧防治。
2.如權利要求I所述的牛蒡高產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肥水管理第一次在株高30厘米左右時,在壟頂中間開溝追施尿素每公頃10(T150千克;第二次在植株生長旺盛期結合澆水進行,把肥料撒在壟溝里,每公頃施尿素150 250千克,促進根系和葉片的生長;第三次在肉質根膨大后,施氮磷鉀復合肥,每公頃施25(T300千克,以促進肉質根迅速生長,施肥時,不要靠近植株,以免燒根。
3.如權利要求I所述的牛蒡高產栽培方法,其特征在干,所述的病害防治為黒斑病,發病時可選擇波爾多液或50%福美雙可濕性粉劑500倍液噴霧防治;或者在發病前期噴灑75%百菌清可濕性粉劑500-600倍液,或50%速克靈可濕性粉劑2000倍液,隔7_10天噴I次,連續防治2-3次,白粉病發病初期噴施1%武夷菌素水劑150倍液,每隔5天噴I次,連續3-4次,地下害蟲用50%辛硫磷與底肥同施,蚜蟲用40%氧化樂果乳油1000倍液噴霧防治。
全文摘要
一種牛蒡高產栽培方法。播種前3天,牛蒡種子在太陽下曬2~3小時,用甲氧乙氯汞液中浸泡1h,再放入溫水中,然后使水溫自然冷卻至20~25℃,浸泡12~24小時,放在25℃的條件下催芽,播種前先在播種溝一側每畝施入尿素10千克,用鋤頭將肥料淺鋤于10厘米的土層內,作為種肥,然后在溝內澆足底水,待水完全滲透后播種,然后覆蓋細糞土3厘米左右;然后按照常規方法進行管理和病害防治。
文檔編號A01G13/00GK102640633SQ20121008847
公開日2012年8月22日 申請日期2012年3月30日 優先權日2012年3月30日
發明者竇祥龍 申請人:常熟市海虞茶葉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