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小麥應答非生物脅迫抗性基因TaCEO及其應用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屬于生物基因工程技術領域,尤其涉及小麥應答非生物脅迫抗性基因fsCH 及其應用。
背景技術:
我國是世界上干旱半干旱地區面積較大的國家,旱地面積占全國總土地面積的 52.5%,其中典型地帶一_黃土高原水土流失區,耕地約占半干旱地區的1/3,坡耕地 占到耕地面積的75%,平均單位(667m0產量低于150kg,不少地方還在100kg以下。但 是目前該地區的灌溉面積僅為20%左右,單位面積產量僅為全國平均值的一半,其中典 型半干旱地區,如黃土高原丘陵溝壑區,灌溉面積不足10%,單產僅為全國平均的三分 之一。與此同時,我國是水資源匱乏的國家之一,人均水資源占有量僅為世界平均數的 1/4,且近20年來,隨著人口的劇增、耕地銳減、環境資源惡化,水資源的匱乏已經成 為制約農業生產可持續發展的最大障礙。而且預計在相當長的時間內這種局面不會有很 大的改善。除了干旱之外,壤鹽漬化嚴重影響農作物生長和產量。隨著經濟的發展,土 壤鹽漬化愈來愈嚴重,已成為一個全球關注的社會問題;特別是我國人口眾多,土壤鹽 漬化己經成為制約我國經濟和社會發展的重要因素。所以,培育耐鹽抗旱農作物新品種 已成為當前一個十分迫切的任務。
除了傳統育種方法外,利用基因工程和細胞工程等新技術可以快速穩定地獲得具有 優良耐鹽抗旱能力的作物新品種。利用轉基因技術將新的耐鹽抗旱功能基因轉入到作物 中,以此高效開發耐鹽抗旱轉基因作物新品種,用于在鹽堿地及干旱地區種植是一項具 有廣闊應用前景的技術。其前提是,必須較系統地了解植物耐鹽抗旱機制,分離高效的 與耐鹽抗旱相關的基因。
多年來,有關植物耐鹽抗旱機制方面的研究已取得了較大的進展,克隆了大量高鹽、 水分脅迫相關基因,為進一步闡明植物耐鹽抗旱的分子機制提供了理論線索和依據。一 些實驗表明,將植物本身以及其他生物中與耐鹽抗旱相關的基因轉入植物中,其異源轉 錄和翻譯產物可以使轉基因植物的耐鹽抗旱能力明顯提高。
目前,已發現了一些能顯著改變植物耐鹽抗旱能力的基因,其中除了耐鹽抗旱調節 相關的轉錄因子相關基因外,還包括一些能夠通過對轉錄因子進行修飾化作用以改變其 調控能力的功能基因。后者可通過調節轉錄因子調控能力及其下游抗旱相關基因的表達 來調控植物的耐鹽抗鹽能力。研究表明,將這些基因轉化到植物中,可以明顯提高植物 的抗旱能力。
CEO蛋白是一類非常重要的蛋白質,參與植物對多種非生物脅迫的響應過程。近年 來已有試驗表明,擬南芥中的CEO蛋白可以提高酵母的抗氧化能力,但有關faCH 基因 在植物抗旱過程中的作用尚未見報道。
發明內容
針對現有技術的不足,本發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種耐鹽抗旱基因——小麥抗非生物脅 迫基因ra6H 及其應用。本發明的技術方案是從小麥中分離得到了 6K 基因一一"Cfft并構建雙子葉植 物表達載體pBI121/7^CfO轉化模式植物擬南芥,以鑒定基因的功能并最終將該基因用
于小麥等重要農作物的轉化,提高農作物的耐鹽抗旱能力。
本發明提供的小麥抗非生物脅迫基因名稱為小麥CEO蛋白基因fa6H 即小麥應答非 生物脅迫(鹽、旱等)抗性基因化CEa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因cDNA的核苷酸序列 如SEQ ID No. 1所示。
本發明還提供了含上述小麥應答非生物脅迫(鹽、旱等)抗性基因r"c^o的植物
表達載體pBI121/ra(^y。
本發明所述基因raGW及含所述基因7^6H 的植物表達載體pBI121/7^G叨在培育 耐鹽抗旱植物中的應用。其中所述植物優選是普通小麥或擬南芥。
將本發明所述基因導入植物細胞,使其在植物中過量表達就可以使轉基因植物提高 耐鹽抗旱能力。為了便于對轉基因植物或細胞系進行篩選,可以對含有所述基因fa6H 的植物表達載體pBI121/7^7H 進行加工,如可以加入選擇標記(GUS等)或者具有抗 性的抗生素標記物(潮霉素,卡那霉素,慶大霉素等)等。
本發明所述的基因可廣泛用于培育耐鹽抗旱農作物新品種,并可為深入闡明植物耐 鹽抗旱機制提供理論依據。
本發明的有益效果利用現有的植物基因工程技術,本發明首次克隆得到了小麥抗 非生物脅迫基因并通過根瘤農桿菌介導的方法將該基因轉入擬南芥,經過比較 分析證明,轉基因植株的耐鹽抗旱能力明顯增強。據此可通過過表達策略開發和培育耐 鹽抗旱作物新品種。
圖l 7^^堪因全長cDNA序列的擴增結果
M:DNA分子量標準,此處為DL2000 (下同)。 圖2 在多種處理下山融3號中的半定量RT-PCR分析。
P: 18% PEG處理;S: 200mM NaCl處理;C: 4。C低溫處理;A: ABA處理;H: &02處理;M:甲基紫精處理(下同)。
圖3 faCH 轉基因擬南芥植株PCR鑒定。
0E1,2:兩個7^6^啦表達轉基因株系;VC:空載體轉化株系;WT:野生型;25S
Pro: 35S啟動子擴增片段(下同) 圖4 7^G叨轉基因擬南芥植株RT-PCR鑒定。 圖5 7^CH 轉基因擬南芥植株在各種脅迫下種子的萌發率。 圖6 7^CH 轉基因促進擬南芥植株幼苗期根的伸長及側根的發育。 圖7 raCH 轉基因擬南芥植株幼苗期在各種脅迫培養基上的生長情況。 圖8 raCFO轉基因擬南芥植株中脅迫標記基因的半定量RT-PCR結果。
具體實施例方式
實施例l、 raCg"O的克隆 1. 1小麥RNA提取
(1) 將PEG滲透脅迫處理的組織材料放入液氮預冷的研缽中,在液氮中充分研磨成粉 末;
(2) 待液氮揮發干,立即轉移到2ml的離心管中,每100mg材料約加入lml Trizol提取液,劇烈振蕩使樣品充分裂解,室溫放置5分鐘;
(3) 4°C, 12000rpm離心15分鐘;
(4) 用移液器小心將上層水相轉移至一個新的L5ml的離心管中,加入200Pi氯仿 (chloroform),劇烈振蕩混勻15秒,室溫放置10分鐘;
醇(l:l體積),充分混勻,-20°C,沉淀30min或過夜;
(5) 4°C, 12000rpm離心15分鐘;
(6) 用移液器小心將上層水相轉移至一個新的1. 5ml的離心管中,加入500 u 1的異丙 醇(l:l體積),充分混勻,-20°€:,沉淀30^11或過夜;
(7) 4°C, 12000rpm離心10min,小心棄去上清液;
(8) RNA沉淀用lml的75。/。乙醇洗滌。4°C, 8000rpm離心10min收集沉淀;
(9) 重復用75%乙醇洗滌一次RNA沉淀;
(10) 去上清,RNA沉淀于無菌操作臺上晾干約10-15分鐘,RNA略顯透明,加入適當 體積(30-50y 1)的RNase-free水充分溶解(可放于-80。C長期保存);
(11) 紫外分光光度計及1% Agrose凝膠電泳檢測RNA濃度及質量。
注a)用紫外分光光度計檢測RNA的產量,在260nm處的吸光度,10D=40ug/ml。 根據在260nm和280nm處的吸光值,檢測RNA的純度,純RNA的0D26()/0D28。比值應接近 2.0(比值最好在1.9 2. 1之間)。
b)用1% Agrose凝膠電泳檢側RNA的質量及大小。吸取lul RNA加入3 u 1的 RNase-free水,加1 u 1上樣緩沖液6 5。C變性5分鐘。電泳后用EB染色,另取3ul 的lkb DNAMarker作為對照。 1. 2 cDNA 3'和5'末端第一鏈的快速擴增
5 ,和3 ,RACE第 一鏈cDNA末端快速擴增(Rapid Amplification of cDNA Ends , RACE ) 按Clonetech公司的SMART RACE cDNA Amplification Kit操作指南進行。 1. 3 5'和3'端克隆
(1 )根據基因芯片的檢測結果,獲得TaCEO的部分序列并按照SMART RACE cDNA Amplification Kit操作指南設計兩對基因特異引物(序列如下) TaCEO -GSP1: 5'GAACCTCCACTGAGAAACATTACC3' TaCEO -GSP2: 5' GTTCCAATCTATGAGGGATACACGC3'引物序列 TaCEO -NGSP 1(5, RACE巢式引物)5'GTTTCCACTAGCAGGTTCATTCA 3' TaCEO -NGSP2(3' RACE巢式引物)5, AATAACATACTGGAGGAAGGACAG3';
(2) 按照SMART RACE cDNA Amplification Kit操作指南分別擴增TaCEO的5,和3, 末端;
(3) 將5'和3,端序列拼接,分別在起始密碼上游和終止密碼下游設計引物(序列 如下),以5'或3' RACE產物為模板擴增該基因全長。
引物1: GGT ACC ATG GAA AGG AAG ACT G 引物2: CCA GGT TCA GGA GGT GCT GCT C 1.4 raCH 全長克隆
1. 引物序列見1.3部分。
2. PCR反應體系(20 uL):
10 X buffer 2yl 模板(5'RACE產物) liUd,s (2, 0mM each) 0. 5y 1
Primerl (5 y M) 1 li 1
Primer2(5ii M) 1 p 1
高保真Taq酶(STRATAGEN, Cat No: 600380)0. 5 " 1
ddH20 14iU
3. PCR反應程序為94°C預變性5min; 94。C變性45sec, 57. 5'C復性45sec, 72。C延伸2min30sec,循環35次;72。C延伸7min。
4. 擴增片段的回收后與T載體連接、轉化大腸桿菌、選取陽性克隆測序。結果見圖1。
實施例2、 raCE"O的表達分析
2. 1脅迫下脂A的提取
山融3號種子正常萌發,Hoagland培養液培養至株高約10cm時(約3周時間)開 始進行干旱(18% PEG)、鹽脅迫(200mM NaCl)、冷、ABA、 HA和甲基紫精處理。處 理不同時間后,Trizol法提取幼苗根、葉RNA同上。 2. 2逆轉錄獲得cDNA
逆轉錄產生cDNA,按說明書操作。 2.3 PCR反應及電泳
(1) 以cDNA為模板,進行PCR反應。引物如下
5'端引物ATGGACTCGGAGCACTGGAT 3'端引物TCAGTCGTCTCCAAATAAAGTG
(2) PCR體系
ddH2012. 6u 1
lOXTaq buffer (Mg2+free)1
MgCl2 (25mM)1. 1
Primerl (5iiM)1" 1
Primer2 (5 p M)lu 1
d鮮(2mM each)ly 1
Taq polymerase (5U/n 1)0. 2ix 1
模板(逆轉錄cDNA)lu 1
Total Volume20 y 1
(3) PCR程序
95°C 3min, 25 30 cycles 95°C 30s'60°C 30s' 72°C 60s; 72。C 5min, 根據內參Actin的擴增情況確定PCR的循環數,調整cDNA模板的加入量。
(4) 1. 5%瓊脂糖凝膠電泳。
結果表明,上述各種脅迫下,TaCE0在根中均上調表達,相反在葉中有的下調表 達(PEG、冷、HA和甲基紫精處理),有的先下調表達再恢復到對照水平(NaCl和ABA 處理)(見圖2)。 實施例3、植物表達載體的構建(35S啟動子)
植物表達載體pBI121是含有35S啟動子和NPTII基因的雙元載體,在其多克隆 位點上含有限制性內切酶BamHI的識別位點。據此在目的基因起始密碼上游和終止密碼下游設計含BamHI識別序列的引物,用高保真Taq酶擴增目的基因,體系同1.4。 用限制性內切酶BamHI對載體pBI121和目的基因擴增產物片斷分別進行酶切。
完全酶切的載體在0.8%瓊脂糖凝膠上電泳分離后,經膠回收、用CIAP脫磷酸,然后
與酶切的目的基因擴增片段相連。 酶切體系 (1)質粒BamHI單酶切
于37。C恒溫水浴鍋酶切2小時以上。酶切后以O. 5XTBE為電泳緩沖液,將酶切 產物進行0. 8%瓊脂糖凝膠電泳。在紫外透射儀下用潔凈刀片切下pBI121大片段和目 的基因條帶,回收。
(2) 回收的載體大片段的脫磷。
(3) 經酶切和脫磷的載體片段和目的基因片段以摩爾比1:4的比例進行16X:連
接過夜。
(4) 連接產物熱激法轉化大腸桿菌DH5a感受態細胞,轉化菌在含Kan 50 tx g/ml 的LB固體平板上37'C培養16小時左右。
(5) 重組子的鑒定
① 載體特異引物的合成
為了鑒定目的基因的插入方向,根據35S啟動子序列設計一個載體特異引物,序 列如下GTT GGG GTT TCT ACA GGA CGT
② 重組質粒的PCR驗證
挑取在kan培養基上的抗性單菌落分別接種于5ml含Kan的LB液體培養基中 37t振蕩培養過夜,堿變性法提取質粒,用載體特異引物和基因的下游引物進行PCR 擴增,體系同2. 3。PCR反應條件如下預變性94。C 3min, 35個循環為94°C 30sec, 55°C 30sec, 72。Clmin,最后,72。C延伸10min。 PCR產物用1.0%瓊脂糖凝膠電泳 鑒定。
②質粒酶切鑒定
提質粒進行BaraHI單酶切,酶切體系同上。0.8%瓊脂糖凝膠電泳,檢測是否含 有預期分子量大小的片段,驗證載體的正確構建。 實施例4、農桿菌感受態的制備與轉化
4. 1農桿菌AGL1/EHA105感受態的制備
(1) 從YEP平板(含50ug/ml利福平)上挑取根癌農桿菌單菌落,接種于含50yg/ml 利福平的YEP液體培養基中,200rpm/min, 28。C培養過夜。
(2) 取2ml過夜培養液接種于50ml含相同抗生素的YEP液體培養基中在相同條件下培 養至OD,達0.5。
(3) 菌液冰浴30min, 4。C, 5000rpm離心10min,收集菌體。
(4) 將菌體重懸于冰浴的10ml 0. 15mol/L的NaCl中,離心收集菌體。
(5) 再懸浮于lml 20mmol/L冰預冷的CaC12溶液中,以200 " 1/管將菌液分裝在1. 5ml
10X Buffer
質粒
BamHI
加ddH20至總體積
12 ulE卯e油rf管中,置液氮中速凍lmin, -7(TC保存備用。 4. 2凍融法轉化根癌農桿菌AGL1/EHA105
(1) 在室溫下融化兩管農桿菌感受態細胞,分別加入lyg表達載體質粒DNA和lug空 載體,混勻后冰浴30min。
(2) 置液氮速凍lmin,迅速移至37'C溫浴3min。
(3) 加入無抗生素的YEP 800ul, 28"震蕩培養3hr。
(4) 7000rpm離心30s收集菌體,涂于含50yg/ml利福平、50yg/ml Kan的YEP平 板上,28。C倒置暗培養2-3天。
4. 3菌體PCR鑒定
菌體PCR方法及程序同上。 實施例5、擬南芥轉化及篩選
5. 1擬南芥種植
取擬南芥(哥倫比亞野生型)種子,置于墊有濾紙的平皿內,用少量蒸餾水潤濕濾紙, 于4'C冰箱進行春化處理,3-5天后播種于育苗盤內,放置于人工氣候箱內(16h光照, 22。C/8h黑暗,18°C),生長6—8周后,待抽苔開花時用于轉化。 5. 2擬南芥轉化
(1) 轉化前一天,取2ml活化的農桿菌AGL 1加到含相應抗生素的200ml YEP培養基 中,過夜培養至0D,-1.0-1.2。
(2) 離心收集菌體,并重懸于浸染液(5%蔗糖,0.04%Silwet L-77)中,使0D抓產0.8。
(3) 將花序浸入浸染液30秒,其間前后擺動花序,使花序上形成一層膜。
(4) 用保鮮膜覆蓋花序,暗培養一天后揭去保鮮膜,繼續置人工氣候箱使其生長。
(5) 隔5-7天再用相同的方法浸染一次。
(6) 大約一個月后收獲種子。
(7) 空載體的轉化同上
5. 3擬南芥轉化陽性株系篩選
(1) 收獲的TO代種子消毒后(75X乙醇5min,清潔劑洗滌10-15min,無菌水沖洗3 — 5 次),鋪于含50ug/raL Kan的MS篩選培養基上。
(2) 4'C春化48h,移到培養室(16h光照/8h黑暗,22'C恒溫)生長7-10天。將抗性綠 色小苗移到土中繼續生長。
(3) 等植物絕大多數花苞已經結莢時,用小繩將植物單株綁起,以便單株收獲T1代種 子。
(4) 重復步驟(1) 一 (3),將單株收獲的T1代種子繼續在含卡那的MS培養基上進行 篩選,挑選抗性比為3:1的單插入獨立株系移栽,并單株收獲種子得到T2,繼續重復步 驟(1) 一 (3),直至T2代單株種子在卡那抗性培養基上不再分離,至此得到純合的T2 代植株用于后續的進一步研究。空載體純合體的篩選方法同上。
(5) CTAB法提取野生型、空載體對照及不同轉基因株系的基因組DNA,提取相應材料的 總RNA并逆轉錄合成cDNA。
(6) PCR擴增以上述不同材料的基因組DNA為模板,使用基因特異引物、空載體檢測 特異引物(35S啟動子序列),PCR反應體系和反應條件如前。
(7) RT-PCR驗證表明,rsCM7在轉化植株中正常表達。PCR驗證結果顯示,轉化空載體和轉化rs6X"的轉基因株系均能擴增出35S啟動子片段,
兩個&乙HM表達轉基因株系能擴增出rs6H 片段,表明基因已經成功轉如擬南芥(見圖3)。
RT-PCR驗證結果顯示,兩個raCi5。過表達轉基因株系中7^C^(9能正常表達(見圖4)。 實施例6、轉&C孤擬南芥脅迫抗性分析
6.1萌發率測定
將野生型對照、空載體對照、兩個株系的轉raffi^擬南芥種子經消毒(方法同上) 后,鋪入含有Mannital、 NaCl、 ABA和H202的MS培養基中,25度培養,觀察萌發 情況,肉眼可見白色胚根開始露出時計數,萌發率的=胚根露出的種子數/用于萌發試 驗的種子總數X100X。結果表明,NaCl、 ABA、 H202等脅迫條件下,與野生型相比, 空載體轉基因株系的萌發率沒有變化,兩個raffi^過表達轉基因株系的萌發率明顯提高 (見圖5)。
6. 2植株脅迫抗性分析
U)擬南芥種子消毒、萌發(方法同上);
(2) 將萌發7天的幼苗轉移到不含任何脅迫成分的MS培養基中垂直培養,觀察幼苗 生長差異。結果表明,與野生型相比,空載體轉基因株系的生長狀況沒有變化,兩個 raCH 過表達轉基因株系的根葉生長速度明顯提高(見圖6)。
(3) 將萌發7天的幼苗轉移至含Mannital、 NaCl、 11202和ABA的MS培養基中垂直 培養,觀察幼苗生長差異。結果表明,與野生型相比,空載體轉基因株系的幼苗表型沒 有顯著變化,兩個raCR 過表達轉基因幼苗在ABA、甘露醇和NaCl脅迫下生長狀態明 顯較好,葉片較大,根長增加,側根增多,在&02脅迫下根沒有明顯變化,但葉生長狀 態更好(見圖7)。
(4) 將土培3周左右的轉基因植株及對照控水10天再澆水使其恢復生長3天,觀察植 株抗旱狀況。結果表明,復水后野生型和空載體轉基因植株恢復生長能力很差,但兩個 raO^過表達轉基因幼苗生長恢復明顯。
6.3轉7^CfO擬南芥幼苗中抗旱相關Marker基因分析
(1) 擬南芥種子消毒、萌發、培養(方法同上);
(2) 經旱、ABA處理后的對照及轉基因株系,提取植株總RNA,逆轉錄形成cDNA,進 行RT-PCR分析。方法同實施例2,結果表明,在ABA和甘露醇脅迫下,與對照相比, 空載體轉化株系中幾個非生物脅迫標記基因的表達沒有變化,但在兩個raCH 過表達轉 基因株系中表達量明顯提高,表明轉基因株系耐鹽能力增強(見圖8)。<formula>formula see original document page 10</formula>
權利要求
1.一種小麥應答非生物脅迫抗性基因TaCEO,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因cDNA的核苷酸序列如SEQ ID No.1所示。
2. —種含有權利要求1所述基因TaC£0的植物表達載體pBI121/raCH 。
3. 權利要求1所述基因化C五O在培育抗非生物脅迫植物中的應用。
4. 權利要求2所述植物表達載體pBI121/rsCH 在培育抗非生物脅迫植物中的應用。
5. 如權利要求3或4所述的應用,其特征在于所述植物是普通小麥或擬南芥。
全文摘要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應答非生物脅迫(鹽、旱等)抗性基因TaCEO及含有所述基因TaCEO的植物表達載體pBI121/TaCEO;本發明還公開了所述基因TaCEO及含有所述基因TaCEO的植物表達載體在培育抗非生物脅迫(鹽、旱等)中的應用。實驗證明,本發明所述過表達轉基因植株的抗非生物脅迫(鹽、旱等)能力明顯提高。
文檔編號C12N15/29GK101525621SQ20091001964
公開日2009年9月9日 申請日期2009年3月6日 優先權日2009年3月6日
發明者劉栓桃, 夏光敏, 王勐騁, 翔 謝 申請人:山東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