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鎖邊裝置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織帶機鎖邊機構,具體涉及一種用于重磅無梭織帶機的鎖邊裝置。
背景技術:
現有織帶機鎖邊機構采用的結構為如圖1和圖2所示,鉤針101安裝在鉤針臂 102上,用螺釘A固定,鉤針臂102與鉤針座103相連,用螺釘B緊固在鉤針軸104上, 鉤針連桿107是用螺釘C緊固在鉤針軸104上。鉤針101由固裝在主軸上的四連桿機構傳 動,當主軸按逆時針方向回轉時,與主軸同心安裝的鉤針樞軸105,同時以主軸的中心作 回轉運動,通過固定在鉤針樞軸105上的連桿106轉動,驅使鉤針連桿107繞鉤針軸104 中心作往復擺動,由于鉤針連桿107是用螺釘C緊固在鉤針軸104上,所以鉤針軸104隨 之扭轉。鉤針軸104扭轉,帶著鉤針臂102擺動,鉤針101隨之前后運動,實現鉤針鎖 邊要求。
采用上述鎖邊機構構成針織邊,成邊過程如圖3所示。圖3(a)表示,緯紗穿過 緯針頭部的孔,使其隨緯針運動,當緯針穿過梭口之后,在帶邊處瞬間暫停,鉤邊鉤針 的針鉤插入緯紗圈之中,前一緯織入的舊緯紗圈套在鉤針的根部。圖3(b)表示,隨著 從后鋼筘向前擺動,緯針帶著緯紗退出梭口,由緯針帶過來的緯紗圈已被鉤針鉤住。圖 3(c)表示,當鋼筘即將擺到織口時,隨著鉤邊鉤針向機前運動,舊緯紗圈從鉤針的根部 滑至針舌上,關閉針舌,為脫離鉤邊鉤針做準備。圖3(d)表示,舊緯紗圈以脫離鉤邊鉤 針,新緯紗圈以穿入舊緯紗圈中,此時針舌借助自身重量而下垂。圖3(e)表示,新緯紗 圈已套在鉤邊鉤針的根部,鉤邊鉤針正在向機后運動,為下次鉤新緯紗圈做準備,如此 循環不息,便形成針織邊。
上述無梭織帶機鎖邊機構,要求邊部經紗要有足夠張力,否則鉤邊鉤針易于斷 裂,造成鉤緯失誤;而且鉤邊鉤針形成的針織邊在帶邊,影響織物邊部的外觀和牢度。 這種結果的鎖邊機構適用于輕中型織物,不適用于重磅織物。發明內容
本發明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鎖邊裝置,適用于重磅吊帶織帶機,織出 的重磅吊帶的帶邊平整、牢固、硬挺。
為了達到上述目的,本發明采用的技術方案為一種鎖邊裝置,包括主傳動機 構和轉梭傳動機構,所述主傳動機構為鏈傳動,一端與主軸同軸連接,另一端通過傳動 齒輪與所述轉梭傳動機構連接,所述轉梭傳動機構為齒輪傳動。
上述方案中,所述主傳動機構包括鏈輪、同步鏈輪、介輪軸和調節臂,所述鏈 輪與所述同步鏈輪通過鏈條連接,所述介輪軸位于所述同步鏈輪中心,并與所述調節臂 的一端固定連接,所述調節臂的另一端與機座連接。
上述方案中,所述傳動齒輪同軸設置在所述同步鏈輪上。
上述方案中,所述同步鏈輪與所述介輪軸之間設有滾針軸承。
上述方案中,所述轉梭傳動機構包括轉梭座、轉梭殼、轉梭、轉梭撥叉、第一 轉梭齒輪和第二轉梭齒輪;所述轉梭座固定設置在投緯基板上,所述投緯基板與機座連 接;所述轉梭殼固定設置在所述轉梭座的上端,所述轉梭平放在所述轉梭殼內;所述第 一轉梭齒輪通過轉梭軸固定在轉梭座上,所述第二轉梭齒輪通過支撐軸固定在轉梭座下 端,所述第一轉梭齒輪與所述第二轉梭齒輪相嚙合;所述轉梭撥叉固定設置在所述第一 轉梭齒輪上。
上述方案中,所述傳動齒輪與所述第二轉梭齒輪相嚙合。
上述方案中,所述第一轉梭齒輪與所述轉梭軸之間設有第一向心球軸承。
上述方案中,所述第二轉梭齒輪與所述支撐軸之間設有第二向心球軸承。
與現有技術相比,本發明采用的技術方案產生的有益效果如下本發明采用旋轉轉梭來鉤成機織邊,適用于重磅吊帶織帶機,使用本發明織成的帶 邊平整、牢固、硬挺,防止邊經紗松散脫落,增加重磅吊帶邊部對外力的抵抗能力。
圖1為現有技術中鎖邊裝置的主傳動機構的結構示意圖; 圖2為現有技術中鎖邊裝置的鉤針傳動機構的結構示意圖; 圖3為使用現有技術鎖邊裝置進行鎖邊的過程示意圖;圖4為本發明實施例提供的鎖邊裝置的整體結構示意圖; 圖5為本發明實施例中主傳動機構的剖面圖; 圖6為本發明實施例中轉梭傳動機構的剖面圖; 圖7為使用本發明實施例提供的鎖邊裝置進行鎖邊的過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和實施例對本發明技術方案進行詳細描述。
如圖4、圖5和圖6所示,本發明實施例提供一種鎖邊裝置,包括主傳動機構和 轉梭傳動機構,主傳動機構為鏈傳動,一端與主軸1同軸連接,另一端通過傳動齒輪7與 轉梭傳動機構連接,轉梭傳動機構為齒輪傳動。
主傳動機構包括鏈輪2、同步鏈輪3、介輪軸4和調節臂5。鏈輪2與同步鏈輪 3通過鏈條8連接,傳動齒輪7同軸設置在同步鏈輪3上。介輪軸4位于同步鏈輪3中 心,同步鏈輪3與介輪軸4之間設有兩組滾針軸承6,兩組滾針軸承6支撐介輪軸4,用 來承受同步鏈輪3和傳動齒輪7轉動產生的扭矩,保證穩定轉動。介輪軸4與調節臂5 的一端固定連接,調節臂5的另一端與機座連接。調節臂5的作用是移動介輪軸4的位 置來調整鏈條8的張力和齒輪的嚙合間隙。
轉梭傳動機構包括轉梭座9、轉梭殼10、轉梭11、轉梭撥叉12、第一轉梭齒輪 19和第二轉梭齒輪14,傳動齒輪7與第二轉梭齒輪14相嚙合。轉梭座9和過帶板21用 螺釘固定設置在投緯基板13上,投緯基板13與機座連接。轉梭殼10通過螺釘固定設置 在轉梭座9的上端,轉梭11平放在轉梭殼10內。第一轉梭齒輪19通過轉梭軸17固定 在轉梭座9上,轉梭軸17是通過螺母固定在轉梭座9上;第二轉梭齒輪14通過支撐軸15固定在轉梭座9下端,支撐軸15通過螺母固定在轉梭座9上;第一轉梭齒輪19與第二轉 梭齒輪14相嚙合。轉梭撥叉12固定設置在第一轉梭齒輪19上,轉梭11的旋轉由固定 在第一轉梭齒輪19上的轉梭撥叉12帶動。第一轉梭齒輪19與轉梭軸17之間設有第一 向心球軸承18,以提供優異的支撐效果,使第一轉梭齒輪19轉動平穩、可靠。第二轉梭 齒輪14與支撐軸15之間設有第二向心球軸承16,用來調節轉梭11與緯針20的時間配合 O
使用本發明鎖邊時,隨著織機主軸1回轉,固定在主軸1上的鏈輪2通過鏈條8 傳動同步鏈輪3,與同步鏈輪3同軸的傳動齒輪7同時轉動。傳動齒輪7傳動第二轉梭 齒輪14 (具有46齒)與第一轉梭齒輪19 (具有23齒)轉動,固定在第一轉梭齒輪19(具有23齒)上的轉梭撥叉12撥動轉梭11。
如圖7所示,使用本發明來鉤成機織邊,成邊過程如下(1)緯針帶著緯紗退出梭口,鋼筘將留在梭口中的緯紗和鎖邊線打向織口,將同時 它們打緊,鎖邊線將帶邊鎖緊,鎖邊結節留在織物中,形成自然邊的帶織物;旋轉轉梭 為下次鉤新緯紗圈做準備,如圖7(a)所示;(2)緯針攜帶緯紗穿過梭口之后,投緯針運動到最前端時瞬間暫停,齒輪帶動的 轉梭旋轉開始進入緯針和緯紗形成的緯紗圈之中,前一緯被織入的鎖邊線在帶織物的根 部,如圖7 (b)所示;(3)此時鋼筘從后向織口前方擺動,梭口開始逐步閉合;同時緯針開始退出梭口, 轉梭從緯紗圈中穿過,鎖邊線被拉入梭口,如圖7 (c)所示;(4)當鋼筘即將擺到織口時,隨著緯針完全退出梭口,在緯針上的緯紗拉力作用 下,使梭口中穿入緯紗圈中的鎖邊線被拉緊,等待鋼筘打緊緯紗,如圖7(d)所示;(5)上述步驟不斷循環,便形成帶織物。
本發明采用旋轉轉梭來鉤成機織邊,適用于重磅吊帶織帶機,使用本發明織成 的帶邊平整、牢固、硬挺,防止邊經紗松散脫落,增加重磅吊帶邊部對外力的抵抗能 力。
以上所述僅為本發明的優選實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發明,對于本領域的 技術人員來說,本發明可以有各種更改和變化。凡在本發明的精神和原則之內,所作的 任何修改、等同替換、改進等,均應包含在本發明的保護范圍之內。
權利要求
1.一種鎖邊裝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主傳動機構和轉梭傳動機構,所述主傳動機構 為鏈傳動,一端與主軸同軸連接,另一端通過傳動齒輪與所述轉梭傳動機構連接,所述 轉梭傳動機構為齒輪傳動。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鎖邊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主傳動機構包括鏈輪、同步鏈 輪、介輪軸和調節臂,所述鏈輪與所述同步鏈輪通過鏈條連接,所述介輪軸位于所述同 步鏈輪中心,并與所述調節臂的一端固定連接,所述調節臂的另一端與機座連接。
3.如權利要求2所述的鎖邊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傳動齒輪同軸設置在所述同步 鏈輪上。
4.如權利要求2所述的鎖邊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同步鏈輪與所述介輪軸之間設 有滾針軸承。
5.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鎖邊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轉梭傳動機構包括轉梭座、轉 梭殼、轉梭、轉梭撥叉、第一轉梭齒輪和第二轉梭齒輪;所述轉梭座固定設置在一投緯 基板上,所述投緯基板與機座連接;所述轉梭殼固定設置在所述轉梭座的上端,所述轉 梭平放在所述轉梭殼內;所述第一轉梭齒輪通過轉梭軸固定在轉梭座上,所述第二轉梭 齒輪通過支撐軸固定在轉梭座下端,所述第一轉梭齒輪與所述第二轉梭齒輪相嚙合;所 述轉梭撥叉固定設置在所述第一轉梭齒輪上。
6.如權利要求5所述的鎖邊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傳動齒輪與所述第二轉梭齒輪 相嚙合。
7.如權利要求5所述的鎖邊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轉梭齒輪與所述轉梭軸之 間設有第一向心球軸承。
8.如權利要求5所述的鎖邊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轉梭齒輪與所述支撐軸之 間設有第二向心球軸承。
全文摘要
本發明涉及一種織帶機鎖邊機構,具體涉及一種用于重磅無梭織帶機的鎖邊裝置,包括主傳動機構和轉梭傳動機構,所述主傳動機構為鏈傳動,一端與主軸同軸連接,另一端通過傳動齒輪與所述轉梭傳動機構連接,所述轉梭傳動機構為齒輪傳動。本發明采用旋轉轉梭來鉤成機織邊,適用于重磅吊帶織帶機,使用本發明織成的帶邊平整、牢固、硬挺,防止邊經紗松散脫落,增加重磅吊帶邊部對外力的抵抗能力。
文檔編號D03D47/46GK102021718SQ20101059840
公開日2011年4月20日 申請日期2010年12月21日 優先權日2010年12月21日
發明者侯京林 申請人:北京光華紡織集團有限公司, 北京辰時紡織機械有限責任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