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sting id="vjp15"></listing><menuitem id="vjp15"></menuitem><var id="vjp15"></var><cite id="vjp15"></cite>
<var id="vjp15"></var><cite id="vjp15"><video id="vjp15"><menuitem id="vjp15"></menuitem></video></cite>
<cite id="vjp15"></cite>
<var id="vjp15"><strike id="vjp15"><listing id="vjp15"></listing></strike></var>
<var id="vjp15"><strike id="vjp15"><listing id="vjp15"></listing></strike></var>
<menuitem id="vjp15"><strike id="vjp15"></strike></menuitem>
<cite id="vjp15"></cite>
<var id="vjp15"><strike id="vjp15"></strike></var>
<var id="vjp15"></var>
<var id="vjp15"></var>
<var id="vjp15"><video id="vjp15"><thead id="vjp15"></thead></video></var>
<menuitem id="vjp15"></menuitem><cite id="vjp15"><video id="vjp15"></video></cite>
<var id="vjp15"></var><cite id="vjp15"><video id="vjp15"><thead id="vjp15"></thead></video></cite>
<var id="vjp15"></var>
<var id="vjp15"></var>
<menuitem id="vjp15"><span id="vjp15"><thead id="vjp15"></thead></span></menuitem>
<cite id="vjp15"><video id="vjp15"></video></cite>
<menuitem id="vjp15"></menuitem>

鎖邊裝置的制作方法

文檔序號:1706878閱讀:411來源:國知局
專利名稱:鎖邊裝置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鎖邊裝置。
背景技術
已知一種鎖邊裝置,其在褲子等的布料的端緣進行鎖邊縫制(例 如,參照專利文獻1)。
在圖6中表示現有的鎖邊裝置100的一個例子。該鎖邊裝置100
具有縫紉機主體101,其在布料的端部進行鎖邊縫制;以及工作臺
102,其置載該縫紉機主體101,同時在其上表面可輸送地置載布料。 在工作臺102的下面側設置縫紉機電動機105及控制箱(控制裝置) 106,該縫紉機電動機105使縫紉機主體101驅動,該控制箱106對 縫紉機電動機105等的驅動進行控制。在控制箱106上連接操作面板 107,操作面板107設置于縫紉機主體101的上方,以使得操作者容 易操作。另外,在縫紉機主體101的縫合部附近設置傳感器104,其 檢測布料的端部,與控制箱106連接。
在該鎖邊裝置100中,在工作臺102的一端部側(布料進給方向 A的上游側)的土面具有較大的空間,以疊放之后要縫制的布料,-其: 在操作者一邊依次地供給疊放的布料, 一邊僅縫制如圖7所示的布料 的單側側邊的情況下使用。因此縫紉機主體101設置于工作臺102的 另一端部側(布料進給方向的下游側)。
在工作臺102的另一端部側設置堆料機(省略圖示),當由前述 傳感器104檢測出布料的后端時,堆料機動作,縫制結束的布料由堆 料機依次運出,存放在布料支承臺108上。
圖8表示其他的現有例。該鎖邊裝置200具有縫紉機主體201, 其與上述的鎖邊裝置100同樣地進行鎖邊縫制;以及工作臺202,其 具有與鎖邊裝置IOO相比橫向未擴展的上表面。在工作臺202的下面側設置縫紉機電動機205及控制箱(省略圖示)。另外,在縫紉機主
體1的縫合部附近設置傳感器204,其檢測布料的端部,與控制箱205 連接。在工作臺202的布料進給方向B的下游測,設置堆料機(省略 圖示)。
使用這種具有橫向未擴展的上表面的工作臺202的鎖邊裝置200 大多在下述情況下使用,即,操作者將布料一片一片供給至縫紉機主 體201, 一邊用手處理布料, 一邊對圖9所示的布料的多個端緣進行 縫制。具體地說,如圖9所示,最初縫制布料的從S處至A處的側邊, 然后轉動布料而從A處縫制至B處,然后轉動布料而從B處縫制至 C處,然后轉動布料而從C處縫制至E處。如果在進行從C處至E 處的縫制時,由操作者按下開關,則在布料縫制至E處而由傳感器 204檢測出后端時,堆料機驅動將布料運出,存放于布料支承臺上。
專利文獻1:特開平08 — 000863號公報

發明內容
在圖6所示的鎖邊裝置100中,由于工作臺102在橫向上較寬,因 此在進行如圖9所示的縫制的情況下,操作者進行使布料旋轉的操作時, 因布料會卡在工作102的前端緣102A上而受到阻力,因而布料的轉 動變得困難,操作性變差。
另一方面,由于圖8所示的其他例子的鎖邊裝置200,工作臺202 較小,因此不能使之后縫制的布料預置于在工作臺202上,因準備操作 花費時間,從而操作性變差。
因此,本發明就是為了解決上述問題而提出的,其目的在于提供 一種鎖邊裝置,其可以與布料的縫制方法相對應而高效地進行縫制。
技術方案l所述的發明,其特征在于,具有
縫紉機主體,其進行縫制;
主工作臺,其設置前述縫紉機主體;
輔助工作臺,其與前述主工作臺自由連結; 連結部件,其將前述主工作臺和前述輔助工作臺連結; 檢測單元,其設置于前述主工作臺或前述輔助工作臺上,檢測兩工作臺是否連結;以及
控制單元,其根據有無前述檢測單元的檢測,控制前述縫紉機主 體,以使其可以變更為單獨縫制模式和循環縫制模式,該單獨縫制模 式以一個縫制條件進行縫制,該循環縫制模式根據分別預先設定的多 個縫制條件依次進行縫制。
技術方案2所述的發明,其特征在于,在技術方案1所述的鎖邊 裝置中,
前述控制單元,在前述檢測單元檢測出兩個工作臺連結的情況 下,切換為由前述單獨縫制模式進行的縫制, _
在前述檢測單元未檢測出兩個工作臺連結的情況下,切換為由前 述循環縫制模式進行的縫制。
技術方案3所述的發明,其特征在于,在技術方案2所述的鎖邊
裝置中具有
布料傳感器,.其檢測被縫制物的縫制結束; 堆料裝置,其從前述工作臺送出縫制結束的被縫制物; 操作開關,其利用輸入操作確定前述堆料裝置的驅動定時;以及 '選擇單元,其在利用前述循環縫制模式進行縫制時,選擇利用自 動循環縫制模式和手動循環縫制模式中的哪個模式進行縫制,該自動 循環縫制模式自動進行前述堆料裝置的驅動,該手動循環縫制模式根 據由前述操作開關的輸入操作確定的驅動定時,進行前述堆料裝置的 驅動,.
前述控制單元,在由前述選擇單元選擇了自動循環縫制模式的情 況下,在以最后的縫制條件進行縫制時前述布料傳感器檢測出被縫制 物的縫制結束時,使前述堆料裝置驅動,
在由前述選擇單元選擇了手動循環縫制模式的情況下,在縫制過 程中前述操作開關被輸入操作后,前述布料傳感器檢測出被縫制物的 縫制結束時,使前述堆料裝置驅動。
發明的效果
根據技術方案1所述的發明,在僅縫制布料的一個側邊的情況下,為了可以使之后要縫制的布料預置于工作臺上,只要使用連結部 件而將輔助工作臺與主工作臺連結即可。另一方面,在對布料的多個 側邊進行縫制的情況下,僅利用主作臺進行縫制即可。
在這里,檢測單元檢測主工作臺與輔助工作臺是否連結,控制單 元根據檢測單元的檢測有無,將縫制動作變更為單獨縫制模式和循環 縫制模式。也就是說,控制單元根據所設置的工作臺的狀態自動地切 換縫制模式。
因此,可以與布料的縫制方法相對應,高效地進行縫制。 根據技術方案2所述的發明,控制單元在檢測單元檢測出兩個工 作臺連結的情況下,切換為由單獨縫制模式進行的縫制,在檢測單元 未檢測出兩個工作臺連結的情況下,切換為由循環縫制模式進行的縫 制。
這樣,在任一種縫制中,都可以利用適合狀態的工作臺進行縫制, 因此可以與布料的縫制方法相對應,高效地進行縫制。
根據技術方案3所述的發明,在由選擇單元選擇了自動循環縫制 模式的情況下,如果在以最后的縫制條件進行縫制時,布料傳感器檢 測出縫制結束,則控制單元使堆料裝置自動地驅動。
這樣,在縫制將要結束時,操作者不必用手使堆料裝置驅動,可 以減輕操作者的作業負擔。
另一方面,在由選擇單元選擇了手動循環縫制模式的情況下,如 果在縫制過程中,在操作開關輸入操作后布料傳感器檢測出縫制結 束,則控制單元使堆料裝置驅動。
這樣,由于操作者可以按照應縫制的布料的側邊的數量任意地確 定堆料裝置的動作,因此,即使在如品種多產量少這樣按照應縫制的 布料的側邊的數量而頻繁地設定縫制條件,使效率降低的情況下,也 可以容易地應對。


圖1是鎖邊裝置的主視圖。
圖2是從鎖邊裝置的上方觀察的斜視圖。圖3是從鎖邊裝置的下方觀察的斜視圖。
圖4是表示鎖邊裝置的控制裝置周圍的結構的框圖。
圖5是表示由鎖邊裝置的控制裝置進行的縫制控制的流程圖。
圖6是表示現有的鎖邊裝置的斜視圖。
圖7是表示由圖6的鎖邊裝置縫制的布料的線跡的圖。
圖8是表示現的鎖邊裝置的斜視圖。
圖9是表示由圖8的鎖邊裝置縫制的布料的線跡的圖。
具體實施例方式
下面,參照附圖對本發明涉及的鎖邊裝置的最佳實施方式詳細進 行說明。
〈鎖邊裝置的結構〉
如圖1至圖3所示,鎖邊裝置IO是進行褲子等的布料(被縫制 物)的鎖邊縫制的縫紉機。
鎖邊裝置10具有縫針等,還具有縫紉機主體l,其進行布料
的縫制;工作臺2,其置載布料;以及作為控制單元的控制裝置3, 其控制設置于縫紉機主體1上的各驅動源的驅動。 (縫紉機主體、工作臺)
縫紉機主體1例如是公知的循環縫制縫紉機,利用縫針的上下運 動對工作臺2上的布料實施縫制。縫紉機主體1設置于工作臺2的上 表面。在縫紉機主體1的下方,設置作為縫紉機主體1的驅動源的縫 紉機電動機11及控制裝置3。
工作臺2具有主工作臺21,其置載縫紉機主體l;輔助工作臺 22,其與該主工作臺21自由連結;以及連結部件23,其連結主工作 臺21和輔助工作臺22。
主工作臺21是形成得較小的工作臺,以使得操作者輕松地進行 布料的旋轉。在僅使用主工作臺21進行縫制的情況下,縫紉機主體1 的正面側,換言之圖1所示的布料的進給方向F的上游測,成為操作 者的作業位置。
主工作臺21設置于腳部21b的上端,該腳部21b直立設置于基臺部21a上。主工作臺21設置為,在地板上放置時,其上表面沿水
平方向。
在主工作臺21的下方,縫紉機電動機ll、控制裝置3由主工作 臺21及腳部21b支撐。
在主工作臺21上的布料進給方向F的下游側,設置堆料裝置5, 其將縫制結束的布料從主工作臺21上運出,存放于與主工作臺21相 鄰的布料支承臺4上。堆料裝置5具有輸送桿51,由控制裝置3控制 驅動。輸送桿51利用氣缸50 (參照圖4)等驅動,其上端部可以在 主工作臺21與布料支承臺4之間往復運動。并且,輸送桿51置載布 料的一部分,在其與主工作臺21之間保持布料,在該狀態下,通過 從布料的下面側噴射空氣使布料翻轉,置載于布料支承臺4上并存放。
在堆料裝置5上如圖4所示,連接有操作開關52,其利用輸入 操作確定堆料裝置5的驅動定時。-
如圖1至圖3所示,輔助工作臺22將主工作臺21在沿布料的進 給方向F的方向上延長,其具有在與主工作臺21連結時與主工作臺 21的上表面成為同一個面的平面。輔助工作臺22與主工作臺21在布 料的進給方向F的上游側連結。由于通過將主工作臺21與輔助工作 臺22連結,形成在布料的進給方向F上延長的一個大工作臺,因此 可以預先使之后要縫制的布料在輔助工作臺22上待機。在將輔助工 作臺22與主工作臺21連結而進行縫制的情況下,縫紉機主體1的左 側,即圖l的紙面的前側,成為操作者的操作位置,在該位置從操作 者側觀察,布料的進給方向為左右方向。
輔助工作臺22設置于腳部22b的上端,該腳部22b直立設置于基 臺部22a上。輔助工作臺22設置為,在地板上放置時,其上表面沿水 平方向。
主工作臺21與輔助工作臺22的連結,使用連結部件23。 如圖3所示,連結部件23具有連結板23a,其跨過主工作臺 21及輔助工作臺22而配置;以及螺釘23b,其可自由拆裝地將該連 結板23a固定在主工作臺21及輔助工作臺22上。也就是說,利用螺 釘23b的拆裝,可以將主工作臺21與輔助工作臺22連結。在主工作臺21上設置作為檢測單元的連結開關6,其檢測兩工
作臺21、 22是否連結。
連結開關6設置于主工作臺21背面的布料進給方向上游側的緣 部。并且,在利用連結部件23將輔助工作臺22與主工作臺21連結 時,通過輔助工作臺22的布料進給方向F的下游側的端部與連結開 關6抵接而將其按下,檢測兩個工作臺21、 22的連結。由連結開關 6檢測出的檢測信號發送至控制裝置3,控制裝置3可以確認兩個工 作臺21、 22是否連結。
此外,連結開關6在本實施方式中設置于主工作臺21上,但也 可以設置于輔助工作臺22上。即使連結開關6設置于輔助工作臺22 上,也必須可以利用控制裝置3檢測有無按下。
另外,在縫紉機主體1的縫針的上下移動路徑附近,設置發光 部71 (參照圖4),其朝向主工作臺21發光。在縫紉機主體l的發 光部71的下方,設置受光傳感器72,其接收從該發光部71照射的 光。由該發光部71和受傳感器72構成布料傳感器7。也就是說,如 果發光部71與受光傳感器72之間存在布料,則受光傳感器72不能 接收來自發光部71的光,如果因縫制結束等而布料不存在,則受光 傳感器72可以檢測出接收的光。利用該原理而布料傳感器7用于檢 測布料的縫制開始,同時也用于檢測布料的縫制結束。
發光部71及受光傳感器72均與控制裝置3連接。控制裝置3 使發光部71發光,并接收來自受光傳感器72的檢測信號。 (控制裝置)
如圖4所示,控制裝置3具有公知的CPU、 RAM、 ROM、 EEPROM。在控制裝置3上連接有縫紉機主體1、堆料裝置5、縫紉 機電動機11、操作開關52、連結開關6、布料傳感器7、以及操作面 板8等。
控制裝置3可以根據連結開關6的ON/OFF (檢測的有無)而改 變縫制動作。控制裝置3可以使縫紉機主體1以單獨縫制模式進行縫 制,該單獨縫制模式利用預先設定的一個縫制條件進行縫制。另外, 控制裝置3也可以使縫紉機主體1以循環縫制模式進行縫制,該循環縫制模式根據分別預先設定的多個縫制條件依次進行縫制。此外,作 為在鎖邊裝置10中可以設定的縫制條件,例如包含縫制開始或縫制 結束的加固縫制針數、通常縫制中的縫制間距、以及由縫紉機電動機 11的旋轉速度確定的縫制速度中的至少任一個,分別利用操作面板8 設定。
單獨縫制模式如圖7所示,在對布料的一個側邊進行鎖邊縫制 的情況下使用。循環縫制模式如圖9所示,在對布料的多個側邊進行 鎖邊縫制的情況下使用。
循環縫制模式還具有自動循環縫制模式和手動循環縫制模式, 該自動循環縫制模式自動進行堆料裝置5的驅動,該手動循環縫制模
式在由操作開關52確定的驅動定時進行堆料裝置5的驅動。
控制裝置3可以根據連結開關6的ON/OFF,進行單獨縫制模式 和循環縫制模式的切換。具體地說,在連結開關6檢測出兩個工作臺 連結的情況下(ON),控制裝置3切換為由單獨縫制模式進行的縫 制。另一方面,在連結開關6未檢測出兩個工作臺連結的情況下 (OFF),控制裝置3切換為由循環縫制模式進行的縫制。
另外,在控制裝置3中連接作為選擇單元的操作面板8,其在利 用循環縫制模式進行縫制時,選擇利用自動循環縫制模式和手動循環 縫制模式中的哪個模式進行縫制,該自動循環縫制模式自動地進行堆 料裝置5的驅動,該手動循環縫制模式在由操作開關52確定的驅動 定時進行堆料裝置5的驅動。該自動或手動循環縫制模式的選擇,通 過由操作者從操作面板8選擇輸入而選擇。
控制裝置3在由最后的縫制條件(在單獨縫制模式中為其縫制 條件)進行縫制時,如果布料傳感器7檢測出縫制結束,則進行使堆 料裝置5驅動的控制。
控制裝置3在由最后的縫制條件(在循環縫制模式的自動循環 縫制模式中為最后縫制的線跡的縫制條件)進行縫制時,如果布料傳 感器7檢測出縫制結束,則進行使堆料裝置5驅動的控制。
在循環縫制模式的手動循環縫制模式中,如果在縫制過程中操 作開關52被輸入操作,則在布料傳感器7檢測出縫制結束后,控制裝置3進行使堆料裝置5驅動的控制。在該情況下,在堆料裝置5
的操作開關52變為ON之前,持續進行縫制。 〈縫制的控制〉
下面,對利用鎖邊裝置IO進行布料的縫制時的控制進行說明。
如圖5所示,如果存在表示開始縫制的輸入指示,則控制裝置3 判斷連結開關6是否為ON (步驟S1)。
在這里,在判斷連結開關6為ON的情況下,判斷布料傳感器7 是否為OFF,也就是說,判斷在縫針的上下運動路徑的下方是否放置 有布料(步驟S2)。
在步驟S2中,判斷布料傳感器7為OFF的情況下,控制裝置3 使縫紉機電動機ll起動,同時控制縫紉機主體1的驅動,利用單獨縫 制模式進行縫制(步驟S3)。在由單獨縫制模式進行縫制的過程中, 判斷是否在發光部71與受光傳感器72之間布料消失而布料傳感器7 從OFF變為ON,也就是說,判斷縫制中的布料是否結束縫制(步驟 S4)。并且,在判斷布料傳感器7從OFF變為ON的情況下,控制裝 置3使堆料裝置5驅動(步驟S5),將縫制結束的布料輸送至布料支 承臺4上。從而使本處理結束。這樣,通過利用由布料傳感器7得到 的檢測信號的切換(ON/OFF),檢測布料的縫制開始和縫制結束,可 以可靠地進行縫制的控制。
在步驟Sl中,在判斷連結開關6為OFF的情況下,控制裝置3 利用循環縫制模式進行縫制,在該縫制中,判斷是否由操作面板8選 擇了自動循環縫制模式(步驟S6)。在這里,在判斷選擇了自動循環 縫制模式的情況下,控制裝置3判斷是否在縫紉機主體1的縫針的上 下運動路徑的下方放置布料而布料傳感器7變為OFF (步驟S7)。在 步驟S7中,在判斷布料傳感器7為OFF的情況下,控制裝置3根據預 先設定的多個縫制條件中的最初縫制條件,控制縫紉機主體1及縫紉 機電動機ll的驅動,進行最初的鎖邊縫制(步驟S8)。此外,該自動 循環縫制模式中的多個縫制條件及其縫制順序,經由操作面板8預先 設定,并存儲于控制裝置3的ROM或EEPROM中。在最初的鎖邊縫制的縫制過程中,判斷布料傳感器7是否從OFF 變為ON,即由最初的縫制條件進行的鎖邊縫制是否結束(步驟S9)。 并且,在判斷布料傳感器7從OFF變為ON之前,持續進行最初的鎖 邊縫制,在判斷布料傳感器7已從OFF變為ON的情況下,判斷布料 傳感器7是否再次變為OFF,即結束了最初的鎖邊縫制后的布料中的 應進行之后的縫制的側端部是否放置于縫針的上下運動路徑的下方 (步驟SIO)。在步驟S10中,在判斷布料傳感器7為OFF的情況下, 控制裝置3根據預先設定的多個縫制條件中的第二個縫制條件,控制 縫紉機主體1及縫紉機電動機11的驅動,進行第二個鎖邊縫制(步驟
sn)。
在第二個鎖邊縫制的縫制過程中,判斷布料傳感器7是否從OFF 變為ON,即由第二個縫制條件進行的縫制是否結束(步驟S12)。并 且,在控制裝置3判斷布料傳感器7從OFF變為ON之前,持續進行 第二個鎖邊縫制,在判斷布料傳感器7已從OFF變為ON的情況下, 控制裝置3使堆料裝置5驅動(步驟S5),將縫制結束的布料輸送至 布料支承臺4上。從而使本處理結束。
此外,在圖5的流程圖中,對利用兩個不同的縫制條件進行鎖邊 縫制的情況的例子進行說明,但如圖9所示,在利用四個不同的縫制 條件進行鎖邊縫制的情況下,只要重復執行縫制及由布料傳感器7進 行的檢測處理即可。在該情況下,在第四個鎖邊縫制的縫制過程中, 控制裝置3判斷布料傳感器7是否從OFF變為ON,控制裝置3在判 斷布料傳感器7從OFF變為ON的情況下,使堆料裝置5驅動,將縫 制結束的布料輸送至布料支承臺4上。
在步驟S6中判斷不是自動循環縫制模式,即由操作面板8選擇手 動循環縫制模式的情況下,在利用手動循環縫制模式進行縫制時,控 制裝置3判斷是否在縫紉機主體1的縫針的上下運動路徑的下方放置 布料而布料傳感器7變為OFF (步驟S13)。在步驟S13中判斷布料 傳感器7為OFF的情況下,控制裝置3根據預先設定的多個縫制條件 中的最初縫制條件控制縫紉機主體及縫紉機電動機11的驅動,進行 縫制(步驟S14)。此外,在該情況下,手動循環縫制模式中的多個縫制條件及其縫制順序,也經由操作面板8預先設定,并存儲于控制裝
置3的ROM或EEPROM中。
在步驟S14中的縫制過程中,判斷是否存在用于確定堆料裝置5 驅動定時的操作開關52的輸入操作(步驟S15)。在這里,在判斷存 在操作開關52的輸入操作的情況下,判斷布料傳感器7是否從OFF 變為ON,即以正在執行的縫制條件對正在縫制的布料進行的縫制是否 結束(步驟S16)。并且,在控制裝置3判斷布料傳感器7未從OFF 變為ON后,繼續當前的縫制,在判斷布料傳感器7從OFF.變為ON 的情況下,控制裝置3使堆料裝置5驅動(步驟S5),將縫制結束的 布料輸送至布料支承臺4上。從而便本處理結束。
另一方面,在步驟S15中,在判斷不存在用于驅動堆料裝置5的 操作開關52的輸入操作的情況下,控制裝置3判斷布料傳感器7是否 從OFF變為ON,即以當前執行的縫制條件對當前縫制的布料進行的 縫制是否結束(步驟S17)。
并且,在判斷布料傳感器7從OFF變為ON的情況下,返回至步 驟SB,為了進行基于預先設定的多個縫制條件中的下一個縫制條件的 縫制,在縫紉機主體1的縫針的上下運動路徑的下方放置布料,使布 料傳感器7從ON變為OFF。另一方面,在判斷布料傳感器7未變為 ON的情況下,控制裝置3返回步驟S14,以當前的縫制條件繼續進行 縫制。
〈作用。效果〉
根據上述的鎖邊裝置l,在僅縫制布料的一個側邊的情況下,為 了使之后要縫制的布料可以預置于輔助工作臺22上,只要使用連結 部件23將輔助工作臺22與主工作臺21連結即可。另一方面,在對 布料的多個側邊進行縫制的情況下,僅利用主作臺21進行縫制即可。
在這里,連結開關6檢測主工作臺21與輔助工作臺22是否連 結,控制裝置3根據有無連結開關6的檢測,將縫制動作變更為單獨 縫制模式和循環縫制模式。也就是說,控制裝置3根據所設置的工作 臺21、 22的狀態自動地切換縫制模式。
因此,可以與布料的縫制方法相對應高效地進行縫制。另外,控制裝置3在連結開關6檢測出兩個工作臺21、 22連結 的情況下,切換為由單獨縫制模式進行的縫制,在連結開關6未檢測 出兩個工作臺21、 22連結的情況下,切換為由循環縫制模式進行的 縫制。
這樣,由于在任一種縫制下,都可以利用適合狀態的工作臺進行 縫制,因此可以與布料的縫制方法相對應高效地進行縫制。
另外,在縫制的控制選擇自動循環縫制模式的情況下,如果在由 最后的縫制條件進行縫制時,布料傳感器7檢測出縫制結束,則控制 裝置3使堆料裝置5驅動。
這樣,在縫制將要結束時,操作者不必手動使堆料裝置5驅動, 可以減輕操作者的作業負擔。
另外,在縫制的控制選擇手動循環縫制模式的情況下,如果在縫 制過程中,在操作開關52輸入操作,布料傳感器7檢測出縫制結束 后,則控制裝置3使堆料裝置5驅動。
這樣,操作者可以按照應縫制的布料的側邊的數量任意地確定堆
料裝置的動作,即使在如品種多產量少這樣按照應縫制的布料的側邊 的數量而頻繁地設定縫制條件,使效率降低的情況下,也可以容易地 應對。
〈其他〉
此外,本發明不限于上述實施方式。例如,在上述實施方式中, 分為單獨縫制模式、自動循環縫制模式、手動循環縫制模式,但只要 是可以將處理切換為單獨縫制模式和循環縫制模式即可。另外,循環 縫制模式中的縫制條件的數量也可以任意。
另外,作為在上述實施方式中的循環縫制模式中預先設定的多個 縫制條件,可以對一件布料的各側邊設定各不相同的縫制條件,當然 也可以對一件布料的各側邊設定相同的縫制條件。
權利要求
1.一種鎖邊裝置,其特征在于,具有縫紉機主體,其進行縫制;主工作臺,其設置前述縫紉機主體;輔助工作臺,其與前述主工作臺自由連結;連結部件,其將前述主工作臺和前述輔助工作臺連結;檢測單元,其設置于前述主工作臺或前述輔助工作臺上,檢測兩工作臺是否連結;以及控制單元,其根據有無前述檢測單元的檢測,控制前述縫紉機主體,以使其可以變更為單獨縫制模式和循環縫制模式,該單獨縫制模式以一個縫制條件進行縫制,該循環縫制模式根據分別預先設定的多個縫制條件依次進行縫制。
2. 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鎖邊裝置,其特征在于,前述控制單元,在前述檢測單元檢測出兩個工作臺連結的情況 下,切換為由前述單獨縫制模式進行的縫制,在前述檢測單元未檢測出兩個工作臺連結的情況下,切換為由前 述循環縫制模式進行的縫制。
3. 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鎖邊裝置,其特征在于,具有布料傳感器,其檢測被縫制物的縫制結束;堆料裝置,其從前述工作臺送出縫制結束的被縫制物; 操作開關,其利用輸入操作確定前述堆料裝置的驅動定時;以及 選擇單元,其在利用前述循環縫制模式進行縫制時,選擇利用自動循環縫制模式和手動循環縫制模式中的哪個模式進行縫制,該自動 循環縫制模式自動進行前述堆料裝置的驅動,該手動循環縫制模式根 據由前述操作開關的輸入操作確定的驅動定時,進行前述堆料裝置的 驅動,前述控制單元,在由前述選擇單元選擇了自動循環縫制模式的情況下,在以最后的縫制條件進行縫制時前述布料傳感器檢測出被縫制 物的縫制結束時,使前述堆料裝置驅動,在由前述選擇單元選擇了手動循環縫制模式的情況下,在縫制過 程中前述操作開關被輸入操作后,前述布料傳感器檢測出被縫制物的 縫制結束時,使前述堆料裝置驅動。
全文摘要
本發明提供一種鎖邊裝置(10),其可以與布料的縫制方法相對應而高效地進行縫制。該鎖邊裝置具有縫紉機主體,其進行縫制;工作臺(2),其置載被縫制物;以及控制單元(3),其控制縫紉機主體的驅動,工作臺具有主工作臺(21),其設置縫紉機主體;輔助工作臺(22),其與該主工作臺(21)自由連結;以及連結部件(23),其連結主工作臺與輔助工作臺,在主工作臺或輔助工作臺上設置檢測單元(6),其檢測兩個工作臺是否連結,控制單元根據有無檢測單元的檢測,將縫制動作變更為單獨縫制模式和循環縫制模式。
文檔編號D05B1/00GK101575773SQ20091013667
公開日2009年11月11日 申請日期2009年5月8日 優先權日2008年5月9日
發明者平澤裕, 薄井徹, 高瀨秀紀 申請人:Juki株式會社
網友詢問留言 已有0條留言
  •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精彩留言會獲得點贊!
1
韩国伦理电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