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sting id="vjp15"></listing><menuitem id="vjp15"></menuitem><var id="vjp15"></var><cite id="vjp15"></cite>
<var id="vjp15"></var><cite id="vjp15"><video id="vjp15"><menuitem id="vjp15"></menuitem></video></cite>
<cite id="vjp15"></cite>
<var id="vjp15"><strike id="vjp15"><listing id="vjp15"></listing></strike></var>
<var id="vjp15"><strike id="vjp15"><listing id="vjp15"></listing></strike></var>
<menuitem id="vjp15"><strike id="vjp15"></strike></menuitem>
<cite id="vjp15"></cite>
<var id="vjp15"><strike id="vjp15"></strike></var>
<var id="vjp15"></var>
<var id="vjp15"></var>
<var id="vjp15"><video id="vjp15"><thead id="vjp15"></thead></video></var>
<menuitem id="vjp15"></menuitem><cite id="vjp15"><video id="vjp15"></video></cite>
<var id="vjp15"></var><cite id="vjp15"><video id="vjp15"><thead id="vjp15"></thead></video></cite>
<var id="vjp15"></var>
<var id="vjp15"></var>
<menuitem id="vjp15"><span id="vjp15"><thead id="vjp15"></thead></span></menuitem>
<cite id="vjp15"><video id="vjp15"></video></cite>
<menuitem id="vjp15"></menuitem>

草甘膦抗性基因及含該基因的載體和轉化子的制作方法

文檔序號:3552472閱讀:1586來源:國知局
專利名稱:草甘膦抗性基因及含該基因的載體和轉化子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草甘膦抗性基因以及含有該基因的載體和轉化子。
背景技術
化學除草已成為現代化農業生產的重要組成部分。全世界除草劑的總用量、施用面積及費用均已超過殺蟲劑和殺菌劑的總和。在眾多的除草劑中,草甘膦(N-phosphonomethylglycine)是目前世界上使用最為廣泛的一種。它的優點是對人畜無毒,降解快,對環境污染非常小,而且價錢便宜,因而深受歡迎。僅美國每年銷售量就達幾百萬美元。草甘膦是一種廣譜、內吸性的除草劑,它可無選擇地抑制所有植物的5-烯醇式丙酮酰莽草酸-3-磷酸合酶(下面簡稱EPSPS)活性,阻斷植物芳香族氨基酸的合成,因此它也抑制農作物的生長。應用基因工程技術培育對草甘膦具有抗性的農作物,對于安全使用草甘膦具有重要意義。
目前,獲得抗草甘膦轉基因農作物研究途徑主要有一、導入過量表達的EPSP合酶基因,以此抵御草甘膦的競爭性抑制;二、導入通過定點突變而獲得對草甘膦低親和性或無親和性的EPSP合酶,從而減輕草甘膦的抑制作用。但通過以上兩個途徑獲得的轉基因農作物對草甘膦的實際抗性卻并不理想。已有報道草甘膦對莽草酸的生物合成、核酸的生物合成以及光合磷酸化及ATP酶的活性都有抑制。所以植物代謝中可能存在著草甘膦作用的多個靶位點。概括來說EPSPS轉基因農作物對草甘膦的作用機理上是起一種拮抗作用,并沒改變除草劑的代謝。如果能夠到找與草甘膦代謝相關的基因,利用這樣的基因獲得具有高效降解底物能力的轉基因農作物。通過加快分解草甘膦解除它對作物的毒害,才能從根本上提高植物對除草劑的抗性,對環境保護也有著重要意義。
甲基磷酸、乙基磷酸和草甘膦等有機膦化合物中的磷元素,都是以相同的C-P單鍵形式存在,具有微生物能裂解該鍵。Zeleznicketal在1963年首次發現,E.coli能裂解C-P鍵利用甲基磷酸或乙基磷酸作為磷源。卻并不能利用草甘膦。而有些土壤細菌例如根瘤菌(Flavobacterium spp.)菌株及農桿菌(Agrobacterium spp.)等不僅與E.coli相同能利用甲基磷酸和乙基磷酸,而且能裂解草甘膦的C-P鍵,產生肌氨酸和無機磷,作為細菌的磷源加以吸收。這兩種的代謝差異體現在分子水平上就是該代謝途徑相關基因的差異。可是Parker在1999年的實驗證明在能降解草甘膦的Rhiz.mcliloti中有與E.coli的C-P降解酶體系基因同源的基因簇。這就提示了兩種的C-P鍵裂解謝途徑的差異,并不沒改變降解酶的特性。那些能利用草甘膦作為磷源的土壤細菌也許是在C-P鍵裂解謝途徑存在某個基因讓細菌獲得了草甘膦抗性,而使它們的C-P降解酶能正常工作降解草甘膦。
迄今除了EPSP合酶突變基因外,其它與草甘膦相關基因轉化植物的研究尚未深入。除草劑抗性基因替代抗生素抗性基因,也是迫切開發這類基因的意義。我們實驗室在草甘膦相關基因方面作了很多探索。對不同種屬的微生物利用草甘膦的能力通過數種方式作了量化比較,篩選出具有高效降解能力的菌株進行以下研究。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種新的草甘膦抗性基因及含該基因的功能表達載體和轉化子。
本發明是根據基因互補的原理,利用現代分子生物學和DNA重組技術,選擇具有降解草甘膦能力的微生物,從中分離和克隆草甘膦抗性基因。發明人在研究中發現苜蓿根瘤菌Rhizobium meliloti(中科院微生物研究所保藏編號IMAS AS1.166M010)具有高效降解草甘膦的能力,提示其含有草甘膦抗性基因。本發明以苜蓿根瘤菌Rhizobium meliloti IMAS AS1.166M010菌株為材料建立基因文庫,然后轉化到不能降解草甘膦的大腸桿菌中去,通過基因互補獲得草甘膦抗性基因。通過基因測序獲得1059bp的DNA編碼序列,命名為Glr基因。我們構建了含有Glr基因的細菌質粒轉化大腸桿菌,檢測比較它和對照在不同草甘膦濃度的無磷培養基中的生長情況。由此證明Glr基因的存在提高了宿主對草甘膦的抗性。為了確證我們所獲得的新基因的實用性,將其連接到植物轉化載體轉入模式植物煙草中進行表達,葉片抗性實驗和整株幼苗的草甘膦篩選實驗都證明我們克隆到的Glr基因有提高生物對除草劑草甘膦的抗性作用。
本發明所用的苜蓿根瘤菌來源于廣東省微生物研究所菌種保藏選育實驗室。
本發明的草甘膦抗性基因Glr的DNA序列如序列表所示。
本發明的草甘膦抗性基因Glr可以按照序列表中&lt;400&gt;1所示的序列通過已知的常規方法合成得到。
本發明的pCR Glr質粒是在pCR2.1質粒載體上位于BamHI和XhoI酶切位點間插入上述的草甘膦抗性基因Glr片段而得到。其結構如圖2所示。
本發明的pCAMBIA Glr質粒是在pCAMBIA 1300質粒載體上位于T-DNA區域的BamHI-XbaI位點間,從5′到3′方向插入了含有CaMV35S啟動子序列煙草TSPGlr.Nos終止子序列的片段而得到;Glr為上述的草甘膦抗性基因Glr。該質粒的結構如圖4-2所示。
本發明的LBA Glr的工程菌是它由上述的質粒pCAMBIA Glr轉化農桿菌LBA4404而獲得。
以下通過附圖和實施例對本發明作進一步說明。


圖1是野生型苜蓿根瘤菌Rhizobium meliloti IMAS AS1.166M010在含有不同濃度草甘膦的無磷液體培養基中的生長曲線;圖2是含有草甘膦抗性基因的質粒pCRGlr結構圖;圖3是XLI-pCRGlr轉化子、以及對照XLI-pCR2.1轉化子在含有不同濃度草甘膦的無磷液體培養基中的生長曲線;圖4-1是TSP,Glr和Nos polyA片段克隆到pCR2.1載體構建示意圖;圖4-2是CaMV35S,與TSPGlrNos PolyA大片段克隆到表達載體pCAMBIA1300的構建示意圖;圖5是誘導生根的抗性幼苗照片;圖6是再生植株的PCR分析電泳結果照片;圖7是葉片盤法草甘膦抗性分析結果照片;圖8是整體植株草甘膦抗性分析照片。
具體實施例方式
實施例1.檢測苜蓿根瘤菌降解草甘膦能力將苜蓿根瘤菌Rhizobium meliloti IMAS AS1.166M010接種在含有0,2,4,6,8和10mM草甘膦的液體根瘤菌無磷培養基(培養基成分見表1)中,測定其生長曲線(見圖1)。從曲線上可見,在含2.0mM草甘膦的液體無磷培養基中,該菌的生長速度最快;但是隨著草甘膦濃度的提高,其生長也逐漸受到抑制。說明苜蓿根瘤菌具有較強的降解草甘膦的能力。
表1.液體根瘤菌無磷培養基成分MOPS/KOH(pH7.4) 25mM, MgSO42mM,檸檬酸鐵 100μM,CaCl21.2mM,NH4Cl33mM, 維生素B10.5mg/L,煙酸 0.1mg/l, 生物素 0.1mg/L泛酸,0.5mg/L 丁二酸鈉50mM微量元素CoCl20.8μM,CuSO440μM,H3BO414μM, MnCl20.1μM,Na2MoO410μM, ZnSO41.5μM。實施例2.建立苜蓿根瘤菌基因文庫將苜蓿根瘤菌Rhizobium meliloti IMAS AS1.166 M010的單菌落接種于200ml根瘤菌豐富培養基(培養基成分見表2)中,在28℃空氣浴中震蕩培養48小時。離心收菌,以5ml DNA提取緩沖液(50mM Tris-Cl,10mM EDTA,1%SDS,5μg/ml溶菌酶)重懸菌體,用超聲波破壁。然后用等體積的苯酚和氯仿抽提除蛋白,再通過酒精沉淀DNA。最后將DNA溶于1ml TE緩沖液(10mM Tris-HCl,1mMEDTA,pH8.0)。將DNA以限制性內切酶BamH I和EcoR I進行部分酶切。通過瓊脂糖凝膠電泳將不同大小的DNA片段分開,并切下其中含有2-10kb左右片段的凝膠,用Omega公司試劑盒(Gel ExtrationKit試劑盒)回收DNA。隨后按載體∶插入片段=1∶3的比例,用T4連接酶將該片段連接到已用相同酶切處理的質粒pCR2.1上。將連接液轉化大腸桿菌XL1-blue感受態細胞,涂布到含氨芐青霉素(Amp)50ug/ml的LB固體培養基上,37℃培養過夜。收集到大約5000個轉化子。
表2.根瘤菌豐富培養基成分酵母膏1克, 土壤浸提液 200毫升,甘露醇10克, 蒸餾水(pH7.2) 800毫升。
土壤浸提液的制法取土壤50克,加水200毫升,在高壓蒸汽鍋中,以15磅壓力蒸煮1小時,過濾去固體物,濾液加水補足到200毫升。實施例3.草甘膦抗性基因的克隆和序列分析將上述實施例2制備的轉化子菌落用大腸桿菌無磷液體培養基(培養基成份見表3)從LB固體培養基上洗脫下來,離心收集菌體,而后再用大腸桿菌無磷液體培養基重復洗滌2次,然后隨機地涂布到含不同濃度草甘膦(0mM,0.05mM,0.1mM,0.25mM,0.5mM)的大腸桿菌無磷固體(培養基成份見表3)平板上,37℃培養3天。結果我們獲得了一個能在含草甘膦的無磷固體培養基上生長的轉化子,命名為XLI-pCRX。只有含有草甘膦抗性基因的轉化子才能正常生長啟動phn基因簇,利用培養基中的唯一磷源--草甘膦而生長。因此無疑XLI-pCRX含有編碼草甘膦抗性的基因。將pCRX質粒DNA提純并用限制性內切酶BamH I和EcoR I雙酶切檢測。結果表明pCRX包含一個2.2kb插入片段。這個克隆含有的草甘膦降解酶基因的插入片段的核酸序列已經完全測序,用序列分析軟件分析結表明其中1059bp的DNA才是編碼序列,命名為Glr基因。將Glr基因與Genebank、EMBL核酸序列庫比較顯示,未發現任何具有相似功能的同源性的序列。所以應該是一個全新的草甘膦抗性基因,該Glr基因的具體序列如序列表所示。
表3.大腸桿菌液體無磷培養基成分MOPS(pH7.4) 40mM, N-三甲基甘氨酸 4mM,次氮基三乙酸 15mM, NaCl50mM,NH4Cl 10mM, K2SO40.28mM,MgSO4·7H2O0.02mM,MgCl20.6mM,亮氨酸 30mg/L,色氨酸 20mg/L,葡萄糖 20g/L;微量元素MnSO4·H2O 6μM mM, FeSO4·7H2O 10μM,CaCl2·2H2O0.6μM,CoCl2·6H2O 0.4μM,ZnSO4·7H2O0.4μM,H3BO30.3μM,Na2MoO4·2H2O 0.04μM, CuSO40.04μM;固體培養基為液體培養基中加入15g/L瓊脂,12g/L檸檬酸三鈉。實施例4.質粒pCRGlr的構建及檢測轉化子XL1-pCRGlr利用草甘膦的能力為了更有力地證明Glr基因編碼抗性基因存在使phn基因簇正常作用促進了草甘膦的代謝,根據已完全測序的DNA片段設計引物5’-CGGATCCTGGTGATCCTCACCCTCTATG-3’5’-CCGCTCGAGTCACAGAAATCCGATCGCGCG-3’PCR擴增序列表給出的序列,克隆獲得了5’是BamI、3’是XhoI酶切位點的Glr基因。與用BamI和XhoI酶切過的pCR2.1連接,構建結構如圖2所示的大腸桿菌轉化質粒,我們把該質粒命名為pCRGlr。
將質粒pCRGlr和不含插入片段的對照載體pCR 2.1轉化到大腸桿菌XL1-blue中,獲得轉化子XLI-pCRGlr、和XLI-pCR2.1。將XLI-pCRGlr轉化子與沒有外源插入片段的XLI-pCR2.1轉化子做對比。首先將轉化株接種到LB培養基中,37℃過夜培養。然后離心收取菌體,并用大腸桿菌液體無磷培養基洗滌2次,轉接到草甘膦濃度為0,0.2,0.4,1,2mM的液體無磷培養基中,37℃培養72小時。檢測培養液的OD600值,比較各菌在不同草甘膦濃度下的生長情況(測定結果如圖3所示)。結果表明,XLI-pCRGlr轉化子在0.4mM草甘膦濃度下生長較好。而對照樣品,即沒有外源片段的XLI-pCR2.1轉化子在濃度為0.2mM的草甘膦作用下已完全被抑制。實施例5.構建含克隆新基因的植物表達載體為了確證我們所獲得的新基因的實用性,將其連接到植物轉化載體轉入模式植物煙草中進行表達。我們選用了CaMV35S啟動子序列、Nos終止子序列、煙草轉導肽TSP序列和農桿菌穿梭質粒pCAMBIA1300(購于澳大利亞的CAMBIA公司),構建成植物表達載體。CaMV35S-Nos啟動子-終止子系統已被證實能非常有效地提高外源基因在植物中的轉錄水平(序列和獲得方法如1987的Science,1299-1302頁的Duplication of the CaMV 35S promoter sequences creates a strong enhance for plant genes.中所記載);TSP序列則使表達的蛋白能進入草甘膦作用部位的葉綠體中(Genbank Access No.M61904)。
首先設計引物5’-CGCGGATCCTGGCACAGATTAGCATG-3’5’-CATGCCATGGTCTGTGCAGTGACCACTGAT-3’從煙草染色體DNA中,用(按表5.1和表5.2體系)PCR擴增法克隆獲得轉導肽TSP序列。
再設計引物5’-CATGCCATGGTGATCCTCACCCTCTATG-3’5’-CCGCTCGAGTCACAGAAATCCGATCGCGCG-3’用PCR擴增法(按表5.1和表5.2體系)從pCRGlr質粒上克隆到Glr基因。
由于質粒pCAMBIA1300載體分子大、拷貝數少而不易進行基因操作,所以我們以質粒pCR2.1載體為中介。按如圖4-1所示的質粒構建路線,先將TS,Glr和Nos polyA片段克隆到pCR2.1載體上,最終得到一個從5′到3′方向依次排列著煙草TSP、Glr基因和Nos終止子序列的DNA大片段。再按圖4-2所示將CaMV35S和按圖4-1已構建好的TSPGlrNos polyA大片段克隆到表達載體pCAMBIA1300上,構建煙草轉化所需的質粒。最終獲得如圖4-2所示的植物轉化載體pCAMBIA Glr。
表5.1 PCR反應液2×TaqDNA聚合酶緩沖液,4種dNTP各200μM,根據各模板設計的特異引物各3pM(BIOASIA),
各模板DNA約102-104拷貝,TaqDNA聚合酶(上海生工)約.0.5-5U。具體為dNTPs 2μl模板DNA1μlTaqDNA聚合酶 0.5μl引物1 0.5μl引物2 0.5μlddH2O 16.5μl表5.2PCR反應程序預變性94℃,5分鐘循環94℃60秒,58℃60秒,72℃60秒共進行30次。
72℃延伸10分鐘。實施例6.獲得含Glr基因的農桿菌工程菌農桿菌LBA4404感受態細胞的制備28℃過夜培養的農桿菌,轉接到新鮮的YEB液體培養基(成分見表6)中,28℃空氣浴中振搖培養3-4小時,直至OD600=0.5左右,置于冰上5分鐘。再于4℃下、3500rpm離心20分鐘收集菌體,用1ml濃度未20mmol/L冰冷CaCl2的溶液重懸菌體,以每管100微升的量分裝,存放-70℃中備用。
一管制備好的農桿菌感受態細胞,加入前述構建好的穿梭質粒(pCAMBIA Glr)0.5-1.0μg混勻,依次置冰浴5分鐘,置37℃5分鐘。加入YEB培育培養基1毫升,在28℃空氣浴中振搖培養2-4小時,然后把上述轉化好的細胞懸夜涂布到含有合適抗生素的YEB固體平板上。28℃培養兩天后,可見到抗性轉化子的出現。所獲得的轉化子即為含Glr基因的農桿菌工程菌,其含有按實施例5構建的植物轉化載體pCAMBIA Glr。
表6.YEB培養基成份胰化蛋白胨5g/L, 酵母提取物1g/L,氯化鈉5g/L, MgSO4.7H2O 0.493g/L。
固體培養基為液體培養基中加入15g/L瓊脂。實施例7.以所獲工程菌轉化煙草檢測Glr基因在植物中的作用轉化好的農桿菌在含鏈霉素和卡那霉素的YEB液體培養基上,28℃培養過夜后,以十分之一的量轉接于新鮮YEB培養基中,繼續培養約6小時。4℃,3500rpm離心20分鐘收集菌體,重懸于MS液體培養基中。把煙草無菌苗的葉子剪成約0.5cm2的葉片,放入MS培養基懸浮的菌液中,浸泡10-30分鐘。取出葉片,在無菌濾紙上吸去多余的菌液,把葉片放在分化培養基上(MS+1mg/L 6-BA+0.1mg/LNAA+3%蔗糖+0.7%瓊脂),25℃暗培養2-3天。取出葉片,用無菌水洗幾次,再用無菌濾紙吸去多余的水分,把葉片放到加有300mg/L頭孢霉素和25mg/L潮霉素的分化培養基上,25℃恒溫,每天16小時光照條件下培養。待葉片的邊緣長出潮霉素抗性株后,把分別把抗性株移至MS0生根培養基(MS加300mg/L頭孢霉素、25mg/L潮霉素和0.1mg/L NAA+0.7%瓊脂)上誘導生根。獲得很高的潮霉素抗性苗比率,在68%-80%之間。抗性小芽在含Hyg 25mg/L的生根培養基中生長良好,長出多而粗壯的根(如圖5)。
為證實Glr基因已經被導入到上述潮霉素抗性植株中,我們分別提取轉基因煙草的DNA,以根據細菌Glr基因序列設計的特殊引物進行了PCR法分析。結果如圖6所示,其中M為分子量標記;-為不加模板的負對照;+為以細菌中提取的相同的所購建轉化載體為模板對Glr基因PCR擴增結果為正對照;1-8以轉基因植物染色體DNA為模板PCR擴增的結果。1-7有與正對照相同的結果。8無結果為假陽性。可見從轉基因植物染色體DNA中,能得到相同大小的PCR擴增產物。而從作為負對照的非轉化煙草中,則沒有擴增產物的產生。檢驗結果在分子水平證實了Glr基因,已經通過農桿菌介導,轉入到轉基因煙草中。
將各株由通過PCR檢測證實含目的基因的抗性幼苗葉子,剪成直徑大約5mm的葉片,置于含有0-0.03mM草甘膦的固體MS分化養基上,于25℃恒溫,每天16小時光照條件下培養。以未經轉化的煙草的葉片作為對照。觀察在不同濃度草甘膦中葉片的表現。轉入Glr基因的株系愈傷組織生長情況明顯好于野生型對照轉化植株。如圖7所示,在5-15μmol/L草甘膦存在的情況下,愈傷組織形態、顏色和生長速度正常,沒有明顯草甘膦抑制現象,經繼續培養仍可分化成苗。而未轉化的對照株愈傷組織在10μmol/L草甘膦存在的情況下,生長已開始受到抑制,在含30μmol/L以上草甘膦的培養基中,葉片因受草甘膦的毒害,不能分化為愈傷組織,且發黃萎縮。
將分化出的潮霉素抗性株后至MS0生根培養基上誘導生根,只是不加通常所用的篩選抗生素潮霉素,和未轉化對照植株一起加入15μmol/L草甘膦直接篩選。21天后,觀察煙草生長,生根情況。如圖8所示20%的轉化小芽生長良好,葉片顏色綠,根系發達;30%轉化小芽的葉片細長,根部膨大,分化較少的根;剩余30%根部膨大生成褐色愈傷不生根。而野生型對照小芽葉片變黃,不生根,死亡。可見我們克隆的草甘膦抗性基因不僅在整株植株表達抗性顯示了它的實用價值,也提示其能替代抗生素抗性基因進行轉基因植物篩選。
表7.1MS培養基成份10×大量元素母液(g/L)NH4NO316.5,KNO319.0,KH2PO41.7,MgSO4·7H2O 3.7,CaCl2·2H2O 4.4;1000×微量元素母液(g/L)MnSO4·4H2O 22.3,ZnSO4·7H2O 8.6,H3BO36.2,KI 0.83,Na2MoO4·2H2O 0.25,CuSO4·5H2O 0.025,CoCl2·6H2O 0.025;200×鐵母液(g/L);FeSO4·7H2O 5.57,Na2.EDTA 7.45;100×有機物母液甘氨酸200mg/L,煙酸50mg/L,鹽酸硫胺素40mg/L,鹽酸吡哆醇50mg,肌醇10g。
序列表&lt;110&gt;中山大學&lt;120&gt;草甘膦抗性基因及含該基因的載體和轉化子&lt;160&gt;1&lt;170&gt;PatentIn Version 3.1&lt;210&gt;1&lt;211&gt;1059&lt;212&gt;DNA&lt;213&gt;苜蓿根瘤菌Rhizobium meliloti IMAS AS1.166 M010&lt;400&gt;1atcctcaccc tctatggcgg caatgacggc ctgaacaccg tgatcccgtt caccgacaac 60gcctactacg acgcccggcc cgatctggcg ttcgggcccg agacggtcat cgatctggac 120ggaacggtcg gcctgaaccc cgcgctgacc ggtttggcgt ccgcctggcg caacgacaac 180ctggccatca tccgtggcgt cggctatccc aagcaggacc gaagccactt ccggtccatg 240gacatctggc agacagcctc ccccgatgac ccgaccgcgt ccggctggat cggccgctgg 300ctggacagca gcggcgacga tccgctgcgc gcggtgaaca tcggaaccgt gttgccaccg 360atggccgtcg gccaaaagtg caccgccgca gggctttctg cgacgatccc gagactgccc 420ggcgatatgc ccggtgtgct ggaggcgatg agcgcacccg acccactcga tacgcccgcg 480atggccgcgg tccgcgccga ttaccgggcc taccgcacca tcgatgacac gttccgaacc 540ttcaccgacc gccccctgcc gccgacggcg gccaccgatc tcggcaagca actcgccgac 600gatctggaac tggtggccca gtgtgtgcgg gccggagtgc ccaccaaggt gtacatggtc 660tcgctcggcg gattcgacac ccacgccaat gagcgcggcg accaacagaa actgctgacc 720gccctcgacg gcgccatcac accgttcctg aagcagatgc gcaacagcgc ctatggccgg 780caggtggtga cgatgatcta ttcggagttc ggcaggcggg tggccgccaa cgccacacag 840ggcaccgacc acggcacctc gggtccggtc ctgatcctgg gcgagtccgt ccggggcggg 900ttctacggtg acgcgccgag cctcaccgat ctgcgcgacg gcgacctcaa gacgaccacc 960gactttcgag atgtgtatca cgaactgctg gatcagacgc tgggcaccga cccggagcca1020tcggtcggcc cgggccgccg cgcgatcgga tttctgtga 1059
權利要求
1.命名為Glr的草甘膦抗性基因的DNA序列,其特征是該DNA序列的總長為1059bp,具體序列如序列表所示。
2.命名為pCR Glr的質粒,其特征是在pCR2.1質粒載體上位于BamHI和XhoI酶切位點間有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命名為Glr的DNA序列的插入片段。
3.命名為pCAMBIA Glr的質粒,其特征是在pCAMBIA 1300質粒載體上位于T-DNA區域的BamHI-XbaI位點間,從5′到3′方向插入了含有CaMV35S啟動子序列煙草TSPGlrNos終止子序列的片段;Glr為權利要求1中的命名為Glr的DNA序列。
4.命名為LBA Glr的工程菌,其特征是它由權利要求3所述的質粒pCAMBIA Glr轉化農桿菌LBA4404而獲得。
全文摘要
本發明提供一種從苜蓿根瘤菌Rhizobium melilotiIMAS AS1.166 M010中克隆到的草甘膦抗性基因(Glr)以及含有該基因的載體和轉化子。該基因的序列總長為1059bp。含有Glr序列的農桿菌穿梭質粒pCAMBIA Glr,在煙草中表達使植物對草甘膦具有抗性。該基因不僅能轉化制造草甘膦抗性植物,也可作為篩選轉基因植物品系的標記基因。
文檔編號C07H21/04GK1431219SQ0311357
公開日2003年7月23日 申請日期2003年1月16日 優先權日2003年1月16日
發明者李綠硯, 步懷宇, 徐培林 申請人:中山大學
網友詢問留言 已有0條留言
  •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精彩留言會獲得點贊!
1
韩国伦理电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