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用于客車傳動軸放置的貨架的制作方法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用于客車傳動軸放置的貨架,包括立柱和矩形框,所述矩形框的四角部均固定有立柱;所述立柱一端固定有一托碗,所述托碗包括連接板和固定在連接板一表面的限位角板,所述托碗用于支撐疊放其上的另一同規格貨架;所述矩形框一表面并排固定有第一支撐板和第二支撐板;所述第一支撐板為角板;所述第二支撐板為U形條板,所述第二支撐板兩側邊夾角在70°~75°之間。本實用新型采用車間常見物料制得,節約了生產成本;結構簡單,便于使用;通過采用第一支撐板和第二支撐板形成的限位槽放置傳動軸,避免傳動軸之間發生磕碰,且避免了傳動軸與地面接觸而沾染油污;通過設置支撐座,用于貨架之間疊放,從而提高了空間利用率。
【專利說明】
一種用于客車傳動軸放置的貨架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屬于客車生產技術領域,特別是涉及一種用于客車傳動軸放置的貨架。
【背景技術】
[0002]傳動軸(DriveShaft)是一種用于連接或裝配各項配件且可移動或轉動的圓形配件。傳動軸在包裝運輸或存放過程中,需要占用大量空間。如果將傳動軸直接堆疊放置在一起,不僅容易發生磕碰,而且容易接觸地面或沾染油污;另外,也不便于搬運和存放。
[0003]因此,在傳動軸的生產、存放、運輸和裝配工藝中,對于傳動軸的移動、存儲等工位的操作需要一個靈活的工裝。
【實用新型內容】
[0004]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用于客車傳動軸放置的貨架,通過采用車間內常見物料制成該貨架,結構簡單,便于疊放使用,解決了現有的傳動軸不便于存放運輸、占用大量空間的問題。
[0005]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實用新型是通過以下技術方案實現的:
[0006]本實用新型為一種用于客車傳動軸放置的貨架,包括立柱和矩形框,所述矩形框的四角部均固定有立柱;所述立柱一端固定有一托碗,所述托碗包括連接板和固定在連接板一表面的限位角板,所述托碗用于支撐疊放其上的另一同規格貨架;所述矩形框一表面并排固定有第一支撐板和第二支撐板;所述第一支撐板為角板;所述第二支撐板為U形條板,所述第二支撐板兩側邊夾角在70°?75°之間。
[0007]進一步地,所述第一支撐板設置在矩形框一表面兩端,所述第二支撐板設置在矩形框一表面中間部位;所述第一支撐板和第二支撐板等間距排布,且間隔距離在45mm?47_之間;所述第一支撐板與第二支撐板以及相鄰兩個第二支撐板之間形成的限位槽用于放置傳動軸。
[0008]進一步地,所述托碗底部與矩形框上表面的距離在40mm?60mm之間,便于取放傳動軸。
[0009]進一步地,所述立柱和矩形框之間固定有加強桿,相鄰兩立柱之間固定有橫梁,加強桿和橫梁用于加強貨架的牢固性。
[0010]本實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0011]本實用新型所述的貨架采用車間常見的生產物料制得,節約了生產成本;結構簡單,便于使用;通過第一支撐板和第二支撐板以及相鄰兩第二支撐板之間形成限位槽,用于放置傳動軸,避免傳動軸之間發生磕碰;通過將傳動軸放置在貨架上,避免了傳動軸與地面接觸,從而較大程度的防止傳動軸沾染油污;通過在貨架的立柱頂部設置支撐座,用于貨架之間疊放,減少了傳動軸在存放或運輸時的空間占用,從而提高了空間利用率。
[0012]當然,實施本實用新型的任一產品并不一定需要同時達到以上所述的所有優點。
【附圖說明】
[0013]為了更清楚地說明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的技術方案,下面將對實施例描述所需要使用的附圖作簡單地介紹,顯而易見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圖僅僅是本實用新型的一些實施例,對于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來講,在不付出創造性勞動的前提下,還可以根據這些附圖獲得其他的附圖。
[0014]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一種用于客車傳動軸放置的貨架的結構主視圖;
[0015]圖2為圖1的結構左視圖;
[0016]圖3為圖1的結構俯視圖;
[0017]圖4為本實用新型中的支撐座的結構示意圖;
[0018]圖5為本實用新型中的支撐件一的結構示意圖;
[0019]圖6為本實用新型中的支撐件二的結構示意圖;
[0020]圖7為本實用新型的應用不意圖;
[0021 ]附圖中,各標號所代表的部件列表如下:
[0022]1-立柱,2-矩形框,3-托碗,301-限位角板,302-連接板,4_第一支撐板,5_第二支撐板,6-橫梁,7-加強桿。
【具體實施方式】
[0023]下面將結合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的附圖,對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進行清楚、完整地描述,顯然,所描述的實施例僅僅是本實用新型一部分實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實施例。基于本實用新型中的實施例,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在沒有作出創造性勞動前提下所獲得的所有其它實施例,都屬于本實用新型保護的范圍。
[0024]在本實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術語“開孔”、“上”、“下”、“厚度”、“頂”、“中”、“長度”、“內”、“四周”等指示方位或位置關系,僅是為了便于描述本實用新型和簡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組件或元件必須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構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為對本實用新型的限制。
[0025]請參閱圖1-6所示,本實用新型為一種用于客車傳動軸放置的貨架,包括立柱I和矩形框2,矩形框2的四角部均固定有立柱I;立柱I 一端固定有一托碗3,托碗3包括連接板302和固定在連接板302—表面的限位角板301,托碗3用于支撐疊放其上的另一同規格貨架;矩形框2—表面并排固定有第一支撐板4和第二支撐板5;第一支撐板4為直角角板,第一支撐板4一側邊的寬度為40mm,另一側邊的寬度為55mm;第二支撐板5為U形條板,第二支撐板5兩側邊夾角為73°,第二支撐板5頂部距離矩形框2上表面的距離為33mm,限位角板301、連接板302、第一支撐板4和第二支撐板5均采用不銹鋼板制成。
[0026]如圖1或圖3所示,第一支撐板4設置在矩形框2—表面兩端,第二支撐板5設置在矩形框2—表面中間部位;第一支撐板4和第二支撐板5等間距排布,且間隔距離為46mm;第一支撐板4與第二支撐板5以及相鄰兩個第二支撐板5之間形成的限位槽用于放置傳動軸。
[0027]如圖1所示,托碗3底部與矩形框2上表面的距離為45mm,用于在貨架相互疊放的情況下,方便取放傳動軸,減少傳動軸與貨架之間的磕碰損傷。
[0028]如圖1或圖2所示,立柱I和矩形框2之間固定有加強桿7,相鄰兩立柱I之間固定有橫梁6,加強桿7和橫梁6用于加強貨架的牢固性。
[0029]本實用新型的一個具體應用方法為:如圖7所示為本實用新型的應用示意圖,首先操作人員將傳動軸放置于本實用新型所述的貨架上,并放置第一支撐板4與第二支撐板5以及相鄰兩個第二支撐板5之間形成的限位槽中;然后操作人員再通過叉車將放置有傳動軸的貨架疊加堆放到指定區域,其中上層貨架的立柱I底端放置于下層貨架的托碗3中。
[0030]在本說明書的描述中,參考術語“一個實施例”、“示例”、“具體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結合該實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體特征、結構、材料過著特點包含于本實用新型的至少一個實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說明書中,對上述術語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實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體特征、結構、材料或者特點可以在任何的一個或多個實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適的方式結合。
[0031]最后需要說明的是,以上公開的本實用新型優選實施例只是用于幫助闡述本實用新型。優選實施例并沒有詳盡敘述所有的細節,也不限制該實用新型僅為所述的【具體實施方式】。顯然,根據本說明書的內容,可作很多的修改和變化。本說明書選取并具體描述這些實施例,是為了更好地解釋本實用新型的原理和實際應用,從而使所屬技術領域技術人員能很好地理解和利用本實用新型。本實用新型僅受權利要求書及其全部范圍和等效物的限制。
【主權項】
1.一種用于客車傳動軸放置的貨架,其特征在于:包括立柱(I)和矩形框(2),所述矩形框(2)的四角部均固定有立柱(I);所述立柱(I) 一端固定有一托碗(3),所述托碗(3)包括連接板(302)和固定在連接板(302)—表面的限位角板(301);所述矩形框(2)—表面并排固定有第一支撐板(4)和第二支撐板(5);所述第一支撐板(4)為角板;所述第二支撐板(5)為U形條板,所述第二支撐板(5)兩側邊夾角在70°?75°之間。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用于客車傳動軸放置的貨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撐板(4)設置在矩形框(2)—表面兩端,所述第二支撐板(5)設置在矩形框(2)—表面中間部位;所述第一支撐板(4)和第二支撐板(5)等間距排布,且間隔距離在45mm?47mm之間。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用于客車傳動軸放置的貨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托碗(3)底部與矩形框(2)上表面的距離在40mm?60mm之間。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用于客車傳動軸放置的貨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立柱(I)和矩形框(2)之間固定有加強桿(7),相鄰兩立柱(I)之間固定有橫梁(6)。
【文檔編號】B65D61/00GK205686847SQ201620607337
【公開日】2016年11月16日
【申請日】2016年6月17日 公開號201620607337.3, CN 201620607337, CN 205686847 U, CN 205686847U, CN-U-205686847, CN201620607337, CN201620607337.3, CN205686847 U, CN205686847U
【發明人】吳義, 何平, 朱祖珍, 張亞魁
【申請人】安徽安凱汽車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