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傳動軸吊裝輔具的制作方法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傳動軸吊裝輔具,包括傳動軸抱箍、棱形四邊機構、鎖止手柄及吊環;所述傳動軸抱箍與所述棱形四邊機構固定連接;所述鎖止手柄與所述棱形四邊機構活動連接;所述吊環與所述棱形四邊機構連接。本申請傳動軸吊裝輔具通過傳動軸抱箍及棱形四邊結構,滿足了輔助后傳動軸在底盤線后傳動軸裝配工位吊運的裝配需求;能充分利用后傳動軸的自重及圓柱狀結構,夾緊傳動軸,確保在吊裝輔具內不挪移滑動,有效降低搬運后傳動軸的安全風險,降低人力成本,同時提高裝配效率。
【專利說明】
一種傳動軸吊裝輔具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屬于吊具技術領域,特別是指一種傳動軸吊裝輔具。
【背景技術】
[0002]在卡車總裝配生產線,后傳動軸一般是在底盤裝配線上裝配到變速箱與后橋總成之間。由于較大車型的后傳動軸的重量在30千克或以上,為了滿足后傳動軸的裝配,至少需要雙人操作,勞動強度大且生產效率低。
[0003]現有技術的后傳動軸裝配采用雙人操作程序是從線邊物料架將后傳動軸搬運至車架下方,抬起后通過在變速箱及后橋支撐之間前后協作,直到裝配連接完成,在后傳動軸的搬運過程中,也有采用鋼絲繩綁扎傳動軸后,吊運至車架下后進行安裝的。
[0004]較大車型的后傳動軸重量較大,采用人工搬運勞動強度大,生產節拍慢、效率低,存在安全隱患;采取鋼絲繩輔助吊運,綁扎費時,且傳動軸容易滑動,不安全。
【實用新型內容】
[0005]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種傳動軸吊裝輔具,以解決后傳動軸的搬運強度大及后傳動軸吊裝過程中不穩定的問題。
[0006]本實用新型是通過以下技術方案實現的:
[0007]—種傳動軸吊裝輔具,包括傳動軸抱箍、棱形四邊機構、鎖止手柄及吊環;
[0008]所述傳動軸抱箍與所述棱形四邊機構固定連接;
[0009]所述鎖止手柄與所述棱形四邊機構活動連接;
[0010]所述吊環與所述棱形四邊機構連接。
[0011 ]所述傳動軸抱箍包括第一傳動軸抱箍和第二傳動軸抱箍;所述第一傳動軸抱箍面對所述第二傳動軸抱箍的一側設置有第一圓弧結構;在所述第二傳動軸抱箍面對所述第一傳動軸抱箍的一側設置有第二圓弧結構;
[0012]所述第一圓弧結構與所述第二圓弧結構相對設置;所述第一圓弧結構與第二圓弧結構組成的空間與后傳動軸的外形相配合。
[0013]所述棱形四邊機構包括第一邊、第二邊、第三邊及第四邊;
[0014]所述第一邊的下端與所述第一傳動軸抱箍的一端連接為一體結構;所述第二邊的下端與所述第二傳動軸抱箍的一端連接為一體結構;
[0015]所述第一邊的下端與所述第二邊的下端通過第一銷軸鉸接連接;
[0016]所述第三邊的下端與所述第一邊的上端通過第二銷軸鉸接連接;所述第四邊的下端與所述第二邊的上端通過第三銷軸鉸接連接;
[0017]所述第三邊的上端與所述第四邊的上端通過第四銷軸鉸接連接。
[0018]所述鎖止手柄的一端與所述第二銷軸鉸接連接;在所述鎖止手柄上設置有鎖止槽;所述鎖止槽與所述第三銷軸活動式卡接連接。
[0019]所述吊環與所述第四銷軸活動式連接。
[0020]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0021]本申請通過傳動軸抱箍及棱形四邊結構,滿足了輔助后傳動軸在底盤線后傳動軸裝配工位吊運的裝配需求;能充分利用后傳動軸的自重及圓柱狀結構,夾緊傳動軸,確保在吊裝輔具內不挪移滑動,有效降低搬運后傳動軸的安全風險,降低人力成本,同時提高裝配效率。
【附圖說明】
[0022]圖1為本實用新型傳動軸吊裝輔具使用狀態示意圖;
[0023]圖2為本實用新型傳動軸吊裝輔具另一方向使用狀態示意圖。
[0024]附圖標記說明
[0025]I傳動軸抱箍,2棱形四邊機構,3鎖止手柄,4吊環,5后傳動軸,11第一傳動軸抱箍,12第二傳動軸抱箍,21第一邊,22第二邊,23第三邊,24第四邊,25第一銷軸,26第二銷軸,27第三銷軸,28第四銷軸,31鎖止槽。
【具體實施方式】
[0026]以下通過實施例來詳細說明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以下的實施例僅是示例性的,僅能用來解釋和說明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而不能解釋為是對本實用新型技術方案的限制。
[0027]本申請提供一種傳動軸吊裝輔具,如圖1和圖2所示,包括傳動軸抱箍1、棱形四邊機構2、鎖止手柄3及吊環4。
[0028]所述傳動軸抱箍I與所述棱形四邊機構2固定連接。
[0029]所述鎖止手柄3與所述棱形四邊機構2活動連接。
[0030]所述吊環4與所述棱形四邊機構2連接。
[0031]所述傳動軸抱箍I包括第一傳動軸抱箍11和第二傳動軸抱箍12;所述第一傳動軸抱箍11面對所述第二傳動軸抱箍12的一側設置有第一圓弧結構;在所述第二傳動軸抱箍12面對所述第一傳動軸抱箍11的一側設置有第二圓弧結構;在本申請中,第一傳動軸抱箍是由兩個相同的板形結構之間通過支撐柱連接為一體結構的;同樣,第二傳動軸抱箍也是由兩個相同的板形結構之間通過支撐柱連接為一體結構。
[0032]所述第一圓弧結構與所述第二圓弧結構相對設置;所述第一圓弧結構與第二圓弧結構組成的空間與后傳動軸的外形相配合。在本實施例中,第一圓弧結構與第二圓弧結構組成圓形孔,該圓形孔的直徑與后傳動軸5的直徑相一致,用本申請的輔具抓取后傳動軸5后,第一傳動軸抱箍與第二傳動軸抱箍可以貼合夾緊后傳動軸。同時第一傳動軸抱箍和第二傳動軸抱箍的兩個相同板形結構,用以在抓取傳動軸時有該兩個板形結構同時著力,有效抓緊傳動軸,利于后傳動軸在空中平衡,確保后傳動軸不會在輔具內挪移滑動。
[0033 ]所述棱形四邊機構2包括第一邊21、第二邊22、第三邊23及第四邊24。
[0034]所述第一邊21的下端與所述第一傳動軸抱箍11的一端連接為一體結構;所述第二邊22的下端與所述第二傳動軸抱箍12的一端連接為一體結構。
[0035]所述第一邊21的下端與所述第二邊22的下端通過第一銷軸25鉸接連接。
[0036]所述第三邊23的下端與所述第一邊21的上端通過第二銷軸26鉸接連接;所述第四邊24的下端與所述第二邊22的上端通過第三銷軸27鉸接連接。
[0037]所述第三邊23的上端與所述第四邊24的上端通過第四銷軸28鉸接連接。
[0038]所述鎖止手柄3的一端與所述第二銷軸26鉸接連接;在所述鎖止手柄3上設置有鎖止槽31;所述鎖止槽31與所述第三銷軸27活動式卡接連接。
[0039]在本申請中,第一邊、第二邊、第三邊及第四邊均各自由兩個平行設置的板形結構組成,在兩個板形結構之間通過支撐柱固定連接。
[0040]所述吊環與所述第四銷軸活動式連接。
[0041]本申請是利用四邊形的不穩定性,在空中起重機鉤住吊環起吊時,棱形四邊機構向上變形延伸,使得下部的傳動軸抱箍向內夾緊,由于后傳動軸的自重,起吊后,后傳動軸抱箍將夾緊傳動軸,不會掉落。
[0042]鎖止手柄主要用于本吊裝輔具抓取后傳動軸前,固定打開的傳動軸抱箍。在將吊裝輔具張開后,將鎖止手柄下壓,使鎖止手柄上的鎖止槽卡住菱形四邊機構上的第三銷軸,然后空中起重機移動本吊裝輔具至后傳動軸中間部位上方,控制吊裝輔具下落,直至傳動軸抱箍圓弧中心線與后傳動軸中心線基本重合,然后將鎖止手柄上拉松開,控制空中起重機向上運行,使傳動軸抱箍夾緊傳動軸。吊運后傳動軸到底盤車架內安裝處,安裝完成后,控制起重機向下,張開吊裝輔具,用鎖止手柄上的鎖止槽卡住菱形四邊機構上的第三銷軸,進行下一套后傳動軸抓取吊裝。
[0043]以上所述僅是實用新型的優選實施方式的描述,應當指出,由于文字表達的有限性,而在客觀上存在無限的具體結構,對于本技術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來說,在不脫離本實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還可以做出若干改進和潤飾,這些改進和潤飾也應視為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
【主權項】
1.一種傳動軸吊裝輔具,其特征在于:包括傳動軸抱箍、棱形四邊機構、鎖止手柄及吊環; 所述傳動軸抱箍與所述棱形四邊機構固定連接; 所述鎖止手柄與所述棱形四邊機構活動連接; 所述吊環與所述棱形四邊機構連接。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傳動軸吊裝輔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傳動軸抱箍包括第一傳動軸抱箍和第二傳動軸抱箍;所述第一傳動軸抱箍面對所述第二傳動軸抱箍的一側設置有第一圓弧結構;在所述第二傳動軸抱箍面對所述第一傳動軸抱箍的一側設置有第二圓弧結構; 所述第一圓弧結構與所述第二圓弧結構相對設置;所述第一圓弧結構與第二圓弧結構組成的空間與后傳動軸的外形相配合。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傳動軸吊裝輔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棱形四邊機構包括第一邊、第二邊、第三邊及第四邊; 所述第一邊的下端與所述第一傳動軸抱箍的一端連接為一體結構;所述第二邊的下端與所述第二傳動軸抱箍的一端連接為一體結構; 所述第一邊的下端與所述第二邊的下端通過第一銷軸鉸接連接; 所述第三邊的下端與所述第一邊的上端通過第二銷軸鉸接連接;所述第四邊的下端與所述第二邊的上端通過第三銷軸鉸接連接; 所述第三邊的上端與所述第四邊的上端通過第四銷軸鉸接連接。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傳動軸吊裝輔具,其特征在于:所述鎖止手柄的一端與所述第二銷軸鉸接連接;在所述鎖止手柄上設置有鎖止槽;所述鎖止槽與所述第三銷軸活動式卡接連接。5.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傳動軸吊裝輔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吊環與所述第四銷軸活動式連接。
【文檔編號】B66C1/42GK205687400SQ201620651573
【公開日】2016年11月16日
【申請日】2016年6月24日 公開號201620651573.5, CN 201620651573, CN 205687400 U, CN 205687400U, CN-U-205687400, CN201620651573, CN201620651573.5, CN205687400 U, CN205687400U
【發明人】劉云鵬, 夏林生, 羅興贊
【申請人】安徽江淮汽車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