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一種水稻插秧機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農業機械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水稻插秧機。
背景技術:
水稻是我國種植面積最大、單廣量最聞的農作物,占我國糧食廣量的40%,在我國糧食生產中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然而長期以來由于受我國水稻生產機械技術水平的制約,導致我國水稻種植機械化的水平很低,盡管近年來我國相繼推出了多種水稻生產機械,使得我國水稻生產機械技術有了長足的進步,水稻種植的機械化水平不斷提高,但是與發達國家相比,我國水稻生產機械技術水平仍然很低,機械化水平依然更低,尤其是水稻種植 插秧機一直是制約我國水稻生產機械化的瓶頸,所以開展有關水稻插秧機理論和技術研究,推出更方便、實用的水稻插秧機,對于提高我國水稻生產機械化水平具有重要意義。目前市場上的水稻插秧機很多都會技術不成熟的問題,會出現插秧漏苗、損苗、株距與行距控制不均勻以及不能適應大小苗等問題,嚴重影響了水稻種植的效率,降低了經濟效益。
發明內容本發明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在于提供一種結構簡單,具有實用功能的水稻插秧機。本發明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采用以下技術方案來實現。一種水稻插秧機,包括機架,設在機架上的電機,設在機架下部的秧箱機構,位于秧箱機構下方的分插機構,以及設在機架兩側下方的移動輪,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秧箱機構包括箱體,在箱體的上端安裝有穿過箱體的軸傳動裝置,在軸傳動裝置的下方位于箱體兩側上安裝有一組對稱的供給輪,在所述供給輪的下方箱體里側安裝有一組對稱的播叉,所述播叉的下方箱體里側安裝有一個漏斗形秧管,所述漏斗形秧管的外面箱體的里側上安裝有兩組對稱的分攝輪,所述箱體的下端安裝有穿過箱體的傳動軸,所述箱體上端的軸傳動裝置與箱體下端的傳動軸連接有傳動鏈條。所述的分攝輪是一體的橡膠輪,分攝輪含有輪齒。所述的漏斗形秧管包括管道本體,管道本體的內部焊接有一組對稱的彈片,所述漏斗形秧管的下部相對于彈片位置對稱設有兩個螺紋孔,螺紋孔內連接有螺釘。所述的傳動鏈條包括鏈條本體,固定在鏈條本體兩側的橡膠帶,設在橡膠帶兩側的搏拔片。本發明的有益效果是本發明由于在插秧時可以有效避免漏苗、損苗、株距與行距控制不均勻以及不能適應大小苗等問題,從而提高了水稻種植的效率,增加了經濟效益。
圖I為本發明總體結構示意圖。圖2為本發明秧箱機構結構示意圖圖3為本發明漏斗形秧管結構示意圖[0014]圖4為本發明傳動鏈條結構示意圖具體實施方式
為了使本發明實現的技術手段、創作特征、達成目的與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結合具體圖示,進一步闡述本發明。如圖1、2、3和4所示,一種水稻插秧機,包括機架I,設在機架I上的電機,設在機架下部的5個秧箱機構2,位于秧箱機構2下方的5個分插機構3,以及設在機架I兩側下方的兩個移動輪4,秧箱機構2包括箱體21,在箱體21的上端安裝有穿過箱體的軸傳動裝置22,在軸傳動裝置22的下方箱體21兩側上安裝有一組對稱的供給輪23,在供給輪23的下方箱體21里側上安裝有一組對稱的播叉24,播叉24的下方箱體21里側上安裝有一個漏斗形秧管25,漏斗形秧管25的外面箱體21的里側上安裝有兩組對稱的分攝輪26,箱體21的下端安裝有穿過箱體21的傳動軸27,箱體21上端的軸傳動裝置22與箱體21下端的傳 動軸27連接有傳動鏈條28。分攝輪26是一體的橡膠輪,分攝輪26有輪齒26_1,帶有輪齒26-1的橡膠輪有利于將幼苗往下輸送,而且不會對幼苗造成損害。所述的漏斗形秧管25包括管道本體25-1,管道本體內部焊接有一組對稱的彈片25-2,所述漏斗形秧管25的下部相對于彈片位置對稱設有兩個螺紋孔25-3,螺紋孔25-3內連接有螺釘25-4,可以控制彈片25-2相對于管道本體25-1管壁的收縮來控制漏斗形秧管25通道大小。傳動鏈條28包括鏈條本體28-1,固定在鏈條本體28-1兩側的橡膠帶28-2,設在橡膠帶兩側的搏拔片28_3。電機通電轉動帶動移動輪4和軸傳動裝置22旋轉,軸傳動裝置22帶動傳動鏈條28運轉,橡膠帶28-2以及橡膠帶上的搏拔片28-3運轉,搏拔片28_3撥動分攝輪26、供給輪23和播叉24。當供給輪23將秧苗運到漏斗形秧管25時,播叉24會捏住秧苗的根部,將秧苗引申到漏斗形秧管25內,漏斗形秧管25兩側的分攝輪26旋轉將秧苗送入分插機構3,分插機構3將秧苗插入泥土中,同時人扶著機架I使插秧機向前運動完成插播過程。本實施例插秧機設置為五行組合,也就是插秧機每走一趟可以一次插播五行幼苗,株距設置為10厘米,行距設置為30厘米,插秧機每走一趟可以插播I. 2米寬的秧田。以上顯示和描述了本發明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和本發明的優點。本行業的技術人員應該了解,本發明不受上述實施例的限制,上述實施例和說明書中描述的只是說明本發明的原理,在不脫離本發明精神和范圍的前提下,本發明還會有各種變化和改進,這些變化和改進都落入要求保護的本發明范圍內。本發明要求保護范圍由所附的權利要求書及其等效物界定。
權利要求1.一種水稻插秧機,包括機架,設在機架上的電機,設在機架下部的秧箱機構,位于秧箱機構下方的分插機構,以及設在機架兩側下方的移動輪,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秧箱機構包括箱體,在箱體的上端安裝有穿過箱體的軸傳動裝置,在軸傳動裝置的下方箱體兩側上安裝有一組對稱的供給輪,在供給輪的下方箱體里側上安裝有一組對稱的播叉,播叉的下方箱體里側上安裝有一個漏斗形秧管,漏斗形秧管的外面箱體的里側上安裝有兩組對稱的分攝輪,箱體的下端安裝有穿過箱體的傳動軸,箱體上端的軸傳動裝置與箱體下端的傳動軸連接有傳動鏈條。
2.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水稻插秧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分攝輪是一體的橡膠輪,分攝輪含有輪齒。
3.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水稻插秧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漏斗形秧管包括管道本體,管道本體的內部焊接有一組對稱的彈片,漏斗形秧管的下部相對于彈片位置對稱設有兩個螺紋孔,螺紋孔內連接有螺釘。
4.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水稻插秧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傳動鏈條包括鏈條本體,固定在鏈條本體兩側的橡膠帶,設在橡膠帶兩側的搏拔片。
專利摘要一種水稻插秧機,涉及農業機械技術領域,包括機架,設在機架上的電機,設在機架下部的秧箱機構,位于秧箱機構下方的分插機構和機架兩側下方的移動輪,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秧箱機構包括箱體,箱體上端安裝有軸傳動裝置,在軸傳動裝置的下方箱體兩側安裝有一組對稱的供給輪,在供給輪的下方箱體里側安裝有一組對稱的播叉,播叉下方箱體的里側安裝有一個漏斗形秧管,漏斗形秧管的外面箱體的里側安裝有兩組對稱的分攝輪,軸傳動裝置連接有傳動鏈條。本實用新型由于在插秧時可以有效避免漏苗、損苗、株距與行距控制不均勻以及不能適應大小苗等問題,從而提高了水稻種植的效率,增加了經濟效益。
文檔編號A01C11/02GK202476086SQ201220021159
公開日2012年10月10日 申請日期2012年1月10日 優先權日2012年1月10日
發明者趙振聲 申請人:趙振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