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屬于保鮮劑領域,具體涉及一種可食用的保鮮劑及其應用。
背景技術:
水果是人們生活的必需品,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對不同地區不同季節生產的水果的需求量逐漸加大。但由于水果的季節性和地域性較強,且水果含有較多的水份,在儲運和銷售過程中極易引起腐爛,不僅造成經濟損失,嚴重時還會帶對環境造成威脅,因此對于水果延長保鮮期的研究在食品領域變得越來越重要。
目前,國內外現有的保鮮技術大多集中于物理和化學方面。物理保鮮技術需要配置相應的儀器設備,投資大且能耗高,條件難以控制,提高了保鮮成本。化學保鮮方法易引發環境問題及毒性殘留問題,難以推廣應用。近年來,一種新型的保鮮技術-涂膜保鮮技術,因其制造簡單、使用方便、造價低、效果好等優點,在國內外得到廣泛應用。涂膜保鮮技術是在水果表面涂上一層膜,提供選擇性的阻氣、阻濕、阻內容物散失及隔阻外界環境的有害影響、抑制呼吸,延緩后熟衰老,抑制表面微生物的生長,提高貯藏質量等多種功能,從而達到食品保鮮的目的。與化學物理方法相比,該方法簡單、造價低、安全性高,成為開發新型水果保鮮劑的重要研究方向之一。
技術實現要素:
本發明針對現有技術的不足,提供了一種保鮮效果好、抑菌范圍較寬、抑菌能力強、可食用的保鮮劑。
本發明還提供了該可食用的保鮮劑的應用。
本發明的目的是通過如下技術方案實現的:
一種可食用的保鮮劑,是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制得的:水100份、鼠李糖脂5-7份、乳酸鏈球菌素0.5-1份、低聚異麥芽糖1-2份、丁二酸鈉0.5-0.7份、助劑0.8-1.2份、牛磺酸0.02-0.04份;
所述的,助劑為大蒜多糖、山梨糖醇和羥丙基-β-環糊精按照1:0.2-0.4:0.1-0.3的重量比制得的。
優選的,助劑為大蒜多糖、山梨糖醇和羥丙基-β-環糊精按照1:0.3:0.2的重量比制得的。
所述的,鼠李糖脂為糖脂含量為80%的濃縮鼠李糖脂。
一種可食用的保鮮劑在水果保鮮中的應用。
其應用方法具體為:將新鮮水果清洗干凈,將可食用的保鮮劑浸、噴或涂于水果表面,晾干,常溫或低溫下貯藏。
在使用保鮮劑之前可用50mg/kg的二氧化氯水溶液對水果進行消毒處理,可提升保鮮效果。
本發明的有益效果:
1.本發明可食用的保鮮劑對水果進行保鮮處理,用量少,保鮮效果好,能夠在水果表面形成半透明薄膜,對氣體有選擇透過作用,同時減緩表皮水分的流失,降低乙烯釋放量和呼吸強度,減緩花色素苷及各種酶促反應,減輕養分消耗,延緩水果衰老,維持水果的內在品質和色、香、味。
2.本發明可食用的保鮮劑可以很好的抑制并且殺滅水果中各種病原菌,抑菌范圍較寬。抑菌能力強,保持質地,延緩腐爛,明顯提高水果的保鮮效果,如果結合低溫貯藏、氣調貯藏、減壓貯藏、電磁輻射貯藏、臭氧離子貯藏等技術一起使用,效果更加顯著。
3.本發明可食用的保鮮劑使用方便,操作簡單,所用原料都是可食性的,容易清洗,可廣泛應用于水果產地、水果市場、工廠企業和一般家庭的水果保鮮。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具體實施例對本發明進行進一步描述,但本發明的保護范圍并不僅限于此。
實施例1
一種可食用的保鮮劑,是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制得的:水100份、鼠李糖脂7份、乳酸鏈球菌素0.5份、低聚異麥芽糖1份、丁二酸鈉0.7份、助劑0.8份、牛磺酸0.02份;
所述助劑為大蒜多糖、山梨糖醇和羥丙基-β-環糊精按照1:0.2:0.3的重量比制得的。
所述的,鼠李糖脂為糖脂含量為80%的濃縮鼠李糖脂。
一種可食用的保鮮劑在水果保鮮中的應用。
其應用方法具體為:將新鮮水果清洗干凈,將可食用的保鮮劑浸、噴或涂于水果表面,晾干,常溫或低溫下貯藏。
實施例2
一種可食用的保鮮劑,是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制得的:水100份、鼠李糖脂6份、乳酸鏈球菌素0.8份、低聚異麥芽糖1.5份、丁二酸鈉0.6份、助劑1份、牛磺酸0.03份;
所述助劑為大蒜多糖、山梨糖醇和羥丙基-β-環糊精按照1:0.3:0.2的重量比制得的。
所述的,鼠李糖脂為糖脂含量為80%的濃縮鼠李糖脂。
一種可食用的保鮮劑在水果保鮮中的應用。
其應用方法具體為:將新鮮水果清洗干凈,將可食用的保鮮劑浸、噴或涂于水果表面,晾干,常溫或低溫下貯藏。
實施例3
一種可食用的保鮮劑,是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制得的:水100份、鼠李糖脂5份、乳酸鏈球菌素1份、低聚異麥芽糖2份、丁二酸鈉0.5份、助劑1.2份、牛磺酸0.04份;
所述助劑為大蒜多糖、山梨糖醇和羥丙基-β-環糊精按照1:0.4:0.1的重量比制得的。
所述的,鼠李糖脂為糖脂含量為80%的濃縮鼠李糖脂。
一種可食用的保鮮劑在水果保鮮中的應用。
其應用方法具體為:將新鮮水果清洗干凈,將可食用的保鮮劑浸、噴或涂于水果表面,晾干,常溫或低溫下貯藏。
對比例
一種可食用的保鮮劑,是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制得的:水100份、鼠李糖脂6份、乳酸鏈球菌素0.8份、低聚異麥芽糖1.5份、丁二酸鈉0.6份、牛磺酸0.03份;
所述的,鼠李糖脂為糖脂含量為80%的濃縮鼠李糖脂。
一種可食用的保鮮劑在水果保鮮中的應用。
其應用方法具體為:將新鮮水果清洗干凈,將可食用的保鮮劑浸、噴或涂于水果表面,晾干,常溫或低溫下貯藏。
蒙陰蜜桃的保鮮試驗
以蒙陰蜜桃—萊山蜜為例,選擇果實端正、成熟度一致、發育良好、無機械損傷的中等大小果實,隨機分為6組:實驗組1-3分別用實施例1-3制備的保鮮劑均勻噴灑在蒙陰蜜桃表面,晾干;實驗組4先用50mg/kg的二氧化氯水溶液對蒙陰蜜桃進行消毒處理,再將實施例2制備的保鮮劑均勻噴灑在蒙陰蜜桃表面,晾干;對照組用對比例制備的保鮮劑均勻噴灑在蒙陰蜜桃表面,晾干;空白組在蒙陰蜜桃表面噴灑清水,晾干。所有處理后的樣品同時入庫,在1±0.5℃,相對濕度90%的機械冷庫中貯藏40天,結果如表1所示。
表1對蒙陰蜜桃的保鮮試驗結果
草莓的保鮮試驗
以草莓—甜寶為例,選擇果實端正、成熟度一致、發育良好、無機械損傷的中等大小的草莓,隨機分成6組:實驗組1-3分別用實施例1-3制備的保鮮劑均勻噴灑在草莓表面,晾干,室溫放置5天;實驗組4先用50mg/kg的二氧化氯水溶液對草莓進行消毒處理,再將實施例2制備的保鮮劑均勻噴灑在草莓表面,晾干,室溫放置5天;對照組用對比例制備的保鮮劑均勻噴灑在蒙陰蜜桃表面,晾干,室溫放置5天;空白組在草莓表面噴灑清水,晾干,室溫放置5天。結果如表2所示。
表2對草莓的保鮮試驗結果
嘎啦蘋果的保鮮試驗
以蘋果—嘎啦為例,選擇果實端正、成熟度一致、發育良好、無機械損傷的中等大小的蘋果,隨機分成6組:實驗組1-3用實施例1-3制備的保鮮劑浸泡嘎啦蘋果2min,晾干;實驗組4先用50mg/kg的二氧化氯水溶液對水果進行消毒處理,再用實施例2制備的保鮮劑浸泡嘎啦蘋果2min,晾干;對照組用對比例制備的保鮮劑浸泡嘎啦蘋果2min,晾干;空白組用清水浸泡嘎啦蘋果2min,晾干。所有處理后的嘎啦蘋果在冷庫中貯藏120天后取出,于室溫下放置7天。結果如表3所示.
表3對草莓的保鮮試驗結果
病原菌抑制實驗
選用廣東徐聞縣,“臺農一號”品種,選取七八成熟的綠色芒果,大小基本一致,無機械傷害,無褐斑和病蟲害。使用前均用清水清洗干凈后,用50℃的熱水浸泡10分鐘左右,取出晾干備用。實驗組選用本發明實施例2制備的保鮮劑,對照組選用對比例制備的保鮮劑。以芒果貯藏期常見的幾種致腐真菌芒果炭疽病菌(Colletotrichumgloeosporioiles)和芒果蒂腐病病原菌(Phomopsismangiferae)為供試菌種,進行抑菌試驗,其效果見表4。
表4本發明的可食用的保鮮劑對芒果真菌的抑制效果(%)
從表4中可以看出,實驗組比對照組對水果貯藏期常見致病真菌具有更好的抑制效果,對供試真菌的孢子的抑制率均達到了89%以上,而對照組最高為77.0%,說明本發明的可食用的保鮮劑對各種病原菌的抑制和殺滅作用,能有效抑制芒果果皮病變,明顯提高芒果的保鮮效果。
水果保鮮效果測試
采用病原菌抑制實驗的方法處理芒果,將處理好的芒果平均分為6組。(1)空白組:取預處理好的清潔芒果,不經作何處理;(2)實驗組1-3:將清潔芒果分別放置于實施例1-3的保鮮劑中,浸泡2-3分鐘,撈出晾干;(3)實驗組4:先用50mg/kg的二氧化氯水溶液對芒果進行消毒處理,將處理后的芒果放置于實施例2的保鮮劑中,浸泡2-3分鐘,撈出晾干;(3)對照組:將清潔芒果置于對比例的保鮮劑中,浸泡2-3分鐘,撈出晾干。以上6組在常溫下貯藏35天,每次隨機抽取樣品對各項指標進行檢測,結果如表5所示。
表5芒果35天內的外觀品質及口感
由表5可知:在空白組中芒果常溫貯藏,果實從7天開始變硬,14天就開始發霉發餿;對照組中,常規市售鮮水果涂膜保鮮劑具有一定得殺菌防霉的作用,能起到一定的保鮮防霉作用,但是從第四周起,芒果也開始變質發霉發餿;實驗組1-3使用了本發明實施例1-3制備的可食用的保鮮劑,其效果明顯優于對照組和空白組,芒果于28天開始發硬,35天開始發霉發餿。實驗組4的效果又優于實驗組1-3。說明本發明制備的可食用的保鮮劑對芒果典型致病菌有明顯的抑制作用,明顯降低發病率,保持芒果的風味;而用50mg/kg的二氧化氯水溶液對芒果進行消毒處理,可提升保鮮效果
水果失重率和發病率測試
采用病原菌抑制實驗的方法處理芒果,將處理好的芒果平均分為2組。(1)空白組:取預處理好的清潔芒果,不經作何處理;(2)實驗組:將清潔芒果放置于實施例的保鮮劑中,浸泡2-3分鐘,撈出晾干;(3)對照組:將清潔芒果置于對比例保鮮劑中,浸泡2-3分鐘,撈出晾干。以上三組在常溫下貯藏35天,每次隨機抽取樣品對各項指標進行檢測。
果實失重率=果實原有重量-現有重量/原有重量
果實發病率(以出現多于四個的直徑大于20mm的腐爛斑點為發病標準)=腐敗數/總果數×100%。
表6芒果各項指標
由表6可知,空白組和對照組實驗的失重率和發病率均高出實驗組2倍左右。本發明的可食用的保鮮劑在芒果表面形成一層保護膜,從而抑制芒果體內水分的揮發,阻斷芒果與外界的物質交換,抑制其呼吸作用,從而減輕失重率,保濕效果顯著提高,同時對多種病原菌具有巨大的殺傷力,從而能夠很好的抑制微生物在芒果表面的定植,有效地減輕發病率,從而保持了較好的風味。
對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可滴定酸含量、維生素C(Vc)含量等化學指標進行檢測
采用病原菌抑制實驗的方法處理芒果,將處理好的芒果平均分為2組。(1)實驗組:將清潔芒果放置于實施例制得的保鮮劑中,浸泡2-3分鐘,撈出晾干;(2)對照組:將清潔芒果置于對比例保鮮劑中,浸泡2-3分鐘,撈出晾干。以上兩組在常溫下貯藏35天,每次隨機抽取樣品對其中的各項指標進行檢測。
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的測定:采用手持測糖計測定果汁中可溶性固形物含量。
表7果實中可溶性固形物的含量(%)
由表7數據可知,在貯藏的過程中果實中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是先上升后下降的趨勢,這是因為隨著果實的成熟,呼吸強度增強,一部分淀粉轉化為糖,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增加,其后隨著時間的延長,呼吸作用開始消耗糖類,可溶性固形物含量降低,因此就出現了先升后降的現象。各組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峰值出現時間有差異,其中對照組出現在第14天而后迅速下降,本發明可食用的保鮮劑峰值出現在21天且下降速度最緩慢。實驗結果表明,本發明可食用的保鮮劑能有效延緩芒果的后熟時間,保持芒果的風味。
Vc含量的檢測-實驗采用碘化鉀-淀粉法:采用2,6-二氯靛酚滴定法測定(GB/T6195-86水果、蔬菜維生素C含量測定法)。用草酸溶液處理樣品,過濾后待測。
表8 Vc含量的變化(mg/100g)
由表8可知,在35天時間內,實驗組的Vc含量明顯高于對照組。本發明可食用的保鮮劑在芒果表面成膜后,抑制果實內外的氣體交換,使膜內形成低氧氣和高二氧化碳的環境,可以抑制抗壞血酸酶的活性,延緩VC氧化速度,減少VC的損失,保持果實原有的營養價值。
可滴定酸含量的測定:用NaOH直接滴定法測定。擠果汁,離心后取上清液,以酚酞作指示劑,用0.1mol/LNaoH溶液滴定至終點,按蘋果酸計算可滴定酸含量。
表9可滴定酸含量的變化(%)
由表9可知,隨著儲藏天數的的延長,實驗組和對照組可滴定酸的含量呈一直下降的趨勢。有機酸是果實品質指標之一,當果實未成熟時,果實內的有機酸含量較高,隨著果實的成熟、呼吸強度的增強,有機酸被逐步消耗,因此有機酸含量不斷下降,下降速度快慢直接反映呼吸作用的強弱。但是對照組明顯比實驗組降低更多且下降幅度更為迅速。實驗組可滴定酸含量均明顯高于對照組。
以上所述僅為本發明的實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發明的專利范圍,凡是利用本發明說明書內容所作的等效結構或等效流程變換,或直接或間接運用在其他相關的技術領域,均同理包括在本發明的專利保護范圍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