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機械手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多功能四軸機械手。
背景技術:
機械手可以按照設定好的程序,運行運動軌跡,實現搬運,抓取等動作,幫助人們去實現難以實現的工作。機械手的組成包括運動機構和手部工具,其中通常使用常規直角坐標機械手,直線模組組合成多種不同的形式,控制運動方式,配合相應的手部工具來實現工作流程。直角坐標機械手適用于焊接,分揀,裝配,貼標,噴碼,涂膠,切割等,但是直角坐標機械手僅有兩個自由度,僅能在水平面上做直線運動,難以對表面形狀較復雜的工件如斜面、球面等等進行加工,特別是針對大型產品位置隨機或產品規格多樣的情況,一般的機械手都難以勝任。要加工這些形狀復雜的工件智能使用多軸機械手,但是這些機械手通常結構復雜、操作不易,造價高昂,難以普及。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現有技術的不足,提供一種結構簡單緊湊、能加工斜面、球面等復雜表面的多功能四軸機械手。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通過以下技術方案來實現的:
一種多功能四軸機械手,包括矩形框A和矩形框B,所述矩形框A的一條短邊通過立柱與矩形框B的一條短邊連接,所述立柱與矩形框B的一條短邊鉸接,矩形框A上設有兩根豎直桿,所述兩根豎直桿和矩形框A的另一條短邊連接,兩根豎直桿的頂面通過水平桿連接,所述水平桿上設置伺服線性推桿,所述伺服線性推桿的頂部和水平桿鉸接,伺服線性推桿的底部與矩形框B的另一條短邊鉸接,所述矩形框B上設有前后移動機構,所述前后移動機構上設有左右移動機構,所述左右移動機構上設有工具夾持機構,所述工具夾持機構上安裝有工作頭,矩形框A上還設有伺服轉臺。
優選的,所述前后移動機構包括導軌A和滑塊A,所述左右移動機構包括導軌B和滑塊B,所述導軌A兩端固定于矩形框B的兩條長邊上,導軌A上設置滑塊A,所述滑塊A固定于導軌B上,所述導軌B上設置滑塊B,所述滑塊B固定連接工具夾持機構。
進一步的,它還包括工作頭,所述工具夾持機構包括水平板和與滑塊B連接的豎直部,豎直部與水平板間開設通孔,所述工作頭的一端貫穿所述通孔,豎直部與水平板通過螺釘夾緊工作頭。
優選的,所述立柱底部設置軸承座,所述軸承座上安裝有轉軸,所述轉軸設于矩形框B短邊的兩端。
優選的,所述矩形框A內沿短邊方向設有兩根連接桿,所述兩根連接桿與伺服轉臺固定連接。
優選的,所述立柱至少有兩根,兩根立柱的頂面分別與矩形框A短邊的底面經螺釘連接。
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在普通X/Y兩軸機械手結構上增加了旋轉軸和傾斜軸,成為更柔性的四軸機械手,使得工作平臺方位可以適應待加工工件姿態進行調整,對斜面進行加工;
2、保證工作端與負載有相對位置后,通過連接控制器,X/Y兩軸機械手就可以自動運行工作,操作簡單;
3、對于不同規格工件,只要保證工作平臺和工件軸線的垂直,就可以實現相應的加工要求;
4、采用伺服線性推桿和伺服轉臺,控制精度更高。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結構示意圖;
圖2為本實用新型主視圖;
圖3為本實用新型俯視圖;
圖4為工具加持機構示意圖;
圖中,1-矩形框A,2-矩形框B,3-立柱,4-滑塊A,5-滑塊B,6-導軌B,7-左右移動機構,8-前后移動機構,9-導軌A,10-工具夾持機構,11-工作頭,12-伺服轉臺,13-伺服線性推桿,14-豎直部,15-水平板,16-連接桿,17-通孔,18-豎直桿,19-水平桿。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進一步詳細描述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但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不局限于以下所述。
如圖1-4所示,一種多功能四軸機械手,包括矩形框A1和矩形框B2,矩形框A1內沿短邊方向設有兩根連接桿16,矩形框A1上設有伺服轉臺12,兩根連接桿16與伺服轉臺12固定連接。矩形框A1的一條短邊通過至少兩根立柱3與矩形框B2的一條短邊連接,立柱3的頂面分別與矩形框A1短邊的底面經螺釘連接,立柱3底部設置軸承座,軸承座上安裝有轉軸,轉軸設于矩形框B2短邊的兩端。矩形框A1上設有兩根豎直桿18,兩根豎直桿18和矩形框A1的另一條短邊連接,兩根豎直桿18的頂面通過水平桿19連接,水平桿19上設置伺服線性推桿13,伺服線性推桿13的頂部和水平桿19鉸接,伺服線性推桿13的底部與矩形框B2的另一條短邊鉸接。
矩形框B2上設有前后移動機構8,前后移動機構8上設有左右移動機構7,左右移動機構7上設有工具夾持機構10,工具夾持機構10上安裝有工作頭11。前后移動機構8包括導軌A9和滑塊A4,左右移動機構7包括導軌B6和滑塊B5,導軌A9兩端固定于矩形框B2的兩條長邊上,導軌A9上設置滑塊A4,滑塊A4固定于導軌B6上,導軌B6上設置滑塊B5,滑塊B5固定連接工具夾持機構10。工具夾持機構10包括水平板15和與滑塊B5連接的豎直部14,豎直部14與水平板15間開設通孔17,工作頭11的一端貫穿通孔17,豎直部14與水平板15通過螺釘夾緊工作頭11。
工作時,針對大型工件位置隨機或規格多樣的情況,可以通過將本實用新型安裝于移動小車等移動機構上來接近工件。
因為伺服線性推桿13的底端鉸接有矩形框B2的一邊,拉伸推桿,矩形框B2與之鉸接的一邊向下運動,收縮推桿,矩形框B2與之鉸接的一邊向上運動,因此通過控制伺服線性推桿13的推桿長度,可以使矩形框B2繞著與矩形框A1鉸接的一邊來回擺動。將伺服馬達安裝在伺服轉臺12上,伺服轉臺12做旋轉運動時,即可帶動矩形框A1、矩形框B2,以及矩形框B2上設置的所有的機構也跟著做旋轉運動。
加工斜面時,根據待加工表面的傾斜角度,就可以調節矩形框B2的角度,使得矩形框B2平行于待加工表面。再根據工件所在的位置,調整好工作頭11的角度,使其正對工件的待加工面,再用工具夾持機構10夾緊工作頭11。滑塊A4在導軌A9上來回移動,帶動導軌B6前后移動,滑塊B5在導軌B6上左右移動,就可以使滑塊B5上設置的工具夾持機構10也隨之左右移動,同時滑塊B5也隨著導軌B6前后移動,因此工具夾持機構10上的工作頭11可以完成在工作平面內的前后左右四個方向的移動。即通過驅動左右移動機構7、前后移動機構8,工作頭11相應移動,完成平面內的加工。
加工球面時,工作頭11可以通過控制左右移動機構7和前后移動機構8完成工作平面內的位移;同時工作頭11能夠繞著伺服轉臺12的旋轉軸線做旋轉運動;繞著矩形框B2上與立柱3鉸接的短邊來回擺動,擺動的幅度由伺服線性推桿13的長度控制。通過控制左右移動機構7上的滑塊B5移動,前后移動機構8上的滑塊A4移動,伺服馬達的啟閉和轉速,伺服線性推桿13的推桿長度,能夠使工作頭11在四個自由度方向工作,即可完成對球面的加工。
工作時,根據需要可以選取火焰切割槍、噴槍、打磨頭等等任一種作為工作頭11安裝到工具夾持機構10上的通孔17內,采用可編程計算機控制器PLC或者運動控制器控制左右移動機構7、前后移動機構8和伺服線性推桿13的驅動電機以及伺服馬達。即可通過控制器來控制各機構的行程,完成工作頭11在相應四個自由度上的的移動,實現機器的自動化運行。另外,還可以將控制器連接以太網,通過以太網通訊,實現對機械手的遠程控制、故障預警,提升了機械手的可靠性、安全性。
以上所述僅是本實用新型的優選實施方式,應當理解本實用新型并非局限于本文所披露的形式,不應看作是對其他實施例的排除,而可用于各種其他組合、修改和環境,并能夠在本文所述構想范圍內,通過上述教導或相關領域的技術或知識進行改動。而本領域人員所進行的改動和變化不脫離本實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圍,則都應在本實用新型所附權利要求的保護范圍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