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跨騎型車輛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跨騎型車輛,其包括布置在前輪和腿部防護板之 間的空氣濾清器。
背景技術:
一種其中車體罩布置在轉向頭管前面的構造廣泛地用于跨騎型車 輛中,比如摩托車,尤其是踏板型摩托車和下彎架型摩托車。車體罩 從轉向頭管向下延伸。而且,車體罩裝配至置于騎手腿部前面的腿部 防護板。已知一種在跨騎型車輛中將空氣濾清器置于前輪(前擋板)和腿 部防護板之間的方法,這種跨騎型車輛包括如此的車體罩和如此的腿 部防護板(參見,例如專利文獻l)。[專利文獻1] JP-A-2006-62581 (第4頁,圖2)發明內容[本發明要解決的問題]然而,上述包括車體罩和腿部防護板的跨騎型車輛涉及到以下問 題。也就是,由于空氣濾清器布置在前輪和腿部防護板之間,因此在 讓外部空氣充分且平穩地吸入空氣濾清器方面還存在著改進的空間。還已知一種方法,其中空氣濾清器的進氣口朝著跨騎型車輛的前 方布置,并且擴大在前輪(具體地前擋板)和腿部防護板之間的空氣 間隙以使外部空氣被充分且平穩地吸入空氣濾清器。然而,這種方法 涉及到比如灰塵、被前輪甩起的灑水等外物易于被吸入空氣濾清器的 問題。 因此,考慮到這種情況已經想出了本發明,并且其目標是提供一 種跨騎型車輛,其能使外部空氣被充分且平穩地吸入布置在前輪和腿 部防護板之間的空氣濾清器而阻止外物吸入其中。[解決問題的手段]為了解決上述問題,本發明具有以下特點。首先,本發明的第一 個特點的要點在于, 一種跨騎型車輛(摩托車10)包括前輪(前輪 20),布置在前輪后面和騎手腿部前面的腿部防護板(腿部防護板30),以及布置在前輪和腿部防護板之間并且形成有進氣口 (進氣口 61a)的 空氣濾清器(空氣濾清器60),外部空氣通過所述進氣口吸入,并且 其中進氣口在跨騎型車輛的后面向下開口,腿部防護板形成有包圍空 氣濾清器的凹形的凹陷(凹陷32A),并且凹陷包括沿著進氣口開口 方向的傾斜部(圓形部32r),如在跨騎型車輛的側視圖中所看到的。具有這種跨騎型車輛,腿部防護板形成有包圍空氣濾清器的凹陷。 而且,凹陷包括沿著進氣口開口方向的傾斜部。因此,腿部防護板周 圍的外部空氣通過凹陷導入進氣口。也就是,具有這種跨騎型車輛,外部空氣能被充分且平穩地吸入 空氣濾清器。而且,由于進氣口在跨騎型車輛的后面向下開口,因此 可以阻止比如灰塵、由前輪甩起的灑水之類的外物被吸入空氣濾清器。本發明的第二個特點涉及本發明的第一個特點并且在于進氣口在 跨騎型車輛的后面向下開口。本發明的第三個特點涉及本發明的第一個特點并且在于凹陷包括 后壁部(后壁部32w)并且后壁部與傾斜部的下端連續。本發明的第四個特點涉及本發明的第一個特點并且在于空氣濾清
器的至少一部分布置在傾斜部的前面。本發明的第五個特點涉及本發明的第一個特點并且在于提供布置 在前輪之上的轉向頭管(轉向頭管41),布置在轉向頭管前面以從轉 向頭管向下延伸的車體罩(車體罩36),以及連接至腿部防護板下端 的下蓋(下蓋37),腿部防護板布置在車體罩的后面,并且車體罩安 裝至腿部防護板以及從其拆卸,下蓋連接至該腿部防護板。本發明的第六個特點涉及本發明的第一個特點并且在于后蓋(側蓋39)提供于腿部防護板的后面以覆蓋跨騎型車輛的預定區域,后蓋 在其前端(前端39fe)提供有與腿部防護板相結合的結合凸形部(結 合凸形部39a),并且腿部防護板形成有接收結合凸形部的接收部(接 收部33a)。本發明的第七個特點涉及本發明的第五個特點并且在于腿部防護 板包括在車寬方向上從內向外擴展的寬度擴大部(寬度擴大部33s), 并且后蓋的前端抵靠寬度擴大部。[本發明的效果]根據本發明的這些特點,能提供一種跨騎型車輛,其能使外部空 氣充分且平穩地吸入布置在前輪和腿部防護板之間的空氣濾清器而同 時阻止外物吸入其中。
圖1是示出根據本發明一個實施例的摩托車的左視圖。圖2是示出根據本發明該實施例的摩托車在車體蓋移除時的左視圖。圖3是示出根據本發明該實施例的腿部防護板、車體罩和下蓋的 分解透視圖。圖4是示出根據本發明該實施例的腿部防護板的正視圖。
圖5是示出根據本發明該實施例的腿部防護板的后部透視圖。 圖6是示出安裝部的視圖,腿部防護板和車體框架(車架下舌)在其上安裝在一起。圖7是示出根據本發明該實施例的腿部防護板的左下端的局部放大透視圖。圖8是示出根據本發明該實施例的側蓋的側視圖。圖9是示出根據本發明該實施例的側蓋的平面圖。 圖IO是沿著圖1所示F10-F10線截取的橫截視圖。 圖11是沿著圖2所示F11-F11線截取的放大視圖。 圖12是沿著圖11所示F12-F12線截取的橫截視圖。 圖13是沿著圖1所示F13-F13線截取的橫截視圖。 圖14是沿著圖1所示F14-F14線截取的橫截視圖。 圖15是沿著圖1所示F15-F15線截取的橫截視圖。 圖16是沿著圖1所示F16-F16線截取的橫截視圖。 圖17是沿著圖1所示F17-F17線的橫截視圖。 圖18是沿著圖1所示F18-F18線的橫截視圖。[附圖標記和標識說明]10:摩托車20:前輪30:腿部防護板30c:檢修孔31:頭部32:本體部32A:凹陷32be:下端32r:圓形部32te:上端32w:后壁部33:腿部33a:接收部 33s:寬度擴大部34:安裝孔35:螺釘36:車體罩36A:螺釘 36B:彈簧螺母 37:下蓋 37A:螺釘 37b:安裝凸起 38:座位下蓋 38a:鎖孔 39:側蓋 39a:結合凸形部 39b:鎖爪39fe:前端40車體框架41轉向頭管42車架下舌42a:安裝支柱50發動機51化油器52吸氣閥桿60空氣濾清器61進氣管道61a:進氣口 70:座位 71:物品存儲箱 72A:螺釘 72B:彈簧螺母80:尾燈單元81:螺釘82:軸環83:索環90:后輪91:后擋板92:上蓋93:螺釘94:彈簧螺母95:螺釘Dl:開口方向Sl, S2:區域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將參照附圖描述根據本發明的跨騎型車輛的一個實施例。 另外,在下面的附圖中相同或類似的部分或部件用相同或類似的附圖 標記來標識。然而,要注意到附圖是示意性的并且各個尺寸的比例與 實際物體不同。于是,具體尺寸等應當在考慮下面描述之下來確定。而且,當然 還包括附圖中彼此間尺寸關系和比例不同的部分或部件。[跨騎型車輛的結構]圖1是示出構成根據該實施例的跨騎型車輛的摩托車10的左視 圖。圖2是示出摩托車IO在車體蓋已經移除時的左視圖。如圖1和圖2所示,摩托車IO是所謂的下彎架型摩托車,其中車 體框架40布置在與常規的跨騎型摩托車相比更低的區域中。摩托車10包括前輪20和后輪90,并且發動機50所產生的驅動 摩托車10框架的車體框架40包括布置在前輪20 之上的轉向頭管41以及從轉向頭管41延伸的車架下舌42。摩托車10由多個車體蓋所覆蓋。具體地,摩托車10由腿部防護 板30、車體殼36、下蓋37、座位下蓋38以及側蓋39所覆蓋。腿部防護板30布置于坐在座位70上的騎手的腿部的前面。車體 殼36布置在轉向頭管41的前面并向下延伸。下蓋37布置在車體罩36 和腿部防護板30的下面。下蓋37安裝至車體罩36和腿部防護板30。 座位下蓋38布置在座位70的下面。座位下蓋38連接至腿部防護板30。側蓋39覆蓋摩托車10的在腿部防護板30后面的左側(預定區 域)。根據該實施例,側蓋39構成后蓋。具體地,側蓋39布置為從 腿部防護板30的下端延伸至尾燈單元80。而且,上蓋92布置在尾燈單元80之上以覆蓋尾燈單元80。后擋 板91布置在尾燈單元80下面。后擋板91阻止由后輪90甩起的雨水 濺開。如圖2所示,連接至發動機50的是用于調節供應至發動機50的 空氣燃料混合物的化油器51,以及用于對供應至化油器51的空氣進行 凈化的空氣濾清器60。化油器51和空氣濾清器60布置在前輪20和腿 部防護板30之間。而且,物品存儲箱71提供于座位70下面。(腿部防護板的構造) 接著,將參照圖3至7描述腿部防護板30的構造。圖3是示出腿 部防護板30、車體罩36和下蓋37的分解透視圖。圖4是示出腿部防 護板30的正視圖。圖5是示出腿部防護板30的后面透視圖。而且, 圖6是示出安裝部的視圖,腿部防護板30和車架下舌42在安裝部處 安裝在一起。圖7是示出腿部防護板30的左下端的局部放大透視圖。
如圖3所示,腿部防護板30裝配至車體罩36和下蓋37。腿部防 護板30布置在車體罩36的后面。車體罩36安裝至腿部防護板30和 從其卸下,下蓋37連接至該腿部防護板30。也就是,可以在腿部防護 板30、車體罩36和下蓋37安裝至車體框架40的狀態下僅移除車體罩 36。另外,下面將描述將腿部防護板30、車體罩36和下蓋37連接起 來的連接。如圖4和5所示,腿部防護板30包括頭部31、本體部32和腿部33。頭部31形成為圍繞轉向頭管41并在車寬方向上延伸。本體部32 與頭部31連續。本體部32沿著車架下舌42形成。腿部33與本體部 32連續。腿部33構成腿部防護板30的下端并連接至下蓋37。腿部防護板30在其前表面上形成有凹形凹陷32A,其包圍空氣濾 清器60。凹陷32A將外面的空氣導向至空氣濾清器60。如圖5所示,空氣濾清器60包括形成有進氣口 61a的進氣管道61 , 由此吸入外面的空氣。進氣口61a朝著摩托車IO的后面(更具體地向 后下方)開口。也就是,提供為高于空氣濾清器60的進氣管道61朝 著摩托車10的后面向下傾斜。進氣口 61a形成于進氣管道61的后端處。凹陷32A形成為基本上圓形以使得不會引起吸入空氣濾清器60 的外部空氣氣流的湍流。具體地,圓形部32r形成于凹陷32A之上。 圓形部32r沿著進氣口 61a開口的方向Dl傾斜,如同在摩托車10的 側視圖中看到的。根據該實施例,圓形部32r構成傾斜部。更具體地,圓形部32r在進氣口 61a附近形成為朝著摩托車10的 后面向下彎曲。而且,圓形部32r的上端32te向著凹陷32A的下端32be 的前面傾斜。空氣濾清器60的一部分布置在圓形部32r的前面。而且,凹陷32A包括后壁部32w。后壁部32w與凹陷32A的下端 連續。后壁部32w的傾斜程度小于凹陷32A并且沿著腿部防護板30 的背面延伸。根據該實施例,后壁部32w構成后壁部。檢修孔30c形成于腿部防護板30的左下端處。另外,吸氣閥桿52 (圖5中未示出,參見圖7)布置在檢修孔30c內。如圖5和6所示,腿部防護板30具有安裝孔34。安裝孔34與形 成于車架下舌42上的安裝支柱42a重疊。螺釘35插入穿過安裝孔34 并且腿部防護板30借助于螺釘35安裝至安裝支柱42a。而且,如上所 述,可以在其中腿部防護板30安裝至車體框架40,具體的車架下舌 42,的狀態下僅移除車體罩36。如圖7所示,連接至化油器51的吸氣閥桿52布置在形成于腿部 防護板30的左下端處的檢修孔30c中。(后蓋的構造)下面,將參照圖8和9描述構成本實施例中后蓋的側蓋39的構造。 圖8是示出側蓋39的側視圖。圖9是示出側蓋39的平面圖。如圖8和9所示,與腿部防護板30相結合的結合凸形部39a提供 于側蓋39的前端39fe。結合凸形部39a插入形成于腿部防護板30上 的接收部33a (圖8和9中未示出,參見圖10)。而且,用于與座位下蓋38相結合的鎖爪39b提供于側蓋39的內 側面上。(其中安裝有車體蓋的狀態) 下面將描述其中其中安裝有覆蓋摩托車10的車體蓋的狀態。(1) 腿部防護板30和側蓋39圖10是沿著圖1中線F10-F10截取的橫截視圖。如圖10所示, 腿部防護板30形成有接收結合凸形部39a的接收部33a。腿部防護板30包括寬度擴大部33s(圖IO中未示出,參見圖3), 其從車寬方向內側向車寬方向外側擴展。側蓋39的前端39fe抵靠寬度 擴大部33s。如上所述,腿部防護板30安裝有安裝支柱42a,其形成于車架下 舌42上,作為參考點(前參考點)。另一方面,側板39安裝有安裝 部(參見圖15),其形成于尾燈單元80上,作為參考點(后參考點)。 也就是,腿部防護板30和側板39的誤差被結合凸形部39a和接收部 33a吸收。(2) 座位下蓋38和側蓋39圖11是示出圖2中區域Fll的放大視圖。圖12是沿著圖11中線 F12-F12截取的橫截視圖。如圖11和12所示,側蓋39包括鎖爪39b。鎖爪39b鎖在形成于 座位下蓋38上的鎖孔38a內。鎖孔38a包括區域Sl和區域S2。區域S1大于區域S2。區域S2 與區域Sl連續以定位在區域Sl前面。鎖爪3%首先插入鎖孔38a的區域Sl中。通過在鎖爪3%插入鎖 孔38a的區域Sl內的狀態下使側蓋39向前滑動,鎖爪3%被鎖在區 域S2中。另外,座位下蓋38和側蓋39提供于其上具有鎖孔38a和鎖 爪39b的數個位置中(本實施例中為3個)。
(3) 側蓋39和后擋板91圖13是沿著圖1中線F13-F13截取的橫截視圖。如圖13所示, 側蓋39和后擋板91由螺釘93和彈簧螺母94而彼此連接。(4) 座位下蓋38、側蓋39和物品存儲箱71圖14是沿著圖1中線F14-F14截取的橫截視圖。如圖14所示, 座位下蓋38、側蓋39和物品存儲箱71由螺釘72A和彈簧螺母72B而 彼此連接。(5) 側蓋39和尾燈單元80圖15是沿著圖1中線F15-F15截取的橫截視圖。如圖15所示, 側蓋39由螺釘81連接至尾燈單元80。具體地,索環83安裝入形成于 側蓋39上的安裝孔(未示出)中。螺釘81插入軸環82以便連接至尾 燈單元80。(6) 側蓋39和上蓋92圖16是沿著圖1中線F16-F16截取的橫截視圖。如圖16所示, 側蓋39和上蓋92由具有墊圈的螺釘95連接至車體框架40。(7) 車體罩36和下蓋37圖17是沿著圖1中線F17-F17截取的橫截視圖。如圖17所示, 車體罩36和下蓋37由螺釘36A和彈簧螺母36B連接起來。另外,車 體罩36和下蓋37在除了沿著圖1中F17-F17線的橫截面上之外的位置處連接起來。(8) 腿部防護板30和下蓋37圖18是沿著圖1中線F18-F18截取的橫截視圖。如圖18所示, 腿部防護板30和下蓋37由螺釘37A連接起來。具體地,螺釘37A螺 旋進入形成于安裝凸起37b上的安裝孔內,該安裝凸起37b形成于下
蓋37的內側上。另外,腿部防護板30和下蓋37還在除了沿著圖1中 F18-F18線的橫截面上之外的位置處連接起來。(功能'效果)具有摩托車10,腿部防護板30形成有包圍空氣濾清器60的凹陷 32A。而且,凹陷32A包括沿著進氣口 61a開口方向Dl的圓形部32r。 因此,腿部防護板30周圍的外部空氣被凹陷32A導向至進氣口 61a。 也就是,由于凹陷32A包括沿著進氣口 61a開口方向Dl的圓形部32r, 因此在腿部防護板30周圍的外部空氣被吸入進氣口 61a時由腿部防護 板30所提供的空氣阻力降低。也就是,摩托車10能具有充分且平穩地吸入空氣濾清器60的外 部空氣。而且,由于進氣口 61a朝著摩托車10的后面開口,更具體地, 朝著后下方,因此就能阻止比如灰塵、由前輪20甩起的灑水之類的外 物被吸入空氣濾清器60。根據該實施例,車體罩36能安裝至下蓋37所連接到的腿部防護 板30以及從其拆卸。因此,就使得布置在車體罩36和下蓋37之間的 裝置(例如空氣濾清器60)的維修工作很容易。根據該實施例,結合凸形部39a和接收部33a用來吸收車體蓋的 尺寸誤差,具體地,腿部防護板30和側蓋39的尺寸誤差。因此,能 夠改善摩托車10的外觀質量而不使用任何吸收尺寸誤差的復雜結構。而且,側蓋39的前端39fe抵靠寬度放大部33s,其在車寬方向上 向外擴展。因此,即使在前端39fe抵靠寬度擴大部33s的位置由于尺 寸誤差而移動的情況下,也能使所產生的移動不顯著。(其它實施例)如上所述,已經通過描述本發明的實施例公開了本發明的內容, 但是應當理解,構成整個公開一部分的說明書和附圖并不限制本發明。 對于本領域技術人員而言很明顯能對本公開做出各種替代的實施例。例如,具有上述實施例,寬度擴大部33s提供于腿部防護板30上 但是也可以不提供寬度擴大部33s。而且,具有上述實施例,僅車體罩 36能安裝至腿部防護板30以及從其拆卸,但是并不是必須要僅僅車體 罩36能安裝和拆卸。具有上述實施例,進氣口 6la朝著摩托車IO的后面向下開口,但 是進氣口 61a朝著摩托車IO的后面開口就已足夠。例如,進氣口 61a 可朝著摩托車10的后面向上開口。這樣,本發明包括了這里沒有描述的各種實施例。于是,本發明的技術范圍應當僅由本發明與權利要求相關的那些具體內容所限定, 這從上述描述中是合理的。
權利要求
1.一種跨騎型車輛,包括前輪,布置在所述前輪后面和騎手腿部前面的腿部防護板,和布置在所述前輪和所述腿部防護板之間并且形成有進氣口的空氣濾清器,外部空氣通過所述進氣口吸入,并且其中所述進氣口朝著所述跨騎型車輛的后面開口,所述腿部防護板形成有包圍所述空氣濾清器的凹陷,并且所述凹陷包括傾斜部,在所述跨騎型車輛的側視圖中觀察,所述傾斜部沿著所述進氣口的開口方向。
2. 根據權利要求1的跨騎型車輛,其中所述進氣口朝著所述跨騎 型車輛的后面向下開口。
3. 根據權利要求1的跨騎型車輛,其中所述凹陷包括后壁部,并 且所述后壁部與所述傾斜部的下端連續。
4. 根據權利要求1的跨騎型車輛,其中所述空氣濾清器的至少一 部分布置在所述傾斜部的前面。
5. 根據權利要求1的跨騎型車輛,還包括 布置在所述前輪上方的轉向頭管,布置在所述轉向頭管前面以從所述轉向頭管向下延伸的車體罩,禾口連接至所述腿部防護板下端的下蓋,并且其中所述腿部防護板布置在所述車體罩的后面,和 所述車體罩安裝至所述腿部防護板以及從其拆卸,所述下蓋連接至所述腿部防護板。
6. 根據權利要求1的跨騎型車輛,還包括設置于所述腿部防護板的后面以覆蓋所述跨騎型車輛預定區域的 后蓋,并且其中所述后蓋在其前端設置有與所述腿部防護板相結合的結合凸 形部,和所述腿部防護板形成有接收所述結合凸形部的接收部。
7. 根據權利要求5的跨騎型車輛,其中所述腿部防護板包括從車 寬方向上的內側向車寬方向上的外側擴展的寬度擴大部,并且所述后蓋的前端抵靠所述寬度擴大部。
全文摘要
[問題]為了提供一種能使外部空氣充分且平穩地吸入布置在前輪和腿部防護板之間的空氣濾清器同時阻止外物吸入其中的跨騎型車輛。[解決方案]空氣濾清器60的進氣口61a朝著摩托車的后面開口。腿部防護板30形成有包圍空氣濾清器60的凹陷32A。凹陷32A包括沿著進氣口61a開口方向D1的圓形部32r,如在摩托車的側視圖中所看到的。
文檔編號B62J17/06GK101209730SQ200710305748
公開日2008年7月2日 申請日期2007年12月28日 優先權日2006年12月28日
發明者岡本泰雄 申請人:雅馬哈發動機株式會社